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工会工作社会评估机制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会工作论文,机制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说起社会评估,我们很容易想起一年一度的财富500强和美国大学一年一度的排名,这 是独立的社会力量对其他社会组织进行评估、排名的著名事例。随着经济与社会生活的 市场化取向进一步深入、深化,由社会力量自发开展的对在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人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事物进行评估和排名的情况将会越来越普 遍,对工会组织及其工作的评估也将不可避免。
一、工会工作社会评估机制的内涵
工会工作社会评估,是指在工会组织自身评估和作为工会组织领导者的党组织评估之 外,由社会力量自发、自主地计划、组织、实施或委托其他社会组织实施的,对某一工 会组织一定时期工作开展情况、效果及其影响作出科学的、全面的、客观的评价。而工 会工作的社会评估机制,则是上述工会工作社会评估的制度化。
这里要明确几个问题:
一是评估的主体既不是各级工会组织,也不是作为工会工作主管者和工会组织领导者 的党组织,而是独立的社会力量。
二是评估的对象既不是作为最基层的企业工会组织,也不是作为整体意义上的工会, 而是某一层级适度、自主性较大的具体的工会组织,实践中应以区(县)工会作为对象为 妥。
三是评估的内容不是工会组织自身,而是工会组织的工作。因为对工作的评估较为容 易,在操作上可行,容易找到一套客观的标准,而对一个组织的评判则由于标准的非客 观性和较大的随意性,在操作上存在较大的难度。事实上,通过对工作的评估和排名, 实际上也就是对组织的评估和排名,因为工作是通过组织来进行的。
二、尽快建立工会工作社会评估机制
我国正在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尽管从整体上看这种转型还是进行时,尚未 最后完成,但是,我国步入市场经济的进程已不可逆转。成为世贸组织的正式一员标志 着朝向市场经济进程的步伐将愈加坚定而且迅速。市场经济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制度,而 且是一种社会制度,一种社会运作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 其工作开展得如何,是否得到了其工作对象的认可,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评估机制。
我国工会组织工作的评估机制目前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各级工会组织的自我评估; 二是上级工会对下级工会工作的评估;三是作为工会工作主管者和工会组织领导者,各 级党组织的评估。这三个层面的评估是并行的,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已经制度化,而且也 相对完善。但是,这三个层面的评估,归根结底,其实质是体系内的评估,是工会组织 (包括党组织)自己评自己。由于社会形态不同以及由之而来的社会力量发育的不成熟, 工会工作的体系外评估,即由独立的社会力量自发计划、组织、实施或委托其他社会力 量实施的评估对工会组织工作的评估一直缺失,工会组织工作的好坏优劣长期停留于体 系内的评判,既造成了长期的工会组织工作内少动力外缺压力的局面,不利于工会工作 的发展和工会组织职能的发挥,同时也剥夺了社会对作为重要社会组织的工会的工作的 知情权。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成熟和我国社会生活市场化取向不断深化的背景下 ,工会工作社会评估机制的继续缺失将使得我国工会失去与时俱进、成功应对新形势挑 战的机会,也将与国际惯例格格不入。
对工会工作开展社会评估的必要性还在于,通过对工会组织一定时期内具体工作的体 系外评估,可以让社会以及工会组织的工作对象了解和掌握该时期内工会组织占有与运 作资源的状况以及未来工会组织占有与动员资源的能力,从而为公共权力和其他社会组 织决定何时、以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与工会合作、购买服务提供参考依据,也让工 作对象以此决定是否加入工会、参与工会活动或者是否退出。实际上,这也是社会知情 权的反映,只不过在程度上更深入一些罢了。
三、工会工作评估应遵循的原则
如前所述,对工会工作进行社会评估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工会组织某一阶段的工作确 保社会大众的知情权,同时也通过体系外的评估促进工会组织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工 作水平,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能。因此,这种评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评价,而是具有巨 大的社会意义,为保证评估的科学性、严肃性、公正性,评估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则。
1.中立性。对一个社会组织工作的评估形式不外乎两种:体系内评估与体系外评估。 体系内评估由于众所周知的局限性,其可信度不具有作为参考的价值。由中立的社会组 织所实施的体系外评估则由于置身于利益格局之外,能够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如果 这种评估同时遵循科学的规则,依照严格的程序,则能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和严肃性。这 个中立的社会组织,按照社会组织的能力、声誉,由同级社科院的相关机构担当比较适 宜。需要指出的是,担任评估职能的机构应相对稳定,这样便于使评估工作本身保持相 对的稳定。
2.非营利性。中立的第三方对工会工作实施评估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从评判工会这 一重要的社会中间组织的工作、为社会的健康运行提供服务的角度出发来组织实施评估 工作,评估者不接受被评估者任何形式的报酬,也不得以受委托的方式进行能力评估。 当然,这种非营利性不排除评估者通过实施权威性的评估行为而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并因 此而获取其他方面的报酬。此外,评估者还可以探索开发评估排名副产品的方式获利, 就如《财富》周刊通过每年评估全球企业并排出500强而提高杂志知名度从而扩大杂志 发行量、招揽广告并安排财富论坛而获利。
3.非强制性。评估由社会中立组织自发、自主开展,群团组织自愿参评,并且评估结 果不得被公共权力或其他社会组织作为强制工会组织改变自身特性与工作内容、运作程 序的依据。社会评估结果作用的发挥还是应当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进行,即采取一种用脚 投票的方式,通过定期公布评估结果而让工会的工作对象自主决定对工会组织采取何种 态度、在何种程度上参与工会活动。与工会组织有业务联系的部门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 与工会合作的方式。
4.公开性。为了保证评估的客观、公正,评估者所采用的标准、评估的过程与评估的 最终结果都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严格防止黑箱操作。
5.定期性。评估由独立的权威(公信力高)社会中介机构定期组织实施,一般以一年评 估一次为宜。这是因为,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对一个组织的工作进行考核评估是当前中外 通行的做法。一年一评既使得评估有了一个适当的维度,也使被评估的工会有了一段适 当的时间来应对评估的结果,改进自己的工作。
四、工会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
社会组织以占有和支配资源为目标,一个社会组织工作开展什么样的工作,工作以何 种方式开展,基本都围绕此目标进行。基于这一原因,对某一社会组织工作的评估自然 就应以资源为纽带,围绕该组织占有资源的总量和支配资源的能力来开展。具体到对工 会组织的社会评估来说,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该级工会组织占有资源的情况, 二是它运用资源的情况以及达到的效果,三是它未来占有和动用资源的能力。这三个方 面的内容构成了对其进行评估的标准。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见下图。
评估标准
资源占有情况
资源运作情况
未来占有和支配资源的能力
1.资产总量(动产与不动产)
2.组织资源
①组织数量
②组织健全度
③组织网络化程度
④组织间协调程度
⑤组织覆盖对象的能力
3.干部资源
①人数
②年龄结构
③学历结构
④工作能力
4.对象资源
①体系内对象数量与比例
②体系内对象的地位与影响力
1.资产使用量
2.具体工作
①工作类别跨度
②工作内容
③工作数量
④工作效果
3.服务质量
①应对对象需求的数量
②应对对象需求的效率
③应对对象需求的结果
④对象的满意度
⑤公共权力的满意度
⑥社会的评价
1.资产变化趋势
2.组织资源变化趋势
①组织数量变化趋势
②组织健全度变化趋势
③组织网络化程度变化趋势
④组织间协调程度变化趋势
⑤组织覆盖对象的能力变化趋
3.干部资源变化趋势
①人数变化趋势
②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③学历结构变化趋势
④工作能力变化趋势
4.对象资源变化趋势
①体系内对象数量与比例变化趋势
②体系内对象的地位与影响力变化趋势
这一指标体系总的来看还比较宏观,在实际操作时,三个方面的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 中各占何种比例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以满分100分来考量,由于当前我国工 会的职能与工作重心还在于组织体系的覆盖力与影响力,对未来占有与支配资源的趋势 的考虑相对还不那么重要,因此比例的确定似应以40∶40∶20为宜。当工会组织对市场 经济环境的调整与适应达到相当程度,体系的覆盖力与影响力不再是主要问题的时候, 关注的重点将转向对社会资源的更大占有与支配要求上来,此时比例可相应调整为30∶ 30∶40。当然,在三个方面的指标内部,各个构成部分的比例如何划分,还需要再细化 ,这就不是本文所能一一列举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