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决策动态审计模型及其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模型论文,政府论文,动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浙江省海盐县审计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宏观服务型绩效审计,提出了政府决策动态审计模型——“穿点成线、连线成面”。本文旨在通过模型分析其形成的理由,并结合具体审计项目分解该模型在工作中的实际运用。
一、动态决策审计模型概况
(一)政府决策动态审计模型的作用:通过对决策执行效果进行评价,直接将决策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反馈决策层,作为进一步修正决策的科学依据。政府采纳建议后,修正正在实施的相关政策,对修正的相关政策再实施审计,分析调整后的决策在执行中取得的成效及存在不足,进一步提出审计建议。如此不断地审计循环,达到对政府决策的动态绩效评价,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提升审计的服务质量。
(二)政府决策动态审计模型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对政府某项决策的运行绩效进行审计,其设计思路是借助“鹰抓兔子”原理,充分发挥审计在决策调整系统中的建设性作用。
(三)政府决策动态审计模型的运用:首先对某项决策,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切入点的动态审计,达到点线结合,向决策者提供修正意见,使决策的制定、执行不断完善,达到运行绩效最大化;其次,通过不同类型的决策线动态审计,最终达到对整个宏观层面政府决策科学性、合理性、绩效性的动态信息反馈,使整个政府宏观决策通过不断的修正完善,促使绩效最大化。
1.A、B、C分别代表不同的决策,从而形成某一时预估促进社会经济运行发展上的决策面;
2.A1、A2、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政府在该事项中的决策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政府决策动态审计模型图例
(四)审计模型运行的具体线路图:①首次立项。对某项决策的出台运行——通过审计调查,进行时点评价,针对决策层面提出进一步完善某项政策的审计意见建议;②再立项。对上述决策审计的信息反馈,政府采纳审计建议调整相关决策措施——对调整实施的决策再施行审计调查,进行时点评价,重点是执行决策层面,提出审计意见建议;③再度立项。对上一轮审计建议,引起政府领导重视,通过领导批示、督查相关部门调整执行中的偏差——审计再度对决策的落实情况进行时点调查评估。并针对存在的执行偏差建议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处理处罚,及时落实政府宏观决策。
二、动态决策审计模型的现实意义
政府决策是一种时点行为。根据某一时间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一定的决策措施,规范经济发展的方向速度等。如2008年由于国际油价的暴涨,引起出租车成本上升,政府实行对出租车行业政府专项补助。这一时点性决策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取决于一系列关键点,比如实际运作中决策的各级政府、具体执行部门、出租车管理机构、出租车利益人等多个决策点,即形成一条决策线;在审计模式上,则要做好政府决策点审计、注重决策线审计,关注政府决策面。包括:决策源的评价,最初决策的评价,决策中间阶段评价、对具体执行政府决策的评价。主要是对部门在履行相关工作中贯彻落实政府决策情况的绩效评价;最终结果的评价,落实政府决策具体事项的评价;最终体现在对政府决策面的动态评价。
三、审计模型在具体项目中的应用实例——从不同角度切入,考问政府决策
“穿点成线、连线成面”模型,围绕某个专题决策,立项对政府决策审计——再立项对调整后政府决策审计——再度立项对整合后政府决策的落实审计,使单项决策及整个政府决策面更进一步体现民生、切合实际,达到政府资源运用绩效的最大化。
围绕土地出让、房价等政府领导、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海盐县审计局从2006年起,运用审计模型,连续三年从不同角度立项,考问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调整决策的合理性、政府相关部门落实执行决策的到位情况、具体房地产开发企业落实政府土地、城建规划的合理性,取得了一定了成效。“穿点成线、连线成面”模型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1.图例中A1——从国土出让、划拨、收储角度切入。2006年下半年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安排,组织开展了海盐2005年度国有土地出让、划拨、收储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该项目注重国有土地出让、划拨、收储管理绩效,同时,重点从土地出让角度反映经营性土地出让情况。结合2006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经营性房地产税入库情况,从经营性用地出让项目对地方财政贡献率角度着手,对以前年度政府经营性用地出让决策进行评价;同时,查明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个别经营性用地进入门槛偏高,相对缺乏竞争性。二是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低。
对此,审计提出了调整年度内土地项目开发引导政策,积极发挥政府在市场失灵中的调节作用,保证县域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等建议。包括:建议提高经营性土地拍卖比例,合理确定挂牌价;完善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加强政府对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等。政府采纳审计建议,出台了《关于开展闲置空闲土地专项清理的通知》,嘉兴日报2007年7月26日《海盐首次对闲置土地实施收回,29亩闲置土地将重新挂牌出让》;2007年共推出6宗房地产开发用地19公顷,出让金总收入4.8亿元,一是对海盐房价预期涨跌,从建房用地资源层面给老百姓一种理性分析;二是为地方财源建设提供了资源,同时为“一城三地”建设提供了部分资金保障。
2.图例中A2——从土地出让金角度切入。2007年根据省厅安排,组织了《关于我县2005、2006年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专项审计调查》,并结合海盐实际突出了对政府经营性用地决策的审计。
审计调查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政府对土地供应的宏观调控,盘活存量土地,加快城市建设进程;提高经营性土地拍卖比例”等建议。审计建议引起政府领导的关注,县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加快已收储土地出让,促进房地产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南塘琴园、恒隆广场等项目建设”、“重视规划对政府资源配置的调控作用,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规划管理”的要求。
3.图例中A3——从经营性用地出让角度切入。2008年为关注前两年围绕经营性土地出让政府决策执行、落实情况,再度立项对调整决策的落实情况再次进行跟踪审计,组织开展了海盐县2007年度部分经营性用地出让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再度立项重点关注政府调整经营性用地决策的具体执行及用地单位的落实情况。一是在执行政府决策层面。主要关注发改、国土、建设、财政等部门对政府相关调整后经营性用地决策的执行落实情况;二是在经营性用地单位具体落实层面。主要关注是否按政府决策的用地性质合理开发、按规划部门的规划要求科学利用、按出让要求是否及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金;
审计调查表明,政府在经营性用地宏观管理成效显著。一是及时调整经营性用地决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2007年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认真落实经营性用地决策,充分发挥政府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规范经营性用地出让程序,进一步完善土地公开交易制度。如2007年7月,07-70号地块,参加竞买单位有10家,起拍价为1.09亿元,通过55轮竞价,成交价为1.63亿元;三是切实保障政府土地收益,为“一城三地”建设筹措了资金。2007年度县城区域内出让经营性用地19.93公顷,出让金总额4.88亿元。同时,通过调查,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如未有效做到净地出让;部分经营性用地收储绩效尚未很好发挥;土地出让空间布局有待进一步统筹安排;部分停车泊位配置存在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倾向。
针对政府决策在执行及具体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审计建议:一是进一步加强经营性用地宏观决策管理及制度建设。包括:加强经营性用地的宏观科学管理;科学合理设定准入门槛;重视经营性用地开发的区域规划管理:建立我县商品房开发预售计划管理机制;二是认真落实政府决策,提高管理水平。包括:整合经营性用地出让联动、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土地收储、规划的协调性;重视土地出让的空间安排;三是完善经营性用地项目的跟踪管理机制,及时纠正存在的不足。包括:加强督查,及时纠正存在的偏差;强化职能,确保行政审批规范化;完善制度,积极探索预售证管理机制。
人大、政府领导对审计建议相当重视,政府在落实人大常委会《意见与建议》“关于建设规划适度超前问题”提案中明确表示。今后在编制各类建设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未来发展规模、各项建设标准、定额指标、开发程序等因素,明确规划的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目标,并根据规划和财力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时期的建设重点和实施计划。同时出台了《海盐县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实施细则》、《海盐县经营性用地出让项目考核奖励》等制度办法;县建设局出台了《海盐县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建设局规划部门根据审计建议,调整了目前县城在建的大型商场的用地空间规划。县发改局《关于同意对武原镇勤俭北路38号原棉纺厂8号楼实施土地整理开发建设的批复》;县委书记来审计局调研后专题要求报送《关于某房地产项目实际运行中需要今后引起重视的几个问题》专题报告;以三年来围绕土地出让决策实施审计调查情况提出的《国土资源管理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不足、建议》刊登在县委《调研与参考》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