摘要:近年来我国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频繁的地质灾害使得建筑工程边坡结构变得异常脆弱,极容易出现隐患问题,威胁建筑主体安全。现阶段,施工单位在预防地质灾害的过程中,对于滑坡灾害治理方法予以高度重视,并侧重于增强边坡结构的抵抗能力,借此强化边坡结构稳定性。
关键词:地质灾害治理;边坡稳定问题;滑坡治理方法
引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国面临的各项问题有了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地质灾害频发。一般来说,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区域地质背景(地质构造条件、断裂活动及地震基本烈度等)、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人为因素主要指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包括挖高填低、开挖坡脚以及开采过度、滥砍滥伐等。地质灾害发生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边坡的稳定性,降低地质灾害的治理和防御效果。
1地质灾害实例概况
研究采用的地质灾害实例为某县的山体滑坡。2017年清晨,某县山体发生高位滑坡,引发的山体滑坡摧毁了山脚下某村103家房屋,导致10人死亡、3人受伤、73人失踪,人员及财产损失惨重。滑坡地区内一片狼藉,碎石遍地,房屋及道路均已经被掩埋到滑坡堆积层(碎石、屑)下。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员与财产安全均有严重的影响。而在滑坡灾害发生后,边坡的稳定性也十分重要。若边坡稳定性不足,极易引发次生灾害,对未发生灾害的区域和救援人员有很大的威胁。因此,对茂县山体滑坡发生后的边坡稳定性加以分析,在施工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理对策,避免发生次生灾害具有积极的意义。
2边坡支护稳定问题与优化方案
(1)边坡支护稳定问题,根据场区工程地质测绘以及调查分析可知,处于地质灾害区域的边坡结构常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当中。由于场区内岩土层发生结构异变,使得建筑区域往往会出现地下采空区,地裂缝等问题。长期以往,很容易对边坡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且根据场地对混凝土结构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调查,可明确了解到结构内部的钢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这无疑是对边坡结构的性能稳定造成不利影响。针对于此,我们必须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及时优化边坡支护工程的设计方案,确保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合理。(2)边坡支护优化方案,首先,设置合理的边坡支护方案。一般来说,边坡支护设计方案往往需要立足于场区的实际环境而进行设定,如结合工程区域内的地质条件,支护情况等。针对于此,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做好事先的现场勘测工作,第一时间了解到场区内的地质情况,总结与归纳施工概况,并在此基础上依照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进行合理设计。其次,严格遵守边坡支护的设计原则。边坡主要为永久性边坡结构,一旦遭受重创,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可知,支护在工程安全等级中位列二级级别,具有一定的设计位置。因此,在正式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施工实际做好现场监测工作,对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校核、应用。最后,做好材料配置工作。材料配置工作主要围绕混凝土,水泥砂浆,普通钢筋等为主的材料进行展开。其中,混凝土材料的配置工作必须满足现行的规定标准,具体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水泥砂浆的配比依据需要立足于工程实际需求,如灌浆材料可以选择M30水泥砂浆等,确保材料配置合理,安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滑坡形成的原因
(1)物理性质导致滑坡,边坡的物理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受边坡地质结构影响,此外,边坡的地质结构也会影响边坡的结构强度,通常情况下,边坡中的亲水矿物比例较高,或者边坡中的粘土矿物比例较高,边坡就会存在稳定问题,边坡结构的稳定性也得不到保证,如果地质结构出现变化的情况,就会引发滑坡地质灾害。(2)结构面导致滑坡,岩体内部的结构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因此会出现形状各异的结构面,形状各异的结构面会损坏边坡内部的结构,降低了边坡的稳定性,如果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引发滑坡地质灾害。通常情况下,形状各异的结构面会破坏边坡内部结构的整体性,内部结构呈现着破碎和分裂的特点,因此内部结构的稳定性较低,会形成滑坡。此外,由于内部结构完整性遭到破坏,如果岩体内部的剪切力达不到维持内部结构稳定性要求的话,也会形成滑坡。(3)岩体浸水导致的滑坡,如果岩体处在降水频率较高的季节中,或者是降水量比较大的季节中,岩体内部容易出现浸水的情况,大量的降水侵入到岩体内部中,会损坏岩体的内部结构,导致岩体内部结构松散,从而容易形成滑坡。
4滑坡治理施工技术方案
4.1做好截排水工作
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结合山体滑坡后边坡稳定性程度,要及时做好截排水工作,并增设防护设施。截排水工作主要是对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内的水体进行及时的疏通、截流和排放。从某种角度而言,水体是诱发山体再次滑坡的重要因素。对于滑坡区域的地下水,可以通过抽排与导排等方式,减少滑坡区域地下水的含量,降低地下水对滑坡区域土体的危害。此外,无论是对已经发生滑坡灾害的区域,还是尚未发生滑坡灾害的区域,都应提前做好截排水工作,通过对地表水的分流与改径等措施,减少地表水对滑坡区域岩土体的危害,降低反复滑坡的风险。
4.2挡土墙工程
在结合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挡土墙工程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根据设计图纸尺寸和高程,明确挖掘领域,明确基脚大样尺寸,对地基进行挖掘,之后实施修建施工。在挡墙建造的过程中,要使用分层错缝的建造方法,同时保证各层横缝的厚度大致是相同的。对于基底和墙趾台阶转弯的位置,不能使其通缝呈现垂直的形状,保证砂浆水灰比符合工程施工标准。要对正处于凝固状态的阶层进行保护。保证块石和条石挡墙使用石料上表面的清洁度和平整度满足工程施工标准,使用石料的下表面也是如此,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块石厚度。
4.3桩间板工程
选取厚度在300mm左右的桩间挡土板,且桩间挡土板需要设定在桩中间位置处,并将板底插入地表的20cm左右,高度值可以视现场而定。板横向受拉主筋需要结合工程实际标准进行选择,唯一不变的是间距需要控制在250mm左右。竖向构造筋板身应为C30混凝土。在实行抗滑桩施工过程中,施工处应该预留一部分,便于横向钢筋与板内主筋进行连接处理,是桩板形成为一个体系,起到支护与共同支挡的作用。
结语
边坡是维护建筑区域周边结构性能稳定的保护体系,同时也是维护建筑工程主体性能安全的保护体系,必须对其支护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地区地质空间的调度要求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将各类隐患因素消除于萌芽中,尤其要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应该及时明确边坡支护流程与技术工作,将各项施工内容全面贯彻到日常施工当中,减少滑坡问题造成的危害影响。
参考文献
[1]赵艺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26):230.
[2]张攀.浅析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及存在的问题[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5(11):298.
[3]徐炳华.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固及滑坡治理方法[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4(12):113.
[4]刘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的边坡稳定问题分析[J].江西建材,2016(24):189.
[5]张攀.浅析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及存在的问题[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1):00298.
论文作者:卢文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
标签:滑坡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结构论文; 发生论文; 地质论文; 稳定论文; 区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