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存在着工程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施工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工期限制严格、工作环境艰苦、不安全因素多等的特点,技术质量控制工作主要是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一切技术质量活动进行科学管理及严密的组织,使得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有效的提升其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进行入手,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加强应对的措施,以供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常见问题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意义
1.1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管理,可以确保施工程序得以正常进行。并在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发挥施工材料、人员及设备的效能,从而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1.2 断加强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对问题要有预见性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避免施工事故隐患的发生。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技术管理,就是要求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技术法规和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技术指标,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组织开展各项施工技术工作。通过科学系统的管理而建立良好的施工技术秩序,将先进的施工技术转化为高效的生产能力,不仅可以使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且达到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同时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速度以缩短工期。从而降低建设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问题分析
2.1 混凝土中的问题
在土建结构中的一个重点就是混凝土技术,尤其是在框架以及剪力墙的部分,应该要特别注重这几个部分中的混凝土技术,因为其会直接的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使用状况。混凝土的质量,必须是工程中进行施工管理控制的首要的目标。目前很多地区和单位因为环保等目标,都已经开始使用商品混凝土施工,但是也会出现施工问题,在进行混凝土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如果振捣棒插入的深度不够到位的话。就会出现振捣不够密实的问题。或者是出现了蜂窝麻面以及孔洞等质量问题。针对混凝土的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严格的控制原材料,比如说在运送过程中,要根据距离以及楼层的高度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不同情况,工程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对搅拌时间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要对振捣的间距进行控制,振捣一定要保证表面出浆才可以,在密集之处应该使用人工振捣方式并用带有刀片的振捣工具来进行振捣。其时间不应该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2.2 钢筋问题分析
很多建筑工程中都会出现使用再生钢材的现象,但是因为这种钢筋的抗拉强度因为已经使用过所以就会达不到工程技术的要求。再加上现在很多钢筋的生产厂商都不够规范。比如说钢筋的绑扎搭接的长度以及焊接的长度都是不够的,或者是钢筋的焊缝不够饱满、其高度不符合技术性的规范等。还有就是很多梁板的钢筋搭接位置,是非常不恰当的。很多柱纵筋的搭接位置都没有根据规定来进行错开,其中抗震的箍筋方面,并不符合技术的度要求。还有就是板底的很多钢筋都存在垫块不足的现象,板顶的钢筋马镫因为支撑不足等。最后就是梁内很多纵筋之间的间距因为较小就会导致后期不方便进行混凝土浇灌。对于这个部分的质量管理问题,应该要做的就是要在施工现场建立起严格的审查制度,要树立取样制度,不可以使用不合格的钢筋。在对钢筋进行绑扎之后,要及时的对其规格的数量以及位置等进行检查,然后根据设计图纸来做好校对工作,在进行混凝土浇灌之前要对垫块等进行仔细的检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3.1 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技术管理
强化落实,明确各级人员的责、权、利,企业主管要支持总工程师做出的正确决定。组织全体管理层、操作层,特别是技术管理人员学习现行标准、规程、图集,尤其是对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施工中每个检验批、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施工、检查、评定和验收。确保能够对现场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解决,把设计图纸准确地实施于现场。通过组织各专业人员熟悉、审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并从便于施工、加快进度、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指导施工,每一个分项、分部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专业性强的、高危场所施工必须有专项施工方案及专项技术交底。
3.2 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3.2.1及时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对保证工程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整个工程施工,各分部分项工程,均需进行及时准确的技术交底。特殊和隐蔽工程,更应加强术交底工作,应强调易发生质量事故的部位和成品保护以及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基础施工技术要求:采用的新结构,新工艺提出的技术要求等。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向下级技术负责人技术交底,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长、班组长技术交底,工长、班组长向工段、班组进行技术交底。通过层层技术交底,使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设计意图和要求,质量控制点,施工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使工程项目按合同质量要求、工期要求交竣工,为用户提供满意的建筑产品。
3.2.2关于工程质量的管理: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管理是以工程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为准则的。工程质量主要表现在材质、施工工艺及维护保养等多方面。在对重要单元工程或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计的单元工程施工时,应成立攻关小组,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保证工程质量。原材料、成品材料及半成品材料进场应严格实行质量控制。施工中因管理失误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不论其问题严重与否,都应认真对待,制定好处理方案。
3.2.3关于工程进度与成本的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必须严格按照预先规定的进度目标来全面实施进度计划。随时关注施工能力、设备和材料供应情况,以及单元工程形象的实际进度等;还应根据某些工作的实际进度及时调整好其后续工作的进度计划安排。为了不影响整体工期目标,要注意协调好分包的工程项目的有工序衔接关系的工作面的施工。
3.3 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
通过采用各种科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施工完成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以及整个单位工程的质量及特性进行测定,再将测得的结果与预先所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对比,从而对建筑产品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如果符合预先所规定的标准条件的建筑予以通过,否则要对其进行加固或补强。如果符合优良标准的建筑则被评为优良品。在竣工阶段的施工技术管理中,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包括度量、比较、判断和处理等四项具体工作。度量,是指利用计算手段对工程项目进行测量和测试;比较,则是把质量标准和度量结构进行对比;而判断,就是根据对比结果判断工程项目是否符合预先所规定的质量标准;处理,是决定被检查的工程项目是否可以验收,以及下一步工作是否可以进行、是否需要采取补救措施等。
4 结语:
总之,加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不仅是新阶段提高工程质量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创新管理模式的客观需要。提高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促进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保证工程质量等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万钧. 关于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探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
论文作者:张晓臣,王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建筑论文; 钢筋论文; 混凝土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