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对南斯拉夫政策的历史与现实_米洛舍维奇论文

俄罗斯对南斯拉夫政策的历史与现实_米洛舍维奇论文

俄罗斯对南斯拉夫政策:历史与现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斯拉夫论文,俄罗斯论文,现实论文,政策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中,南斯拉夫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南斯拉夫问题是近10年来经常引 发俄罗斯与西方不和的主要地区性问题。

一 历史回顾

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执掌俄联邦大权。为了实现在西方大量 援助下进行经济改革、尽快达到经济振兴和融入西方的目的,叶利钦政权奉行“依附西方” 的对外政策。在南斯拉夫问题上,俄罗斯表态支持西方对南制裁,支持西方在波黑设立禁飞 区 的决定。从1992年上半年起,俄罗斯陆续承认了前南一些共和国独立。南斯拉夫人评论说: “对俄罗斯来讲,对米洛舍维奇的同情经常要屈从于俄罗斯与西方维持良好关系的更广泛的 利益。于是在1992年莫斯科承认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为独立国家,后来又相继承认了马其 顿和波黑。塞尔维亚简直惊呆了。”(注:[南]杰利察·库尔扎克:《俄罗斯的巴尔干战略》,“战争与和平研究所”网页(www.iw pr.net),2000年10月5日。)

“依附西方”政策很快便受到俄国内广泛的批评,加之西方承诺的援助往往是空头支票 ,使俄政府深感失望。1992年秋至1993年年初,叶利钦政权调整了对外政策方针,并在前南 问题上开始脱离西方大国一致反对塞尔维亚的立场。1993年1月25日,叶利钦公开表示俄罗 斯在南斯拉夫问题上“有自己的见解”。针对美国要对南斯拉夫动武的威胁,俄罗斯扬言, 如在联合国讨论此事,它将使用否决权。俄罗斯后又提出自己的调解方案,声称它积极参与 解决南危机的时刻已经到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大唱反调的做法十分不满。在4月西 方七国首脑会议通过的《经济宣言》中,明确将俄罗斯改变在前南问题上的立场作为获得西 方经济援助的先决条件。西方的威胁使俄罗斯的反对声调有所缓和。

1994年1月北约启动东扩步伐,同时决定加大对波黑内战的干预。2月9日,北约在未向俄罗 斯通报的情况下,向波黑塞族发出最后通牒:塞族必须在2月20日之前撤出部署在波黑首都 萨拉热窝市的重武器,否则将遭到北约的空中打击。北约的做法引起俄罗斯强烈不满。叶利 钦发表讲话说:“某些人力图在没有俄罗斯参加的情况下就波黑问题作出决定,这决不会得 逞,我们决不允许这样做。”俄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俄罗斯任何时候都不会接受事后才被告 知动用武力这种重要决定的“小伙伴”角色。为了制止北约的军事打击计划,叶利钦派特使 急赴波黑,说服塞族领导人接受俄罗斯的建议,于19日从萨市撤出了重武器。随即俄罗斯 宣布派400名士兵参加在萨市的维和行动。事后,俄外长科济列夫拒绝原定于4月21日前往布 鲁塞尔参加与北约签署和平伙伴关系协议的活动,他表示,“俄罗斯同西方的蜜月已经结束 ”。这是俄罗斯独立后在国际热点问题上与西方的第一次较量。1994年12月2日,俄罗斯首 次在联合国安理会使用否决权,反对西方提出的对南斯拉夫实施进一步制裁的议案。俄罗斯 还在欧安会讨论前南问题的声明时,坚决抵制“塞族是侵略者”的提法,致使声明未获通过 。

但是到了1995年下半年,由于第二年俄罗斯将举行总统选举,在当时的民意测验中叶利钦 处于不利地位,为争取西方对叶利钦竞选连任的支持,其在南斯拉夫问题上的立场明显后退 。1995年8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波黑塞族连续实施大规模空中打击,俄政府反应乏力, 仅谴责北约的行动“超出了联合国的授权”。年底,俄政府很快便承认了在北约武力打击下 促成的“代顿协议”,并决定参加为落实“代顿协议”组建的驻波黑多国维和部队。1996年 俄大选结束,叶利钦获得连任,俄政府又着手加强与南斯拉夫的关系。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 夫、外长普里马科夫访南,南外长和副总理也应邀访俄,双方签署了外交合作议定书及一系 列经贸合作文件。

自普里马科夫接替科济列夫出任俄外长后,放弃了后者的亲西方政策,奉行“多极化外交 ”,在南斯拉夫的科索沃问题上加强了与西方的对立。

1998年2月科索沃发生大规模暴力事件后,美国一方面推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对南联盟实 行武器禁运的决议,另一方面又不断威胁要使用北约的军事力量从外部对科索沃局势进行直 接军事干预。俄罗斯认为美国的立场不仅有失公允,而且还会助长阿尔巴尼亚族人的分立情 绪,不利于局势稳定,甚至会造成南斯拉夫进一步的分裂,指出科索沃问题是南内部事务, 坚决反对美国及其北约盟国武力干涉南内政的企图。俄强调:科索沃问题必须通过政治途径 解决,如果确实需要采取“其他手段”,那也必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注:美联社1998年6月12日电。)。10月13日以 美国为首的北约发布了对南联盟实施“有限空中打击”的动员令。俄罗斯表示决不接受北约 对南联盟动武的威胁,再次强调不经过联合国安理会的批准,对一个主权国家使用武力的任 何企图都是不能接受的。叶利钦还亲自打电话并以书面形式告诫美国总统克林顿不要对科索 沃进行军事干涉。

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反对,悍然发动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当 天,叶利钦发表声明:严厉谴责北约的“侵略行为”,指责北约不仅违反了联合国宪章,而 且违反了与俄罗斯签署的相互关系基本文件;表示如果军事冲突升级,俄罗斯有权采取包括 军事措施在内的相应措施,以确保自身和整个欧洲的安全。叶利钦还命令普里马科夫(此时 已升任俄总理)中断对美国的访问,冻结与北约的一切关系。同时俄罗斯发起了对“北约新 战略概念”批判,指出这一新战略动摇了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为核心的整个国际关系体系, 将成为相互不信任的根源。

与此同时,俄罗斯又极力避免与西方的关系遭到大的破坏。它一方面谴责北约侵略行径, 另一方面又表示俄罗斯希望成为西方的“一个值得信赖和可以预见的伙伴”(注:俄塔社1999年3月28日电。)。俄外长伊万 诺夫说,俄罗斯不希望南联盟局势对俄美关系有消极影响(注:俄塔社1999年4月7日电。)。俄领导人声明俄不会向南联盟 提供武器,也不会卷入巴尔干冲突。4月中旬,叶利钦任命与西方有良好关系的前总理切尔 诺梅尔金担任科索沃问题特使。俄罗斯扮演起中立的调停人角色。这一角色受到西方的欢迎 ,克林顿5月24日说,莫斯科“正在帮助寻找贝尔格莱德满足我们条件的办法”。切尔诺梅 尔 金的调停,促使南联盟缔结了“城下之盟”。6月10日克林顿在向美国全国发表的电视讲话 中说:在这场冲突中,美国维护了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他说:“多亏了叶利钦总统, 他反对我们的军事努力,但是支持通过外交途径、根据满足我们要求的条件来结束这场冲突 。”

二 战略因素及行为特点

总体来看,在过去的10年里,俄罗斯在南斯拉夫问题上陷入较深,尽管它的政策起伏较大 ,但其基本立场与西方是对立的。由于缺少实现政策目标的实力和手段,俄国人最终不得不 向西方低头,其对南政策归于失败。

俄对南政策主要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

1.苏联解体后,在东欧各国纷纷倒向西方、北约步步东扩的宏观背景下,南斯拉夫是东欧 惟一尚存的与西方相对立、亲莫斯科的国家。加强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对于保持俄罗斯在 巴尔干和东欧的存在,进而影响整个欧洲,具有重要的意义。

2.南斯拉夫和俄罗斯是欧洲仅存的两个由一个民族占主导地位的多民族联邦制国家,民族 问题是它们共同面对的问题。西方刻意打压塞尔维亚族,推动前南地区各民族独立,其战略 含义让俄罗斯人感到恐惧。

苏联的解体固然使大俄罗斯主义受到抑制,但因历史原因而长期存在的民族对立并没有随 之消失,在俄联邦境内仍然存在着极端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1999年上 半年完成了对南斯拉夫的侵略性打击之后,下半年便把矛头对准了俄罗斯,谴责俄政府对车 臣分裂主义势力的打压,这使俄国人极为愤怒。在俄国人看来,北约成员国打着“人权高于 主权”的旗号,在武力打击南斯拉夫之后,又对俄联邦车臣事务进行粗暴干涉,反映了北约 新战略与俄罗斯为敌的性质。因此,俄罗斯若要保证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支持南斯 拉夫的主权要求,必须反对西方以民族问题为突破口、以“人权高于主权”为旗号对南内部 事务的干涉,除此之外没有其他选择。

3.俄罗斯国力衰败。这严重影响到它在国际舞台上的作为,影响到它对南斯拉夫的支持力 度。90年代俄罗斯经济急剧衰退,与10年前相比,俄经济下降了近50%。用普京总统的话说 ,目前俄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美国的1/10,中国的1/5”(注: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俄],《独立报》1999年12月31日。)。经济的衰退导致俄综合国 力大幅度下降。

俄罗斯的衰败严重限制了它在国际舞台的活动。它固然想支持南斯拉夫,但心有余而力不 足。它对南斯拉夫的支持主要表现在政治和道义方面。它向波黑派出3000人的维和部队,已 被 视为对外活动不讲经济效益、得不偿失的反面例证,受到朝野上下广泛批评。它对南斯拉夫 的经济援助,也主要是按比国际市场相对优惠的价格提供能源,因南斯拉夫无力偿还4亿美 元能源债务,俄还一度停止了天然气供应,只是在科什图尼察访俄后才得以恢复。

由于与南斯拉夫不接壤,南海岸线又被北约封锁,这也限制了俄罗斯对南武器援助。科索 沃战争之后,南议会曾通过决议,要求加入俄罗斯—白俄罗斯联盟,但俄罗斯反应冷淡,这 一方面原因是俄罗斯不愿卷入南斯拉夫与北约的对抗,另一方面原因就是地理上相隔较远, 鞭长莫及。

4.与对南关系相比,俄罗斯更加重视与西方的关系。在俄国人看来,俄罗斯的重新崛起有 赖于融入欧洲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与西方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符合俄罗斯的长远利益。因此 ,尽管俄罗斯受到来自西方的强大压力,在国家利益上与西方不断发生冲突,但它总是以让 步来回避对抗。

在俄罗斯的外交序列中,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占有仅次于与独联体国家关系的重要地位, 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则要靠后得多。在国力不足的情况下,俄罗斯发展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只 能以不影响同西方的关系为限度。

决定俄罗斯对南政策的上述因素相互矛盾:

一方面,出于地缘政治、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考虑,俄罗斯需要支持南斯拉夫,反对北约对 南斯拉夫的干涉、侵略和制裁;另一方面,俄罗斯对南斯拉夫的支持又必须是有限度的,不 能超出俄国力承受能力,不能引发与西方的对抗,不能破坏发展与西方关系的长远利益。

这种矛盾性决定了俄罗斯对南政策实践具有下列行为特点:

(1)俄罗斯对南斯拉夫的支持更多地停留在政治层面,而缺少实际的物质内容。

俄罗斯对南斯拉夫的政治支持主要表现为道义支持,所依据的是联合国宪章及与之相符的 国际行为基本准则。从国际行为基本准则出发,俄罗斯坚决反对西方对南斯拉夫主权的干涉 、侵略和制裁。尽管俄罗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可以做出让步,但是在口头上它反对西方干涉 、侵略和制裁的立场始终没有变。在目前俄国人身受西方压力的情况下,捍卫国际行为基本 准则也就是捍卫俄罗斯自身的利益。而对南斯拉夫的实际物质支持则受到俄罗斯国力的限制 。

(2)俄罗斯对南斯拉夫的支持,不可避免地与西方对南斯拉夫的干涉、侵略和制裁政策相对 立,当这种对立达到尖锐对抗边缘时,俄罗斯便做出让步,以满足西方具体要求的方式来缓 解矛盾。

俄罗斯与西方在南斯拉夫问题上的对立尖锐化,一般都是西方的行为所造成的;而对立尖 锐化的缓解,则通常表现为俄国人让步。西方有时也会做出一定的让步,但相比较而言,西 方的让步更多的是技术性的,是为给俄国人留点儿面子,使双方关系不至于恶化到不可收拾 的地步,而俄罗斯的让步则是实质性的。这是双方力量对比使然。因此,俄罗斯对南斯拉夫 的支持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一开始反对西方的调门高高的,而到后来总是俄国人率先偃 旗息鼓,寻求在西方的具体政策目标上达成妥协。

(3)俄国人的让步以尽可能不损害俄罗斯自身的利益为前提,结果,让步所付出的代价往往 是牺牲南斯拉夫的利益。

俄罗斯不可能为南斯拉夫做出民族牺牲。当俄罗斯与西方在南斯拉夫问题上的矛盾尖锐到 必须做出妥协时,最终的解决办法通常是牺牲南斯拉夫的利益,即俄罗斯以牺牲南斯拉夫的 利益来实现与西方的利益交换。因此南斯拉夫人感到自己不断地被俄国人“出卖”,俄罗斯 1992年附和西方对南进行制裁,1995年承认导致波黑分离的“代顿协议”,1999年在北约侵 略事件中切尔诺梅尔金充当西方的说客,都被视为这种出卖的表现。在南斯拉夫问题上俄罗 斯与西方不断玩弄的利益交换,究其实质,仍是大国政治中牺牲小国利益的游戏。

(4)在不得不向西方让步的同时,俄国人总是要顽强地表现自己,以显示自己的存在和具有 西方不可忽视的“特殊价值”。

例如:不顾劳民伤财,派兵3000参加波黑维和;抢在北约之前,派200人部队星夜兼程占领 科索沃普里什蒂纳机场,造成巨大国际轰动效应;热衷于积极充当危机调停人等等,都是俄 国人在顽强地表现自己。俄国人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在让步的屈辱中找回一点儿颜面,在 总体失败中找回一点儿多少能够鼓舞人心的所谓“胜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存 在价值,以期按照更有利的条件实现与西方的利益交换。

三 在南大选事件中的得与失

从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在2000年9~10月发生的南联盟总统选举事件中,俄罗斯有得有失。 其所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此次南联盟总统大选事件中,由于俄罗斯处置比较得当,两国关系并没有受到损害 。

在南大选期间,俄罗斯先是支持米洛舍维奇,中途虽然不得不放弃了对米氏的支持,但直 至最后才承认了科什图尼察获胜,这使俄政策一度陷入危机,造成一定的被动。但是,由于 俄政府坚持不干涉南内政,力主和平解决大选争端,并积极从事国际调解,政策上能够灵活 转换、顺势而为,因此赢得了南国内各派势力的理解。在南斯拉夫新总统科什图尼察10月27 日访俄后,两国关系迅速得到恢复。

俄南关系没有受到损害的根本原因是,南斯拉夫对俄罗斯的需要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需要 。南斯拉夫对外面临着争取国际承认以重返国际社会、取消国际制裁的任务,对内需要解决 民族分裂、振兴经济和平息政治纷争的难题,这些都离不开俄罗斯的支持。

(二)南斯拉夫的状况原像一盘死棋,米洛舍维奇下台后,俄罗斯不仅卸掉了包袱,而且有 了把死棋走活的可能。

米洛舍维奇当政13年,这期间,在内外势力的压迫下南斯拉夫的版图不断缩小。1999年北 约轰炸之后,西方国家对南斯拉夫实行全面经济封锁,冻结其所有海外资产,追究米洛舍维 奇等一大批高官的所谓“战争屠杀罪行”,使南与西方国家及周边邻国处于对抗状态。 南国内民族矛盾丛生,经济严重恶化,人民生活困苦。在这种情况下南斯拉夫前途渺茫,一 个小国如与世隔绝,仅靠自身极其有限的资源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在西方的压力下,问题最 后凝结为:只要米洛舍维奇还在台上,南斯拉夫就是一盘看不到出路的死棋。问题的严酷性 在此次大选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正像一位普通选民所说:“我赞成米洛舍维奇,我信任他, 但选上他后,我们又会生活在导弹、炸弹的袭击里。”(注:俄罗斯人权研究所所长、南大选观察员谢尔盖·戈洛托夫谈南大选。[俄]《明天报》200 0年10月5日。)

俄罗斯是南斯拉夫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保护国和能源供应国。但在目前俄罗斯自顾不暇的 情况下,米洛舍维奇政权与西方的僵持,使南斯拉夫更多地成为俄罗斯的一个包袱,是随时 都有可能引发俄罗斯与西方紧张关系的热点。只有南斯拉夫从目前的困境中摆脱出来,重新 成为国际舞台上活跃的一员,才有可能不再成为包袱,并在政治合作层面上给俄罗斯带来更 多的利用价值,在经济上也会使俄罗斯得到好处。例如:只有南斯拉夫重返国际社会,经济 得到振兴,才有可能偿付欠俄罗斯的债务;只有南斯拉夫成为国际社会平等的一员,从而取 消对南武器禁运,俄罗斯才有可能大量地向南出售武器。从这些意义上讲,米洛舍维奇的下 台反而对俄罗斯有利。

(三)在南总统选举事件中,由于俄政府处置得当,得到国际社会和国内民众的好评,这有 助于新生的普京政权的巩固。

尽管有上述所得,但是此次事件的最终结果,却是实现了西方而非俄罗斯的意愿。西方对 南总统选举的粗暴干涉,是多年来北约对南打压政策的继续,米洛舍维奇的下台已被视为西 方政策的胜利。俄罗斯多年来加强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帮助米洛舍维奇的政策遭到失败。

西方对南政策的胜利实际就是俄罗斯最大的失利。上述俄罗斯所得,只不过是它在总体失 利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失利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减少到最低限度罢了。

对俄罗斯来说,它的失败实际是无法阻止的,反映出它因国力衰败而无力按自己的意愿左 右国际事务的窘况。只要力量对比得不到改善,在与西方的关系中俄罗斯人的失意还会延续 下去。

不仅如此,根据在南斯拉夫的经验,西方已有人开始总结“武力打击+国际制裁=成功”的 行为模式了。这里所隐含的战略意义,如“人权高于主权”、北约新战略、新干涉主义、集 体经济制裁、国际封锁等等,具有强烈的霸权主义性质,对俄罗斯是很不利的。俄国人有着 极强的大国意识,他们恢复昔日大国地位的努力不可避免地会与西方的战略发生碰撞。

四 对南政策前景

普京上台后对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做出重要调整。用普京的话说,俄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和“务实、经济效益、国家利益至上”。(注:普京:《俄罗斯国家:强国之路》,俄新社2000年7月8日电。)

当前俄罗斯尽管国际地位已大不如前,但昔日辉煌所遗传下来的大国意识仍在。普京一再 强调的“强国”意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强国意识不仅是俄新一代领导人奋发向上的动力, 而且已经成为他们对内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根据俄政府2000年7月公布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可以把俄外交“根本目标”划分为 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的目标是:

——确保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俄赖以立国的根本。为此,必须消灭和消除俄境内的分裂 主义和分离主义势力,坚决反对西方打着“人权”旗号对俄主权的干涉;

——确保在独联体这一仅存的“势力范围”内的主导地位,维持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优 势;

——确保军事技术上的世界先进地位,在前些年大裁军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精兵政策和军 队结构改革。先进的军事技术、现存的和潜在的军事实力及对周边地区安全形势的影响,是 俄保持大国地位并能与西方讨价还价的仅存的资本。

这三个确保体现了俄核心利益,是俄无论何时、何种条件下都将坚持的。

第二层次的目标是:在周边地区建立睦邻带;广泛开展经济外交,拓展俄产品市场;与重 点国家、国际组织建立“战略关系”、“伙伴关系”等。这一层次的外交以政治友好、经济 合作为基调,政策会有较大弹性。

第三层次的目标是:建立稳定、公正和民主的国际秩序,建立多极国际关系体系。这一层 次的目标既是目标,也可以说是俄目前国际地位和利益所决定的外交价值取向。

对南斯拉夫的政策,属于第二层次目标范围。俄罗斯仍会加强与南斯拉夫的合作关系。同 时,俄罗斯加强对南关系,也带有第三层次目标即建立多极世界的战略含义。

在对外政策实践中,俄罗斯仍将凭借现有的资源,如在联合国安理会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 地位,以及恢复和加强同南斯拉夫、伊朗、伊拉克、朝鲜和古巴等世界热点地区与西方对立 国家的传统联系,开展积极的外交活动,努力表现它是世界大家庭中有分量、负责任和活跃 的一员。其实质是:加强俄在世界的存在和影响,增加与西方讨价还价的筹码,在国内困难 时期通过外交努力减轻来自西方的压力。因此,从政治角度讲,南斯拉夫仍将是俄罗斯对外 战略中的一个筹码。

由于与南斯拉夫的关系不属于俄核心利益目标范畴,因此前面言及的决定俄罗斯对南政策 的战略因素和行为特点,仍将继续发挥作用。首先,从地缘政治和国家主权原则考虑,俄罗 斯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南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来干涉的努力,力阻整个东欧的“北约化” 。其次,俄国人对南支持仍将停留在政治和道义层面,而避免付出过重的经济代价。第三, 俄国人仍将极力避免因南斯拉夫问题而与西方相对抗。

与米洛舍维奇时期略有不同的是:

(1)两国合作的基础有所变化。此次米洛舍维奇拒绝参加莫斯科三方会谈,显示出他从骨 子 里不信任俄国人,多年来一再被“出卖”的教训使他与俄国人结满了个人恩怨。他与俄罗斯 建立特殊关系,更多的是因为别无选择。这种关系实际是不正常的。

科什图尼察与俄罗斯则无多少旧账可算。与米洛舍维奇只能依赖俄罗斯不同,科什图尼察 将力求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掌握某种平衡。俄罗斯对此并不担心,因为俄坚信南斯拉夫在国 际国内一系列利益攸关的问题上还离不开俄的支持。俄罗斯将会持一种从容的姿态,等着南 斯拉夫求上门来,作为交换,这可以使俄罗斯在南斯拉夫乃至巴尔干的传统利益得到保证。

(2)双方将会从各自国家利益出发,既有合作,同时也会保持一定距离,不致为了对方的利 益 而牺牲本国的利益。南斯拉夫固然仍是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一个筹码,但是,反过来,由于 业已有了其他选择,俄罗斯也将成为南斯拉夫实现自身国家利益的一张牌。由于利益关系不 会再像过去那样夹杂不清,那种动辄发生的“谁出卖谁”的争论,今后或许不会再出现,即 便出现,也不会有太大的意义。

(3)经济关系将会成为两国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一旦南斯拉夫摆脱国际制裁和封锁,俄罗斯 将会积极开拓南斯拉夫市场,以及武器销售市场,这些都是俄罗斯眼见的可以得到的好处。 这也将为俄罗斯的经济外交、对外经济活动提供一块新天地。两国经济关系的加强,会为政 治关系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标签:;  ;  ;  ;  ;  ;  ;  ;  ;  ;  ;  ;  

俄罗斯对南斯拉夫政策的历史与现实_米洛舍维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