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运行管理维护研究论文_邓晨成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也呈现上升的趋势,我国对于电力系统的投入力度也随之不断增加,特别是在配电线路施工技术方面。由于配电线路承担着电能的输送和分配等工作,因此其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是否可以稳定运行。本文对于其关键技术进行论述,并且对于加强管理维护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运行管理;优化

引言

我国输配电线路相关的运行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由于地域不同,影响其运行管理的因素也不同,有些地区是天气的影响、有些可能是气候的影响、有些可能是海拔的影响。并且不同地区的经济建设发展也不相同,因此,各地区的实际用电量有一定的差异,但从整体上来说,对用电需求总量都是增加的。加之配电的范围非常广,管理人员有些缺失,不能做到细化管理,因此导致管理会有些缺失。

1输配电线路的特征

第一,输配电线路所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其中包含高寒、高海拔的地区以及冬季严寒、夏季酷暑且温差较大的地区等,这些地区的线路建设和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难度都非常大;第二,现代的输配电线路中应用的塔架和杆塔都比较高,宽度也较大,因此,其占用的空间相对较大。随着输电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我们所使用的绝缘子串不断加长,同时,绝缘子片的数量和吨位都随之增大,所占用的通道面积越来越大;第三,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输配电线路的输送量也在与日俱增,且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输配电系统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确保输配电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

2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分析

2.1张拉放线

在高压配电线路施工过程,通常会采取张拉放线施工技术,将其应用于输电线路中时需要在线路设置基础上得以使用,而在进行张拉放线时需要重点对工具进行选择,优先选择有利工具,为输电线路进行张拉放线提供便利。一般情况下,紧凑型线路放线施工中应借助牵张设备,在选择六线牵引走板时要对其性能、质量进行重点分析,并保证牵引绳承载力和张拉放线满足施工标准。

2.2杆塔建设

针对高压配电线杆塔建设问题,若要避免外力因素、降低塔身变形、偏移状况、线路运行中杆塔沉降的出现,则需要在施工建设期间对施工现场地形条件和气候环境等进行综合调研,结合塔建设计理念的运用,对塔杆施工方案进行标准化控制。其中,在110-500kV线路中一般采用整体、分体塔杆施工原则,如为高压或超高压输电线路需采用分体杆塔施工方式即可实现对线路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的控制,如:在春季线路检修中,利用电阻实验的方式对杆塔避雷性能进行检查,若电阻未在标准范围内则需在半年时间内对杆塔进行消除。

2.3全过程机械施工技术

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运用全过程施工技术,主要是利用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理念,即运用新方法与新思维模式,来知道输电线路建设过程中机械化施工模式应用的实现情况。全过程施工机械技术的应用,需要从技术与装备等各个方面,来适应机械化施工需求。全过程机械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包括机械配置与进场道路等,需要做好施工前谋划工作,采取流水式施工作业模式。全过程机械施工技术线路设计是核心,输电线路设计包括路径选择与勘测,以及基础设计、杆塔设计等,从而指导施工工艺与设备的选择。

3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常见问题

输电线路运行的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发生运行故障,造成输电线路停电或者火灾故障等,具体原因与表现如表1所示。

4输配电线路日常运行管理策略

4.1降低输配电线路杆对地电阻

随着支撑杆对地电阻的加强,会使防雷的性能慢慢的下降,有较大的雷击危险。所以,在支撑杆塔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应用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将杆塔的对地阻值进行降低,该种形式对防雷的效果非常突出。

4.2日常检修管理机制的认真落实

线路相关设备检修的管理工作可及时对设备的隐患进行消除,最大程度的减少设备由于故障对供电正常运行造成的影响。对于设备检修方案的制定要对输配电线路处在的各种环境进行全面考虑,例如:气候环境、自然条件、负载实际情况等。只有各种情况实施综合全面的考量,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检修方案,保障好设备缺陷能够及时的被检测出来,以便对故障快速排除。并且,避免检查的频繁性对设备造成的损害。

表1造成输电线路的因素与具体表现

4.3提高输电线路的可靠性

输电线路运维管理,需要不断地提升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这需要做好电网接线方式优化工作,采取经济性较强的接线方式,比如倒送与迂回接线方式。若输电线路建设需要,可以使用闭式子网来取代开式网,来确保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除此之外,为了能够确保输电线路运维管理效率,可以采取分相检修的方式,做好输电线路检修工作,避免过多的停役线路的存在影响输电线路运行的可靠性。

4.4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目前,在电力工程的管理中还普遍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监管力度较弱方面,因此,为了保证高压配电线路施工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工作人员需要在管理工作中合理构建监管制度和评估标准,只有实施以上几点措施才能保证项目投资更加合理,在减少误差值的同时减少电力项目整体施工成本。由此得出,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其给予考核和完善考核制度至关重要,同时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为高压配电线路的正常施工奠定良好基础。

4.5注重对输配电线路信息的采集

输配电线路的信息是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的前提。在检测设备提供的运行参数基础上结合其他设备对线路信息进行采集。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开始采用直升飞机对信息进行收集,这种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6运行过程按规定定期检测

输配电线路在正常运行之后要定期进行巡视和观察,巡视过程中要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对于巡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对于特定环境下的导线抛股、断股、腐蚀要尤其注意,并且,要加强对输配电线路中绝缘子、金具等辅助设备的检查,对于运行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要求或者设备老化的情况要做好记录并及时向上级汇报,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更换和完善,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的存在。

结束语

我国电力行业正在快速扩大,传统电力管理模式和时代发展已经出现严重脱轨现象,只有对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进行重点加强,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而在对施工过程给予管理工作时需要将“安全”、“质量”作为管理重点,促进施工管理工作真正发挥自身价值,为我国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曾天文.输电线路施工关键工程技术及控制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7,(01):27-28+31.

论文作者:邓晨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  ;  ;  ;  ;  ;  ;  ;  

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及运行管理维护研究论文_邓晨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