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盛智
(南宁市邕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 南宁 530299)
【摘要】 艾滋病和结合病均为传染性疾病,其中艾滋病是结核感染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也是防治结核感染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是临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最重要的感染因素之一,严重的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据相关调查显示,约有50%的艾滋病患者死于结核病,而有40%的艾滋病患者感染了结核分支杆菌,且在艾滋病感染者的患病的任何阶段均可以合并结核病,由此增加了临床的诊断难度,治疗更为复杂,因此,予以患者早期的诊断和防治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艾滋病;结核病;防治;进展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4-0017-02
The latest progress of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uberculosis research
Lin Shengzh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Yongning District, Nanning City, Guangxi, Nanning 530299, China
【Abstract】 HIV and TB are infectious diseases, including HIV/AIDS is an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infection, it is also one of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uberculosis. At prese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nfection factors of hiv-infected people in clinical, serious threat to the life safety of patients. About 50% of the HIV/AIDS patients died of tuberculosis, 40% of the AIDS patients infected with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Therefore, early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Key words】 HIV/AIDS; Tuberculosis (TB). Prevention and control;Progress
结核病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之一,是由结合分支杆菌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艾滋病是目前结核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艾滋病病毒感染会导致艾滋病患者的免疫系统被破坏,且结核病患者是艾滋病携带者的常见的机会感染,是导致艾滋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由此可见,艾滋病不仅是结核感染的重要因素,也是其防治的重要环节。除此之外,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对于抗病毒药物和抗结核药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双重感染对人们的健康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给人们的经济带来严重的负担,并成为公共卫生问题[2]。本次研究对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治等方面进行如下综述。
1.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发病机制
一般来讲,对于大部分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如果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后无症状出现,而对于艾滋病患者,其免疫功能下降,因此,一旦和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接触后,极其容易感染结核病,病情快速的发展并恶化[3]。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对于原有结核感染灶的患者,感染了艾滋病后会导致其免疫功能下降,巨噬细胞抑制结核菌生长能力也会下降,除此之外,还会抑制结核肉芽肿形成,导致结核菌感染发展迅速[4-5]。感染了艾滋病的结核病患者易出现活动性结核,其危险程度显著增加,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
2.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特点
国内相关研究者发现,对于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多表现为盗汗、嗜睡、咳嗽、消瘦、发汗等症状,病变发展快,易合并其他的病原体感染[6-7]。相关数据显示,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超过200个/ul时,结核病的表现不典型,表现为播散型结核病,可出现肝、骨关节、脾、腹腔等多部分病变[8-9]。艾滋病患者感染了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和免疫抑制患者的表现相差不多,其中颅内肿块更为常见。对于感染结核病患者多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即呕吐、发热等,除此之外,对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还会累及颅神经,表现为神经症状,例如四肢轻瘫、失语等。艾滋病的晚期易出现鸟分支杆菌感染,该时期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超过100个/ul,可引起播散性分支杆菌,并表现为盗汗、乏力、腹痛等症状。
3.检查
3.1 分子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检查具有简单、方便、敏感、特异等优点,用于临床结核并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的调查中。但是对于分子生物学检查,其费用较高,且假阳性率高,如果应用痰涂片标本检查其敏感性下降,因此,在临床实验室检查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来,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检查中,酶联免疫斑点试验从单细胞水平检查分泌的细胞因子被应用于结核病的检测中,并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10]。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细菌学检查
目前,传统的痰标本细菌学检查是诊断结核病的重要方法,但是其缺点是只有对开放性的结核并才能检测出,而对于少量的病原菌却很难检测,因此很少用于艾滋病患者的检查中。相关文献显示,药物敏感法即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痰结核菌,在结核分支杆菌生长的早期即可观察其特征,并检测其耐药结核菌,该方法具有方便、快捷、敏感等特点[11-12]。
3.3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菌素试验是诊断结核病的常用方法之一。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对于判定是否有结核菌感染,有既往经结核分枝杆菌刺激的T细胞聚集于注射处,且繁殖产生淋巴因子应用结核蛋白衍生物皮肤试验可以显示为阳性,由此可见,对于结核菌素试验其对结核分支杆菌的敏感性并不是更强,由于免疫抑制的左右导致艾滋病感染患者的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仅达到40%左右[13]。
4.治疗
相关研究发现,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治疗和单纯结核病的治疗方案基本相同,在治疗中需要联合治疗以及全程治疗。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治疗包括两种药物治疗和化疗,药物治疗方面,对于艾滋病患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对常规的抗结核药物反应较好,但是对于多种耐药结核,其药物的毒性较大,因此,治疗效果较差,临床对选取敏感药物治疗。在药物的选择上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对于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因利福平、异烟肼等可加重肝脏损伤,因此多选取链霉素、莫西沙星、乙胺丁醇等联合治疗,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则要适当的调整乙胺丁醇的剂量进行有效的治疗。除此上述治疗方法外,由于中药具有一定的调节免疫力以及滋补作用,临床还可以根据实验室结核菌对各中草药的敏感程度予以中药治疗,例如白芷、夏枯草等中药对结核菌为高度敏感,板蓝根、茵陈等中药对结核菌为中度敏感,苦参、百合、黄芪等对结核菌为低度敏感。
5.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当检测处患者的艾滋病为阳性时要进行结核病的筛查工作,对于结核病患者要进行艾滋病的检测,一旦发现有艾滋病病毒要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14]。一般情况下,对于艾滋病患者不必进行非结核分支杆菌的化学药物预防,当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不超过50/mm3时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防止播散性鸟分支杆菌感染的发生[15]。
6.小结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病情发展较快,不仅增加了临床的治疗难度,还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予以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病情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艾滋病和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对于临床治疗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邓福球,陈梅娟,卫奕荣等.艾滋病合并结核病98例临床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12):958-959.
[2] Randall P.Wagner.NIST System for Measuring the Directivity Index of Hearing Aids under Simulated Real-Ear Conditions[J].Journal of Research of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2013,118:105-124.
[3] 屈锦秀,李汝新,宋晓倩等.宾阳县2007年-2011年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治效果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0(01):44-44.
[4] Wearable Obstacle Avoidance Electronic Travel Aids for Blind:A Survey[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C,Applications and reviews,2010,40(1):25.
[5] 沈梅,马丽,宋丽华等.乌鲁木齐市天山区TB/HIV双重感染患者登记及治疗转归队列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3):2313-2315.
[6] 吴波,张舜,胡代玉等.重庆市结核病患者患艾滋病病毒感染现况调查[J].重庆医学,2013,42(19):2249-2251.
[7] 何金戈,常壤丹,王梅引等.四川省结核病患者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流行特征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3,29(10):836-840.
[8] Kathirvel, Maruthai,Kommoju, Vallayyachari,Brammacharry, Usharani 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mtp40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for the diagnosis of extra pulmonary tuberculosis[J].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2014,30(5):1485-1490.
[9] 张亚萍1,邓鑫1,李永亮2等.不同体质与艾滋病的中医药防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1(10):1422-1424.
[10] C.P.Bhunu.Mathematical analysis of a three-strain tuberculosis transmissionmodel[J].Appliedmathematicalmodelling,2011,35(9):4647-4660.
[11] 何艳英,郑培秋,邓福球等.中药含漱液防治艾滋病口腔病损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6):58-60.
[12] 崔言炬.高危人群中艾滋病的防治工作[J].中国社区医师,2014,5(20):165-166.
[13]Dakopoulos, D..Wearable Obstacle Avoidance Electronic Travel Aids for Blind: A Survey[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Part C,Applications and reviews,2010,40(1):25-27.
[14] 李新旭,刘小秋,姜世闻等.定点医院诊治的结核病防治模式下肺结核患者诊疗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6):718-723.
[15] 张秀峰.防治结核病知识传播行动志愿者工作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0):60-62.
论文作者:林盛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结核病论文; 艾滋病论文; 结核论文; 患者论文; 结核菌论文; 病患者论文; 杆菌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