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的经济繁荣发展,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重视,针对于国情对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革新。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引入了古诗词教学,选用我国古典文化中的精髓编入教学之中,让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感受其内涵和美感,体会传统文化的美。因此,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当进行不断的探究,以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传统文化 探讨
古诗词是古代文化的精华,是古人表达情感和理想的方式。古诗词中包含着丰富的审美思想和审美观念,古诗词中表达出来的意境能够洗涤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感受其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古诗词教学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提升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水平。
一、了解古诗词创作历史背景,了解历史文化发展
古诗词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而出的,因此,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和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文化创作的历史环境,能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作背景和方法有一个良好的认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活动中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应该在课前准备阶段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了解,进行资料的查找和教学内容的补充,进而就可以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借助文化创作背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在杜甫的《望岳》和《春望》这两首古诗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杜甫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到安史之乱之前和安史之乱发生后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前一首是杜甫青年时期的作品,充满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和激情,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和蓬勃向上的朝气,后一首是安史之乱之后,社会的局势和民间疾苦,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出同一时期的李白,通过两者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时代背景差异对于文学创造的影响,李白处于盛唐时期的开元盛世,其作品豪放多赞叹之篇,杜甫诗篇多在安史之乱之后,社会动荡不安,其作品多有忧国忧民之思。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古诗词背景对古诗词的影响,更深层次地认识传统文化。
二、深入古诗词知识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词的创作和用词方式都不同于现代文,想要通过古诗文的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首先应当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础知识。在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活动中,除了对古诗词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传统文化教育要求指导学生古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深入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进而更好地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在古诗词文化基础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借助有效的资源和途径进行预习,对课堂内容的学习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课堂提问的形式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探究,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更加有效地发掘古诗词的内在含义,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到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比如诗人李白《行路难(其一)》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古代文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通过对李白诗歌的学习感受盛唐时期传统文化的发展现状以及不同背景的古代文人的发展道路。通过古诗词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兴趣和提高自主意识,还可以加深对古诗词的学习和了解。
三、丰富课堂主题教学,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主体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课堂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应当结合现代环境进行展开。例如在中秋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开展一个以中秋为主题的传统文化交流活动,设计独具特色的主题课堂。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水调歌头》这首诗歌,让学生仔细品评作品中的中秋传统文化,更加有效地开展古诗词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加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现阶段,国家对初中教育工作的重视,大多数学校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已经完善,课堂教学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词的韵律特点进行配乐朗诵,通过对古诗词标准化的朗诵,能够培养学生的基本朗诵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情境配乐朗诵让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体会出作者所要表达感受。
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故今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是国强之根本,初中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流的纽带,初中古诗词教学不只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延续。因此,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喜爱。另外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巧妙地融入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马丽丽 探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学周刊,2016,10,138-139。
[2]洪海宁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09,83。
[3]樊怡平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初中古诗文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10,16-17。
论文作者:张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7
标签:古诗词论文; 文化教育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学生论文; 传统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3月第27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