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手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对洪湖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_农民论文

坚持两手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对洪湖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_农民论文

坚持两手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洪湖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洪湖市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农村论文,两手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市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一方面表现在:粮食和农副产品、水产品大幅度增长,乡镇企业异军 突起,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正跨过温饱向小康迈进;另一方面表现在: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为了总结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绩和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探讨今后的努力方向,最近,我们组织3个调查组深入部分乡镇、村进行了调查研究, 形成了一些条理性的认识。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深入发展的可喜局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呈现深入发展的可喜局面。主要表现在:

(一)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前,农村干部和群众在“左”的思想禁锢下,唯上唯书,不敢越雷池半步,因而难以发展,共同受穷,更谈不上精神文明建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首先给广大农民带来的就是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观念的变化带来了生产积极性的高涨,带来了农村的富裕,也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一是改革意识的增强。广大农村由单纯的种粮向多种经营转变,由单纯的农业向大农业转变,由固守几亩田向工副业方面转变,等等。我市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更是极好的佐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洪林村、柏枝村还成立了股份公司,农民成了股东,农民有了股票,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二是民主意识的增强。现在,民主选举村干部、村民代表议事、村务公开已成为村一级的热门话题。我市的村基本上都实行了村民直接选举村干部。多数村成立了“村民代表议事会”,村务公开正在逐步推开。如瞿家湾镇陈湾村过去是一个落后村,近两年一跃而成为先进村,其中一条主要的经验是村务公开、群众代表理财。三是法律意识的增强。目前,我市农村的治安趋势是刑事案件减少,有不少村10年无刑事案件,也有的村20年无一人判刑,如万全镇万电村。这与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分不开。一遇矛盾讲狠动武的少了,而代之为上诉或请律师打“官司”;过去民告“官”是极少的,现在也多起来,例如去年曹市镇村民李济堂就敢于状告镇委镇政府违约。四是计划生育意识的增强。过去认为计划生育是“天下第一难事”,现在已不那么难了,超生的大大减少,而只生一个孩子的却越来越多。仅去年,新堤办事处新村村就有近十对夫妇主动退掉生育二胎指标。

(二)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基础上,农民求知求乐成为时尚。由于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重视,也由于农民对知识的渴求,我市村级教育事业发展很快。走到村里一看,最好的房子是学校。“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学校”成了村民耳熟能详的话。从我们所调查的村来看,80%都建起了教学楼。投资的增加,教育条件的改善,使农家子女中的大学生、中专生越来越多。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随之而来的是中年人乃至老年人学文化学科学蔚然成风。据了解,近几年来,每个乡镇每年均要举办2至3期科技知识培训班,村一级也有小型多样的讲座,群众参加都比较踊跃。

在求知的同时,农民求乐的热情也在高涨。在我市的首富村洪林村,村民不满足于富裕的物质生活,于是村党支部因势利导,成立了男女龙灯队、腰鼓队、秧歌队。前年又成立了一个30人组成的铜管乐队。该村投资180万元兴建的农民文化宫也即将竣工。再如曹市镇, 现有农民管乐队15个,皮影戏班4个,渔鼓队13个。仅向明村就有2个皮影戏班子。该村还有老年人活动室、图书室、台球室、乒乓球室和村电影院。在我市的西片和中片乡镇,农闲请班子唱草台戏、家有喜事的农户放电影招待乡邻都是很普遍的事。正是因为广大农民对知识和文化生活的追求,所以近几年我市的电视事业发展迅猛。目前,每个乡镇都建起了电视站,多数还买了发射机,能自办节目,有线电视入农户率这两年也成倍增长,去年总数达4000多户。

(三)一批文明村、镇脱颖而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两个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市有一批村、镇先后迈进了文明村、镇的行列。到目前,已有一个省级最佳文明单位——洪林村。柏枝村即将被荆州市命名为文明单位。洪湖市级的文明村还有湘口村、同进村、万全村、河嘴村、北岸村等共7个。洪林村由于两个文明建设成绩卓著, 去年又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全国文明村镇建设示范点。为了发挥文明村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的村创建文明村,1997年上半年,市文明委、市委宣传部在洪林村召开了现场会,确定了我市创建文明村活动的示范点,共有10个村,并授了牌。“一花引来万花开”。柏枝村早已是我市的先进村,但前几年在环境卫生的管理及“十星级文明农户”的评选方面难以到位,被“卡”在荆州市级文明单位的“门”外。这两年,他们学习洪林找差距,迅速加强了薄弱环节,结果在去年初荆州市文明单位的检查验收中深受好评。万全镇的小河村过去人心散,是个穷村,为了免灾求富,曾修大小祠庙 8座,出现了10多个迷信小团体,结果成了“万全小河,神鬼最多,烧香拜佛,人鬼作恶”。1994年以来,新的党支部班子破除迷信,倡导文明新风,发动群众改善生产条件,发展生产。先后投资170万元建教育文化娱乐设施。如今, 小河村已成为全市综合实力“十强村”。

文明集镇的创建,成绩也很喜人。府场镇以其规划得体、发展迅速、管理规范、活动丰富而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城镇建设先进单位”称号,1996、1997年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集镇文明建设”一等奖。曹市、戴家场、燕窝、峰口等镇的建设成果也多次受到省、荆州市领导好评。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尚存在不能忽视的薄弱环节

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局面是可喜的,但仔细观察分析,有些薄弱环节也必须引起重视,如,“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的问题仍然存在,投入太少影响了创建活动的开展,不正之风在一些地方还时有发生等,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部分领导在指导思想上仍然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一些人认为,物质文明是“硬任务”,精神文明是“软指标”;物质文明非实干不可,精神文明不硬抓也行。也有的认为,只要把物质文明搞上去了,精神文明自然就会上去;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自然就会提高。甚至还有人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有投入无产出”,是“得不偿失”。诸如此类,具体表现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计划,无措施;有布置,无检查;上面催紧了,下面应付一下。我们了解了部分村党务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制内容,考核的硬指标就是参加乡镇的会议和培训的次数人数、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计划生育率达标、党报党刊的征订数目,至于村民的教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是可以不搞的。像“十星级文明农户”的首评复评活动这样的大事,大多数乡镇、村根本未列入责任制。

此外,也还由于少数村或乡镇干部不廉洁,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以及负担过重等问题,农民对干部的信任程度降低,甚至产生了对立情绪,使创建任务变“软”。

(二)投入太少严重制约了创建活动的开展。在调查中我们询问一个共同的问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最难在哪里?大家的回答异口同声:缺钱!因为没钱,又不能找农户收钱,“十星级文明农户”评不了;因为没钱,多数村没有建活动室或文化室,一部分乡镇没有文化站,文化活动难以开展。据了解,我市农村中负债的村占了很大比重,有一个镇,不负债的只有一个村,因此,缺钱是实实在在的。那么,是不是确实挤不出钱来搞精神文明建设呢?有一个村干部坦言:我们收的合同款留用部分一是保生产开支,二是教育,三是招待,四是征订报刊,别的基本没有了。也有普通党员和村民反映,村干部吃喝开支太大。我们了解到有一个村级负债较多的镇1997 年一年的村级生活招待费、 送情开支达270多万元,其它的投入也就所剩无几。

(三)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乡镇村干部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处在与农民直接打交道的“第一线”,矛盾多,很多问题又解决不了,部分人颇有情绪。而对于有些不能回避的工作,又只得硬着头皮上,如收粮收款、修水利、计划生育等。再加上报刊发行、“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文化活动的组织等不好办的事,使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基层干部尤感吃亏不讨好,心灰意冷。因而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乡镇干部中要求换岗位的比例甚高。至于调查到一般村的书记、副书记,有些也是一脸的无奈,工资又低,还要种自己的田、养自己的鱼,能把合同款收起来就不错了,哪有精力和心思搞其它的活动。

(四)村级集体活动贫乏,使得不正之风难以遏制。由于上述的各项原因,众多的一般村集体活动很少。尤其是农闲时节,青年人可以外出进城或务工经商,或玩乐,中老年人则显得“精神饥饿”。去年3月5日,有一读者就在《洪湖报》上呼吁:老年人盼望消除精神“饥饿症”。他说,目前,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发展,可是文化娱乐活动跟不上,显得精神空虚。因此,一些不正之风乘虚而入。同年4 月份,有一读者写信到洪湖报社编辑部反映:年关后在滨湖、小港、汊河等地方看到,一些所谓的“神仙”到处“作法”骗钱,还有一些地方修庙请神,求签问卦之风盛行。除此之外,从调查中得知,当前农村农闲时还有“三多”,即打麻将赌钱的多,请客送礼的多,信教的多。有的已达到危害治安的程度。

三、对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着重抓好如下四点:

(一)加强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第一,要建立和实行“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切实做到“一把手”“两手硬”,“一把手”抓“一把手”,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的格局;同时,建立分工合作制,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第二,要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指标落实到乡镇、村的责任制中去,并建立全面科学的考核体系,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任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第三,各级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必须教育我们的干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健康良好的心态为党工作,为人民工作,不能以一时的得失而左右自己的工作情绪,更不能贪污腐化,作威作福,欺压百姓。当然,对从事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同志工作上生活上的困难也必须关心,尽力帮助解决,使他们振奋起精神。

(二)增加投入,改善基础条件。一般来说,一个村应当建立起一个能容纳百人左右的多功能活动室,并配备必要的器材,可以看报读书,可以打乒乓球下象棋,可以办培训班传授知识,或者还可以唱歌跳舞。此外,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活动费用,至少能保证“十星级文明农户”的评选和农闲时小型多样化文化活动的开展。经费的来源可以是村级积累,也可以由农户集资。总额的多少可以交村民议事会讨论。各个乡镇也应当进一步增加宣传思想工作、群众文化活动的费用。

(三)抓好“十星级文明农户”的评选。因为这项活动是把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落实到千家万户的好形式,是农村工作的好帮手,所以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的竹山县的作法和经验,得到中央文明委的肯定和推广。从我市农村调查的情况看,还存在不少空白村,有些村也只评一次挂牌完成任务,以后便不再管它了,以至“星稀牌落”。要解决好这两大问题,一是要积极筹集资金组织力量抓好“空白村”的首评;二是管理好牌匾,每年复评一次并增减“星”;三是一定要有奖惩,使大家争着创“十星”户,在政治上光荣,在经济上实惠。这样活动才有吸引力,才能持之以恒。

(四)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教育和文体活动。农忙时要抓生产,农闲时必须抓学习,抓文体活动,这既是提高广大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也是阻止不正之风的需要。因此,乡镇、村每年都要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也要有奖惩措施。通过抓政治理论学习、道德教育、科技培训、文体比赛等,使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丰富起来。

标签:;  ;  ;  ;  ;  ;  

坚持两手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对洪湖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调查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