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心理学论文

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心理学论文

浅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心理学论文,现状及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83(2006)01-0083-05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的认识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实践意义

学界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要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必须上溯其母系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孕育及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特殊的学科(专业),其特殊性首先表现在这个专业是我国所独有的。从1984年起,我国在全国30多所重点高校率先开设此专业,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科)的正式诞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历史命题,经过广大政工干部和专家、学者的理论挖掘整理、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和对其他学科理论知识及方法的借鉴,初步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地位。基于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正是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历史命题下,通过有意识地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而逐步产生的新的交叉边缘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产生不仅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还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发展有关。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学的借鉴是必然的。第一,思想、心理和意识这三个概念具有相通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或基本依据。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及其思想,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按照心理活动进行的,而且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心理支配的。心理是思想的基础,同时又渗透在思想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觉悟问题,而且更多地面临着要解决人们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学生厌学可能不只是对学习缺乏正确的态度和认识、意志薄弱及逃避困难所致,也可能与不懂得学习心理、性格缺陷、逆反和挫折心理等心理因素有关。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自觉地把心理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之一,使心理学的成果融会贯通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原则、原理和方法中,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于科学的基础之上。第二,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视角一般侧重于教育者和教育内容,忽视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重教育者轻教育对象,使教育对象的主体性难以确立,教育对象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者灌输的教育内容,难以将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和动力倾向。心理学对教育对象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能提供丰富的研究成果,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所借鉴。思想政治教育要灌输的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它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思想及行为的价值、程式和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关注的是通过理性的、演绎的、思辨的方法来探讨现实的实质或根本性质,研究倾向是静态的。而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除了需要程式和规范之外,还直接涉及活生生的思想政治心理和行为表现。因此,离开人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思想道德、政治心理将不复存在。人们的思想道德、政治心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他们对程式和规范的认知水平,影响着他们的思想道德观和政治观。所以,从方法论的角度看,心理学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视角,即从教育者转向教育对象,从对教育内容的理性、演绎、思辨的静态研究转向实证主义、经验主义的动态研究。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产生的理论意义在于从研究内容和方法论上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朝着更加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有效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完善和发展。

(二)研究对象和领域

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强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各因素的互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如何对这种互动进行心理分析。影响互动效果即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变量)的因素,除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自变量)以外,还有诸如家庭气氛、社会舆论和公众心理等(协变量)群体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所以其研究领域涉及:个体的心理分析(教育对象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教育者的心理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小群体心理分析(家庭心理、组织心理、正式和非正式群体心理等)和大众心理分析(舆论、时尚等)。

第二种观点强调研究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特别关注教育对象的某些特殊心理现象,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挫折和逆反心理、嫉妒和攀比心理、表扬和批评心理等。持这种观点的人笼统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研究人们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其研究领域主要是搬用普通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

第三种观点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现状。认为目前这门学科的理论准备尚不充分,照搬心理学的体系和内容,弄不清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范畴和特殊规律。比如,有的人主要照搬普通心理学,有的人又加上社会心理学或教育心理学,造成研究领域过分杂乱,而研究对象又笼统、含糊。这种观点没有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究竟是什么,只是认为二者的关系是“一”与“多”的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一般的、抽象的,而研究领域应该是特殊的、具体的。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以一定的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而使之在心理和行为上产生的某种变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即为社会环境、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对象四者的函数。显然,在一门学科建设的初期,要一下子明确其研究对象和领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秉承心理学实证研究的方法论,将研究对象拟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即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社会有控影响(主要指教育和宣传)下,如何有效地影响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门科学。研究领域大致归纳为以下四方面:1.关于社会环境的研究。主要探讨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对人们有较大影响的社会因素。如职业、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风气等,看它们是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2.关于个体心理状况的研究。探讨个体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特殊心理现象,如逆反挫折心理、表扬和批评心理等。3.关于教育内容的研究。主要研究教育内容易被教育对象接受的条件、教育内容的表现方式和传导媒介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等。4.关于教育者的研究。主要研究教育者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行为反应方式等。

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发展现状

我国学校思想政治心理学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使思想政治心理教育成为了政府和学校行为。90年代学校心理教育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以学校为单位的思想政治心理教育实验,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学校和科研部门合作或单独进行实验,并取得不少成绩;二是思想政治心理教育的内容不断丰富,技术手段不断改进。许多学校进行心理教育课程化实验,教育内容包括学习方法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情绪辅导多个方面,除了活动课程、讲座之外,还采用心理咨询、心理测量等技术手段,并在许多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但还必须看到,我国学校心理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发达国家相比,正规化、科学化程度较低,仍需做很大的努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需要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但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较多地侧重于经验的总结,缺乏有意识地向系统化、理论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往往容易忽视教育对象的特点、教育内容脱离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因而导致思想政治工作遭到人们的误解和冷遇。再加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社会上曾一度兴起否定鄙薄思想政治工作的“取消论”、“淡化论”和“改造论”,等等。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实践意义即在于借助心理学的成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大凡成功的事物,大都渗透着心理学的力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了解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成功。正如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所析,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是简单的说教、命令和制裁,而应该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讲究传播真理的艺术,应该像阳光、空气包围着教育对象,使他们不知不觉地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去体会。这里即涉及到运用无意识进行教育的心理学原理。

三、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面临的问题

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1.职业化方面的问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工作者缺乏职业心理学准备,因而心理教育服务效率较低,同时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声望也较低,专业从业人员缺乏;2.技术化方面的问题。在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心理学技术和工具,未能在我国普及,在测量方面,缺乏科学化量表以及测量工具和手段,缺乏心理咨询所必需的技术设备;3.信息缺乏。我国学校思想政治心理学教育工作者缺乏必要的相互联系和信息交流,难于获取国外学校心理教育的最新信息,直接影响了心理教育的研究和经验交流。4.教育的实效性太低。党和政府对德育工作历来非常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和学校德育状况,曾多次下发专门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各界与教育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教育理论界发表、出版了数以万计的论文和上百种著作,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进行探讨,提出了无数的方案、经验和建议。所有这些,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不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总的来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低效乏力的状况没得到根本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地位在当前学校工作中并未真正落实,“智实、德虚、美劳空”仍是很多学校工作的真实写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不少老问题依然存在并继续加剧,许多新问题又以十分复杂的面目迅速出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看似热闹繁荣,大量实践难题却依然存在,改革步伐徘徊不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处于一种尴尬局面。

四、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未来发展之路

加强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建设,一方面我们的政府行政部门和社会力量应充分重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力量应该是政府的教育部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全面专业化发展模式还是一个有待发展的进程,因此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实施者,应主动承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建设的责任。主要应重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发展中的“先锋官”的角色

1.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服务机构的建设。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服务机构的完善程度,反映了该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发达水平。没有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服务和社会网络的国家,其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工作者精力分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工作往往只是他们所有工作的一部分,因而难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服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发达的国家,服务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以及日常工作均有一定规则。

2.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专业人员的培养。我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专业人员缺乏,主要表现在“量”和“质”两个方面。从量上来看,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员的配备数量上,远远低于学生教育需求的实际要求;从质上来看,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工作者自身素质低、业务能力差,许多学校都是由一些从来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的其他专业的人员来替代。

3.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课程建设。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一个特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课程化实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否需要课程化,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反对课程化论者认为,课程化在实践上不能保证其实施效果,课程化比较适宜解决知识范围内的问题,但学生的心理还有情绪行为等各方面的问题,不全是能够通过上课来解决的,课程化只适宜解决学生普遍共同的问题,对个别的问题难以解决。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通过讲座、活动课程的形式进入课堂,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同时,针对我国学生多、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师少的特点,许多普遍存在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讲座、活动课程来解决。

从以上三个方面建设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需要政府、学校、教师以及全社会的配合,其中,学校作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如果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其建设和发展肯定不能落到实处。学校领导应充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并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建设与发展。

(二)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运粮官”的角色

学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先锋官”,但是他们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扶持和投入。政府必须加大在财政和物质上的扶持,解决学校的后顾之忧。社会则需要更多的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投入一定的力量来辅助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改革需要全方位的探索和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目标: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探讨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以实现造就社会化人格为本位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目标的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自身的逻辑性所规定的。

收稿日期:2005-12-02

标签:;  ;  ;  ;  ;  ;  ;  

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