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民族工作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_国家统一论文

社会转型期民族工作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_国家统一论文

关于社会转型期民族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转型期论文,重大问题论文,民族论文,社会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即由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作,处理好这一时期的民族问题,对我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四化建设的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社会转型期民族工作的若干重大问题作一些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敬请民族理论界各位同仁批评赐教。

一、社会转型期民族工作面临的诸多纷繁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

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必然会给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包括民族工作在内,带来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产生一系列深刻的影响。就民族工作来说,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

(一)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原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民族地区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已经失效,民族地区得到的一些利益因各方面改革措施的出台已难以保留;民族地区与全国尤其是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加上民族地区的贫困面仍很大,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少数民族的心理不平衡(或叫失落感、危机感),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有可能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随着利益结构、利益关系的调整,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国家利益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矛盾;各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也可能因某些具体利益的问题,引发一些矛盾和纠纷。这些矛盾和问题处理不好,也会影响民族关系。

(三)转轨时期各种矛盾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矛盾增多,这些矛盾基本上是人民内部矛盾,但处理的方法和策略不对,某些问题也可能向对抗性方面转化;由于受国际国内各种复杂背景的影响,民族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阶级斗争的因素。这些矛盾和问题能否得到妥善处理,直接影响到国家稳定的大局。

(四)干部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后,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在选拔干部中既要强调统一的德才标准,强调公平竞争,又要从少数民族干部的现实情况、从解决民族问题的政治高度来考虑,允许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有所照顾,努力做到统一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结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族干部的综合素质与新形势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将日益突出,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任务仍很艰巨。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开放度的扩大,使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接触日益频繁,不同民族成员间因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理解、尊重和信任,在交往中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甚至引起局部地区的纠纷,影响民族之间的和睦关系。

(六)新旧体制的转换,必然引起各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变化,引起各民族成员观念形态的震荡,这就有一个正确处理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既要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现代的文明成果,又要引导少数民族自己起来革除那些不利于本民族发展和进步的落后的文化传统和不良积弊。这是意识形态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实现这一变革,对各民族冲破旧的思想樊篱,迎接新的思想解放,推动各民族的发展进步,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民族问题上将会出现两种趋势,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共同市场的形成,民族间的交往越来越多,民族间的共同性和一致性在不断增多。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的多元性也在发展,民族意识也在增强,这往往表现为政治上的参与意识、自治、自主意识的增强;在经济上要求加快发展本民族和本地区的经济建设,要求有平等的发展机遇;在文化上要求发扬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等等。民族意识增强,是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它具有两重性,引导得好,将成为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引导得不好,也会产生某些消极作用。

(八)宗教的因素要引起注意。研究社会转型期的民族问题,不能忽视宗教因素的影响。在少数民族中有相当一部分群众是信仰宗教的,有些民族甚至是全民信教。从这些年的情况看,一些地方的宗教有增长的趋势,一些地方的宗教活动不大正常,有些地方还存在着外国宗教势力的渗透。某些宗教的保守性、排他性,对信教群众有深层的影响。历史的积淀和宗教心理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心理,不能不对民族关系产生消极的影响。

(九)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热点问题,在一些多民族国家和地区产生的矛盾冲突、社会动乱甚至战争,大都是由民族、宗教问题引起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往往打着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的旗号,对一些国家进行“西化”和“分化”,推行他们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甚至武装干涉他国,严重影响世界的和平和安宁。前些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所谓“维护人道”名义,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了78天,使南斯拉夫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就是一起最为严重、最为典型的案例。面对这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进一步加强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巩固国家的统一,显得更加重要。

二、社会转型期在民族工作方面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

社会转型期处于这样一种状况:新的体制尚未完全确立,旧的体制仍以其惯性继续产生影响,新旧交并,利弊伴生,各种矛盾更加复杂,给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增加了难度。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党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就可以顺利度过这个转型期,迎来新的辉煌。从民族工作来说,要顺利度过这个转型期,一定要抓好以下几个具有关键性的问题:

(一)必须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全国的现代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发展是硬道理,关键是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这是我们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根本。经济建设上不去,民族地区的综合实力得不到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民族地区的发展、自治、稳定、团结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就会失信于少数民族。我们应当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从当前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抓好两个关键的环节: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地区差距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也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经济都有很大发展,但由于发展快慢不同,地区发展差距有所扩大。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呈现着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引起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普遍关注,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将会影响到民族关系的正常发展。对于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党和国家是十分重视的,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一些重要的思想,比如他从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要求,首先提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富裕的思想;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对地区发展差距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他还强调指出“这是一个大政策,一个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政策”。邓小平同志的这个战略设想,回答了在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重大问题,代表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他的这个设想,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在中央最近召开的有关重要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就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从现在起,这要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江泽民同志还提出了加快开发西部地区总的原则,这就是:把加快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同保持政治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结合起来,把西部发展同实现全国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在国家财力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通过转移支付,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在充分调动西部地区自身积极性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等投入西部开发,有目标、分阶段地推进西部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党中央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决策,给各族人民带来了福音,这是各族人民期待已久的。现在的关键是要把这些决策和方针原则一条一条具体化,认认真真地贯彻落实。应当指出,八十年代以来,在加快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发展起来的进程中,也就是在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一个大局的战略思想时,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性的政策措施,对实现这一设想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西部地区为此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是顾全大局的。现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时机已经到来,我们已经进入实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第二个大局的战略设想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除了依靠中西部地区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激发各族人民的积极性,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外,仍然需要党和国家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到了国家和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给予更大扶持的时候了。因此,有关部门应抓紧研究和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开发和建设的具体政策和措施。中西部地区要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抓住国家开发建设向西部倾斜的大好时机,团结各族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子,扎实苦干,励精图治,千方百计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逐步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最终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

二是要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帮助至今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少数民族群众尽快摆脱贫困。目前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200万。这些贫困人口,相当大一部分集中在西南、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如果不能逐步消除贫困,民族地区就难以长期保持社会稳定;没有稳定,根本谈不上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没有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全国的稳定和发展就很难保证。消除民族地区的贫困,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因此,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解决民族地区贫困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现在尚未脱贫的少数民族群众,居住的环境十分恶劣,有的甚至缺少生存条件,解决这部分人的温饱问题,难度很大,需要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加大扶贫力度,使他们尽快摆脱贫困。党中央提出到2000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是一项重大的举措。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采取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贫困地区的各民族同胞发展经济,改善生活,为消除贫困,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富裕做出最大的努力。

(二)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进一步提高各民族的素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竞争机制的加强,国内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竞争也随之加强。这种竞争说到底是各方面人才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而各方面人才的质量、数量和民族素质的提高,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发展教育来解决。民族地区教育比较落后,已经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民族地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民族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

发展民族教育,要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根据民族地区的不同特点,采取一些不同的措施和办法,重点解决一些突出的问题,当前,要着力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大力抓好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经过艰苦的努力,争取尽快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为办好民族地区的教育打下较好的基础。

二是调整和改革民族地区的教育体系结构,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初级和中级专门人才以及农村急需的各种适用技术人才。

三是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民族地区的高等学校的教育结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培养大批具有现代知识的科技、经济、法律、金融、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管理人才。各类高等院校毕业生已经成为新时期民族干部的主要来源之一,通过这些院校培养出大批层次较高的、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对我们从根本上优化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结构和人才结构,推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是在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时,除了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外,还要根据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在大学、中学、小学和各类学校的各民族学生中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思想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这对于民族地区的未来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我们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最为根本、最有远见的办法,就是要从办好教育,大力培养民族地区的各类人才做起。办好民族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带有关键性的环节:第一,要把发展民族教育放在优先地位,加大对民族教育投资的力度,宁可在别的方面少花一点钱,少上一些项目,也要把多一些资金用到民族教育上。第二,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强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吸引和鼓励教师到少数民族地区任教;帮助少数民族地区提高教师水平,等等。

(三)必须处理好统一和自治的关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总结前苏联和南斯拉夫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的经验教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处理好国家统一与民族自治的关系问题。这不仅对前苏联、南斯拉夫来说是一个难题,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统一与自治,对任何多民族国家来说,都是不可回避的,说到底是中央集中统一和自治地方的自治问题。原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经验教训表明,高度集权不行,过度放权也不行,这里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地、正确地结合起来。前苏联、南斯拉夫实行的是联邦制,他们在民族方面出的问题是制度方面的问题。我们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证明,这个制度是正确的、成功的,与前者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作为多民族国家,有些问题是带有共性的,他们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某些经验教训,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我国的情况与前苏联、南斯拉夫的情况不同,但我们同样也有一个正确处理统一和自治的关系问题,同样面临一个中央集权和自治地方分权以及相互间利益关系的调整问题。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和国家是十分重视的,三代领导人对此都有过一些十分重要的论述。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大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提出:“要使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全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国家对处理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采取过许多重要的措施,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1984年颁布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就是这方面的经验总结。自治法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和经济利益作了原则规定,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走向了法制化的新阶段。但从十几年的实践来看,这部法律的贯彻落实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它所规定的自治地方应当享有的自治权和经济利益还没有完全实现,不少自治地方反映没有多少自治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特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在经济方面的自主权比自治地方大得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家原来在经济上对民族自治地方的一些带有照顾性的政策已难以实行。出现这种情况,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一些部门认识上的原因和自治法本身不够完善,缺少配套性的政策措施和民族法制建设滞后等方面的原因,但最深层、最根本的是体制方面的原因。也就是说,我们的国家体制是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而民族区域自治则要求相对分权,这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解决这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处理好统一和自治的关系,处理好中央集权和自治地方分权的关系,即既要保证国家的集中统一和整体利益,又要保障民族自治地方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自主地发展本民族自治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事业,体现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要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过去一些部门在制定经济方面的有关政策时,往往比较注意体现国家的统一意志和整体利益,而往往忽视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情况和特殊利益,这就出现了一些政策和自治法的一些规定相抵触的状况。这也是多年来五个自治区的自治条例难以出台、自治法的修订难以推动的重要原因。这方面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解决如此之难,在目前新旧体制转轨时期解决的难度将更大。这方面的问题主要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来解决,靠民族法制建设的完善来解决。因此,我们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依法治国的方略,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抓紧对民族区域自治法进行必要的修改,建立和健全同实施自治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合理划分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管理权限,理顺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利益关系。这些关键环节如果取得新的突破,就可以把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伟大事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

(四)必须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加大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力度

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其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出了问题,丢掉了政权。除此之外,这些国家作为多民族国家,但没有培养出一支质量过硬的、政治上可靠的各民族干部队伍,特别是没有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以致于在关键时刻,其中一部分倒向分离势力一方,不能不说是一条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民族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尤其是近些年来在国际风云变幻,不少国家和地区民族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我国却始终保持着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和我们拥有一支能够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分不开的。

建国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关怀下,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这支队伍在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必须看到,培养民族干部的工作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民族干部队伍本身也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较突出的是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还不够高,结构还不大合理,从事经济和科技方面的管理人才还比较缺乏,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要求还不大适应,中高级干部较少,在本民族中很有威望的代表人物断层现象比较突出,等等。针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现实情况,今后一个时期应把培养民族干部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的各种科技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上,把注意力放在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的整体素质上,同时要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有意识、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优秀的民族干部,使他们当中产生出一批高层次的、在少数民族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代表人物。

在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下,对民族干部的培养不能仅停留在一般性号召和单纯强调数量上,而是要把注意力放在提高民族干部的质量上。我们在改革开放中所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特别要注意提高民族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长期在民族地区工作,所面对的民族、宗教问题比较复杂,民族、宗教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很强,处在这样的环境,要求各民族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有正确的政治观点、政治方向,要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复杂的斗争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民族地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处理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要根据国际国内局势的变化,对民族干部提出一些具体的培养标准和要求。比如,在政治上要旗帜鲜明地提出加强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把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同热爱自己的民族结合起来,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人民的利益,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五)必须妥善处理国内的民族关系,在全国各族干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好不好,民族之间团结不团结,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事业的成败。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国际上也往往把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作为衡量一个多民族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建国以来,我国的民族关系总的说是比较好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但是也要看到,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增多,有些矛盾有可能通过各种形式反映到民族关系上来,影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当前在民族关系上也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存在一些不利于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因素,这主要是:(1)由于历史原因, 在我国仍然存在着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的残余,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民族主义仍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这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最大腐蚀剂;(2)由于利益方面的矛盾引起的摩擦和纠纷时有发生;(3)在意识形态领域,因一些出版物违反民族、宗教政策,伤害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感情而引发的矛盾屡见不鲜;(4)因文化差异、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及民族心理的不同,民族之间缺少应有的了解、尊重和宽容,所产生的一些矛盾和碰撞;(5 )国外敌对势力和国内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干扰破坏对民族关系造成的损害,等等。应当指出,国内民族关系方面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基本上都是人民内部矛盾,处理这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通过疏导和教育来解决,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通过对全国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来解决。1994年党中央印发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强调“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这是第一次以党中央的名义提出的在各民族中进行这方面教育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民族分布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和交错聚居的特点,全国绝大多数县、市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共居,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这种民族分布的特点要求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必须做到广泛性、全民性,才能产生整体的效应。应当指出,过去比较注意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族团结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汉族地区进行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则是不够的。近些年来,在一些大中城市和杂散居地区出现的因违反民族、宗教政策,伤害少数民族的民族、宗教感情而引发的一些事端,在某种程度上与这些地区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比较薄弱是有直接关系的。因此,按照中央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深入、持久地进行这方面的宣传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进行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要分层次,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第一,从中央党校到地方各级党校,都应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作为必修课。因为现在的中青年干部尤其是中高级干部,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没有经过这方面的专门学习和培训,他们在这方面的理论政策水平如何,对解决当地的民族、宗教问题至关重要。因此,通过各级党校对这部分干部补上这一课,是十分必要的。第二,要组织力量对大、中、小学编写适合于不同年龄层学生特点的教材,使他们从小就懂得民族方面的一些基本常识、基本概念,从小就树立起民族团结的思想,使我国各民族团结和睦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第三,要加大社会舆论宣传,向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各民族同呼吸、共同运、心连心”、“各民族大团结万岁”、“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使民族团结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和道德风尚。

根据当前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局部地区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还需要强调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问题。应当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以所谓“民族”、“宗教”、“人权”等问题为借口,企图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并没有改变,我们和国际敌对势力之间的分裂与反分裂、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因此,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我们还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主义,以维护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国家的统一。当然,在斗争中,要注意政策和策略,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

收稿日期:1999—06—29

标签:;  ;  ;  ;  ;  ;  ;  ;  ;  ;  ;  

社会转型期民族工作若干重要问题的探讨_国家统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