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人民医院手术麻醉科 陕西延安 716000
【摘 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中感染危险因素的应对方法及其效果。方法:2016年5月到2017年8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分别给予对照组和试验组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感染发生了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中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感染危险因素;应对策略
手术室感染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类型,其中患者一般为手术切口感染,少数患者为其它器官或组织感染[1]。对于手术患者,其在术后发生感染时不仅会对其手术效果造成影响,还会导致其术后恢复受到影响,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2]。本研究对手术室护理中感染危险因素的应对方式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2016年5月到2017年8月期间我院采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纳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21~78岁,平均(46.14±6.29)岁。试验组男31例,女29例,患者年龄22~75岁,平均(46.33±6.85)岁。基本资料组间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完成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护理,主要是遵医嘱实施相应的护理操作。针对性护理干预完成试验组护理,操作如下。
1.2.1布局干预
首先对手术室内的布局进行调整,合理划分手术室的不同区域。其中应采用双通道总体布局,将手术人员、洁净物品、患者进出通道与术后敷料、器械、污染物等的通道分开,避免可能的污染源与患者接触。同时,要对手术室区域进行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非限制区相互之间应有明显的界限和隔离措施。
1.2.2环境护理
手术前应对手术室进行严格的清洁打扫,及时完成消毒杀菌。手术完成后应对手术室进行通风处理,整理手术中使用过的器械和药品,并对手术床进行全面消毒,地面消毒后应使用清水擦洗,打扫完毕后关好手术室门窗,在对空气进行消毒,定时对手术室进行1次大扫除。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对手术室内的空气洁净度进行确定,并采用层流净化技术是手术室内空气洁净度达到要求。
1.2.3医护人员管理
成立手术室感染管理小组,对手术室感染和环境卫生进行监测,并对手术室消毒杀菌工作和隔离进行监督。同时,要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培训,让其认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严格管理手术室医护人员的着装,并要求其按照医院要求进行术前吸收,确保手术室无菌环境满足手术要求。对手术室内的人员数量进行限定,参观人员数量应控制在3人以内,并对人员的进出进行限定。加强对医护人员操作的培训,避免因医护人员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感染。另外要加强对手术室清洁人员的培训,促使其更好地完成对手术室的消毒杀菌处理。
1.2.4物品器械管理
手术中用到的器械应统一进行消毒杀菌处理,并且经由消毒供应中心确认满足手术无菌操作要求后送入手术室。对于手术室内的一次性用品,应对采购、存放和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理进行严格管理,使用前严格检查其基本信息及无菌有效期。手术完成后及时对各种物品和器械进行回收和处理,采用分裂包装的方式完成处理,将非一次性用品及时送至消毒共供应中心进行处理和存放。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手术室感染发生情况,并统计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百分率和()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X2检验和t检验数据差异,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两组统计结果显示,试验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感染发生情况(例/%)
3.讨论
手术治疗是临床治疗中的常见方式,患者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几率较高,并且可能出现其它器官或组织感染,导致患者的治疗受到严重影响,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3]。因此,在对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重点开展感染预防护理,让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得到控制,从而促避免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4]。
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其中手术室环境,患者自身因素和手术无菌操作等均与患者感染发生相关。其中手术室环境中包含整体布局和划分的不合理,手术较多且中间撤换物品和接送患者时的管理不严,手术室内的清洁卫生处理不达标,空气净化不满足要求等;患者自身因素主要有免疫力下降、患有糖尿病和恶性肿瘤,实施放疗后化疗后进行手术治疗等均可导致其感染风险上升;无菌操作因素主要是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欠缺,未能严格按照医院规定完成消毒杀菌处理,为正确穿戴手术服;另外,手术器械和物品的处理不当也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其中主要是依从性器械和物品的管理及回收不当,非一次性物品与器械的消毒杀菌处理及存放不当,手术操作的顺序不当等均可导致患者发生感染的情况[5]。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针对各个方面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感染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
本研究对手术室护理感染危险因素与应对策略进行分析,试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综上,手术室感染风险因素较多,在开展护理工作的时候应针对各个方面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让其治疗效果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高轶.手术室感染暴露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8):76-79.
[2]赵媛媛.手术室护理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2):103-105.
[3]陈秋梅.手术室中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性护理方法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02):64-66.
[4]逄颖.手术室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266-267.
[5]刘丽清.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2):2318-2319.
论文作者:杜苗苗,杨花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6
标签:手术室论文; 患者论文; 手术论文; 因素论文; 发生率论文; 危险论文; 操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下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