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1605班 410000
摘 要:我们都知道文言文以及古诗词的学习是高中课本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前中国的高中教材中诗歌总共有一百多首,比如说《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所以在学习文言文古诗词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良好的习惯对于高中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积累 技巧 语感
一、积少成多,不断提高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进行高中语文古诗文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课内课外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老师可以慢慢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清晰F 描述出来并写在纸上,方便于日后的回顾以及再次记忆。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古今中外闻名的作家作品值得学习,经典无处不在,积累必不可少。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光是他们有着精湛的写作手法,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给读者带来精神层面的教育价值,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积累,分享赏析优美的文学名句,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对于身边有限的资源进行不断的积累,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为我们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课本上学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要想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同时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是有必要向学生普及一些课外知识的。但是作为学生来说,我认为老师所要延伸的点并不是没有限度,切记不要空谈,不然会脱离学习内容,没有主题。
比如说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诗进行学习时,可以让我们了解作者辛弃疾的生平事迹、他的相关作品以及他的写作风格。同时老师可以在讲述时引用他的一些其他作品进行比较,这样能让学生对辛弃疾的个人形象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不会觉得因为他是古人就感觉有隔阂,相反会觉得辛弃疾这个诗人就存在自己的生活中。这对于我们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古诗词是很有帮助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掌握理解技巧,品味古诗情,加强记忆
我认为,对诗歌进行全面的理解并不是单纯地依靠感觉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在进行诗歌学习的过程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抓诗眼。每首诗都会有诗眼,它可以是单个的字也可以是一个词,抓住了诗眼对诗歌的理解就不会有很大的偏差。
2.抓诗句。一首诗中都有两句是重点句,抓住这些去理解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3.抓诗题。有些诗歌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诗歌的大致方向。对于有些诗歌,把握好诗题就理解一半了。课本中所挑选出来的古诗词都是经典作品,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不光是因为它们有着精湛的写作手法,更重要的是它们能给读者带来精神层面的价值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要让作为学生的我们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情、品味诗歌美,大声地诵读诗歌是个很好的途径。诗歌朗诵有许多的好处,比如说在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培养语感、锻炼语言、增强自信、加深记忆等。韩愈能够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古代大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今天的学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来领悟古学之道。
三、朗读训练,增强语感,熟练文章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朗读古诗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比如说以声情并茂的朗读方式,有创造性地再现情景,还原生活为重点,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其情绪相通、心灵相交,以达到理解、感知古诗基本意境的作用。 重点在于营造气氛,可通过表情、动作、音乐,仿佛自己就是诗人,身临其境地用诗歌表达着自己的感情。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在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今天,对语文文言文古诗文阅读语感进行训练显得至关重要。所谓语感,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一种对言语直觉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是对文字进行理解的基础,同时也是构成语文素养的核心。许多时候一个人对文字理解得深刻与否,主要取决于这个人的语感能力是否强大。对于高中生而言,我们正处于培养语感的黄金时期,高中生对新鲜事物是非常敏锐的,因此在高中阶段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对我们以后的语文学习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至少能让未来的我们有个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那么要想提高语感,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是非常有用的。在朗读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但能提高对文字的理解力,同时能让我们形成一种对文字的思维惯性(即语感)。
古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骄傲,这些诗歌传承千年,见证了历史的兴旺衰败,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不断在这一方面努力和前进,争取做祖国优秀的人才。所以,作为一名高中生,将文言文诗歌散文等学到最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范云 《浅谈古典诗歌中朗诵的必要性》.学术期刊,2012年,52期。
[2]无止境 《中国古人读书法》.学术期刊,2015年,11期。
论文作者:马俊贤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
标签:语感论文; 诗歌论文; 古诗词论文; 学生论文; 文言文论文; 过程中论文; 自己的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