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华琳(南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4730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筛窦切除术与鼻息肉摘除术联合治疗鼻息肉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80例鼻息肉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鼻息肉摘除术(对照组,n=40)与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摘除术(观察组,n=4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平均1年随访,观察组1例复发,占2.5%,对照组8例,占2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避免疾病复发,具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鼻息肉 鼻内筛窦切除术 鼻息肉摘除术 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R76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154-01
鼻息肉是于鼻窦黏膜或鼻腔发生的突起肿块,是耳鼻喉科疾病常见类型,由反复发作的鼻窦慢性炎症及机体变态反应诱发的鼻黏膜水肿导致。临床以鼻音过重、呼吸不畅、鼻塞等为主要表现,常有头痛、嗅觉障碍等全身症状伴发。较小息肉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复发性、多发性或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鼻息肉通常行手术摘除,是最基本的治疗鼻息肉方案,但术后有较高复发率,故多主张行综合治疗[1]。本次选取相关病例,就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鼻息肉摘除术效果与鼻内筛窦切除术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取鼻息肉患者80例,男53例,女27例,年龄21-50岁,平均(30.9±2.4)岁,均经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确诊,单侧34例,双侧46例;均以流脓涕、反复鼻塞或伴有头痛等为临床主要症状。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排除即往有变应性疾病史、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史、哮喘史等。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取病例应用鼻息肉摘除术方案,行局部浸润麻醉加表面麻醉,协助患者取平卧或仰卧位(30°),单发性息肉取息肉钳在直视下夹住蒂部,圈套器套除或直接咬除;多发性息肉需直接准确快速摘除,并去除部分中鼻甲和(或)开放筛窦,出血量较多者常规送检病变组织,后鼻孔息肉钩取除或圈套器取除。取纤毛功能恢复剂及抗生素等应用。观察组选取病例鼻息肉摘除术同上,并联合鼻内筛窦切除术,术中筛泡显露后,直头咬钳或刮匙将筛泡壁咬破,入前组筛窦,向前依据此缺口将前组筛窦气房去除,防止筛前动脉损伤,以防诱导近心端回缩,有眶内血肿发生,干净咬除前组筛窦后,渐向外、后、下方扩大,将后组筛窦气房去除,腔内病变组织清除,至蝶窦前壁,钳子伸入7.5-8cm。术中作为内界,始终保留中鼻甲,窦内病变及筛窦气房全部开放去除,筛房充分开放,至完全摘除窦内息肉,若中鼻甲有病变,可全部或部分去除。术后取抗生素常规应用,鼻腔填塞物在48-72h分次取出,定期在3-4周内清理术腔,结痂、血块随时清除,将水肿样肉牙去除,至上皮化。
1.3 效果观察
治愈:内窦镜检查窦腔黏膜上皮化、窦口开放良好、无脓性分泌物,症状消失;好转:内窥镜检查见部分窦腔黏膜区域肥厚、水肿或肉芽组织形成,症状明显改善,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内窥镜检查窦口闭锁或狭窄,术腔粘连,有脓性分泌物,息肉形成。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平均1年随访,观察组1例复发,占2.5%,对照组8例,占2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鼻息肉好发于上颌窦及筛窦、鼻腔中鼻道、鼻顶部、筛泡,并非均限于鼻腔,由在重力作用下,极度水肿的鼻腔鼻窦粘膜下垂形成,炎症刺激黏膜促使息肉形成为最常见病因,也与变态反应相关[2]。因术后明显复发倾向和病因的多元性,引发临床广泛重视。手术为主要应对方案,鼻息肉摘除术效果已被证实,对侵袭性损害鼻周或明显引起鼻塞的大息肉,在用类固醇激素行2周控制后,可将鼻窦及鼻腔内的息肉组织手术切除,但手术摘除息肉,仅起促窦腔分泌物引流,改善鼻通气效果,仍存在致病因素,且因鼻息肉并非局限于鼻腔,并向周围侵犯至鼻窦,故摘除术并不能达到根治效果,易复发[3]。
而联用鼻内筛窦切除术,可对窦内病变黏膜彻底清除,防止息肉复发,手术操作过程中需注意手术保持范围、筛窦危险区及鼻孔至筛窦各部位测量数据,并依据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灵活掌握,保障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手术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实施,操作需轻柔,不可用力过猛,顺势而行。术中中鼻甲尽量保留,其为手术时的标志,可保护筛板,而中鼻甲有必要去除时,可用圈套器处理,残留骨片或黏膜可用咬骨钳或筛窦咬钳,不可强行用息肉钳撕下,以免引发并发症[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综上,采用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避免疾病复发,具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高卫松.内窥镜下鼻息肉切除术患者艾司洛尔复合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的效果[J]. 浙江创伤外科. 2009, 14(2): 191-192.
[2] 曾志敏.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联合治疗鼻息肉的疗效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19): 33-34.
[3] 李峰.比较鼻息肉摘除术及鼻息肉摘除并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鼻息肉的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1): 449-450.
[4] 周升峰.鼻内镜下多发鼻息肉切除术加内舒拿外用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 24(4): 1357.
论文作者:曹华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5
标签:鼻息肉论文; 息肉论文; 切除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鼻腔论文; 鼻甲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