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一实验小学 276200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亲自参与实践,参与探究。它是培养他们探索精神、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珍爱生命的人性教育;更是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命、热爱和平和学习法律知识的人文教育,从而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生活观。并以此,提高他们的知识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素质 培养
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新教材的编写也是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的,更是特别注重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了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核心,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亲自参与实践、参与探究。
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要注重以学生为本
新教材道德与法治课最为突出的特点是:教材内容以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呈现。因此,教师仅以本本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方法、教学的理念必须改变,必须以实际生活为背景、以学生的生活资源为主体。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是该学科教学的引导着、教学者、组织者,要紧紧遵循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引导教学。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联系生活实际
道德意识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实践、体验生活中的事物变化。以形成良好的观察意识、思维意识,进而达到用科学的观点、正确的视觉看待世界,用正确的思维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重要途径。
1.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思维观察、认识事物。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要来源于生活,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知识就是用生活中的具体事和物,以及具体的现实情境表现出来的。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包括四个单元,分别是:第一单元我们的节假日;第二单元我们的班级;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第四单元我们的生活,这四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就是以学生真实生活为背景。教学时直接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学生看到和体验到,所学知识内容与发生在自己生活的事和物相关联。让学生感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内容就在生活中,就在自己的身边。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内容是能够接触到的。
2.培养学生把道德与法治课知识应用于生活的素质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二年级上册法治与教育中的第一课:保护儿童,这一课里面的教材小故事:爸爸有一天偷看了强强的日记,强强生气的告诉爸爸,未经他的允许,偷看他的日记,就是侵犯了他的隐私权。可以说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知识无处不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不但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学科,还是培养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和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法律知识的学科,更是培养学生应用法律知识的能力。它使学生知道了法律就在身边,培养学生把道德与法治课书本教学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最终既培养了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浓厚兴趣。
三、突出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素质能力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中学会教材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联系生活的实践能力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亲身实践体验,才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发现、观察能力和亲身实践体验能力。比如:课前引导学生围绕主题,从身边的生活入手,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观察等活动,特别是要把教学的内容需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的。做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必须做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设计好精美的课件,准备好课堂必需的教具。通过这些直观的教学媒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运用能力。
四、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能力
根据教材每一课教学内容和每一节课中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选择有效的、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也是对知识的构建过程,更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过程的有效体现。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合的、恰当的教学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课堂上,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进行直观的强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体验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培养。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过程,也是对知识的构建过程,更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结合过程的有效体现,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通过学习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问题的素质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运用现实生活和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素质能力。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立足课堂联系生活,注重实践体验。要充分把握教材,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为学生提供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提高。
论文作者:段云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7
标签:法治论文; 道德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课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