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地震灾害的发生越来越频繁,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造成了巨大的损害。面对地震灾害的威胁,尽管依目前的人类水平是很难避免,但还是可以通过相应的预防措施来最大的降低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由于房屋建筑坍塌破坏性大,是地震灾害中对人身财产威胁最大的因素。因此,对生活住宅采取有效的抗震技术基础建设是其中最贴切实际,最有保障性的措施。本文中特此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抗震技术进行了讨论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抗震技术
1引言
目前,中国建筑业飞速发展,许多城市高楼大厦林立,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办公需求。然而,中国的许多地方靠近地震带,地震灾害的风险很高。因此,建设单位需要研究目前应用的抗震技术,做好建筑的整体抗震处理工作,提高建筑的抗震能力,尽量降低地震灾害对建筑结构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威胁。在此基础上,施工单位必须应用高质量、高效率的建筑抗震技术,有效提高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确保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2建筑工程中抗震技术的应用势在必行
作为一个地震频发国家,中国地震地区分布广泛,强震频繁。很多城市位于地震带,因此预防和控制房屋地震特别重要。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500多万栋房屋倒塌,造成近7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房屋倒塌造成的。由此可见,地震灾害的破坏是由地震波对建筑整体稳定性的破坏引起的,因此建筑抗震技术的应用是势在必行。在实际建设项目中,改进抗震工程措施,发展隔震减震技术,对有效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在近些年地震频繁发生的背景下,世界地震多发国家对于建筑工程抗震技术的研究都越来越加以重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日本,在建筑工程抗震技术的研究处于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在现实建筑工程中,关于完善抗震工程性措施,开展隔震减震技术研发,对于有效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世界各国在房屋建筑建设质量的管理上都加大了监督力度,严格防范由于质量的问题导致房屋不稳固的问题。而在建筑地基的科学规划、房屋结构的合理选择、抗震材料的运用、建筑隔震技术的使用等方面都已经在逐步推广和落实。
3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原理
地震期间,地壳的运动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地震波的传播会引起周围剧烈的震动,因此,震源附近的建筑物会因震动的影响而损坏和倒塌,威胁到相关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为,建筑阻尼参数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如果阻尼值较低,地震发生时,建筑物本身不能有效吸收能量,而会遭受非常强的振动,这将导致建筑物的损坏,甚至倒塌。如果阻尼值很大,建筑可以很好地抗震。所以,施工单位在使用抗震技术建造建筑物时必须增加阻尼值,确保地震发生时,建筑吸收大量地震波,从而降低地震的破坏。目前,主要有两种常用的抗震技术。首先,传统抗震技术是以传统建筑加固的形式增强建筑的稳定性。该技术应用价值非常普遍,属于被动抗震。第二,结构抗震技术,也就是主动抗震,要求在施工的时候科学利用抗震技术提高阻尼值,以便在地震后释放能量,保护建筑。
4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常用抗震技术
4.1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基础隔震抗震技术
基础隔震抗震技术包括多种类型,主要包括支撑摆动隔离抗震技术、橡胶隔离抗震技术等。建筑工程施工的时候施工人员必须在建筑的地基础部分进行控制,实现隔震目的,保障建筑物的稳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很多的现代建筑中做建筑框架通常都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在这种结构框架中运用控制钢筋的勾践面积和最小配筋率完成抗震的最终目的。施工时,必须在墙上安装必要的特殊的减震材料,还必须跟圈梁合理连接,充分考虑建筑的结构性能,增加建筑的抗震承载能力。
4.2建筑工程的施工中耗能、减震和抗震技术
建筑物内适当位置必须安装耗能、减震和抗震技术装置,以增加建筑物地震时的阻尼值,地震的时候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建筑中使用的构件具有弹性特征,当发生较小规模的地震灾害的时候,横向刚度会在动力作用下发生变化,从而控制建筑物的变形。当建筑工地发生严重地震的时候,构件处于非弹性状态。此时,建筑物本身的阻尼值高,能量吸收性大,并且可以有效地降低整个建筑物的振动效果。因此,该技术应用过程中采用的能耗组件是该技术应用的重点。
4.3建筑工程的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技术
建设部门必须从以前建造的建筑和经历过地震灾害的建筑中分析提炼抗震技术运用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发现抗震作用较好的建筑框架结构,即钢筋混凝土加固框架。混凝土加固方法是指施工人员必须使用钢支撑组件和耗能支撑组件来将它们部署在地震力可以消散的位置。并且需要在建筑物整体框架的柱子间隔处安装钢支撑,从而科学有效地增强结构框架的稳固和抗震强度。在发生严重地震灾害时,逐层布置的框架和钢支撑框架能确保建筑物不会发生太大变形,放置在结构框架中的耗能支撑组件能够在地震袭击的时候吸收和处理大量的能量,从而最大限度地控制这种地震力对建筑物自身结构的不利影响。
4.5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半主动和主动控制抗震技术
一是半主动控制抗震技术,它主要是运用控制部件对外部建筑物结构参数进行调节,确保从本质上实现抗震,控制部件是调节载体,只需要很少的外部能量,可以通过微弱的电流形式提供能量。当前,在应用减震技术时,采用电键作为控制部件,整个控制系统由自动电键装置控制,因此建筑结构的动态特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半主动控制装置主要有可控液体阻尼和可变装置。二是主动控制减震技术。应用这一技术时,根据地震等级边界对建筑结构参数的需求非常大。抗震力是反向力,抗震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力和地震波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施工单位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传感系统。
4.5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加固抗震技术
除了以上抗震技术,整栋建筑还可以用砖石和混凝土钢筋框架加固综合建造,这也有很好的抗震效果。砌体加固处理是指施工单位用钢筋混凝土砂浆加固建筑物,施工人员必须先铺设钢丝网水泥砂浆,钢筋网可以用来为建筑建造保护层,避免墙体裂缝。然而,这种抗震方法在施工期间没有进行地基综合抗震,仅适用于震级较小的地方。抗震墙也可以设计在建筑物的相应位置,在施工完成之后抵抗地震作用。如果一些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上述砌体加固方法都不可取,必须用聚合物砂浆来提升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5结语
随着建筑施工工艺的发展与进步,建筑物的被动控制抗震技术逐步成为现实建筑行业研究的热点内容。抗震技术广泛应用于当前各种类型的建筑中。该技术显著提高了建筑物的整体使用质量,有效地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和强度。因此,要求建设单位积极学习和理解抗震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正确的抗震措施,提高和完善抗震技术,改善房屋建筑的强度和整体抗震性能,确保建设施工质量。为人们的生活的稳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还促进了未来建筑抗震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小飞.论建筑工程中的结构抗震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2(2).
[2]吕洁.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施工技术与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2):144.
论文作者:李锦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物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灾害论文; 阻尼论文; 框架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