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王玉环

关于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王玉环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河北省 秦皇岛市 066004)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高校整体的迅猛发展,日语专业,尤其是本科学校的专业日语教育进入了飞速的发展期。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本科高等学校专业目录以及开设学校的资料显示,开设日语专业的学校在2010年已达到466所,日语专业的办学规模空前、学生人数不断增加,教师队伍和科研水平也在逐渐提高。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要求我们要综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正确的教育测评不仅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还有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等。

日语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其中读和译的能力尤其重要。然而,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日语翻译能力较弱,尤其是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能力无法契合,有“纸上谈兵”之感。国内大多数高校日语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重点提高听、说、读、写四种基础能力,在大三才开设翻译、文学等方向课程,其中翻译方向课程有《日汉翻译》、《商务日语》、《科技日语》等。这些日语翻译课程的教学形式大部分以教师讲授课本上的翻译理论知识为主,很少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的实务性内容。此外,日语翻译课程的考核目标也不够全面,教师在设定翻译课程的考核目标时,往往把目标定位在检查学生从课本或从教师学到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学生本身能力的培养。目前常见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试题内容大多是课本里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内容,缺乏操作性的技能和实际口语运用能力的考察。这样会最终导致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日语笔译及口译能力的欠缺,无法达到日语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因此,以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将翻译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问题

在国内大部分高校日语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一般来说前两年重在夯实基础,后两年重在提高能力、扩展知识。但是不少高校日语专业在第七、八学期只安排学生进行就业活动以及毕业论文的撰写,而造成翻译等拓展课程在事实上的课时不足问题,因此必须重新思考日语专业课程的设置问题。可行的方式应该是,在基础阶段,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拓展教学的时间,把一部分三年级教学的内容下移至基础阶段,使学生在两年内,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翻译能力,以便在高年级阶段能快速深入翻译方向的学习。此外,应充分利用第七、八学期,适当安排一定学时的翻译实践课程,让翻译实践课程成为学生就业的一个辅助力。

2.考核目标偏离、考核内容不全面问题

国内高校开设的日语翻译课程,基本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常见的考试内容也大部分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师补充的内容,忽略了翻译本身要考察的学生自身的实际运用和应变能力。本研究希望通过制定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解决这一弊端。

3.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掌握的日语翻译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无法契合,想要提高学生的日语翻译实践能力,需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教师方面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实践意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学生懂得语言是一门灵活的学问。其次,从学生方面来讲,大学期间需要完成一定学时的专业实习,但很少有学生真正去实践。教师应引导和监督学生真正在大学期间去从事一些翻译实践相关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日语翻译实践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解决对策探讨

1.课程设置改革对策

在国内大多数高校日语专业的培养方案中,一般都是第一、二学年学习听力、会话、基础日语、写作等基础性课程,在第三学年学习日汉翻译、文学史、商务日语等能力提高和有方向性和实务性的课程,在第四学年由于学生进行就业活动等原因,一些大学第七、八学期几乎没有课程安排。笔者认为这样的教学课程设置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在四年的教学课程安排中比重较轻,学生往往只学了一点皮毛,因此必须重新思考日语翻译课程在大学四年教学课程设置中的定位。

笔者认为,在基础阶段,应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拓展教学的时间,把一部分三年级教学的内容下移至基础阶段,使学生在两年内,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翻译能力,以便在高年级阶段重点向翻译方向拓展。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充分利用第七、八学期,让翻译课程成为学生就业活动的一个实践课堂。

2.考核方式改革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日语翻译课程,基本上以理论教学为主,因此翻译课程的考核方式也几乎以笔试为主。常见的考试内容大部分是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及教师补充的内容,翻译课程最重要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而由于考试内容只涉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在学的时候重点也只倾向于理论知识,而忽略了翻译本身要考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这种课程考核方式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日语翻译课程的考核方式可以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进行,在平时考核中,教师可以模拟交际场景或情景,突出实际技能的运用和各种情况应对,留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这样可以在轻松自如的表演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在相应的工作场景中需要的职业素养。此外,在期末考核中,翻译的内容不单单是课本上的理论和概念,而更多的加入笔译和口译的实践内容,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评价出学生的翻译能力。

3教学手段改革对策

随着IT技术、互联网的普及,专业日语的教学手段有了很大的改善。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使得教材建设有了新的拓展。特别是对于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开展教学,随时以新的教学素材让学生进行翻译的实践练习,让学生在其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培养思考能力和应变能力,让学生懂得语言是一门“活”的学问。此外,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大都被要求在大学期间完成一定学时的专业实习,但很少有学生真正去实践。教师应引导和监督学生去从事一些翻译实践相关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日语翻译实践能力,使其在学校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本论文通过对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课程设置、课程考核方式以及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的考察,意在完善高校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形成一套全面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翻译课程的考核办法,最终培养出日语语言能力过硬、各方面实践能力出众的复合型人才。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在教学的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自己成为跨文化研究的主力军。高校日语专业必须直面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和挑战,加深思考、加快改革,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创造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方敏.探讨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4

[2]陈健美.应用技术型大学《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亚太教育.2015.11

[3]程姝.试论商务日语专业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定位及存在问题.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5.6

论文作者:王玉环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关于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论文_王玉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