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第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房屋建设与旧房改造成为重点,为了全面满足城市人民需求,房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也推动了地产行业快速进步,各种新兴材料、新兴技术、新兴设备有了创新型发展,其中,在房屋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以此,建设房屋基础工程,这项技术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形态,是建筑工程非常重要的施工技术之一,钢筋混凝土施工是房屋建设最基础的建设,对房屋使用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形式,才能避免工程事故,保证施工整体安全稳定,建设出高质量的精品工程。
关键词: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制桩施工技术
1预制桩施工技术特点
1.1外界环境影响小
房屋建筑要保证地基稳定,才能建设上部主体结构,不论是哪一种功能的建筑物,均需要有稳定的地基,那么,在进行地基施工阶段,其技术形态是否合理,完全能够影响到施工质量,在地基建设过程中,当前,业内已经全面推行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技术,通过技术呈现,确保建筑物质量,实现稳定安全的地基建设目标。预制桩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传统地基建设速度,有效解决了地基潮湿的问题,相关材料的应用,也全面减少了环境对地基的影响,确保了地基建设的稳定与安全,提升了地基施工建设质量。
1.2承受载荷大
随着城市不断建设与发展,土地成为非常紧张的资源,为了充分发挥土地作用,满足使用功能,城市内的高层建筑物也不断增加,超高层房屋建设的整体高度更是越来越高,高层建筑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就对地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质量要求,可以说,高层建筑地基承受力大小决定了建筑物质量,只有全面运用良好技术,才能保证施工质量,避免出现地基沉降问题,通过利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技术,就能够全面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建筑物地基的承受载荷能力。
1.3能够缩短工期
一般情况下,传统房屋建筑施工时间长、速度慢,主要是以人力、物力为主,任何一个方面跟不上,都会影响施工工期,传统施工建设周期长,也是受到了技术的限制,随着技术创新与提高,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建设与应用,技术前提下的先进设备,能够大大降低人工成本,有效缩短施工建设周期,全面提高了工程建设速度,地基稳定性更强、安全度更高。
2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标准要求
2.1预制桩的制作要求
技术创新也实现了流程创新,随着我国建筑工程预制桩施工技术不断应用,各种新兴技术推动了流程发展,减少了工程建设周期,全面节省了人力与物力,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如期完成。目前,预制桩施工技术主要有翻模法、叠浇法、间隔法和并列法等多种方法,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提前做好预制桩制作;为了保证预制桩施工顺利进行,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件,为下一步施工做好全面的保障。近几年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就是通过现场布置、场地整平、现场准备、支模、钢筋绑扎、地坪浇筑、浇筑混凝土和养护等环节来完成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预制桩具体制作工作要严格标准、严格流程,确保桩长大于30m,直径在12~25mm之间,为了保证施工方便,也可以在打桩中也分为几段来多次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整个制桩过程中,桩顶和桩尖不能存在掉角、裂缝、麻面和蜂窝等现象,确保施工整体品质。预制施工现场平整是关键,保证地基不出现沉降现象,用间隔法保证在水平方向上一致,尽量将叠浇的层数限制在四层内,确保整体品质符合要求;制作预制桩时对于纵向钢筋应该采用对焊连接,要在桩顶设置必要的钢筋网片,在箍筋处还要进行加密处理;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70%再起吊,全面做好强度检测,保证强度与硬度,实现安全作业目标。
2.2预制桩运输、起吊和堆放要求
预制桩是在场外完成的施工技术,通过内外配合,确保预制件品质,预制件要想运送到施工现场,则需要严格管理,通过合理、科学的堆放、运输和起吊,确保预制件质量不受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论是运输,还是保管,均需要严格工作标准,遵循可靠、缓慢和平稳的原则进行作业,通过严格的标准设定,确保预制件品质,避免在预制桩体结构在堆放、起吊和运输中出现二次损坏。
3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3.1预制桩制作
当前预制桩制作方法大体包括叠浇注法、并列法和翻模法等,而施工工序则是清理施工现场、施工设备、帮扎钢筋、浇注混凝土、拆模以及养护等,重点针对施工区域各种杂物实施有效清理,然后压实处理地面,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情况。同时预制桩施工阶段,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影响,基于确保整体桩体设计合理性的基础上开展施工作业。通常短桩大多由预制厂生产制作。预制桩长度较长时,则可在打桩作业区域采用就地预制方式,分节制作桩重点考虑桩架制作场地条件、有效高度、运输以及装卸能力等诸多因素,进而确定具体单节长度,尽量防止桩尖处于硬持力层或接近硬持力层时的接桩,并使得上节桩以及下节桩保持在同一纵轴线上,才可开展预制作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降低上下节钢筋及桩身偏差影响。
3.2预制桩起吊
预制桩起吊作业前,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才可开展起吊作业,如其达100%时便可实施打桩及运输。起吊作业阶段,要求依据原有设计位置针对吊点位置实施绑扎,假使缺少吊环,具体依据桩基础长度确定绑扎点位置依据数量。
3.3预制桩运输
具体预制桩运输时间主要依据打桩顺序以及打桩进度具体确定,基本采用随打随运方式,尽量降低二次搬运整体工作量。同时运输预制桩前,及时检查预制桩尺寸及质量,如果预制桩运输距离较短,则要求在桩下垫一层滚筒,再使用卷扬机进行桩身移动,而预制桩运输距离较长时,尽量选择平板拖车或轻轨平板车进行运输。
3.4桩架
一般来说,桩架具体包括底盘、导向杆、竖架、动力装置以及滑轮组,其筛选阶段,重点衡量桩高度、现场施工条件以及桩锤类型等诸多因素,并且具体打桩过程中,依据桩锤类型选择合适的动力装置。
3.5打桩施工技术
首先,打桩顺序,其对于整体打桩施工进度及施工质量影响较为明显,因此要求综合评估施工区域土质、地形、桩类型和桩群密集度等诸多因素设置具体顺序。其次,打桩工艺,桩机安装就位后应当及时平移桩架,确保打桩方向与导杆中心线保持一致,将桩拉升至预定高度后,慢速插入土体,再扣装桩箍依据桩帽,校正桩的垂直度,桩沉入体一段距离后,便可开展二次垂直度级桩位校正。打桩作业要求先短落距轻击,然后全落距击打,桩入土保持匀速,并且锤击间隔尽量缩短,防止出现桩倾斜、偏位或桩身折断问题。第三,打桩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包括控制标高以及控制打桩偏差,避免桩顶及桩身遭受严重损坏。同时打桩作业作为隐蔽工程之一,施工过程中及时完成观测及记录工作,认真记录入土速度、锤落距及锤击次数等数据,作业后期桩质量验收的重要依据。
4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在房屋建设过程中获得大量应用,其能有效确保整体房屋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而实际技术应用过程中,重点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工程,尤其根据工期及现场情况,重视原材料质量及整体工程安全性,这样才可从根本上确保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洪伟.浅谈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7(04):126.
[2]郑清泉.浅析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8):209.
[3]邱乾林.浅议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J].门窗,2017(12):87.
[4]耿连峰.浅谈房屋建筑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施工技术[J].民营科技,2017(05):121.
作者简介:
张志钦:(1976年4月4日)性别:男;籍贯:山东临朐;学历:大专;职称:工程师;研究方向:施工管理。
论文作者:张志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6
标签:地基论文; 钢筋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作业论文; 技术论文; 房屋论文; 钢筋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