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卷)比较分析--以“人民教育版”和“苏联教育版”课程改革后教材为例_苏教版论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比较分析——以课改后的“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册论文,为例论文,人教版论文,课改论文,小学三年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均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经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初审通过的语文教材。两版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教材编写的新理念和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但也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体现出各自的特色。

一、教材编写体系的比较

1.教材的框架体例

“人教版”教材主要有两个部分:课文和语文园地。该册书共安排了40篇课文,其中精读24篇,略读8篇,选读8篇。语文园地有四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和“读读背背”,八个机动栏目:“读读认认”、“展示台”、“我会填”、“成语故事”、“趣味语文”、“宽带网”、“读读记记”、“连连认认”,每个栏目在各单元中平均出现两次。教材后的生字表(一)有200个生字,带有拼音,要求认识;生字表(二)有300个生字,没有拼音,要求会写;词语表里共有341个词语,没作具体要求,教师可自主安排。

“苏教版”教材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习作和练习。教材共有24篇课文,不分精读和略读。不同的是,“苏教版”将“习作”从单元综合练习中抽出来自成体系,突出了“习作”的重要性。单元练习共有五个固定栏目:“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写好毛笔字”,没有安排其他机动栏目。教材只有生字表,共安排生字378个,全部带有拼音,要求会写的233个,并用不同的字号做出区分。

从总体要求上看,人教版的教材生字的总量比苏教版多122个,要求学生会写的生字比苏教版多67个,而且有341个词汇需要学生了解。可见人教版教材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要高于苏教版。

2.单元的组合方式

“人教版”教材的32篇课文(精读和略读),每个单元都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课文共分为八个单元,以专题组织,即每个单元都是由相近或相似的课文组成。“苏教版”教材24篇课文也分为八个单元,除了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最后一单元有两篇课文,其他单元都由三篇课文组成。单纯从课文的数量来看,人教版教材比苏教版教材多8篇。

二、课文内容的选编

1.时间与空间范围

两版教材在所选择课文内容的时间跨度上略有不同。详见下表。

两版教材课文内容的时间跨度比较表

(注:表中的百分比是指反映该时代内容的课文篇数与其教材阅读总篇数的比率)

上表反映出:“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都很重视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同时又特别强调注重发扬丰富多彩的现代文化,体现了教材的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世界。

两版教材的选文在空间领域方面,其中“人教版”教材国外的选文共有9篇,分别来自前苏联、英、美、法、荷兰和印度;“苏教版”教材国外选文共有3篇,来自英、美、法三国。由此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选文的空间范围较广泛,不仅有来自欧美等发达国家,还有来自亚洲的优秀作品,体现了教材面向世界,关注人类,理解和尊重多样化的特点。“苏教版”教材的选文范围则显得较狭窄,数量也相对较少。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材选文的总量也有一定的关系。教材的选文如果空间范围广阔的话,这样对于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2.选文的体裁与难度

两版教材的选文在体裁上主要包括故事、散文、诗歌童谣、寓言动画、神话传说、科技小品。体裁上都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典型性的特点,使儿童不仅在学习中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情感上也受到良好的熏陶。

关于选文的难度,我们无法将每篇课文进行一一对照,为了便于同质比较,本文将两版教材相同的一课《掌声》作为比较选文难度的一个切入点。《掌声》一文在两版教材的编排位置上没有太大差别,都安排在课本的后两个单元(人教版为29课,苏教版为21课),但全文字数、段落、拼音生字有很大差别:“人教版”的《掌声》全文共有558个字,分为五个段落;“苏教版”的《掌声》全文共有464个字,比“人教版”少了近百字,划分为七个段落,这样每个段落的字数相对减少很多,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此外,“人教版”课文中出现的拼音字多达19个,而“苏教版”的只有2个。对此,笔者在访谈中了解到,有教师认为:拼音生字的减少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障碍和理解上的困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内容表达上,以第一段为例,“人教版”这样写道:“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班有位叫英子的同学。她很文静,总是默(mò)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她得过小儿麻(má)痹(bì)症(zhèng),腿脚落(lào)下了残疾(jí),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shì)。”而“苏教版”这样描述:“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因为小时候生病,一条腿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

“苏教版”教材对课文进行了删减,并将难写、难读的字、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小儿麻痹症”改说成“生病”,“姿势”改为“样子”。但一些教师对此有不同观点:有些教师认为,“苏教版”教材内容的表达既简单易懂,又说明了意思,降低了内容在认知和理解上的难度;也有教师认为,如“小儿麻痹症”之类的词语,学生可能不明白,但他们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弄懂它的意思,且丰富了知识。此外,句子结构也有所调整。如最后一句话,“人教版”将主语代词“她”放在句首,而“苏教版”将其置于句中,就使句子的中心意思更明确,且突出了事情的因果关系。这反映出苏教版教材比较注重学生对于课文内容与涵义的理解与掌握。

三、课后练习设计和部分单元练习设计的比较

1.课后练习设计的比较

“练习题不能是简单复述教材内容,它在综合运用知识时,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基本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两版教材的练习设计不仅注重培养儿童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加强词、句、段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课文朗读、背诵的训练;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在具体的内容设计和要求上又有许多不同之处。

(1)词、句、段的要求不同

“苏教版”侧重词的掌握。如“苏教版”课后练习把第三题作为固定栏目,要求学生读词、写词、说说带点词的意思、用带点词语造句、说话等。“人教版”侧重于句、段的积累,几乎每课后都安排句、段抄写的练习。对于这一不同的侧重点,一些教师认为:加强“词”的读、写、说能力不仅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将词语理解得更深透,运用得更灵活。也有些教师认为: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写作,抄写优美的句子和自然段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语言,培养其良好的写作思维。

(2)课文朗读、背诵和指导语的不同

“人教版”教材要求直接背诵的有四首古诗,间接背诵(本文指不指定背诵内容)有五处,要求是儿童喜爱的句子、段落,并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引导儿童朗读、背诵。教材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读,读出自己的生活,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调、韵味、意趣。“苏教版”教材突出了课文的背诵和复述。该册书要求直接背诵的课文有9篇,3首古诗,6篇课文;间接背诵2处,要求儿童背诵优美的句子和段落。课文多处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复述故事,意在通过大量的课文背诵、复述,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

(3)两版教材称谓不同,强调的学习方式也不同

“人教版”教材每课练习前都有三个卡通小朋友在一起愉快地讨论的漫画,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我”、“我们”提出问题,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如第七课:“读了课文后,我有一些感想,想和大家交流交流。”“苏教版”教材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如第九课:“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为什么?如果是你,会怎么样?”“苏教版”教材力图营造一种各抒己见的氛围,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感受出发,去思考问题,作出选择,形成个性化的理解。

(4)习题序号标写的不同

“苏教版”仍沿用传统的阿拉伯数字“1、2、3……”作为习题的序号;而“人教版”采用“卡通物”标写习题序号。如朗读课文,用“卡通书”作标号;讨论交流用“卡通话筒”作标志;抄写句子、段落用“卡通笔”作为题号。这种“卡通式”的标号方式贴近儿童的生活,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仿佛进入快乐的“卡通世界”,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的想像力。

2.部分单元练习设计的比较

(1)口语交际的比较

两版教材都比较重视口语交际的内容,都设计了相应的八个单元。人教版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讲名人故事、秋天的故事、观察中的变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风景优美的地方、动脑筋解决问题、夸夸我的同学;而苏教版这八个单元的主题分别是小小读书交流会、当有人敲门时、学会求救、学会写留言条、说笑话、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销会、学写请假条。

其中笔者将“苏教版”第四、八单元的“说说写写”也作为了“口语交际”的内容。

可以说,两版教材“口语交际”的内容都很丰富,题材广泛。不同的是,“人教版”的“口语交际”主要围绕单元专题同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设置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苏教版”的“口语交际”则注重交际活动的情景性,如“当有人敲门时”;交际内容的实用性,如“学会求救”、“学写留言条”;交际内容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如“说笑话”、“介绍我的小制作”、“小小展销会”,体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2)习作的比较

在习作的内容方面,“人教版”的习作围绕课文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配合进行,共安排了八次,分别是:“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写一则观察日记”、“写中华的传统文化”、“写自己去过的地方”、“编写童话故事”、“自由写作”;“苏教版”的习作内容紧密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实际和想象世界,也组织了八项:“自由写作”、“我的自画像”、“写迷人的秋景”、“为喜爱的小动物设计名片”、“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文具”、“用玩具编写童话故事”、“写关于诗句学习的感受”。从内容上看,两版教材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观察力以及审美能力;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体验中发掘写作的材料,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且力求少写命题作文,给学生适当的发挥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不同的是,“苏教版”教材按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安排习作内容。如第一单元“习作”就是“自由写作”,告诉学生“写什么都可以,让人看明白就行了”,从而降低了习作的难度。

在形式和要求的比较方面,“人教版”教材重视“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和评价。如“写同一个地方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写完以后,可以读给你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么样”等,将写和说、听、评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材还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和思维方式。如“先想一想打算怎样写,写他的哪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

“苏教版”教材注重习作的过程,注意引导、扶助学生逐步学会习作。为了克服学生“习作难”的畏惧心理,每次习作都安排同龄小朋友的习作例文,供学生参考、模仿。学生可以通过“例文”掌握一些习作方法和技巧,从而降低了习作的难度。教材还穿插了有关习作和例文的图画,通过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和习作后的交流、展示。如“什么都可以写,不过,要先打草稿,然后念一念、改一改,直到自己满意了,再誊写到习作簿上。”

四、价值取向的比较

1.都注重培养学生“爱”的精神

如“苏教版”的《小露珠》通过描述小露珠的旅程,向学生展现了大自然中草叶、花朵、禾苗、青蛙、蟋蟀等动植物的可爱、美好,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大自然无穷的魅力;教育学生怎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和自然友好相处。“人教版”的《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及“苏教版”的《西湖》、《“东方之珠”》,都展现了祖国古代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及现代的风景胜地等,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情感。

2.都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但倾向有所不同

例如,“人教版”《我不能失信》告诉学生怎样做个“守信”的人。《孔子拜师》通过孑L子拜大师老子为师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勤学好问,学无止境。“苏教版”《第八次》通过布鲁斯王子的战绩,培养学生不惧挫折、失败的精神。《军神》表达的是刘伯承将军顽强的意志力,以此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优秀品质。

“人教版”教材特别重视学生情感的体味。如练习设计经常有这样的提示:“这个故事真感人,我要好好读一读。”“我要把课文最后一句话抄下来,再好好体会体会。”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认真的抄写等形式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体味。“苏教版”注重个性化的感悟。如第四课的课后练习:“假如你是大树上那片美丽的叶子,你会想些什么?你会对大树、对人们说些什么?”类似的问题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情感和感受。

3.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语文标准》特别注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两版教材在练习设计中均有体现。不同的是:“人教版”教材较侧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几乎每次课后和单元练习设计都出现如“让我们来讨论讨论”、“让我们来交流交流吧”等类似的指导语,使学生善于集思广益,乐于合作,与同学交流、分享意见,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交往性。“苏教版”教材较侧重自主学习。练习设计多处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字典解决生字词,利用各种方法查找和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信息等。如“读一读,再照样子连线。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如果还有困难,就请你查查资料……”通过鼓励学生独立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看,两版教材虽然在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各有异同,但都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强调了“双基”,同时也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于教材的选择,各地区、学校可根据各自具体的情况和需要而定。新教材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新的课程理念下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因此“教师不应注意教材本身,而应注意教材和学生当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间的相互影响”。因为“作为为人生奠定基础的教育,旨在使学生获得人生应有的与必不可少的普通教育,这才是教材选择的基本标准”。

标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卷)比较分析--以“人民教育版”和“苏联教育版”课程改革后教材为例_苏教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