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观察论文_刘艳梅

(泰州市姜堰区姜堰中医院 江苏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对中风后偏瘫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调查,观察患者疗效,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次观察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偏瘫患者,从中随机抽取50名,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25名患者采用针灸与康复技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25名仅采用康复技术治疗,并对两组做好临床疗效对比工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6%;而对照组患者中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6%;研究组患者治疗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康复技术;中风偏瘫;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8-0179-02

偏瘫是患者中风后比较常见的现象之一,中风后偏瘫也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活动不便或完全失去活动能力。一般中风后偏瘫患者若能在早期接受康复技术治疗效果会非常显著,但绝大多数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患者往往行动不利,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文章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来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成效显著,现就本次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抽取50名,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名。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4名,占56%,女性11名,站41%;年龄在59~70之间,平均年龄(64±2.6)岁;病程0.2~2年、平均病程(0.9±0.2)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5名,占60%,女性10名,占40%;年龄在62~76之间,平均年龄(67±2.3)岁;病程0.1~2年、平均病程(0.8±0.3)年。本次研究经我院批准后实施,所有研究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在基本资料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只采用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如下:(1)被动活动:按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进行,既要注意各方向运动到位,还要注意动作强度。当患者自主行动不便时,采用推拿或机械进行训练,每天2次,每次15min。(2)上肢:患者采取仰卧姿势,在医生协助下患者握住0.5kg左右的哑铃上举,每天5组,一组10次;然后采取坐姿,医生从患者侧部协助患者将其手臂、身体重心转移到患者侧部,每天2次,每次15分钟。(3)下肢:患者进行行走训练,步幅均匀,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转移要平稳,不要过急,一脚足跟亦先着地,重心再转移至足跟,开始下一个步态周期,每天30min;同时让患者进行腿部练习,采用高抬腿动作,每天5组,每组10个。(4)语言训练:让患者进行噘嘴、龇牙、鼓腮等动作,每组10次,每天2组。

1.2.2研究组 与对照组采取同样的康复技术治疗方法,在此基础上与针灸技术治疗相结合,针灸治疗采用体针与头针相结合的方式,用体针针患侧,穴位取肩髃、曲池、外关、中渚、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冲等;操作时先进行消毒,然后针对不同的穴位采用直刺、斜刺结合提捻插转、雀啄、提插补等手法;同时辅以头针治疗,头针治疗主要针对侧头皮的运动区,手法与体针相同;当四肢能动时即可,1次/d,留针30min,以此来达到改善患者运动、感官功能障碍。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50名中风后偏瘫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对比,观察其在运动、感官等方面的变化。肢体瘫痪程度降低≧85%则为治愈;可以独立行走,生活能够自理,肢体瘫痪程度降低控制在50%~85%之间为显效;肢体瘫痪程度降低在20%~50%之间,不能独立行走但神经系统有些恢复即为有效;若肢体瘫痪程度降低<20,患者治疗前后没有任何变化即为无效。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治愈)/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涉及到计数(卡方检验)与计量(t检验)资料的处理。检验完成以后,用P<0.05来表示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调查统计结束后,将两组患者治疗期前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在治愈、显效、有效方面的患者均多于对照组,无效病例明显小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中风后偏瘫患者在采取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的方法后成效显著,在进行肢体运动后神经系统能够得到有效恢复。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研究组与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数据见表。

3.讨论

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中风偏瘫是最常见的中风后遗症,它是指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偏瘫病人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有时还可伴有同侧的视野缺损,表现为平视前方时看不到瘫痪侧的物品或来人,一定要将头转向瘫痪侧才能看到。一般中风后偏瘫患者若能在早期接受康复技术治疗效果会非常显著,但绝大多数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患者往往行动不利,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我院随机抽取的50名中风后偏瘫患者进行分组治疗观察。一组采用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另一组患者只采用康复技术方法治疗。据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6%;而对照组患者中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6%;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研究组在治愈、显效、有效方面的患者均多于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说明中风后偏瘫患者在采取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的方法后成效显著。据有关报道,中风偏瘫患者采用康复技术治疗后,患者可以独立行走,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等情况有明显好转[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研究组与康复技术治疗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与上述报道一致。

总之,通过本次调查显示,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祖杰,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126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2,34(2):6.

论文作者:刘艳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针灸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的疗效观察论文_刘艳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