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创新能力之花绽放于美术课堂论文_李敬霞

让创新能力之花绽放于美术课堂论文_李敬霞

北京市延庆区十一学校 102100

新世纪的艺术教育是汇集文化百科,容知识的广度、深度、综合性的“智能式素质美育”。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分支,是新世纪教育工作者的主要任务。而完成这项任务,需要我们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整体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一、创设美术教学情境,培养创新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种具体的、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牵动学生学习情感,使学生处于兴奋的精神状态。

例如:在上《线材造型》一课前,我会先让每个同学放开思想大胆想象,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我出示的图形像什么。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的最佳状态,引导学生打破图形的边缘,不受现有条件限制,使图形灵活、生动起来。

学生再一次打开想象力的闸门时,图形不再单一、固定,有的同学甚至可以想象出三十多种物体:飞碟、刺猬、瓢虫、鲸鱼、坦克、轮船……大家尽情发挥想象力,积极合作交流,使教学效果达到了最大化。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应变能力

大胆质疑这一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组织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动手动脑进行自学设计。在练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开拓思维,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以待大家共同探讨解决。

例如,在上《工艺设计招贴》时,我规定学生先自学课文,欣赏代表性图片,然后尝试着为学校设计文化或体育的招贴。在尝试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很多问题,并大胆地提出来:1.如何做到主题鲜明?是题目写大还是图案画大?2.构图上怎样做能够简练?简练是不是简单?3.所谓形式感强,形式具体指什么?……在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我没有直接将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要有信心,通过小组集体智慧力量讨论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对问题已经有了清楚的思路:1.主题鲜明,即目标要明确。可采用图文结合,图案可大一些,加上题目;也可题目大一些,附加上图案;色彩也可以突出强烈对比……2.构图简练并不是简单,简练指图案与文字的结合要采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做到形象简洁概括,内容要达到一定量,而不是简单的一项、没有组织性。3.形式感,指构图有统一的倾向性、顺延性,积极向着宣传目标发展的趋势,如斜线式、上升式、曲线式等。学生靠自己的智慧大胆质疑,通过自己的观察感知获取知识,使学习兴趣得到了显著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过去的常规教学主要是解决现存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答式”能力,这种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改变现状,还给学生学习主动权,鼓励学生大胆地问“为什么”,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寻底,释疑求真。这种“自学——生疑——解疑——归纳——明理”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利用素材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材料和素材的多样化是指:在工艺美术教学中,学生尽可能地收集多种多样的废旧材料,发现并力用其造型、肌理、色彩等美感因素进行再创造,使其变废为宝为美,创造出装点生活的艺术品。同时,还可启发学生就某一种材料制作出不同素材的造型,即一物变多物,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艺术创造的热情。

例如,在初一的线材、编织、壁饰等几课的训练中,掌握了线材上的广泛性,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并鼓励其大胆探究。学生在学习中自备尼龙线、金属线、金属管、塑料管、铅笔、竹签、粉笔等材料,并且在交流中发现了一线多用,因线制材,用电话线编织出精致的三轮车、脚踏车、儿童车、旋转的笔筒、标准的天平、展翅的仙鹤、孔雀、鸽子……就这样一车变多车,一鸟变多鸟,一线多变,栩栩如生。

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多角度地启发引导学生对现已掌握和理解的知识进行探究,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寻求不同答案的思维模式。通过这一工艺知识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了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四、重视学生感悟感受,助力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过一次成功的欣慰,便会激起多次追求成功的欲念。我们提倡让学生“主动学习”,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个人感受,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心理满足。

如何借助学生工艺作品的展示来提高学生的欣赏鉴别能力,体会工艺劳动创造美的真正价值,体会获得成功的乐趣呢?做到这一点必须打破旧的评价方式,去掉一言堂、一人说的传统。例如线材造型课,我组织和引导学生从课上构思到动手的过程中、从作品的最终效果中、从整个自我表现的态度上交流思想。首先,采取自评:品头论足,你的作品到底好在哪里?哪个过程?差在哪里?什么原因造成的?其次,互评:分组鉴赏,思考后讨论,拿出每组选出的最佳方案,在全班再次给予展示与肯定。这样,学生在激烈认真的评议中体验到了一种克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愉悦,自信与力量油然而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调动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敏捷性、多向性与广延性;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发学生思维的变通力是课堂教学中提高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积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新思想、新建议、新错误,因为教师讲述得成功学生不一定成功,而学生的主动探索成功教师必然成功。

论文作者:李敬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让创新能力之花绽放于美术课堂论文_李敬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