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文化:文化省建设的主题选择_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道德文化:文化省建设的主题选择_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道德文化:文化大省建设的主题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论文,大省论文,道德论文,主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浙江省建设文化大省纲要》把建设文化大省作为浙江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现代化 建设的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在内容上多着重于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 播影视、旅游、体育等领域,以及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市场、促进文化消费的措施 和途径等。笔者认为,建设文化大省,涉及面固然甚广,但首要的着眼点是必须确立其 主题选择,使文化大省建设这一系统工程的实施,获得提纲挈领的支撑。新时期应有的 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具有先进文化的鲜明特征,是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的关键 因素;它集中体现了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塑造人的基本功能,并深入渗透于 各种文化领域。因此,文化大省建设的主题选择,应该把更深远的目光投向道德建设, 以更充沛的精力直奔道德文化。

一、道德文化:先进文化的鲜明特征

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映射着人类主体自觉性的不朽光芒。这种主体自觉性 正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所在。马克思曾经指出:蜜蜂的蜂窝,令最善于精巧计算的 建筑师都自叹不如的合理,但是,每个最蹩脚的建筑师都比蜜蜂高明,因为,建筑师在 建造房屋之前,已经在头脑里构思了它的模式,而蜜蜂只不过出于其本能而已。就是说 ,人的活动是自觉的,他能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及其后果,并进行主体创造,这是人类所 特有的能力。而文化作为人类创造出来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工具,正是促使人类这种 主体自觉性充分和正确发挥的根本条件。并且,人类对改善自身环境和自身素质的不懈 追求,又推动着文化的不断创新。这种不懈追求和不断创新,在最终价值指向上就是人 的解放,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主体自觉性与人的自由和解放是相通的,人只有成为主体才可能是自由和获得解 放的。同时,主体自觉性是人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并在具体的历史 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增强。不同时代社会实践的特点不同,人的主体自觉性扩张的程度也 就不同。因此,人类的文化,就有先进和落后的层次之分。道德作为人类行为和关系的 一种最广泛有效的调节方式和规范系统,是人类自原始社会以来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生 产力水平的过程中实现的一个最鲜明的主体自觉性表征,也是人类文化生活的一个极其 重要的成果。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注:《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15页。)它使人在发挥主体自觉性时,不仅能正 确调整自身与他人的相互关系,而且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内在论证自己的行为, 决定自己的行为目标和路线。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对人本身就具有一种最伟大的价值, 因为它提高人的地位,使人格变得高尚,唤起和发展着人身上真正合乎文化本性的主体 自觉性。它的深远意义在于确保人类文化生活世界与政治、经济生活世界的完整与统一 。当然,这里所说的道德,是指具有善的根本性质的道德,即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反映社会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的道德,而不是与此相悖的虚伪道德和空洞抽象 的说教式道德。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对人们的控制行为、选择行为、评价行为的过程 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精神的善恶性质作过简明扼要的描述:“实质:‘善’是‘对外部 现实性的要求’,这就是说,‘善’被理解为人的实践=要求[1]和外部现实性[2]。”( 注:列宁:《哲学笔记》,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00页。)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全 社会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既符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浙江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外部现实性”,又符合全国和全省人民的主体利益“要求”,从而具有道德上的 “善”的根本性质。被这种本质上的善所涵盖和生化的社会主义道德,不仅可以续添文 化两字,称之谓“道德文化”,而且可以说是文化的灵魂。它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 展,负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使命,并适应着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具有先进文化的鲜明特 征。

(一)道德文化是一种优势文化。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的生活日 益改善,不断体现出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的文化优势,主 要体现在提高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人的道德素质,充分发挥全体 公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在思想道德上通过最佳发挥而形成一 种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素质优势。这是我国发展先进生产力的第一要务,也是我国发展 先进文化的第一要务。

当代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 标尺和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使社会具有活 力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文化的深层次功能的体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人的能动的 心理活动状态,是由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并主要通过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主 体自觉性持久表现出来。调动人在劳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外激励和内激励两 种方式。外激励主要是指满足人的物质需要以及用制度约束和激励人的行为,而内激励 主要是通过在全社会形成统一协调、励精图治、互助合作、奋发向上的道德观念,满足 人的精神需要,使个人目标融合于社会集体目标之中,在思想上和心理上产生持久的共 识效应,增强社会成员的凝聚力。道德文化的这种深层次功能,进一步体现了它是一种 优势文化。

(二)道德文化是一种时代文化。

道德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现实状态的反映,具有与 该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要求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因而它是时代的产物,表现出明 显的时代性。

从文化的民族性视角看,道德文化是民族生存活动的历史结晶,同时又随着民族所处 的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代表着一个民族直接面对并直接生活于其中的文化国情 。这就要求道德文化建设必须植根于其文化国情土壤之中,能够最大限度克服自身局限 、发挥自身优势,按照时代要求和文化发展规律,不断实现自我更新、自我完整,以体 现整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时代性。

从文化的世界性视角看,道德文化在世界各国呈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产生时代性的 差异。与非意识形态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不同,道德文化进化的程度更多地与社会基 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关。在人类文明发展总趋势的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文化是世界 现代文明发展的新的里程碑,它在本质上吸收和发扬人类所有文明进步的文化成果,并 将其推进到历史的新高度。因此,我国道德文化建设的时代性要求,既体现在积极借鉴 外来道德文化,反对孤立封闭的民族保守主义,更体现在以人类社会形态的历史类型为 进化标尺,坚持道德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充分地、真正地发挥社会主义制 度比资本主义制度高出一个历史层次的优越性。

当前,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且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社会主义道德新观念的培育和确立,正是与这一特定的时代条件和时代环境联系在一起 的。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刚刚起步,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参与到新一轮经济 全球化的进程也刚刚开始,人们的道德价值准则的变化正反映着这一时代特征,因而, 道德文化在适应和指导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活动方面具有更重要的时代性。

(三)道德文化是一种核心文化。

道德的重要功能在于使人们在调整相互关系上把握前进的共同目标。这种目标是一种 无形的自导力,它规定和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向。恩格斯认为,道德的根源在于人们的 经济关系,而“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注:《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33页。)可见,道德首先是从社会经济关 系所表现的利益中引伸出来的,它反映的不是社会存在的全部,而主要是反映由现实的 经济关系所表现的利益关系。社会主义之所以是迄今最先进的社会形态,首先在于它最 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社会主义道德之所以具有先进文化的鲜明特征,也首先在于它集 中反映人民利益,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规范的核心。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是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人民内部利益主体的分化,正在 导致各阶层间出现一些文化冲突。但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作为最广大人民 群众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在各阶层人民之间是一致的。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体主义原则 ,就是以实现这个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标的,它在协调各阶层人民的利益冲 突的同时,也化解其文化冲突,并以强大的辐射力实现文化整合,使之共同朝着先进文 化的方向发展。从上述视角看,所谓先进文化,当然应被定性为最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 文化,而社会主义道德在这一先进文化中的灵魂地位,决定了它是一种核心文化。教育 、科学、文学、艺术等文化,都受到这一核心文化的辐射力的深刻影响。

二、道德文化:社会精神动力的关键因素

文化既是社会发展的成果,也是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精神动力来自人的素质,而道 德素质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由此,我们可以把道德文化归结为社会精神动力的关键 因素。

从道德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看。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 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 致的。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先后两次决议都表明,精 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 道德文化具有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鲜明特征,它通过集中发挥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培 养人、塑造人的基本功能,深入渗透于各种文化领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 至关重要的核心地位。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 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必须认识 到,如果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人们就会失去共同的奋斗目 标,失去行为的正确规范。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 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注:《人民日报》,2001年7月2日。)社会主义道 德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也即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既体现着 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反映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 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成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的关键因素。

从道德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看。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人 的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 设,是为实现这一根本任务服务的。人的素质的提高,不是一个单纯的智力和能力层面 的问题,它在更大的程度上还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层面的问题。当前,浙江人民正面临 着走在全国前列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和建设文化大省的艰巨任务,而人的现 代化,正是社会现代化的主体,它包括人的道德素质即道德理想、道德观念、道德心理 结构和道德行为方式等的现代化。我省公民的素质尤其是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作为文 化大省建设的一个主体任务,也正是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个主体目标 。要践行这样的任务和目标,就更加需要我们用社会主义道德理想和情操把全国人民、 全省人民鼓舞起来、凝聚起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更加需要 我们用积极创新、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推动社会朝着现代化的目标 全面进步。这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具 体展示。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已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正式参与到新一轮的全球化进程 。面对入世后的新环境,文化建设的一个迫切的关键任务,正是在道德文化上进一步确 立自立自强观念,公平竞争观念、讲求信用观念、与时俱进观念、尊重人才观念等新观 念,以适应这一新环境的要求,在国际国内竞争中以文化制胜。放眼这一新任务,体现 了把道德文化作为社会精神动力关键因素的一种战略眼光。

从道德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看。道德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是道德文化建设的支柱和灵魂,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道德文 化建设的实践基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 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全过程。离开了这 一实践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样的理论 基础和实践基础上,我们的道德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就可展开为:积极开展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宣传和实行,鼓励支 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道德观,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 进步的道德观,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道德 观,提倡和普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社会主义的“五爱”基本道德规 范。上述内容决定了道德文化建设的关键途径是坚持教育与法制相结合,既要靠教育引 导,又要有法制的制约和监督,即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使以德治国具 有法制的保证。值得指出的是,“德治”决非“人治”,两者至少有以下区别,不能混 淆:德治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人治的主体只是少数当权者;德治依靠民心,人治只 依靠职权;德治有科学理论指导下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规范,人治朝令夕改,无 规范可言;德治体现了善的客观本质,即人的要求和外部现实性,人治只体现治者个人 的主观意志;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人治与法治背道而驰。现在,我们已经从以往的人 治走向了法治,并且正在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道路,再加上切实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 ,我国以及我省的道德文化建设必能取得显著的成效,从关键上发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的精神动力作用。

三、道德文化:文化大省建设的主题选择

既然道德文化作为优势文化、时代文化、核心文化而具有先进文化的鲜明特征,既然 道德文化是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精神动力的关键因素,那末,我省的文化大省 建设,就理所当然地应把道德文化作为主题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浙江经 济社会迅猛发展。就浙江自身而言,其深层原因,就在于浙江悠久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和文化传统与当今时代发展的有机结合,就在于聪明勤劳的浙江人所具有的“自强不息 、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当前,我省已进入全面加快推进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浙江经济能否主动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不断 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先 进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推进文化发展的高度自觉。因此,我们必须确立新的发展理念,在 推进经济强省建设的同时,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笔者认为,加快推进文化大省建设 ,有千头万绪的事要做,必须着重选择道德文化这一主题,抓住主题,带动全局。从道 德文化本身的性质和功能视角看,我们自然可以把这一主题建设归结为道德观念、道德 规范、道德行为方式等建设。而从道德的内容和通常人们所理解的人类三大生活领域— —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视角看,则可以把这一主题建设的领域引伸为 社会公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和家庭美德建设三大主阵地。中共中央去年颁发的《公民 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 着力点。”(注:《人民日报》,2001年10月25日。)在这三大主阵地上着力开拓,可以 形成道德文化建设的三条主渠道,并汇合成文化大省建设的一条宏大主流。

(一)社会公德是一个社会全体居民都必须遵循的维护社会正常生活的最基本、最起码 的公共生活规则,是被社会公众共同认可、自觉恪守的最普遍的道德要求,是社会道德 体系的基石性层次。自人类组成社会开始,人们就在同一社会里共同生活和交往,以维 持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这种情况反映在道德上,必然形成维护社会共同生活的一系列 全社会性的公共生活准则。对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明确的论述。马克思在《国 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指出:要“努力做到使私人关系间应该遵循的那种简单的道德 和正义的准则,成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中的至高无上的准则。”(注:《马克思恩格斯 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35页。)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也指出:在 人类社会里存在着“数百年来人们就知道的:数千年来在一切处世格言上反复谈到的、 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注:《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47页。)

作为全社会人们“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的社会公德,是社会整体利益的反映,它调 节着以公共生活为中心的人与人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最一般关系,涉及到人的社会 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呈现出明显的普遍性、简明性和稳定性。可以说,一切有利于社会 公益的思想和行为,都是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要求和我省当今社会的现实状况来看,我省的社会公德 建设需要大力提倡和着重遵循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 社会公德规范,以直接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全面协 调。

眼下,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我省社会公德建设的积极成效是 显著的。但是,不容回避的一些事实也说明,我省在社会公德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 人意的问题。以省城杭州为例:据笔者亲见,新建的黄龙体育中心足球场内,每逢甲B 联赛出现主队不利局面时,无数矿泉水瓶会从看台飞射而出;新建的吴山广场违章停满 各式机动车,而附近的收费地下停车场则空空如也;著名风景区九溪十八涧随处可见当 地居民乱倒和游客乱扔的垃圾,宝石山上居然张有捕鸟大网。更有甚者,据笔者耳闻, 一些旅馆、酒店、发屋、茶室内“三陪”、赌博不断,其中有附庸风雅者却在门口广告 上高标什么“酒文化”、“茶文化”、“头摩文化”、“足浴文化”。造成这些问题的 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道德建设的重心上,我们往往把希望只寄托在个人修养的高起点、 高层次上,只寄托在道德灌输甚至抽象的道德说教上,而忽视了最简单、最起码的基本 行为规范的普及,忽视了法制和舆论环境的功能。因此,加强我省的社会公德建设,必 须重视道德实践、培养公德习惯、营造良好的法制和舆论环境,把“从我做起,从现在 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这句曾经流行一时的老话在新形势下再强调起来,使之在新的 实践中真正落到实处,从而铺垫好我省道德文化建设的基石。

(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和展开,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 为适应职业要求而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它广泛渗透于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各行 各业的从业人员具有约束和引导作用,同时也是全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倡导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 道德规范,构成了人们在本职岗位上不断攀登先进道德文化高峰的阶梯。职业生活中的 失职、虚伪、欺诈、偏私、懒惰、推诿、勒索和“近水楼台先得月”等不良品质,不仅 使很多人碌碌无为,而且还败坏社会风气,使一些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职业生活中忠 于职守、讲究诚信、公平、谦虚、勤奋、坚定、进取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等优良品质 ,则使很多人成为劳动模范的同时,又成为道德模范,并带动社会风气和整个精神文明 的进步。

近年来,我省正在打造“信用浙江”的金字招牌,各行各业都在倡导“诚信”两字。 毫无疑问,这应该是当前我省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诚实守信,在我省各行各业中 历来具有好的传统,仅以百年老店杭州胡庆余堂为例,该店早在1888年就将写有“戒欺 ”两个大字的横匾,高挂于制药房的正中,附注的小字中,还有“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 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这一戒欺信条,始终贯彻在药店经营活动的各个 环节中,从“采办务真”到“修制务精”,要求都很严格,并且至今仍时刻提醒着该店 该厂全体员工:治病救人的社会责任感是企业的最高道德价值。这与当今一些药品企业 中假冒伪劣的歪风形成尖锐对比。我国今年加入了世贸组织,但如果信用环境不配合, 可能产生若干原可避免的负面影响。目前,我省在建立信用上已走在全国前头,这是很 正确的一步,突破了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抓住了我省文化发展的一个主 要环节。1987年,杭州武林广场火烧5000双劣质温州鞋曾震惊全国,并连累到温州乃至 整个浙江产品的销路。如今,据相关行业协会测算,外国人穿的鞋,每十双中有一双是 温州产的,中国人穿的鞋,每两双中有一双是温州产的,说明诚信才能赢得可持续发展 的市场。并且,从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实现对社会有效的道德 控制,必须在保持社会利益增值的前提下,注意协调各行各业内外部的各种利益关系, 使利益既有层次性,又有一致性和公正性。而诚信这一职业道德的规范重点,正是这种 一致性和公正性的起点和基点。因此,不仅对于生产经营企业的从业人员,而且对于公 务员、农民、教师、医生、文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科技工作者、财会人员、服务人 员等各业人员,诚信都是其职业道德的生命所系。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系列中,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处于 核心和先导地位,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领导干部所执掌的人民赋予的职权,体现了他们 是社会群体利益的集中代表者和维护者,体现了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也要以诚信为本,不能把它当作一种抽象的原则承诺和空头的政治 支票,更不能把它变作一块欺上瞒下的遮羞布。领导干部必须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尽可 能地在有限的任职期间用人民赋予的职权为人民多办好事,开拓创新,廉洁奉公,真正 践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我省领导干部的先进榜样杨东海、范匡夫 等之所以得到全省人民的交口赞誉,正是因为他们能在本职岗位上时时处处诚实守信地 为人民服务。可以相信,只要有越来越广大的领导干部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在事实上履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职业道德规范,发挥道德文化建设的先导作用,带头为 “信用浙江”这块金字招牌增添更高的“含金量”,我省文化大省建设一定会早日水到 渠成。

(三)家庭美德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 之间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 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 美满幸福,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因此,要弘扬道德文化,抓住文化大省建设 的主题,除了在全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之外,还必须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 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每一个公民都 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在道德修养和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把“修身”、“ 齐家”与“治国平天下”视为同等重要的事情,认为只有把家事管理好,才有可能管理 好天下事。从我国家庭生活的现实状况来看,管理家事已成为家庭成年成员共同的权利 和义务,其本质内容就是调整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这种 关系虽然可以根据法律来调整,但是更多、更普遍、更经常的还是要靠道德来调整。这 是道德在家庭生活领域内较之法律更具有广泛性优势的一个表现。只有生活在家庭美德 风气浓厚、成员之间关系亲密融洽的家庭环境中,人们才可能免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 投入社会生活,“管理”好“天下事”,从“以德治家”走向“以德治国”。

浙江省妇女问题研究会课题组(笔者任组长)完成的省社联重点课题——《新时期家庭 伦理关系及其道德规范》调查报告(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年第2期。) 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家庭美德建设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夫妻平等、婚姻自主已 成为主流;相互尊重、互相理解的家庭民主制已普遍实行,家庭成员的自强意识、自主 能力在逐渐增强;传统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已被晚婚晚育、少生优育的生育 观所取代;对于丧失爱情基础的婚姻,文明解决的观念已逐渐成为离婚者的共识;老年 丧偶者再婚也被社会广泛接受;青少年子女的教育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重视。但 是,另一方面,社会上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局域性流行,封建迷信等愚昧 落后思想的反复性蔓延也对家庭生活产生了较大的不良影响:赌博、卖淫、嫖娼、纳妾 包二奶、重男轻女、婚丧大操大办等现象有所抬头;不履行家庭义务、不赡养甚至虐待 老人、遗弃未成年子女的现象时有发生;“第三者插足”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此 外,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成员之间亲情交流的机会正在减少;在家庭教 育中,重智轻德的现象不乏存在;在邻里关系上,由于城市化和家庭核心化的趋势,以 及家庭居住条件的显著改善(独立结构的单元房日益普及),邻里关系出现了淡漠化的新 问题,“国门开了,家门关了”,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来往与沟通渠道遇阻,邻里互助的 传统道德受到冲击。这些现象表明,我省家庭美德建设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在婚姻 家庭领域出现新与旧、传统与现代道德冲突的新时期,如何初步建立一种既能适应现代 化进程,又能体现必要的传统延续性,既能使家庭中每个成员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又 能使家庭保持整合、协调、互助、稳定的新家庭道德规范体系,是当前我省家庭美德建 设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解决这一新课题,就能使我省的道德文化建设乃至整个文化大省 建设迈进坚实的一步。

标签:;  ;  ;  ;  ;  ;  ;  ;  

道德文化:文化省建设的主题选择_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