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柳庆勇[1]2004年在《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教育信息化正全面改变教育,并给其带来深远影响。在信息化环境下,呈现给教师、学生的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教学环境,教学形式也多样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使用教育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之核心。以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使用教育信息资源?一直是教育技术领域的关注焦点。 计算机辅助教育(COMPUTER BASED EDUCATION)现已越出传统界线,其研究范畴已拓展到新媒体技术教育应用,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广泛兴起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CBE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COMPUTER MANAGED INSTRUCTION)。有关资料显示,目前CBE研究主要集中在CAI,有关CMI的研究应用相对较少。教学评价系统是CMI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教学评价系统主要是基于考试(TEST-BASED)的系统。本论文力图研究另一类型的教学评价系统,即基于过程的评价系统,具体地说是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 为什么要研究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本论文首先通过论述“叁论”对教育的指导作用,得出结论:任何一个良好的教育系统都应该是一个具有反馈控制的教育系统,这是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之所在。 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应获取什么样的反馈信息?这是本论文研究重点之一。通过阅读学、语文阅读学、建构主义理论的分析,语文阅读循序渐进规律、语文阅读的时间观成为分析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活动的两个重要依据。教师可以通过“阅读顺序结构”及“阅读时间分配分配结构”来获取反馈信息,再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性等不同条件,进而初步判断学生学习状况,以便及时给予指导。当然这些依据也是设计开发系统时处理相关信息的依据。另外,本论文还通过教学设计等理论进一步论述、完善了本系统,使得本系统在课堂上,自始至终成为一个辅助教师指导教学的有效工具。 网络技术功能强大,可以跟踪、记录每个学生学习行为,但数据量之大,令人望而生畏。处理相关信息固然重要,如何显示信息处理结果也不可小视,这便是本论文研究重点之二。生理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眼对形象的、图形或图示化的信息符号容易接受,易于掌握。因此,本论文分析、研究了可视化方法,并运用可视化方法呈现反馈信息。 理论指导实践。在毕业论文最后,使用JAVA、JSP、SQL SERVER 2000等工具,按照理论分析的结论,设计开发了系统。

郑桂华[2]2004年在《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随着网络技术在我国中小学的普及,语文校本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越来越普及、越密切。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正在我国兴起,并将成为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是在新的课程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现代科学方法论和现代传播学理论等指导下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理论的阐发和实践的应用研究。全文计有五章: 第一章《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建设之基础》,概要地论述了给予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现实条件和理论基础。 第二章《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从教学模式的高度较为宏观地阐述了我们对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的认识。网络技术介入语文课程与教学,大致可分为叁个阶段,呈现为叁种类型,即“网络辅助型”、“网络增强型”、“基于网络型”。“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较高级阶段,人们对此也处在探索中。我们认为,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大致可以区分为叁种模式,即“以网络为信息工具的课题研究”的模式、“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基于专门网络学习平台的专题学习”,本文对叁种模式的意义、价值、特点进行了论述,并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描述出各种模式的一般教学程序,分析了各种模式运用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课程与教学的重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具体到课堂教学,往往体现在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方面。在第叁章《网络阅读教学和网络写作教学》,我们的聚焦点集中在网络阅读教学和网络写作教学。论文分别论述了网络读写教学的现状,结合具体的课例和自己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揭示了当前在这两方面探索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改进的建议。在本章,还对产生较大影响的“四结合”教学提出了批评,并介绍了美国网络读写教学的一个课例,我们认为,这个课例对认识和把握网络读写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也产生了一些值得我们去关注乃至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第四章《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课堂控制问尹中文摘要题》,集中讨论了网络环境下学习的“游离现象”及其控制的策略和方法。网络信息的结构特点是“关联的,非线性的和分等级的”,它突破了信息传递的时空限制,便于自主学习,但又容易使学习者迷失于其中,出现“学习游离”现象。因此,网络学习也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控制。分解式学习目标与学习阶梯搭建,内置式问题设计与学习节奏控制,分层次、分主题的互动组合与学习兴趣激发,建立过程和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这些都是控制网络环境下学习游离行为的有效策略。 第五章《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今后建设》,着重讨论了对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今后发展至关重要的两个问题,即网络资源库和课程系列化的建设问题。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是新生事物,在理论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在实践中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本课题在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寿彤军[3]2004年在《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基于网络环境的阅读教学(Teaching of reading based on cyber)模式(TORBOC模式)是阅读教学与学习的全过程都以网络环境为活动载体,对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地位、教学学习手段、评估模式作了彻底的调整,从而开辟出全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在根本上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模式。语文网络阅读课程教学是一个以全面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阅读教学教育过程。 TORBOC模式,指的是这样一种建立在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自主交互式信息本位教学模式:整个教学系统是平行的和开放的,没有信息的控制者,只有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者按照学校(或教育机构)制定的计划和提供的学习线索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交互性探索,习得、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 TORBOC模式的建立,真正实现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的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随着未来网络硬件环境成为中小学硬件设置的标准配置,基于网络的阅读教学将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柴玉玲[4]2016年在《“导读—模写”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在“尝试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西宁市八一路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学生读写能力较低的现状,构建的一种读写结合、与小学语文课堂实践相整合的教学模式——“导读—模写”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课文的能力,并以阅读教学为推手,提升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绪论部分提出此次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从而更加明确此次研究的课题内容并展开后续研究。第一章以尝试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重点分析了“导读—模写”教学模式的内涵、步骤和实施条件,并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展开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研究这一教学模式在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与适用性。第二章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导读—模写”教学模式的课堂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分别从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两方面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学习效果的分析,对“导读—模写”这一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估,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第叁章则是结合对“导读—模写”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与这一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凸显的问题,分别提出教师提升策略和学生适应策略,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旨在培养教师对文本删繁就简的能力。结语部分对这一教学模式近两年开展情况进行反思和经验总结,以便“导读—模写”教学模式之后能够更好的开展。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导读—模写”教学模式已在西宁市八一路小学的语文课堂切实开展起来,虽然其中还存在着个别问题,但是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升。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对于今后的“导读—模写”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所帮助。

崔建智[5]2010年在《网络教学环境下中专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文中认为新时代的网络化教育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任务,中专学生这一特殊教育对象在语文阅读方面存在着大量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借助网络环境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培养中专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既适应新型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又符合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故中专语文教师针对中专语文阅读教与学的现状,挖掘现状成因,寻找提供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突破口,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对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水平及中专生自我完善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笔者所在的中专学校的网络设施、师资条件及学生计算机网络技能水平,研究了在该网络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的相关理论和措施。本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专生阅读现状、访谈法了解中专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现状,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分析和总结了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成因。并从中专语文阅读教与学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入手,阅读借鉴了相关文献,为开展此项研究查找理论依据,深入剖析了开展此课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然后本着探索研究如何借助网络教学环境培养中专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主旨,确定了培养中专生主动阅读、合理选择阅读对象、筛选信息、独立思考、互动交流、学用结合、总结反思等良好阅读习惯的具体目标。针对中专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文本与超文本相结合、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独立性与合作性相结合、学思行相结合”五项教学中应遵循的培养原则。接着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设计了“利用网络激发阅读兴趣,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自主阅读,网络资源的共享,网络工具的运用,利用计算机辅助系统评估阅读效果”五个阶段的教学流程,制定了与之配套的教学策略,列举了几则笔者亲身教学中操作性较强、效果较明显的实际案例。随后分析了本课题评价的含义和内容,确立了对学生培养效果评价的依据和标准,将本课题的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与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及人员评价和计算机评价几种类型。侧重利用计算机辅助测验系统,实施教学评价与学习诊断,检测和评估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效果。举例阐述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若干具体评价方法。最后就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叁个问题(过分依赖课件、过分追求形式、过分强调网络的利用)展开分析,以期引起广大中专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注意。2009年秋教育部出台的新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为中专语文教学培养目标指明了方向,立足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环境来优化中专语文阅读课,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终极目标,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我们中专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本课题针对中专阅读课耗时多而效果差,中专学生在阅读对象的选择方面盲目而混乱、阅读方法技巧也极度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有利于个人发展的阅读习惯等问题展开探讨和研究,并在自身教学过程中加以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期望本文内容能给相关教育工作者带来启示和参考价值。

刘恩娟[6]2009年在《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小学语文导读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文中提出本课题研究是在新课程改革以及国内外基于资源的学习研究的大背景下开展的。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首先,归纳出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继而,阐述导读教学模式与新课程理念的众多契合点,以及导读教学模式适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从而推导出导读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模式。然后,针对导读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应用中存在的困难,提出解决方案,即构建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小学语文导读式阅读教学模式。本研究在建构主义理论、基于资源的学习、阅读教学理论等的指导下,借鉴导读教学法的众多先进经验,坚持系统性、科学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及“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等原则,运用演绎法与归纳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小学语文导读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过程主要以两位实验教师的教学实践作为研究个案,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以其它的一些研究方法,包括调查法、观察法等资料收集方法,以及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在经过了探索实践前的准备阶段、探索实践及模式的完善设计阶段之后,最终构建出了比较完善的教学模式,确定了该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辅助条件及操作程序。然后,将该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进一步考察其教学效果。本研究从课题研究的思路、课题提出的角度、采用的模式构建方法,以及最终构建出的教学模式等几个方面都有所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有助于深化基于资源的学习理论;有助于推进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有助于深化新课程改革;构建的模式对一线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价值;形成了丰富的教学实践资源,可供其他教师借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促使教师发展成“研究型”教师,等等。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及实践工作之后,本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渐改变;实施模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素养均得到提高;数字图书馆在实施模式的教学中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该模式的教学评价问题还有待探讨;还需要针对多种不同文体的教学内容,开展深入的实践研究;该模式还有待于在小学中低年级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实践探索。笔者将在今后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不断完善该模式。

欧倩[7]2018年在《大陆与台湾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一脉相承,拥有着共同的文化底蕴,使用着共同的语言文字。延伸至语文教育领域,在语文教材的内容选择和编排上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又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面貌。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研究两岸语文教材,在比较中甄别优劣,能够反观部编本自身的优点以及可以继续前进的地方,以促进教材编选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量化分析法,以及对台湾教科书发展中心主任进行访谈调查等方法,结合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以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下册)和台湾康轩文教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国民中学《国文》(七年级上下册)为例,从选文编排方式和选文内部构成两个维度,对两套初中语文教材进行比较分析。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对研究语文教材的相关着作、两岸语文课程纲领性文件的比较研究、两岸初中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说明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确立了研究基点。第二部分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编写建议(编选原则)叁大方面,对两套教材的选文理念、编选依据等进行了梳理和比较分析,以作为研究开展的理论支撑。第叁部分结合选文呈现方式、选文插图配置、选文组合方式等方面,对两套教材的选文编排方式进行了由宏观到微观的比较分析,以整体把握两套教材。第四部分是对选文内部构成的综合比较,两套教材选文系统包含课内选文和课外阅读选文两大部分,从选文容量、时空跨度、文体要素、主题要素、作者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共性和个性的探讨。最后部分对两套教材的选文系统进行了共性和个性上的整体思考,对大陆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的优化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呼吁更具可操作性的课程纲领性文件;二是精简课内选文容量,重在提升语文素养;叁是立足“学生本位”,选文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四是坚守选文“典范性”,不断优化选文统整方式。

赵招娟[8]2016年在《高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阅读中外优秀经典名着作品,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目标”第10条规定:“高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味。课外自读文学名着(五部以上)及其它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可见,能够通过名着阅读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是国家对高中学生提出的明确要求。高中语文“名着导读”模块的设置正是体现现行教学大纲和现代阅读学习观念的重要举措,它也意在推进教师有效引导和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的语文学习方式的建立。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并不重视课本中“名着导读”内容的教学,更遑论以“导读”课的教学带动学生更广泛深入的阅读。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基于各种原因也不重视“名着导读”板块的教学,因此,在正确指导学生通过“名着导读”来接触和阅读更多的优秀名着方面是存在较大缺口的。针对高中教材“名着导读”板块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教师的教学现状,笔者分别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动机、阅读数量、阅读效果及阅读困难等和教师的课时安排、教学设计、内容取舍、教学影响等诸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分析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本研究的重点是针对“名着导读”现状的成因从阅读环境的营造、阅读条件的创设、导读策略的探索等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和对策。最后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简要探索“名着导读”教学效果评价的方式及并提出一些建议。

徐先德[9]2007年在《基于新课程的校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文中研究说明校本阅读教学策略是全新的阅读理念、目标、方案、方法、活动、手段、评价等诸要素的总和。校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课题的设计是以变革阅读教学管理和实施方式为切入口,提出在语文范畴和生活范畴诸条件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创新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内驱力,调动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有指导的实践中逐渐学会阅读,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逐渐学会解决问题,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校本阅读教学策略是在学校主导下的,从管理切入,树立师生“立体”阅读观,建立“大阅读教学”坐标系,以学校为圆心,以课内阅读教学为纵坐标,以课外阅读为横坐标,构建课内阅读模式、内外结合模式和课外阅读模式的一系列方法体系。从学生、教师、学校和家庭等方面入手,尝试进行主体式互动阅读、亲子式同步阅读、开放式网络阅读、探究式合作阅读、拓展式自主阅读的教学实践,关注校内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整合,关注“立足课堂,超越教材;立足校本,拓展课外;立足家庭,适应社会”的阅读教学策略构建,并对校本阅读教学尝试进行发展性评价研究。。本课题从阅读理论、阅读实践等层面,对阅读教学策略进行大胆建构,引用个别被同仁广泛认可的阅读教学成果,提出自己对阅读教学策略新的不够成熟的理论探讨,意在为语文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作出自己的努力。希望全景式的校本阅读作为研究课题,能引起语文教育专家、学者的重视,也期待能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王彤[10]2009年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知识研究》文中提出任何课程改革成功与否最终将取决于教学,而对教学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之一就是教科书。语文教科书作为实施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应该充分发挥教学指导的基本功能,重视语文知识的教学指导作用。2001年,国家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知识观表述和语文知识内容选择上发生了变化,由于人们对这种变化认识不清,语文知识的基础地位受到部分质疑。“不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不代表漠视语文知识的存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养的形成都要以语文知识为基础。本文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目标的阐述,以当前在国内使用范围较广、具有较高权威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为个案,对这套教科书中的语文知识进行梳理,来考察其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知识目标的落实情况。这个知识汇总不仅可以成为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参照,也可以成为教科书研究者的研究论据。任何一套教科书都是优长与缺失并存。笔者结合《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语文知识编写情况,指出新教科书中语文知识编写的优长与缺失。为了促进教科书的发展进步,我们既要发扬国内教科书中语文知识编写的优良传统,又要借鉴国外母语教科书的相关经验。笔者最后结合教科书中语文知识的研究现状,尝试提出教科书中语文知识的编写建议,希望能为教科书的发展进步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柳庆勇. 上海师范大学. 2004

[2]. 基于网络的语文校本课程研究与实践[D]. 郑桂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04

[3]. 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与设计[D]. 寿彤军.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 “导读—模写”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柴玉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5]. 网络教学环境下中专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D]. 崔建智. 河北师范大学. 2010

[6]. 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小学语文导读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D]. 刘恩娟. 首都师范大学. 2009

[7]. 大陆与台湾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较研究[D]. 欧倩. 四川师范大学. 2018

[8]. 高中语文“名着导读”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 赵招娟. 新疆师范大学. 2016

[9]. 基于新课程的校本阅读教学策略探究[D]. 徐先德. 西北师范大学. 2007

[10].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知识研究[D]. 王彤.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标签:;  ;  ;  ;  ;  ;  ;  ;  ;  ;  ;  

基于网络的语文阅读辅助导读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