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理性与理性文化--公共价值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逻辑定位_先进文化论文

文化理性与理性文化--公共价值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逻辑定位_先进文化论文

文化的理性与理性的文化——公共价值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逻辑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性论文,文化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逻辑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5707(2013)10-0033-0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这个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共价值体系。

“一个社会不可以没有客观的价值标准,一个社会在事实上也肯定有客观的价值标准。”[1]37这个客观的价值标准必须是一个主流价值观,并以此来支配、约束、规范社会实践主体的分散性活动。如果主流价值观缺失,或者是呈多元状态,那么这个社会就有可能是急功近利的社会、缺少凝聚力的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高度统一的层面阐述,并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而要落实这一任务,可以结合我国社会的公共价值体系建构来进行。先进的公共价值体系建构的方式是通过先进文化建设,并把其成果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并使这个过程得以循环。这样构建起来的公共价值体系能够长久、持续地贯穿于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并会以先进的方式引领社会思潮,进而使得人能够真正地践行公共价值观,并从中培育核心价值观。

二、文化的理性:公共价值选择

先进的公共价值体系以先进的价值观为内核,而先进的价值观则基于文明的发展,文明又是源于文化。所以,先进的公共价值体系建构以先进文化的形成为前提条件,是先进文化的最终价值化表现。先进的公共价值观之所以先进,是因为这样的价值能够为不同层面的主体所接受,即既能被国家接受,也能为集体(社会)接受,同时还能被个人接受。各行为主体在接受这样的价值观后,能够以各自规范的方式形成主流价值观,这样的主流价值观对不同行为主体的作用是秩序地推动、良性地运行和持续地发展,所以,先进公共价值观形成的结果就是先进公共价值体系的形成。当前,中国的旗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面旗帜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实践对中国历史选择的结果。由此说,中国先进公共价值体系必然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统一的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为它最符合中国当前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个价值体系同样是中国人民和中国社会对文化理性选择的结果,这个选择过程在本质上是文化的理性过程。

文化的理性是指文化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规范秩序、引导发展而呈自觉状态的功能化体现。“理性不是先于一切经验、揭示了事物的绝对本质的天赋观念的总和……是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和确定真理的独创性的理智力量……这种能力和力量只有通过它的作用和效力才能充分理解。”[2]文化的理性主要表现为文化对价值体系的选择、凝练和规范。文化的理性过程从本质上讲是先进文化逐步形成的过程,即文明的渐进过程。从历史角度而言,发展的社会是文化的理性主导下的社会。文化的理性往往会剔除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感性特质,能够以其自觉的方式选择、凝练和规范一个国家的公共价值体系。这种公共价值体系是自觉的,它通过对自发的个体行为的约束、纠正而使得自身发展成具有引导功能的先进的公共价值体系。所以,先进公共价值体系的选择就是文化的理性过程作用下自觉的公共价值的形成,自觉的公共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先进的公共价值。文化的理性过程为先进的公共价值的形成提供了外在的文化氛围和内在的框定标准。

推动文化的理性过程的主体是社会实践主体。先进的公共价值植根于社会实践主体是通过思想教育而实现的。由于公共价值直接作用于社会秩序、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这就又使得思想教育具有了政治性。综上,公共价值的选择与定位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而走向微观途径。在改革开放的攻坚时期,就公共价值而言,多元化价值体系不利于我们建设和改革。西方思潮的冲击、国内各种矛盾的凸显、后现代主义思潮萌发等因素使得建立先进公共价值体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任务。所以说,先进的公共价值建构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和归宿。可以说先进的公共价值平台的建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这就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直接面对一个系统性工程:文化选择,而且这种选择必须是理性的选择,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的原则必须是文化的理性。

大学生对文化的接纳有两个途径:一是外在氛围的熏陶;二是内在思想的引导。这两个问题就注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兼具文化的审视能力、文化的判断能力、文化的引导能力和文化的表现能力。这些能力在本质上就是对待文化的思想能力,所以,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人文价值永远高于工具理性。“人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有目的有价值的自觉的活动。人的活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价值就在于其对社会历史规律的把握和运用。”[3]330在工具理性冲击高校校园和学生内心的状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够以人文的方式应对文化和运用文化,以使得文化经由高校的过滤而实现文化的理性,并在此氛围中构建起公共价值平台。这个平台的建构过程是文化的理性过程,是主流价值观进校园的过程,是核心价值的渐次形成的过程,是人对社会历史规律把握和运用的过程。

三、理性的文化:公共价值引导

文化是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氛围和过程;是社会实践主体的精神家园,具有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作用。就中国当前实际而言,大学生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体,高校是以文化的方式启蒙思想、唤醒人格和震撼心灵的主要场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以先进文化建构为基础,在文化的理性过程中培育大学生先进的公共价值。可以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下的时代性塑形、塑心工程。这项工程实施的目的不仅仅要培育具有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还在于通过这些人才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结果推向社会,这是高校对社会引领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超越校园引导社会的过程是校园文化以优秀文化的方式影响社会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以职业精神践行先进公共价值的过程,是理性的文化规范社会、修正秩序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作为类存在的最高价值体现,是人的类本质的核心,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客观标志。”[3]320

理性的文化是指社会实践主体在公共价值形成后所建立起来的对社会具有引领作用的具体化文化。就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引领是人类进入到“自由王国”的前提。“理性主要是保存、贮藏、巩固和传递经验,它是一种形式、结构、能力。它保存的经验,不是具体有关对象世界的经验,而是人的操作活动(实践)与对象世界关系的经验。所以它才可以超具体时空的文化,却不能超总体的人类文化。”[4]人作为社会实践主体,其行为具有多元性理性,也就是说即使在公共价值形成的基础上依然会以个体的行动方式来影响社会,这种影响是社会公共价值的具体化、实践化的呈现。文化的理性是“源”,是普世的;理性的文化是“流”,是具体的,它在“源”的基础上,需要以“流”的方式分散开来、传播开来,可以说理性的文化是建立在文化的理性基础上的新的发展和具体实践。“从逻辑上看,规范系统的建构总是以价值的确认为前提:人们首先是根据价值形态来规定行为的规范和评价的准则。”[5]77所以我们说,理性的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先进的公共价值平台上的新生文化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阶层、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作用,这个作用的内在统一是社会先进的公共价值的体现。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每一词义的实践方式有千万种,这就需要我们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复合型人才,这也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建构在一个范式基础上的工作,而是一项呈多层次性、面对多元主体的系统性工作。区域差异、专业差异、年级差异等共同构成的主体差异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必须着眼于文化的理性过程、着眼于理性的文化的内在本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只有一个: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主义公共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成果由校内推向社会的过程就是理性的文化在各行业起行业规范并显现意义的过程。“规范固然以人在关系中的存在为本体论的根据,并折射了人伦关系中蕴含的普遍之理,但相对于一般的价值原则,它往往较多地引向具体的实践领域,并更为直接地影响实践过程。”[5]8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区域在高校内部,但是其目的和内容要超越高校着眼社会。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本质上是一项社会工作。理性的文化植根于社会不仅是对社会主义公共价值的具体践行,而且是对社会主义公共价值宏观体系的具体引导与建构。

高校作为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在强调各种专业技术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与专业技术相匹配的专业修养与职业操守的培养。高校所担负的这一职责必须由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承担并完成。专业修养与职业操守是同先进的公共价值相统一的,这也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文化的选择、凝练和规范工作的同时还要对文化进行融汇、推广和反馈。学生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所暴露的种种与先进的公共价值相左的地方将会以总结的方式,通过文化的理性进入到下一轮的先进公共价值平台的建构当中,并如此循环。所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没有统一范式,也没有边际和终结,但是他会围绕着一个核心,即文化的理性与理性的文化的统一——先进文化的视域而展开。

四、文化的理性与理性的文化的统一:公共价值培育

文化的理性形成社会规范,铸就出了公共价值体系,促进了先进的公共价值的形成。理性的文化形成职业规范,践行了先进的公共价值体系,具体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高校要借助文化的理性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构建起公共价值平台,这是先进文化对高校的影响;高校要借助公共价值平台氛围下形成的文化范式确定实践路径,这是高校对先进文化的践行。文化的理性与理性的文化的统一的过程是先进文化的视域下公共价值的培育与践行统一的过程。高校对公共价值的培育往往需要借助先进文化的基础与氛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依托先进文化来进行,因为先进文化能够以熏陶的方式、内化的方式影响人,这种影响有着巨大的力量,并且是持久性的,同时,这种影响会在发展中不断得以修正和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然要依托先进文化来进行,那么高校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浸润于先进文化的氛围之中。高校践行先进文化的始点在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外相上要展示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个过程在本质上是借助文化的理性过程实现“人”的文化筛选和文化凝练。在马克思看来,“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6],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人”这一核心来展开文化的筛选与文化的践行工作。对这项工作的评价应该是公共价值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的核心是文化形态下的人的动机对社会促进的作用。“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为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我们就是根据他在这方面的态度,说他是好的还是坏的。”[7]

公共价值建构承接着文化的筛选和文化的践行。所以公共价值的两端均表现为“文化”。21世纪以来的西方所推行的文化殖民的背后往往渗透着价值殖民,价值殖民的结果就是价值共识的消失,进而使独立人格的消失,继而引发德性的缺失。“现代社会需要形成的价值共识是,独立人格是道德的基石,一个人如果不能自主自决就只能是‘他者’的工具而已,他就不是一个大写的‘人’,就根本谈不上是个有道德的人。”[1]13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往往以其文化、外交政策为载体,向世界宣扬和推行其价值观。他们认为,“如果美国代表了其他人想效仿的价值观,那么我们领导世界所付出的代价会变小”。价值观的对抗或教育也只能通过文化的方式来扭转,因为文化往往表现为一个民族恒定的内容和发展的态势,而文化教育的核心又是以德为主体的独立人格的教育。由此推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题是建构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共价值,这一主题的核心是独立人格的形成,而这一主题的外化形式首先是文化的筛选,其次是文化的践行,即文化的理性与理性的文化的统一。

在学校、社会和个人中,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的主体,所以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文化引进和输出保障体系。学校不要流于形式,不要为应付要求而搞思想政治教育,更不能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来搞形象工程、宣传工程,一定要着眼于文化、着眼于未来、着眼于教育、着眼于学生,从本学校办学目的出发,制定与之相适应并能切实完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并不断使之优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浩大而烦琐的工程,同时又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工程。这项工程不但要进行,而且要当做第一要务进行,这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坚决杜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现象化与现象本质化,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完善、优化。

标签:;  ;  ;  ;  ;  ;  ;  

文化理性与理性文化--公共价值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逻辑定位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