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探析论文_李旭楠

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探析论文_李旭楠

李旭楠(北海市实验学校 广西 北海 536000)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阶段,要做好教育指导工作,确保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快速发展。所以在教育中要发挥出音乐教育的作用,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来转变学生的思想。因此在教育中要保证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感受,从而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探索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210-01

前言:趣味教学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从学生年龄、生理与心理特点上出发,落实趣味性教学法,同时还要主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情境教学法的影响下,不仅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所以在音乐教育中要发挥出情境的作用,在激发学生联想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想象,提高音乐教育的效果。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一种,要做好区别工作,同时还要主动创新教学方法,在保证音乐教育欣赏性的同时来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如果教师依然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会加大学生的抵触心理。所以在教育中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将学生带入到生活中去,实现音乐教育的回归。如在自然中就可以引导学生听鸟儿的声音,通过将其想象成为美妙的音符,以此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的美[1]。

二、借助多媒体开展音乐教育

想要欣赏音乐中的美,不仅要发挥视觉与听觉的作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欣赏美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对于这一阶段学生来说,对生动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所以教师要抓准学生这一心理,在做好因材施教的同时来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音乐教学中,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在图文并茂的作用下调动起学生的多重感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如学生在学习《春天在哪里》这一歌曲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出幻灯片,同时也可以向学生展示出鸟语泉鸣的音频,然后要组织学生想象,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象中春天的景色。在多媒体的引入下,不仅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从而活跃了班级氛围。在学生产生出探索欲望后,教师要将学生带入到歌曲意境中,在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同时来吸引学生,加深学生对这一歌曲的理解[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新型教学方法不断出现,但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却依然存在着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主体的现象,对于教材中所选择的歌曲来说,只是单纯要求学生会唱就可以了。也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使得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使用多样化教学工具,甚至并不使用教学工具,只是由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来进行教学。但是从实际上来说,虽然学生也可以掌握好歌曲的演唱方法,但是对歌曲中的内涵与情感却并没有真正的掌握,这样也就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开展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延伸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所以在教育中要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上出发,运用表演教学法等来吸引学生。如学生在学习《大鹿》这一歌曲时,虽然曲调上比较平淡,但是如果教师直接讲授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中就可以先向学生介绍这一歌曲,然后组织学生结合歌曲的旋律来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学生的表演不仅可以活跃班级氛围,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好歌曲的旋律。

四、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美

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是落实美育教育的重要渠道。且通过开展音乐教育,也可以在提升学生对美感受的同时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从发挥素质教育优势上入手,做好感官到情感的教育。只有掌握好素质教育的方向,才能将学生带入到音乐实践中去,才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将学生带入到音乐体验中去。所以在教育中要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上出发,在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同时来明确音乐中的节奏变化。教师也要抓准教育契机,主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如学生在学习《美丽的草原》这一内容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聆听音乐上入手,通过语言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相关的景象,实现审美教育的目标。音乐作为情感中的一种,要从发挥音乐艺术作用上出发,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为目标,在保证教育先进性的同时来落实教育计划。同时回教室还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探索时间,保证教育的循序渐进性。只有培养好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3]。

五、做好游戏设计,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想要提高教育的趣味性,要引入教学游戏,组织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在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帮助下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所以在教育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如在组织学生玩“钻山洞”这一游戏时,就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学生播放出音乐,让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合作来产生合作意识。

结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发挥出音乐教育的作用,提高教育的效果。通过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不仅可以转变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也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鹤.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探析[J]. 学周刊, 2012,(26):197-197.

[2]赵小红.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趣味教学探析[J]. 新课程(小学), 2016,(04):56-56.

[3]郭建华.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音乐时空, 2014,(09):179-179.

论文作者:李旭楠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探析论文_李旭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