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合并脾破裂致肺栓塞1例报道论文_侯小冬 付鲲鹏 闫厚军

股骨干骨折合并脾破裂致肺栓塞1例报道论文_侯小冬 付鲲鹏 闫厚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2医院创伤骨二科;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肺血栓栓塞症的发病率较高,是目前临床上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骨折合并肺栓塞的报道屡见不鲜,但大多是在骨科手术后出现的,而股骨干骨折合并脾破裂致肺栓塞的报道不是很多。本文中笔者就临床上遇见的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脾破裂致肺栓塞患者,现详细报道如下。

【关键词】股骨干骨折;脾破裂;肺栓塞

1.病例报道

患者男,30岁,主因车祸伤致左股骨干骨折、脾破裂入院,于肝胆科急诊行脾切除术,术后12天转入我科,完善术前检查,血小板525×109/L,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未见明显异常。行左股骨干粉碎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术毕搬动病人时患者突发胸闷、呼吸困难,血压:90/60mmHg,脉搏:110次/分,血氧饱和度:80%,听诊双肺呼吸音低。紧急给以升压药,面罩吸氧等急救措施,患者病情好转,血压:115/80mmHg,脉搏:92次/分,血氧饱和度:93%左右,患者返回ICU继续治疗。急查纤溶三项示D-二聚体8.47mg/L(正常值0~0.55),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双肺增强CT示右肺动脉主干、两肺叶动脉、大部分肺段动脉腔内可见多发低密度充盈缺损,占据官腔大部或全部。两肺动脉广泛栓塞。请相关科室会诊,转入胸外科继续治疗,术后20天患者无特殊不适症状,好转出院。术后2个月复查肺栓塞完全吸收,痊愈,股骨干骨折愈合良好。

2.讨论

肺血栓栓塞症发病率高,病死率亦高,在院内死因中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肌梗死,成为第3大死亡原因[1]。肺栓塞的栓子约90%来源于下肢或盆腔深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3个病理因素:1、血管壁的损伤2、血流缓慢3、血液高凝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脾破裂合并骨折的病人血长期卧床,失血性休克,血流缓慢;骨折的暴力及手术原因易损伤静脉内膜,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高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容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可导致肺栓塞以致死亡。

约30%血小板储存、来源于脾脏,在脾脏术后可出现血小板升高,但机体存在控制血小板生成速度、维持血小板数量稳定的反馈机制。外伤性脾破裂经统计分析大多数于术后4~6小时升高,峰值多位于术后7~15天,术后30~45天基本恢复正常。在脾切除术后7~14天高峰期内,血小板通常40~50万,有时增至60~70万,甚至可达100万以上,更有甚者可达200万[2]。脾切除术后常导致血小板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严重者可致血栓形成。血栓的发生率约为5%~10%,血栓大多起源于脾静脉残余部,如血栓一旦发生于某些血管,如视网膜血管,肠系膜血管,门静脉等可造成严重后果[3]。脾切除术后凝血机制变化致血栓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血循环中血小板数量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其次止血药物的应用问题,手术后的病人为了预防出血,一般根据病人情况的不同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止血药物。实际上,手术中若正确操作,止血彻底,极少会有术后出现的发生,因而,术后术者不放心而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是不必要的,尤其是抗纤溶类止血药,利少弊多。目前,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止血药物在术后病人的应用中存在滥用的现象,值得广大临床工作者高度重视。回顾分析本例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高,最高达837×109/L,术后应用了止血药物,骨科术前卧床、牵引,均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复合伤和多发伤逐渐增多,脾破裂合并多发骨折并不少见,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高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由于创伤骨折、卧床制动、被动体位等,下肢静脉窦血流处于滞缓、高凝状态;止血药物的不恰当应用,都大大增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进而导致肺栓塞的发生。因此,需要多科室间相互协作,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及时预防、治疗,减少患病率和致死率。

参考文献

[1]陈斌.外科临床中的肺栓塞[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3,20(05):270.

[2]钱礼.腹部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3]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侯小冬 付鲲鹏 闫厚军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0

标签:;  ;  ;  ;  ;  ;  ;  ;  

股骨干骨折合并脾破裂致肺栓塞1例报道论文_侯小冬 付鲲鹏 闫厚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