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贺万鋆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贺万鋆

贺万鋆 贵州省贞丰县永丰街道纳磨小学 562200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80-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不仅关系到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是关系到小学生的茁壮成长。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尤其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打开每一个学生的思维空间,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

小学生对数学课的认识,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深厚的兴趣及丰富的情感的基础之上的。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就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

二、设置悬念,诱发兴趣。

学生的积极的思维往往是以疑开始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创设恰当的学习兴趣。

比如,讲“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节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 大月饼,于是指着一个“大月饼”说:“中秋节明明的妈妈买了一个大月饼,让爸爸、妈妈、明明一起中秋赏月,并嘱咐让爸爸分得这个月饼的1/3,妈妈分得这个月饼的2/6,明明分得这个月饼的3/9。你们想想,这样分,谁分得最多?”有的说:“明明分得多。”有的说:“妈妈分得多。”还有的说:“他们分得同样多。”同学们相互争论起来。但是,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驳不倒谁。于是看时机成熟了,拿出一个大月饼分别找三位同学,扮演角色,并让他们亲自动手,爸爸分走1/3,妈妈分得2/6,明明分走3/9。没等月饼分完,同学们已是一片欢呼声:“分得同样多!”、“相等!”接着又是一片惊奇的声音:“怎么会同样多呢?”顿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真想多知道知识的奥妙。请教老师的心切,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于是,我抓住这一极好的教学时机授新课。通过老师的指导,结合实例反复观察,终于发现这三个分数原来是由于它们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数(零除外)。我告诉他们,这就是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接受了新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不耻下问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

要想激发孩子的潜能及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必须掌握向学生发问的形式和技巧以及引导诱发学生提问的技巧。要善于发问也要学会听学生发问,并鼓励和诱导启发学生发问。因为这既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合作的热情。更可激发的思考能力,同时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创新是无法传授的,但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启发的。但这一点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做得较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上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书上练习本上所有的习题都只有唯一的结果,所有的考试都有标准化答案,学生既没有时间也不敢去进行批判性的思维!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怀疑和批判精神就这样被毫无想象的学习过程给扼杀了!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要学生如何服从如何听话,即使很有经验的教师有时也是习惯性地走向这条歧路。我们的教学大部分时间不是让学生的思维驰骋在想象的沃土,而是定格于学生的乖巧和听话。基本上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四、寻根究底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

提出问题寻找问题之根由,是我们大脑活动的基本特点。科学实际上是一种思维方法,一种生动的、不断变化的对世界的探寻。它是发现世界背后隐藏的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的“学、思、用”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和原理恰当地解决和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想问题并提出问题,一个重要的做法是安排一个情境,以激发学生想问的兴趣。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感到好奇。如故事说一半,让学生好奇地想问题的结果;看某一电影、侦探小说、让学生预测结果;玩猜谜游戏,给一些暗示等等,然后引导学生如何问得清楚,而且能有礼貌地问。其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在学生的天性中,有一种求知的欲望、他们心中原本有着无数个“为什么”,想了解这个奇妙世界的本来面目。关键是我们教育教学时如何引导诱发学生把这些问题“吐出来”。很多时候是我们教师以习以为常的姿态和不以为然的态度,逐渐扼杀了学生的这种求知冲动。因此,教师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努力表现出自己很感兴趣,与学生一起去思考,与学生寻求未知的答案,既培养了师生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就会不断增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五、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允许学生大胆创新。

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老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老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要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教学中要做到用亲切、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比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 ,对同一个问题注意用“谁还想说”“谁还有不一样的方法”等话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勇于创新。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减少整齐划一的要求,因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运用的策略也不尽相同。我们要善待新奇的想法,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

六、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自主探求,做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贺万鋆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贺万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