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代西方体育的困惑看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术论文,困惑论文,当代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04)01-0010-04
西方文化虽然是异域文化,但是近百年来,随着列强的侵略扩张大举进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且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作为中国文化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体育也难以躲避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在此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体育格局也发生了变化:西方竞技体育为主的中国近代体育成为了主流,而中国传统体育则成为一种陪衬,以至“更快,更高,更强”也成为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因此,中国武术的何去何从就成为关心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人们所争论的焦点。进入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世界体育也向多元化发展。而此时此刻,西方人开始对西方体育产生了困惑,并开始向异民族寻找出路。所以,蕴藏着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武术势必会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1 西方体育发展中的困惑使武术国际化成为可能
1.1 西方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特征分析
追根溯源,西方文化可以说是在对东方文化整合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历史特点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化。但从“近代以来,西方人居住于世界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其文化亦独领世界文化的主潮,世界化在很长时期内和在很大程度几乎与西化同义”。
是什么让西方人如此迅速地取得了如此的成就呢?这与西方文化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究其特征可以用“天人相分”四字来说明。即把自我与外界作一主客二分的处理。西方人凡事惯于追问为什么,什么事都求得理论上的答案,具有典型的科学精神。西方文化比较注重外在的东西,开放性强,提倡竞争,宣扬个性。而正是在这种文化特征的推动下,西方人在科学文明的发展中不断创造出奇迹。
“西方体育文化,是源于古希腊、罗马的西欧文化。它是在工业生产、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以城市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以竞技运动的竞赛为特征的体育文化。”古代希腊由于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只有掠夺才能生存,而这种征服欲望和争先的渴望,独立和创造性的显示,展示力量的强壮体魄都最终在体育中得到了体现,这些特点就是西方体育传统的起点。而竞技体育此后高度的发展,则反映出西方体育注重竞争的文化特征。在竞争中要求西方体育造就出有超凡力量、速度和耐力的人。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确立了“以人为本”的体育价值观,近代实验科学和教育科学的发展,在实验医学和牛顿力学的支持下,西方体育背后所依靠的强大科研成果,都为其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西方体育发展至今,“它不仅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产物,几乎所有的欧美国家都曾以精神和实践的方式作出过自己的贡献,其它许多国家也对形成发生过影响,因此,西方近代体育具有世界性。”这一点也反映了西方体育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所以能达到今日这种普及的程度亦是必然。
1.2 西方体育发展中的困惑使武术国际化成为可能
进入20世纪以来,以西方科学文明主导的社会文化又支配着人们的体育观。“全面发展”、“发展个性”、“素质教育”等学校教育思想已乐于被人们所接受。竞技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占着巨大的份额。因此西方竞技体育在短短几十年中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主宰着世界体育舞台。西方竞技体育可以说对促进近、现代国际体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奥运会作为竞技体育的最高殿堂,又成为每个国家体育发展的目标和中心点。它不仅仅为世界人民提供了文化交流、互动的舞台,而且越来越显示着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随之而带来的经济收益更是人们关心的焦点。但是,就在此时,在人们回过头来想起奥林匹克“美与尊严”的美好初衷时,人们开始困惑了。人们在不断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同时又开始向往、追求“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滥用违禁药物、令人心痛的球迷骚乱、行贿丑闻等一系列问题屡禁不止,且更发展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成为极大的社会问题。所以现在“西方一些知识分子和青年对资本主义文化感到失望因而探索东方文化精神。他们致力于东方体育文化精神的研究,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和养生方法中寻求出路。”
西方文化也正在不断地吸收和融合东方体育文化中和精粹,西方人在学习中国武术的过程中也正在发生着自身文化与武术文化的同构性变化。武术蕴含着深刻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独具中国民族性格和社会心理意识。道家哲学的本体论、古朴的周易学说、太极哲理以及五行学说、孙子兵法等都为武术奠定了特有的理论基础;“拳起于易,理于医”,又将中国传统医学理论融入了武术;中国古典美学特征在武术也有着完美的表现。正是这些武术独具的特点为中国武术向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的太极拳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二次大战以后,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他们一度对日本的柔道、空手道很感兴趣,而现在又把目光移到中国的太极拳上来了。1995年,在美国白宫老年人问题的会议上把太极拳作为一个重要的健康手段介绍给美国大众。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已开始把太极拳列入科研项目;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的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太极拳是宇航员适应空间运动最好的方式。从澳洲来看,武术已成为最普遍流行项目的第十名,常年习练者多达200万人。可见,中国武术正以其有序的、整体的、收敛的、身心合一的运动方式和其巨大的养生意义向世界大众体育的发展输送着丰富的营养。
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说:“文化是国际化的,意识也是国际化的,实际上,同19世纪相比,我们一直鄙视的一种文化,正在返回国际舞台。亚洲和中国文化在封建社会时,比西方文化更光辉灿烂,但是在19世纪变得无声无息,处于低下位置。因此,这种文化的回归是正常的。我认为这个回归是积极的。同文明冲突相反,亚洲文化将丰富我们的文化,并且将带来新的风味。”这段话也说明了未来异质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并不是一种文化吞没另一种文化,而是在保持自己整体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吸收的过程,在碰撞中发生嬗变,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的文化具有着中西两大文化的精华,最终成为当今或未来的主流文化。
由此,我们可以坚信:在西方体育文化出现众多的问题和困惑时,东方体育文化,包括中国武术在内的东方体育,将框补西方体育的不足,尽而走向世界。
2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2.1 武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审视
人类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并进入了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而脑力劳动增加、社会大环境变化、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居住环境、交通条件等问题,至使现代人群的75%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极大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而武术作为一项注重“性命双修”的运动,同时可以将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使人们精神得到愉悦,身体得到康健。
中国的传统社会是一个注重伦理道德的社会,传统观念中人的价值体现在道德价值中。在中国传统体育中,竞争与胜负占居次位。以武术来看,追求的是技艺精湛、艺德高尚,注重以武会友、相互提高,发扬正义,惩恶扬善。在其技艺的传授过程中,形成人与人之间以孝悌观为核心的伦理关系,它是以一种非制度化规范,来维系着和谐的社会关系。“未曾学艺朱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而后在习武的同时又追求武德的同步修炼。以至于大凡武艺高强者,武德更是另人敬佩,且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这种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对发挥“社会人”在社会群体中的作用、促进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武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蕴含着许多哲理和思想观点。它与传统伦理、传统文学、中国古典美学、传统中医等都有着复杂的关系。因此,人们在练习武术的同时,不但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习武者的道德修养,也是对中国的悠久历史、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和继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种类繁多。武术以其独具的娱乐性和不受场地限制的特点,很容易在人群中开展。人们自娱自乐的同时,还有很高欣赏价值,能够极大的丰富人们的闲暇生活。
武术的健身功能,使劳动者身、心两方面都可以得到锻炼,从而提高人的劳动力,可以为社会生产活动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而且武术是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观念下,人们对武术这种精神消费品的需要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如:武术竞技开发,武术彩票、武术器材、服装的销售、武术影视文化,武术馆校的成立等,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我国七十年代初的乒乓外交,在我国外交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同样,于七十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太极拳好”的题词,又揭开了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美好一面。事实证明,武术作为更具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特点的传统体育项目,理所当然可以成为中国联接世界的一条纽带。在通过武术使我们与异邦关系得到改善和促进的同时,武术所蕴涵的丰厚的中国文化又能够让世人深层次地认识和了解中国。
2.2 武术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构想
2.2.1 加快武术的法制化发展
武术向着科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必须有法律为其作为保障和约束。1995年,我们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我们开始依法制体。而武术,如果要谋求高层次的发展,也必须有配套法律来规范它,否则必定会出现混乱局面。先以武术竞赛来说,组织、裁判、宣传等工作,若没有一套可以统一规范的制度作保障,很难使其在正常、公正的条件下进行。武术产业的开发,所涉及的面更宽,没有法律作为行为依据和保障,也就难免在其进程中鱼龙混杂。所以说,武术的法制化建设势在必行。
2.2.2 加快武术的科学化发展
武术在未来的时间里若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必须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首先我们要科学地去认识武术。武术里蕴含着许多中国古代哲理,我们应如何科学地去阐释它。例如:“相生相克”、“精、气、神”。武术中的经络穴位就是中医理论,历史上许多武术家基本上通晓中医。就这一点,从健身、养生的角度来讲,很值得对武术中的中医理论进行科学化研究。我们如果能把这些内容变为现代的一些表述,通过研究得出成果,更有利于武术的发展,也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现代竞技武术作为一个运动项目,其运行轨道应该更加科学化。管理、训练、竞赛、裁判、宣传等方面,都应利用科学的手段来加以强化。使其在发展过程中提高效率,创造出更好的成绩和经济价值,产生更广的社会效应。
武术的科学化必须抓武术科学研究工作。1998年中国武术科研基地在北京、上海的建立,可见国家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联合各方人才协力合作,加强武术科研,为武术科学化发展提供理论依倨和可行实施方案。
2.2.3 加快武术的产业化发展
我国已进入了市场经济体制,体育已开始向产业方向发展。时下教拳谋生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成为一种时髦的职业,各种各样的武术馆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还有保安公司等这类以武术从业者为商品的行业,在商品交换中体现出它很高的经济价值。还有各类型的武术商业化比赛也开始崭露头角,随之武术的一些附带产品,如服装、器材、音响制品等也随之兴起。在丰富人们生活之余带来了不菲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这些都是武术产业化的表现。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应该对这些武术相关的经济活动迅速配套以相关的法律和规范,从而保证其健康的向前发展。
武术中还有一些未开发的资源,比如武术秘方的注入世界。《接骨秘方》、《跌打秘方》等书中的方剂资源,我们可以经过科学鉴定、临床实验、申请专利,并与药厂联合开发;武术秘笈中的实用技术,如“分筋截脉”术及各种穴位应敌打法等,则可供公安、武警等部门的实际应用。
关心民族文化命运的人们也发现,例如:郑州办的“少林武术节”、湖北搞的“武当武术节”、上海的“上海武术节”的多次成功举办,在扩大武术影响力的同时,又为武术的产业化发展添上了生动的一笔。
2.2.4 加快武术的竞技化发展
武术在几千年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始终不提倡竞争。但从1928年的武术国考起,竞技武术就诞生了。直至1984年国际武术联合会的成立,又是武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目前,会员国已达97个。这为竞技武术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而竞技武术以其激烈而又适度的竞争性、高雅的艺术性,受到人们的特别喜爱。
我们发展竞技武术必须健全其体制,举办职业武术、专业队武术、单项拳种武术、青少年武术等4个层次比赛。依靠武术职业俱乐部和武术经济组织,创立职业武术赛制。并通过竞技武术比赛和现代传媒造就武术明星,促进武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更能扩大武术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2.2.5 增加武术在学校体育中的份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通过学校教育在我国近代体育(西方竞技体育为主)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对于中国武术来讲,它在我国绝大多数青少年意识中却变得很陌生,将之替代的则是一些新鲜的外来事物。这种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教材中武术所占的份额太少;另一方面是没有过硬武术功底的体育教师队伍。
3 小结
“是否善于在各个民族文化的冲突中,融合,消化,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并把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国去,是衡量一种民族文化水准的标志之一。”我们不能够陷入民族的沙文主义和虚无主义,应当时刻以批判的态度吸收、融合外民族的优秀成果,而且不失时宜的将本民族优秀的事物介绍给世界。因此,在世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东方之时,全球体育文化又在寻求生命本质的归复之时,中国武术必定会以其静态、养生、回归自然等多种体验,带给世界人民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