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 目的:本次对临床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比较,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安全用药。方法:收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采用罗红霉素的患者500例(作为A组),同时收集该院采用阿奇霉素的患者500例(作为B组),A组给予罗红霉素治疗,B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A组给予罗红霉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0%,B组给予阿奇霉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0%,P<0.05。结论:在临床对于使用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患者,用药后医护人员应当加强监测的力度,同时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积极的掌握,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罗红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074-02
Clinical ROM erythromycin and azithromycin drug adverse reaction Yi Rong.
Luzhou City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Luzhou Sichuan 64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he clinical luo erythromycin and azithromycin drug adverse reaction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clinical medication and to ensure patient safety and medical treatment. Methods Collect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affiliated hospital uses the ROM erythromycin 5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s A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o choose the hospital and the patients with azithromycin 500 cases (group B), give luo erythromycin treatment group A, B group was given azithromycin treatment. Results Group A give luo erythromyc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0.40%, B group was given azithromyc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21.80%, (P < 0.05). Conclusions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to use ROM erythromycin and azithromycin, 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strengthen the monitoring efforts of the medicine, the positive control for the adverse situation, improve the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drug.
【Key words】Luo erythromycin; Azithromycin drugs; Adverse reactions
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均为大环内酯抗生素,在临床上是十分常见的抗菌药物,并且均具有吸收好以及半衰期长等特点。随着临床上对该药物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部分患者用药后均伴有不同程度不良反应[1]。因此,为了用药安全,本次对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为临床用药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患者安全用药,现在通过采用文字和回顾的形式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该院收治并采用罗红霉素的患者500例(作为A组),同时选取该院收治并采用阿奇霉素的患者500例(作为B组)。A组:男性300例,女性200例,年龄最小为6岁,最大为87岁,中位年龄为(46.34±2.43)岁,其中有168例为呼吸道感染,有196例为泌尿系统感染,有136例为皮肤感染。B组:男性290例,女性210例,年龄最小为4岁,最大为88岁,中位年龄为(45.98±2.18)岁,其中171了为呼吸道感染,152例为泌尿系统感染,177例为皮肤感染。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没有对比的价值,P>0.05,但在结果方面可以对比。
1.2 方法
A组:罗红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3985,生产单位:江苏润邦药业有限公司)0.36g/d,平均用药4d;B组:阿奇霉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4098,生产单位: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0.40g/d,平均用药5d。
1.3 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类型进行观察,均由同一医护人员进行记录和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18.0,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选择χ2检验组间对比,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结果表示,A组给予罗红霉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0%,B组给予阿奇霉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0%,P<0.05,见表。
3.讨论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最为常见的不良均为肠胃系统损害,且一般多为年龄较大的人群,该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与老年人群胃黏膜萎缩变薄、血运减少等生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关系,同时也与用药时间的长短具有关系。因此,在给老年人群用药之后,医护人员应当对该类患者的病情情况进行严密监测,对于伴有肝肾功能衰退的患者,应当降低药物剂量的给予,充分考虑老年人群体内代谢速度慢的因素,从而有效降低因为体内药物的蓄积而导致其他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2]。另外,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同样还有皮肤损害,发生该种不良反应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变态反应而导致。B组的皮肤损害人数为25例,A的皮肤损害人数为10例,B组明显高于A组,P<0.05,提示为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当谨慎用药,一旦患者出现过敏性休克,医护人员应当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并给予抗过敏治疗以及激素治疗。通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研究结果表示,A组给予罗红霉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0%,B组给予阿奇霉素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80%,P<0.05。提示为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情况要高于罗红霉素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临床上,对于罗红霉素所导致的不良反应通常为轻中度,通过给予相应的处理患者均能够得到治愈,并且预后良好,但是也可能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情况,应当及时停止给药,并进行对症治疗,以避免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另外,阿奇霉素具有的不良反应较少,并且组织渗透性好,抗菌作用确切,体内分布广泛[3]。因此,临床上,在给药的时候,临床医生应当对该药物的适应症进行有效的掌控,依照患者个体的区别和药物的禁忌进行给药,把该药物的使用时间、剂量以及途径,在给药的时候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做好救护的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
综上所述,在临床对于使用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患者,用药后医护人员应当加强监测的力度,同时对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积极的掌握,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梁慧颖.对比分析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185-185,186.
[2]裴卫瓶.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32):235-236.
[3]靳新荣.罗红霉素与阿奇霉素的不良反应分析探究[J].医药前沿,2016,6(12):150-151.
论文作者:易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2
标签:霉素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阿奇论文; 患者论文; 罗红霉素论文; 药物论文; 发生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