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州自行车博物馆:用自行车建立起来的“王国”论文

中国兰州自行车博物馆:用自行车建立起来的“王国”

China Lanzhou Bicycle Museum: A Kingdom Built with Bicycles

文/孙亚斐 华静

位于兰州黄河之滨的张家滩1号,有一家专门收藏自行车及其相关物品的 “中国兰州自行车博物馆”,这是一幢四层独栋楼,院内花木扶疏、绿草如茵。大楼一、二、三层,俨然一座自行车 “森林”。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就被称为自行车王国,那时的自行车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进入新世纪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等,直到现在为止,自行车以其便捷和环保的特点仍然活跃在我们的生活中。

位于兰州黄河之滨的张家滩1号,有一家专门收藏自行车及其相关物品的 “中国兰州自行车博物馆”,这是一幢四层独栋楼,院内花木扶疏、绿草如茵。大楼一、二、三层,俨然一座自行车 “森林”。一辆辆自行车整齐地陈列在大厅,每辆车子都被精心放置在长方形玻璃罩下。大厅靠墙的展柜里,依次陈列着全国各个省份、不同时代的自行车行驶证、自行车执照。

汇聚200年来古董自行车千余辆

兰州自行车博物馆筹建于2009年,占地4 400m2为地方性专题博物馆。收藏了从1775年至1975年近200年以来全世界各国生产的古董自行车1 000余辆,有木马自行车、木质前轮脚蹬转向自行车、木质链条自行车、首辆折叠自行车,还有百年独轮车2辆,100年以上的自行车88辆,100年以上的自行车配件3 000余件。这些藏品作为近代工业文明的象征,是世界工业文明发展的缩影。“年轻的时候对自行车就是一种爱好,后来逐渐升级成一种收藏,到现在对自行车是痴迷状态。这是一种精神,这里的每辆自行车都会与你对话,每辆自行车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故事。要说起第一辆车,要从1978年说起……”自行车博物馆的馆长柴林说。

原产我国,1953年在俄勒冈州发现的红星短枝型全株芽变,为元帅系第三代品种,1965年引入我国。在贵州主要作为富士系列品种授粉树。果实圆锥形,果顶五棱凸起明显,果形指数0.9~1.0,端正、高桩;果个较大,平均单果重230克左右;底色黄绿,全面着浓红色,树冠内外着色均匀一致,鲜艳美观;果面光滑,有光泽,无锈,蜡质较多,果粉薄,果点较稀;风味酸甜,香气浓,微具涩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5%,可滴定酸含量0.25%,果肉硬度7.5公斤/平方厘米,品质中上;果肉绿白色,肉质较细,松脆,汁多。果实发育期135天左右,较耐贮藏。植株紧凑,适于密植栽培。

柴林是兰州自行车博物馆的馆长,今年65岁。在他20多岁的时候,就对自行车情有独钟。那时兰州市南关附近的曹家巷有一个自行车寄卖所。闲来无事,他走进寄卖所看到了一辆英国产的 “兰苓车”,标价880元。这个价钱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但柴林还是果断地拿下了这辆自行车。平时骑这个车出门,但是遇到刮风下雨就舍不得骑了。如今这辆车陪伴他走了40年,安静地待在他所创建的自行车博物馆中。柴林对自行车的热爱有增无减,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这些收藏品的存放就成了一个大问题。2005年,他开始为这些车子筹划安身之所,2007年向甘肃省政府打报告,申请筹建自行车博物馆。2009年4月,甘肃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建立自行车博物馆,可以选址建立。2013年,柴林通过拍卖获得了现在这块地皮。说起建立自行车博物馆的初衷,柴林认为自行车的变迁和发展,不仅是工业发展的缩影,同时,也是历史的符号。

从自行车爱好者到博物馆馆长

柴林给自己的爱好划定了一个时间表,1979年到1988年他对自行车是一种爱好,买了不少自行车,每天他看着那些车要比骑着舒服。1988年到2000年,他由喜欢转变成了收藏,并在收藏界小有名气。2000年至今,他对自行车达到了一种痴迷的境界。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 “下海”的商人,商海遨游40年,也成为改革开放的受益人。“我们这一代人是伴随着自行车成长起来的,特别是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上世纪60、70、80年代,将近30年时间是我们成长的高峰期,在这个阶段也是我国自行车王国形成期,从解放以来到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将近有6亿辆自行车。”柴林说。

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说这里的镇馆之宝,非 “走路机”莫属了。柴林告诉我们,这辆世界最早的木质、可转向的前轮曲柄自行车,产地为德国,生产时间为1816年。这辆车他放在一楼的中厅,与一辆大小轮遥相呼应。目前他的博物馆里面共有300多辆整车,而这只是他收藏车辆的1/3。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自行车界的老古董,通过柴林的各种努力,出现在了兰州。比如,生产于1861年的燕子自行车,也是世界上首辆大小轮自行车。该车全球仅存2辆,一辆在意大利博物馆,一辆在兰州自行车博物馆。还有1888年的英国雄鹰自行车、1911年的英国皇家空军跳伞车、1896年德国俾斯麦28型自行车……这些属于世界孤品的自行车,在兰州自行车博物馆都能找到。在一楼中厅,还有有着悠久历史传说的 “鸡公车”,即 “手推独轮车,也叫二把手、土车子”。“据说在诸葛亮时代就有了。诸葛亮为解决天梯石栈道上人背畜驮的运输难题,研究了木牛流马,实际上也就是这个独轮车。”柴林说,这辆独轮车制造时间为1935年。

柴林给自己的爱好划定了一个时间表,1979年到1988年他对自行车是一种爱好,买了不少自行车,每天他看着那些车要比骑着舒服。

自行车收藏非常不容易,它不同于字画、金银玉器的收藏,因为自行车的体积大,收藏起来占地面积特别大。通常,同一款车子他要收藏四五辆车,因为每辆车子或少铃铛,或少撑子,因此,为了能凑成一辆完整的车子,他要多收几辆。

市、县(区)财政每年都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还要大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向产业融合新业态、新产业重点倾斜。

说起自行车牌照,上了年纪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在有自行车牌照的年代,对自行车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需要定期去公安机关检验,有点类似今天汽车的年审。由于没有全国统一标准,所以出现了很多样式的自行车牌照。柴林将这些牌照按照省份进行了区分。据他介绍,1951年至2007年政府对自行车实行牌照管理制度,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牌照。在收藏整车的过程中,他发现收藏牌照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而且,他对牌照的收藏也是亲力亲为,辗转全国各地。他在收藏牌照的过程中发现,实际上从1997年开始,很多人买了自行车就不去交警部门备案,因此,自行车牌照也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在他的博物馆里,有一块1955年上海的自行车证,后来他花费1 800元买了回来,还有一块搪瓷的车牌,2万元拍卖得来。

每件收藏品都有一段故事

企业需为物流成本制定统一的计算标准,以对企业物流实际成本进行明确反映,并将成本会计作为基础,使物流成本分类更为完善,把物流成本分为日常费用、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将基于活动的物流成本归集制度与物流成本分配制度建立起来,对物流成本进行恰当分配,明确每个特定物流项目的流程,把特定流程上的费用平均分摊到运用特定流程的项目当中,有效树立企业的物流总成本意识,站在系统论的角度来对企业物流成本展开管理,以总成本最低要求为依据对各分系统之间的矛盾予以妥善调整与紧密结合,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在物流成本最小条件下实现企业的最佳效益。

柴林告诉我们,他收藏自行车的另外一个效果就是见证了工业文明的发展。他指着一辆富士自行车说,全车上的每一颗螺丝钉都不能互换,而且每颗螺丝上面都印有富士的标志。1899年,源自日本的自行车品牌 “富士”诞生,1920年 “富士”成为日本最风行的自行车品牌。接着,富士的工程师们更着手研发世界级的比赛用车,不仅仅是为了要赢得比赛,更是要藉由竞赛时的环境来测试新技术,以研发出更快、更轻及更耐用的设计。

在他的馆藏中,还有一辆日本明治时期 (公元1903年) 产飞鹰自行车,这辆自行车厚重而干练,它是日俄时期日本生产的军用自行车。整车在生产过程中全部使用的是特殊钢材制作而成,其横梁采用双层钢管而且略带弯度,这样增加了它的整体载重能力和抗疲劳强度。车子的前叉更是与众不同,它的减震功能是其它车子所不能相比的,它用金属材料弹簧作为弹性元件。这种减震器的优点是对环境反应不敏感,适用于恶劣环境,如高温、高寒、油污等。工作性能稳定不易老化,刚度变化范围宽,可以制作得很软也可以很硬。行驶在颠簸路面时,减少因颠簸带来的不舒适感,让骑行更加舒服。后叉增加了一个斜撑,加大了车的载重量。整车实用美观,体现了日本生产工艺的先进性。

学生登录Moodle后,首先进入的是选课页面,选择“计算机网络”课程,进入学习课程的主页.在课前,学生应该根据主页上的课程主体部分(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件、问题情境)进行预习,从而对老师上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可以带着问题去听课,或者和老师、同学积极讨论交流去找到解决问题的资源和途径,并可以通过Moodle平台提供链接的一些虚拟实验项目来做验证实验;课后及时完成平台上已经发布的作业,完成相应的测试,以检验学习的效率.在主页的右侧一栏可以显示课程更新、最新动态、发布的新帖等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可以交流探究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与自我评价.

结束采访的时候,柴林表示,自己是一位建筑工程领域的老板,他没有选择游山玩水去享受,而是用收藏自行车的方式,让自己的晚年充满乐趣。

(出处:兰州日报)

标签:;  ;  ;  ;  

中国兰州自行车博物馆:用自行车建立起来的“王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