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新境界--江泽民党建思想述评_党建论文

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新境界--江泽民党建思想述评_党建论文

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新境界——江泽民党建思想概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党建论文,概论论文,新境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江泽民党建思想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十多年来,江泽民同志立足于实践操作的可行性,将党的建设上升到理性的层面进行宏观思考,为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增添了新的丰富内涵。

(一)关于党的行动指南 提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新阶段、新境界,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1](P9)

(二)关于党的基本纲领 在纪念建党70周年大会上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在党的十五大上,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行了科学概括;2000年春天,在广东、上海等地考察工作时,又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紧密联系党面临的形势任务和现实状况,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纲领的最完整、最科学、最集中的概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化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其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并提出我们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科学地揭示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使全党同志对党的纲领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刻,定位更加准确,态度更加务实。

(三)关于党的建设总目标 根据多年来党的建设经验和新的形势发展,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对党的建设总目标作了新的表述:“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P45)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又进一步提出:“面对我们肩负的历史重任,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和各种风险的考验,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3]P176,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总目标。

(四)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思路 科学地将党的建设与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统一起来,提出围绕经济建设的中心和改革开放的大局思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用促进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检验党的建设成效,使党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化建设的推动力量和根本保证的党建思路。

(五)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 强调党建工作要形成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密切联系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实践,围绕实现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使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各方面相辅相成,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的总体布局。

(六)关于党的建设的工作机制 强调党要管党,形成党委书记带头抓党的建设、全党上下共同行动、建立机制推动落实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格局。

(七)关于党的作风建设 反思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建设的经验教训,江泽民同志在走上总书记岗位之初就告诫全党,我们党在历史条件下面临着“三大考验”,先后多次论述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重要性,强调“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3](P175)面对国家、政党之间竞争加剧的大趋势,他敏锐地提出党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须从严”,“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越要抓紧自身建设,越要从严要求党员干部”[3](P174),从而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在十五届六中全会上,他就党的作风建设作了重要讲话,以这次全会通过的《决定》为标志,党的作风建设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与时俱进的新阶段。他不仅对党的建设进行战略层面的思考,还科学地把握党抓自身建设的有效方法,创造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党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新途径,使党在主观世界领域得到不断的改造和提高,实现了党风建设思想的创新。

(八)关于党的民主政治建设 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执政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民主集中制是其必不可少的制度保证;发展民主必须同健全法制紧密结合,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尊重客观规律有机地统一起来;要“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3](P171)。

(九)关于党的素质建设 强调党的高级干部既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敏锐的政治判别力,又要具有开阔的眼界、开放的时代意识、较高的科技文化知识素养,善于应对复杂局势,稳妥处理各种矛盾,成为会治党治国治军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按照“四化”方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强调领导干部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知人善任,广纳群贤;要加快建立有利于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收入分配机制,努力开创人才辈出的局面,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十)关于党的先进性 科学地提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P168),并根据这一标准和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新变化,强调“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3](P167)“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应该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3](P169)这些新的论断,为我们党与时俱进地保持先进性指明了方向。

二、江泽民党建思想的坚实基础和力量之源

(一)理论基础 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泽东同志早在1938年就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4](P534)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就是在与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进行斗争中发展并成熟起来的。邓小平同志从本质上把握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认真总结执政条件下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借鉴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沉痛教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体化,产生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江泽民同志从两次历史性飞跃中认识到:“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1](P13)“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3](P165),要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深刻揭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所应当坚持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他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党建理论,在党的建设上形成了有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党建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成,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中国化。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江泽民党建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实践基础 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活力,也提出了新挑战。”[3](P164)

其一,独特的时代背景。江泽民同志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时代,是世纪更迭、社会剧烈运动变动的时代,世界发展的趋势、中国改革大推进及国际国内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对党和国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一是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对党提出了新课题。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共改革变改向的覆车之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悲剧,对我们党来说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提供了深刻的警示和有益的启迪。二是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对党提出了新挑战。20世纪末,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调整和变化,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多极化中,只有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把政治矛头集中指向中国,企图借经济全球化进行“和平演变”,攻破这个社会主义最大的“堡垒”,并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和我们党内部。江泽民同志在1998年3月10日的一次讲话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辩证地看待这种‘全球化’趋势,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如何趋利避害,让美国“不战而胜”的图谋成为“战而不胜”,是党面临的挑战。三是知识经济快速逼近及国家之间综合竞争的日益加剧,对党提出了新考验。人类以惊人的速度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跨越。知识经济对人们的冲击是全球性的,它重构着世界的政治、社会、文化结构,暗藏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杀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以经济科技优势逼迫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作出让步,另一方面以科技经济交流为载体,向社会主义国家“暗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大行和平演变之实。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江泽民同志对比两个世纪在转折时期国家面临的迥异境地,指出:“社会主义中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去追赶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潮流,……关键是我们要抓住机遇,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进一步揭示了抓机遇与抓自身发展的关系。四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对党提出了新要求。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坚持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和开放进度,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切换,社会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全面进入攻坚阶段。在权力结构和权力机制、经济结构和经济利益的调整中,一些深层次矛盾暴露出来,并大量地反映到党的建设上来。如,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出现,使党的团结统一面临威胁;国门打开了,好的东西进来了,一些不好的东西也趁机而入,危害人们包括一些党员的思想;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积极作用,但等价交换原则、拜金主义等负面效应也跟着进入党内,给党的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

其二,党的现实状况。一是“增”与“减”——党员队伍数量增长与质量相对下降的反比变化趋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是党员队伍发展最快的时期。由于党的领导正确,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的凝聚力大为增强,到2001年,党员数量达到6450多万。从纵向看,党员的素质是不断提高的,但提高速度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乃至在80年代末,党员中有些人的政治素质问题在动乱中暴露出来,给党的工作造成了严重损失。江泽民同志担任总书记后的第一次讲话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共产党的力量和作用,主要不在于党员的数量,而在于党员的素质。”[5](P553)党员先进性问题,不能不引起他的高度重视和理性思考。二是“内”与“外”——几次重大事件及腐败等对党的破坏。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十多年间有几件事情中国人无法忘记: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践踏国际法准则,用导弹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以及美国侦察机撞毁我国战斗机,侵入我国领空,进一步暴露了西方敌对势力的嘴脸;“法轮功”分子围攻中南海,一批党员、干部参与其中。还有一个就是腐败问题。江泽民同志深刻意识到,不反腐败,不仅人民群众不满意,西方敌对势力也会借此离间党与人民的关系。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挑战迫切要求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三是“变”与“不变”——以党的建设为核心组成部分的上层建筑亟须进行适应性调整。“由于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容易多样化。”[3](P172)在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的情况下,国内阶级、阶层发生了变化,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能变;在社会生活方式和人们的价值观多样化的情况下,党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领导方式要变,但党的领导地位不能变。如何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亟需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

其三,党的崇高使命。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使党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政治主导力量,是党的庄严历史使命。在新的世纪,我们又面临着“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并且要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3](P194)。面对世纪之交的全新机遇和严峻挑战,江泽民同志忧国忧党,不断地思考党的建设。1991年7月1日,他在强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后,强调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更加坚强的核心力量,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党的伟大使命。2000年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又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率领全党同志一步步完成党的庄严使命的过程中,他结合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一步步深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么建设党这个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和其它基本问题的认识,不断地实现着认识上的飞跃和理论上的开拓。

(三)力量之源 其一,来源于事业的动力。在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担当历史重任的江泽民同志,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严峻考验,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他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坚信社会主义一定会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最终一定会实现。所以一走上总书记岗位就强调,“不管世界格局和力量对比将怎样变化,对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重要的责任,就是要进一步把自己的党建设好”[2](P2)。针对“一段时间以来放松以至忽视党的建设,特别是……党内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问题,也是相当严重的”状况,他要求全党同志“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和依靠全党的力量来抓紧党的建设工作,在各个方面从严治党,为全面提高党的战斗力而奋斗。”[2](P3)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党的建设这项重大工作上来,结合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成果,把党的建设推进了一个新阶段。

其二,来源于人民的动力。江泽民同志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2000年8月15日在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节目主持人麦克·华莱士专访时,他深情地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6](P661)十多年来,这种崇高情怀成为其党建思想形成的巨大动力,其中关于党的性质、群众路线等内容,是其党建思想最为闪光的部分。他有一些精辟的思想观点:“政治问题从根本上讲,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真正掌握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从根本上懂得了政治。”[2](P194)“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2](P544)这些思想内涵丰富,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宝库中的精华。

其三,来源于集体的动力。江泽民同志是一位合格的总书记,其党建思想充分汲取了全党的智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党中央这个团结的战斗集体中,他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不断充实和完善其党建思想体系。这些重要思想经由第三代领导集体全体成员在党建实践中推广,又为其党建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实证,为思想体系的丰富和完善夯实了实践基础。

三、江泽民党建思想的三大品格

江泽民党建思想秉承邓小平理论的真理观、实践观和发展观,具有很强的求是性、求实性和求新性,因而具有强大的涵盖力、凝聚力和生命力。

(一)求是性,赋予江泽民党建思想以崇高的理论品质。在1989年春夏之交党面临严峻考验的重要关头,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造成动乱的主要原因,“就是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他还强调“形势和任务不断变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斗争策略、活动方式、工作方式也要相应改变,但是党的性质不能变,共产主义的最高目标不能变。”[5](P553)随后又阐明:“社会主义制度是在自身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制度”,要“立足本国国情,总结实践经验,根据社会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在党的建设方面,他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提出要从理论和纲领看政党的先进性,不能简单地从财产方面判断人们政治上先进与落后,等等。他总是用实践标准的金钥匙,开启丰富而庞杂的表象世界的大门,不为令人眼花缭乱的外在形式所迷惑,直接进入历史发展的内在本质,使其党建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具有了科学理论所必备的深刻性和坚定性。

(二)求实性,赋予江泽民党建思想以新鲜的时代活力。江泽民党建思想既给全党同志以思想、以观点,又给予科学的方法和宽松的实践环境,具有指导实践活动的鲜明时代特征和推动党的建设的时代活力。同邓小平理论一样,实事求是是贯穿江泽民党建思想的一根红线。他把对真理的追求始终融注于对党的建设的思考和揭示的进程中,其党建思想中没有哪一项不是与党的前途、国家的命运相连,与人民群众所普遍关心的问题相关的。他把理论的触须始终对准人民大众思想的困惑和行动的迷茫,在党的建设中不断的起着开路和引路作用。总之,其党建思想与实践相连相生,丰富的实践给了它丰富的思想营养,从而形成了思想的丰富性。实践指导性和思想丰富性又使它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并在全党形成了广泛的思想共识和行动合力。

(三)求新性,赋予江泽民党建思想以强大的生命力。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解答是江泽民同志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发动机。十多年来,江泽民党建思想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但这个体系不是封闭保守和一成不变的,他总是根据时代发展的新变化不断思考党的建设,用新的眼光和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这就是江泽民党建思想的时代精神。他放眼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总结古今中外历史发展规律,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担任总书记后的第一次讲话中就强调,“过去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应结合新的实际继续运用和发展,但光靠老经验老办法是不够的,必须有新的创造”[6](P570)。他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方法,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使其党建思想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建立了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新陈代谢机制,从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一样,江泽民同志也是理论创新的典范。

四、江泽民党建思想的三大效应

(一)战斗力效应。十多年来,在江泽民党建思想的指导下,全党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三讲”教育、从严治党、“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落到实处,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大为提高,强有力地战胜了改革开放遇到的一系列困难和挑战。一是遏止了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肃清了1989年动乱后党内外存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轰炸中国驻南使馆和美国侦察机撞毁我战斗机等严重事件进行了坚决斗争;赢得了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斗争的胜利。二是有效地解决了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农村扶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缓解了国企改革脱困中出现的就业难等问题;经受了全国范围内的几次特大洪灾和旱灾的严峻考验;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三是有效地打击了台湾分裂势力。成功地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付诸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对“两国论”进行围剿,台独势力受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四是取得了反腐败斗争的重大胜利。从严惩处了成克杰、胡长清等一批党内腐败分子,深得党心民心。江泽民党建思想有力地指导了党的事业,使党在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建设上进一步提高了水平,为党始终掌握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动权,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凝聚力效应。江泽民党建思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同和拥护,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得以最大程度的实现,使人民群众信任党、支持党。在关键的时候坚定地站在党的一方。1989年动乱平息后,广大群众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讲话精神,与党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使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得以保持;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部分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相继出现时,广大群众理解党、相信党,为党分忧出力,使党和国家走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困境,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在反击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的斗争中,广大群众听党的话,使党和国家取得了斗争的胜利,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在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斗争中,广大群众协助党挽救受欺骗的群众,使“法轮功”组织在国内失去了立足之地;在“三讲”教育中,广大群众按照党的要求,真诚地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意见和建议,使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江泽民党建思想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坚定了人民对党的信心,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生产力效应。江泽民党建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三步走”战略提前实现第一个翻番目标的基础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提前5年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目标,“九五”期间又提前3年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任务,生产力水平迈上新的台阶;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等重重困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国企改革脱困目标基本实现;在世界经济受“9·11”事件等一些突发事件影响而不景气的背景下,我国成功地举办了APEC会议,加入了WTO组织,保持了稳定的经济发展态势,成为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亮点。

标签:;  ;  ;  ;  ;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的新境界--江泽民党建思想述评_党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