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下的角色扮演”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武超 侯骏霞

“情境创设下的角色扮演”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武超 侯骏霞

南京市第九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18;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19

摘 要:初中生物新课标的制定、中考制度的改革以及人才需求大环境的改变都对生物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教师的职能悄然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加强。身为生物科学的引导者、辅助者,教师的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对此,笔者阐述了一种新的“情境创设下的角色扮演”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思考和感悟。

关键词:新课标 情境创设 角色扮演 生物教学

一、新课标对初中生物学教学的新要求

生物科学是以认知、实验、探究为本质的自然科学,也是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密切的学科之一。新课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改变了原本“单主体”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授课模式,倡导“双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学生也不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求学者。

二、初中生物学教学现状

1.“穿新鞋,走老路”成为大部分生物教师对待新课改的真实写照。大多数受传统学科型教学模式影响多年的老教师教学逻辑严谨,注重教学的完整教授,教师的权威不容侵犯;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法为主;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必须正襟危坐,不能质疑。这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小学科”的悲哀正在蔓延,但新的契机也正在孕育。生物学一直被冠以“小学科”的蔑称,加之生物学科不再参加中考、只给评级的“喜讯”,更是“火上浇油”。这就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学生敷衍、懈怠学习生物,具体表现如下:不听课、不看书、不做作业甚至上课时看其他书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比比皆是。

三、“情境创设下的角色扮演”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创设生物情境的原则。

(1)个性鲜明,立场明确。如在模拟“血型鉴定”一节中,代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的甲乙两名同学和代表A型血、B型血、AB型血、O型血的四名学生,他们之间产生的凝集反应是固定的,结果也是特定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尽快熟悉血型鉴定的基本原理。此外,最后增加一名未知血型的学生,自主发问甲乙两名同学,针对不同的凝集反应判断其血型情况。这样就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熟悉。

(2)合理选材,角度新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选的角度不要拘泥于形式,可以将学生比拟成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是声音,通过角度的选择达到换位思考的目的,既能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也可以促进学生自主换位意识的觉醒。

2.“多米诺”式的层次性与关联性是角色选择的重要条件。单一的角色对身为主角的学生的压力太大,可操纵性也不够强,而“多场景、多角色”模式更适合不同阶段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角色选择上要有层次性和关联性。首先,层次性是指角色的出现要遵循一定的时间或空间的梯度;关联性是指前后多个主角的出现是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的。

3.课前分组准备,明确责任分工。对于前面所说的“多米诺”角色模式模拟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角色互换需要进行课前的准备。首先将班级分成四组:第一组扮演病原菌,第二组扮演皮肤和黏膜(第一道防线),第三组扮演溶菌酶和白细胞(第二道防线),第四组扮演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第三道防线)。每个小组都可以有多人参与,详细地理解和认识本组扮演角色的特点、结构与功能,并设计自己的语言、行动甚至是表情,还要与其他小组之间进行沟通,合理地分配时间,统筹整个过程。

4.教师引导,互动授课。例如,模拟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的角色扮演案例中,开始需要老师创设一个情境:日常生活中难免会不小心吃到一些不干净的食物,当病原菌随食物进入口腔后,人体会出现哪些防御机制呢?请看第一幕“黏膜大军对战病原体”。下面就是学生的舞台:当黏膜大军失败之后,教师以旁白的身份说道:病原体大胜,兵分两路分别进入血液和细胞,那么他们在血液和细胞中又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且看第二幕“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双线战”。学生表演,当血液中的白色卫士寡不敌众也惨败后,教师再次旁白道:逃脱的病原菌是否会肆虐下去呢?请看第三幕“抗体的终极绝杀”。在教师一次次的引导下,学生愉快地完成了角色的扮演,也感同身受地体验到了人体免疫的精妙与完备。但这期间难免有些理解错误或是理解不全面,这就要教师在活动完成之后进行评价与总结。

5.学生互评与教师总结。

(1)学生互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生本身的认知结构差异较小,可以轻易地找到观点的不同,而中学生对同龄人的看法最为重视,也最容易接受。让学生互评,一方面教师可以检查学生的听课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增进教师对学生认知结构的了解,避免“盲教”的现象,有助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做调整,便于学生接受。

(2)教师总结——“传道授业解惑是根本”。教师总结与评价是每个活动后都应该及时进行的。它能让学生捋顺课堂的知识结构;适当评价角色扮演中学生的表现,错误的纠正,理解偏差的重新讲解;在活动后争取让学生在知识理解、能力培养、情感陶冶方面都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陈志行 先后角色互换式教学法的运用与实践.化工高等教育,2005,(3),61-63。

论文作者:武超 侯骏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  ;  ;  ;  ;  ;  ;  ;  

“情境创设下的角色扮演”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武超 侯骏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