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新世纪发展的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成果公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公报论文,成人教育论文,社会学论文,成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由华东师范大学高志敏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回应新世纪发展的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课题批准号:DKA010354)于近日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鉴定。鉴定专家有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员会郭伯农研究员、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李永涛研究员、河南大学王北生教授、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杜以德教授、江苏省成人教育协会陈乃林研究员。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创新与特色
(一)选题聚焦的创新与特色:专门性、系统性与时代特色
自成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以来,不乏涉猎“成人教育社会学”范畴的探索,但罕见有一部专门而系统的“成人教育社会学”著述出现。这使得本课题研究在选题方面获得先机,成为在达到它的专门性、形成它的系统性上,堪称一项富有创新性的选择。而通过将课题定位于“回应新世纪发展的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又显示出这是一项基于新世纪时代平台而展开演绎的研究行动,是一个基于新世纪时代界碑而展开探索的研究历程。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与特色:整合性、全景性与回应特色
本课题由“基础篇”——关注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命题和“现实篇”——关注成人教育社会学的现实命题这样两个大的篇章组成。可以非常负责地说,在一项研究计划与研究行动中,以“基础”研究和“现实”研究相整合、继承性研究与创造性研究相整合的方式,以及既辐射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命题,又关注社会变迁一系列重大问题(及其与成人教育相关)的全景式研究,在国内外成人教育研究领域确实尚属首次。而竭力坚持“基础篇”研究立足于服务新世纪成人教育及其学科建设的需要,“现实篇”研究着眼于刻画当前社会变革种种对成人教育形成的新的时代境遇,以及探究成人教育所应采取的新目标、新策略、新行动,又充分显示了本课题对新世纪新变化作出积极回馈的“回应”特色。
(三)研究内容的创新与特色:社会学质感、社会学色彩与成人教育个性特色
这项研究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成人教育研究,更非一般意义上的成人教育与社会的相关研究,而是一项充满社会学质感、彰显社会学色彩的研究。换而言之,实现成人教育研究与社会学的交叉性、边缘性,既是本项研究有所创新的事实,亦为每一具体论域或具体论题形成新思维、新见解、新观点乃至新理论创造了无限广阔的创新空间。诚然,本课题研究在为成人教育研究注入社会学质感、绘出社会学色彩的这一创新过程中,殚精竭虑——在与社会学的对接中始终没有偏离将其服务于成人教育这一原点,在与社会学的交叉中始终没有忘却将其效力于成人教育这一基点,由而,充分显示了成人教育本身的个性特点以及成人教育在社会学研究意义上的个性特色。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就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打造成人教育社会体系的内部文化
本课题从社会学视角出发,充分论证了成人教育与社会各个侧面所存在的密切关系与互动关系,有力证明了成人教育的进步与发展固然需要借助社会存在及其推进力量,但社会存在与发展又断然离不开成人教育的助推作用与促进作用。这样一种关系的深刻揭示与全面展现,对打造成人教育体系的内部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具体说来,它将有助于构建与丰富成人教育体系内部的理念性文化与制度性文化,从而在观念层面上,树立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在态度层面上,确立完整教育、全面教育的思想;在认知层面上,理清成人教育与其他教育类型之间的关系;在法制层面上,加快成人教育的立法建设;在体系建构上,增强成人教育的扶持力量;在机制层面上,完善成人教育的运作过程。
(二)整合与构建成人教育理论与知识体系
成人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其理论体系建设、知识体系建构尚属开创阶段,学术根基还不深厚,认知水平还不完善。诚然,也正因为如此,它还需要人们对之给予更多的呵护与投入,对之作出更多的努力与贡献。本课题研究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其一,从基于社会学的成人教育研究这一层面来看,原来不乏涉及该范畴的探讨与研究成果,但显得有些片段和凌乱,本课题研究注意对它们进行尽可能的融入与整合。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本课题对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系列基本论域和现实命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确认和梳理,并对每一个基本论域或现实命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由此,使得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首次形成了一个相对比较系统和完整的理论与知识体系。
其二,如果将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视为整个成人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领域,那么,本课题研究及其成果,填补了原先在成人教育整个理论与知识体系方面的一个空白,也就是说,使得成人教育整个理论与知识体系得到一种具有系统和完整意义的,而且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建构与完善。
(三)促进成人教育学科建设
本课题的名称为“回应新世纪发展的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它显然是一项成人教育与社会学相交叉的研究。实际情况表明,本课题研究虽然没有直接切入或更多讨论一些有关“成人教育社会学”的“元”问题,以由此形成或者说确立起“成人教育社会学”这样一个专门的分支学科,但是,通过本课题所取得的研究结果来看,这样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雏形已经基本形成。基此,可以认为,我国的成人教育科学的学科体系又得到了一次重要的填补和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成人教育社会学》将于日前由河北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四)促进成人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高校现有近30个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但其培养方案还未及出现“成人教育社会学”或“成人教育社会学研究”这门课程的开设。如果成人教育与社会、经济发生直接“交叉”、直接“互动”的事实没能在成人教育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得到特别的体现,如果将成人教育(学)视为职业生涯开始的研究生人才匮乏“社会学”与“成人教育学”的交叉知识以及对其进行探究的能力,那么,这样一种专门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核心能力必将遭受质疑。相信,本项课题的研究成果一定能够对该专业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发生积极的作用。
此外,就本课题研究及其成果所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力而言:
(一)基于研究的角度,可能对我国的成人教育研究引发一种导向性的影响
仅从本课题研究全部成果出版之前的情况来看,基于若干阶段性成果的发表,以及课题负责人与研究团队成员就其中一些重要内容在各种教学活动、学术研讨以及学术讲座中的传播,就已经引起了许多成人教育工作者、成人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并使之同样产生了运用社会学理论去全面深入探讨成人教育问题的兴趣和冲动。正如有些学者所评价的那样,成人是真正的社会成员,作为真正的社会成员必定会与社会各个侧面以及它们的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必然地,在他们身上发生的学习活动、教育活动也肯定会与社会各个侧面以及它们的变化有着密切、广泛而特定的关系,可以说,不关注社会全景,不借助社会学理论就难以俯瞰到成人教育的真实面貌,就难以发现成人教育的真谛。就课题负责人而言,或以专题的方式,或以重要组成部分的方式,在近两三年里逐步将课题成果在北京、上海、天津、云南、安徽、湖北、福建等地进行演讲和传播,引起很大的反响和共鸣,并在相关的研究主题方面得到了宝贵的呼应,引起一种切入点更多的研究和探讨。比如,成人继续社会化问题的研究引来了“成人发现”的讨论;成人教师问题的研究引来了“教师素质”的讨论;成人教育体系内部文化的研究引来了成人教育“理念性文化”与“制度性文化”建设的讨论等等。
(二)基于应用的角度,可能对我国的成人教育实践产生一种指导性的作用
本课题研究从一开始就立足于成人教育的未来必须立足于“回应新世纪的发展”。所以,本项课题及其研究成果,对如何针对新世纪社会变革种种而以新的思想、新的策略、新的途径、新的方法去大力推进整个社会的成人教育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从已经发表的或已经有所重点传播的若干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反馈情况来看:
——成人继续社会化理念与成人继续社会化途径的思考,已经被有的成人高校应用到他们的课程与专业设计之中;
——成人教师的社会行为与优秀成人教师的社会评价研究,已经为有些成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所采纳;
——成人教育体系内部“理念性文化”与“制度性文化”的研究,已经引起有关决策机构、行政部门和成人学校的关注,并在成人教育体系内部的实际构建中已经有所反映。
而整个研究成果正式出版之后,还必定会对新世纪成人教育实践策略与行动选择产生更为广泛的影响,这些预期的影响是:
——成人教育的社会群体及其关系研究,必定会有助于新世纪的成人教育实践重新定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以进一步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
——成人教育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必定会为新世纪的成人教育制度建设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也必定会通过其在社会生产力生产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而提高它的社会实践地位;
——成人教育与社会文化关系的研究,必定会有助于将成人教育社会实践位置进一步从相对边缘的地方移向比较核心的部位;
——成人教育与社会流动关系的研究,必定会通过一个非常真切的视角而提高成人教育的实践地位,并通过它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而发挥更大的社会实践作用;
——关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与成人教育的相关研究,必定为新世纪的成人教育实践发展找到新的路向、新的内容与新的途径。
——关于职业环境嬗变、社区发展加速和闲暇时间增多与成人教育的相关研究,必定对新世纪不同时空下的成人教育实践带来新的启迪、新的方向、新的行动;
——关于老龄化社会、弱势群体、农村流动劳动力、失学无业青年等问题与成人教育的相关研究,必定为成人教育实践形成新的视野、新的策略、新的创造、新的成就。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观点与主要诠释
1.关于成人学习者与社会:继续社会化与成人教育的基本观点:成人继续社会化是“以个体成年期社会角色的变化为中心,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原有的初级社会化水平基础上来继续发展成人的社会性,传授、更新、充实和提高成人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使之不断适应社会生活,并创造社会生活,进而推动人类社会历史的延伸和发展”。
主要诠释:对成人个体普遍实施继续社会化的理想的组织过程是形式多样、途径各异、各级各类日臻规范化、制度化、终身化的成人教育。成人教育促进成人继续社会化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种:
——促使成人掌握、更新和丰富社会生活的知识和技能;
——帮助成人进一步确立价值观念与学习社会规范;
——促使成人的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保持一致;
——帮助成人认同社会角色,掌握角色技术。
2.关于成人教育者与社会:成人教师的社会学思考的基本观点:相比青少年教育的教师,成人教育的教师还远不能获得社会的充分认可。但是,成人教师的训练与培养既是承担这一社会角色之个体不断社会化的体现,又是这一社会角色在其职业生涯方面进行持续社会化的必需。
主要诠释:成人教师的训练和培养工作应被视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目标是:努力达到低端目标——至少使他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成人教师;着力达到中端目标——在到达合格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努力使其成为一名优秀的成人教师;奋力实现高端目标——不断提高成人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准。其基本途径是:能够像中小学教师一样,实现一种带有制度化特征的职前与职后的衔接。
3.关于学习者与教育者:基于成人教育背景的社会群体与群体关系的基本观点:从相对宏观与相对微观的角度,可以将基于成人教育背景的社会群体分解成为基本社会群体与从属社会群体。其中基本社会群体为:成人学习者群体、成人教育者群体以及学与教组合群体。
主要诠释:在成人教育背景下,就学与教组合群体而言,既可以以学校、班级、课堂的方式发生实际的组合,又可以以灵活、远程的方式进行多样的组合。这些群体既可能活动在学校系统、行业系统,也可能活跃于其他各种社会系统或社会空间。就其总的“师生关系”而言,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是社会生活的本原;师生之间的相互交往是社会活动的本来;师生之间的相互联结是社会关系的本相;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社会过程的本涵;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社会存在的本质。师生双方应共同参与、共同协商、共同策划、共同承担学与教活动的各个环节及其所包含的任务,以重塑健康良好的师生关系。
4.关于成人教育内部文化以及与社会文化的相关的基本观点:成人教育内部文化,以理念性文化为其首要构成,而意识形态又成为它的主体部分、关键部分。成人教育意识形态种种,控制、指导着人们对于成人教育活动的种种正式安排与实施,进而也制约着成人教育活动对于社会变革具有方向性的影响力。基于不同的立场、观点,在整个国际范围,成人教育意识形态常常处于一种两极的二分法状态。
主要诠释:社会文化与成人教育之间的相关,无非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对于成人教育的影响,包括对成人教育发展的激励作用、对成人教育目的的规定作用、对成人教育内容的供给作用、对成人进行“非制度化教育”的作用;二是成人教育对于社会文化的贡献,包括继承与传递文化的功能、批判与选择文化的功能、协调与统合文化的功能、创造与更新文化的功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目前必须通过观念、态度和认知层面的改善来弥补成人教育理念性文化的缺陷;通过法律、体系和机制层面的改进来弥补其制度性文化的脆弱,从而进一步发挥成人教育本身所固有的多样化的社会文化功能。
5.关于成人教育与经济之相关的基本观点:作为既具“生产关系”属性,又含“生产力”属性的成人教育,当将其与经济关联起来展开研究,并要将之不断延续下去的时候,就务必有所合理的取向兼顾。
主要诠释:成人教育与作为“一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的经济体制的相关研究,即是与经济制度范畴所进行的一种交叉研究。以成人职业培训制度作为切入,通过与若干国家经济体制关系的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后者对于前者所带来的特定的影响作用,同时又可以辨识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现象。
6.关于成人教育与社会流动之相关的基本观点:在当今社会,社会流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而重要的过程,而在影响并促进这一社会过程运行的因素中,成人教育不啻为最主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主要诠释:成人教育应努力促成社会流动,帮助成人实现其个人价值,以唤醒成人主体意识的价值、增强成人竞争能力的价值、培养成人创造能力的价值、促进成人终身发展的价值;同时,也应促进实现成人教育的社会价值,即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价值与实现社会劳动分工的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1.关于全球化与成人教育的主要结论:全球化是变革世界的重要力量,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给成人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主要有三:需求机遇、技术机遇与国际合作机遇,要求中国成人教育树立起世界眼光,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
对策建议:回应全球化的挑战,成人教育理应在“继往”中关注“开来”,在新的社会情景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与使命,建构自己作为一种教育形态的坚定的价值观念。需要着力做到的是:
——重建成人教育的基本理论,建构成人教育的话语体系;
——健全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推动成人教育法制化;
——创新成人教育的课程体系,促进成人教育改革;
——完善成人教育的实践系统,消除城乡二元对立;
——保障成人教育的机会公平,理性看待市场与技术。
2.关于多元文化与成人教育的主要结论:文化的建构模式与发展水平都在有形无形之中成为成人教育不断改革、持续发展的阈限。文化多元化对成人教育发展的“约定”主要有五:对于成人教育目标的价值性约定;对于成人教育理念的创新性约定;对于成人教育内容的融合性约定;对于成人教育方式的突破性约定;成人教育发展的全球性与本土性约定。
文化多元化通过对成人教育的种种约定而对之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包括:超越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成人教育实践、拓展成人教育的内容,丰富成人教育的方式、走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之路。
对策建议:面对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挑战,成人教育的历史使命主要有:
——编整文化格局、实现文化重构;
——建立科学的文化价值取向、促进和谐的国际文化交流合作;
——警惕文化殖民主义倾向、共创文化生态和谐环境。
3.关于网络时代与成人教育的主要结论:网络时代的到来对成人教育至少产生以下五个方面的影响:
第一,对理念的影响——需要以开放的姿态投身世界文化舞台,培养成人学习者具有终身学习能力。
第二,对功能的影响——需要从单一传授知识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精力和重点更多地放在提高成人能力、促进成人发展、提升成人素质之上。
第三,对内容的影响——要求把培养成人的信息能力作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并使其表现形式动态化、形象化和具体化。
第四,对方式的影响——可以不再拘泥于传统学校教育,为成人提供灵活、便捷的教育和学习形式。
第五,对成人教育公平的影响——需要克服“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
对策建议:面对网络时代的挑战,成人教育应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有所回应:
其一,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其二,拓宽成人教育内容,塑造和谐发展的成人。
其三,改革传统教学形式,发展现代网络教育。
其四,整合和开发教育资源,构建终身学习平台。
其五,关注成人社会中的信息弱势群体的教育。
4.关于职业环境嬗变与成人教育的主要结论:职业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变化层面”、“社会心理及个人职业意识变化层面”和“职业组织环境变化层面”。
在职业环境变化条件下,成人教育需要得到特别关注的领域是:参与成人教育的意识、参与成人教育的动机、参与成人教育的效果、参与成人教育的障碍,以及成人学习的目标倾向、成人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成人学习的结果评价等。
对策建议:可以从政府、职业组织及成人个体三个角度来思考成人教育的发展策略。
——政府角度:加强成人教育立法工作、推进成人教育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促进成人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职业组织角度: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根据成人参与教育的特点提供学习机会;建立职业组织内部的成人教育体系;加强与政府各部门及成人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教育培训效率。
——成人个体角度: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观念;抓住有利时机强化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意识;拓展信息渠道增强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掌握自我教育与自我学习的步骤和方法;寻求和创设有利于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良好环境。
5.社区发展与成人教育的主要结论: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地方,是人类生存、发展和进化的基地。社区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对人的生存与发展影响极其重大。因此,国际社会共同提出了社区发展问题,强烈呼吁人们关注环境,关注社区,关注人类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
对策建议:加强社区成人教育,促进社区成人学习,创建“生态社区”、“安全社区”、“健康社区”、“学习型社区”,确保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6.老龄化趋势与成人教育的主要结论:老龄化趋势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双重挑战。其一,就是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方面包括教育领域的挑战;其二,就是个体老龄化对老年人本身之社会化过程的挑战。对此,成人教育的基本态度当是:积极接受老龄化挑战,力求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促进国家人口素质持续不断的提高,为建设和谐社会与缔造和谐人生而贡献智慧和力量。
对策建议:成人教育必当在老年教育领域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回应行动:
——老年教育观念应破旧塑新;
——老年教育内容应推陈出新;
——老年教育方法应改革创新;
——老年教育实施方式应拓展求新;
——老年教育研究工作应尽早启动。
7.关于弱势群体与成人教育的主要结论:成人教育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中有特定作用,它可担负起如下责任:
——成人教育可以帮助弱势群体获得或重新获得谋生技能;
——成人教育可以促进弱势群体更好地生存;
——成人教育可以营造社会声势,促使强势人群奉献更多的人道关怀;
成人教育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中,其责任实现、作用发挥需要作出一定的前提性思考:
——充分认定,对弱势群体进行的成人教育是一种必要的补偿;
——必须优先保障针对弱势群体进行的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政策分析必须深入到公正层面。
对策建议:第一,明确针对弱势群体实施成人教育的责任主体——政府应当扮演主体角色,发挥主导作用。推进社区服务,分担政府的压力。
第二,明确成人教育本身需要采取的新的行动——关注弱势人群的心理因素、选择切实需要的教育内容、改进成人教育的教学方法等。
第三,加大对强势群体进行教育的力度——成人教育与弱势群体的关系往往并非由此两者之间的直接相关来表征,相反,常常是通过其与强势群体的相关而得到折射。因此,对于他们的教育显得非常重要。
8.关于农村流动劳动力与成人教育的主要结论:农民工这个特殊社会群体的社会角色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人教育参与意识和参与行为:
关于农民工的成人教育参与意识——一方面坚信参加成人教育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与发展,一方面也渴望卷入到成人教育与学习活动之中。问题在于,社会现有的成人教育、成人学习设计,从内容到形式往往忽略了与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条件的对应性、一致性。
关于农民工的成人教育参与行为——也正因为以上原因,他们实际的成人教育参与行为和成人教育参与意识脱节,造成事实上的教育参与不足。
关于农民工的成人教育公平问题——成人教育参与意识的真正体现和参与行为的真正发生,从更深一个层面说,是与农民工的成人教育公平问题有着紧密关联的。事实上,在这方面,不平等现象迄今还非常严重。
对策建议:仰仗社会的全面进步以及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扶持。短期内,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规范收费管理,扩充农民工接受成人教育的机会;长远看,消除对于农民工的社会歧视,使他们的教育状况特别是享受教育权利、获得学习机会的状况达到与城市人相同的水平。
关于对策构建,本研究坚持以下四个观点:
——改变对待农民工成人教育的态度,超越狭隘的利益观念;
——政府要加大支持和管理力度;
——结合农民工实际,采取适当的成人教育措施;
——扩大成人教育规模,增加农民工的受教育机会。
9.关于失学无业青年问题与成人教育的主要结论:失学无业青年现象这一社会问题,其成因主要源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人与社会系统之间的社会关系之中,而不能单独、片面地追究失学无业青年本身的责任。
对策建议:作为成人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应勇担责任,将失学无业青年纳入自己关注的视野之中,为失学无业青年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为失学无业青年提供就业帮助和支持。
在回应行动选择上,成人教育应摆脱按部就班的行动模式,采取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方略,来对失学无业青年实施继续学习的援助行动,以及进行成功就业的支持活动。
10.关于闲暇与成人闲暇教育的主要结论:成人对于闲暇教育的呼唤是一种时代的声音。拥有闲暇的成人需要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对于闲暇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成人闲暇教育,其所应追求的目标除了发展职业知识与技能以外,还应在于:增进成人对于闲暇的认识与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和伦理观念;培养他们善于安排、选择其闲暇活动的能力。
对策建议:成人教育在面对需求巨大的闲暇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优势,着力体现它的实践力量。具体行动应是:
第一,群策群力,为成人闲暇生活健康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二,充分认识社区的作用,以社区为主要载体进行成人闲暇教育。
第三,大力开展各种成人教育活动,提高成人教育自身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