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用修理技术在农机修理上的应用论文_汤庆传

浅谈实用修理技术在农机修理上的应用论文_汤庆传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二道湾镇农业中心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232

摘要:当前阶段,机械化生产已经开始在我国农业领域得到推广,且农业机械的性能和功能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在具体生产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会因操作不当或是维护不到位导致农业机械出现各类故障问题,对此,必须掌握先进高效的维修技术,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如此才能使农业机械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关键词:农机修理;实用修理技术;应用

1 农机维修的重要性分析

1.1 保障农业机械的润滑性

在农业机械使用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其性能完好,必须做好日常保养,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机械的故障几率,尤其是对于一些磨损较为频繁的部位,必须定期进行检查,掌握零件的磨损情况,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要对润滑油进行更换。若是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零件存在风险,必须要及时更换,保障农业机械运行的稳定性。为了保障润滑油的清洁性,在对其进行更换时,要对润滑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清理,避免杂质和垃圾留存。在选用润滑油时,维修人员要综合考虑的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季节特征,在此基础上做出最合适的选择,提高润滑油的实际应用效果。通常情况下,不建议对润滑油进行频繁更换。且在润滑油使用前,必须对其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

1.2 保障农业机械操作和使用的规范性

在当代农业生产中,很多农业机械故障都是因驾驶员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因此为了保障农机的合理使用,驾驶员必须严格按照其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同时在操作使用前,驾驶员要对农业机械的原理、各方面性能以及操作流程进行全面的了解掌握,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避免操作不当对农业机械造成的损伤。基于以上要求,在选择农业机械驾驶员时也要做到慎重。在农业机械具体使用的过程中,首先要在启动前对冷却液以及机油等进行检查,若是不足应及时补充。在农业机械启动完成后,要进行一段时间的低速预热,使机油和冷却液达到要求的温度,这样可以避免农业机械运转过程中出现超负荷的现象。此外,农业机械的驾驶和操作必须遵照机械生产厂家的要求,尽可能的避免出现超速、超载以及长时间高负荷运转的情况。

2 我国农机维修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从技术角度出发进行分析

我国农机维修技术目前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设备随着时间的变迁实现更新换代。社会上的农机维修诊断技术需要与设备更新速度相配套。从事农机修理工作的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的维修知识,在机械修理方面单纯依靠长期的维修经验,难以对农机故障原因进行排查,维修人员的维修水平和日益增加的设备数量矛盾日益激烈。现实生活中学徒较多,学徒通过观察掌握专业知识,在这种模式下维修人员的农机维修知识过于落后,无法掌握新型农机机械的维修方法,维修技术过于落后难以满足农业发展需要。维修人员只有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够完成农机修理工作、满足社会需要。

2.2 从管理角度进行分析

农机维修工作人员在各乡村分散分布,难以实现统一管理。另外现有的维修网点主要分布在乡镇或交通要道沿线,维修网点分布不合理。农业分季节进行生产,网点具有季节性。在农忙季节农业机器投入生产,由于长期搁置农机容易出现故障,一些维修人员针对这一情况抬高维修价格,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

3 浅谈农机实用修理技术

3.1 调整和换位法

农机在工作过程中各部件之间相互运动,在这一运动期间容易产生摩擦,农机零件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维修人员可以针对这一实际采用增减垫片,调整螺钉、螺母等方法有效解决磨损问题。比如,在磨损锥形磙轴间隙之间采用增减垫片法进行缝隙补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件出现磨损会影响整个系统,机器的气门间隙逐渐增加,使用螺钉根据间隙宽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螺母和离合器之间的间隙来完成维修工作。农机维修换位法是指将磨损过的零部件进行位置转换。我们通常会用这种方法调换拖拉机驱动轮胎。调整和换位法是目前较为普遍的维修方法。

3.2 焊修和附加零件法

焊修法借用一定的工具实现零部件之间的衔接。要具体分析农机装置材料,采用合适的工艺进行焊修,同时要注重维修工艺与维修手法。农机的气缸体和变速箱壳体与后桥壳体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优质的铸铁,其结构较为复杂,维修难度较大,维修人员进行维修时不能破坏原有结构需保证维修精度。针对这一维修要求维修人员可以采用冷焊法修复农机装置的漏洞,进行二次加工,努力恢复原有状态。当机器出现磨损时还可以采用附加零件法进行维修,在机械磨损处安装特性零件。这种方法对零件的材料要求较高,一般需要选择堵漏效果强的石棉垫,实现磨损部位的修补。

3.3 局部修复和更换法

机器各部件之间相互协作才能保证机器正常运转。市面上的任何一个机器都不是统一的整体,都需要用特定的部件进行二次组装。当机器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检查故障情况找到问题部件。对一些不能正常使用的部件及时进行更换。该种方式较为简单快捷。随着社会的发展,该种方法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农机维修方法。农业设备分季节进行农业生产工作,农民在非农忙季节不重视农业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农机设备风吹日晒一些部件产生老化现象。农忙季节一旦到来农业生产工作紧张进行,局部修复和更换法所用的修理时间较短,对维修技术要求不高,可以有效保障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4 农机维修对策建议

4.1 加大执法力度,实现统一管理

各乡镇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努力为人民服务。在农忙季节加大执法力度,打击混乱维修市场行为。设置维修网点,实现各乡镇维修点的统一管理。督促维修人员办理相关手续,对无证经营者加大惩治力度,做好维修网店的配套设施。为维修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普及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让维修者知法、懂法、守法、敬法,将维修人员的行为置于法律监督之下。

4.2 加强维修技术与维修理论培训

现有维修人员专业素养过低。乡镇政府要看到这一弊端,定期组织培训,努力提高维修人员的水平。将维修人员培训和职业技能考试有效结合,打造一群具有高水平、高服务的优质维修队伍;乡镇政府制定有效措施,激发维修人员学习知识的积极心,将培训与创业有机结合;严格按照国家行业相关标准,保证维修建设工作的整体质量;逐步完善技术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农机维修人员要保证自身行为符合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遵守国家上岗制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维修水平,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在农机维修过程中保证维修手法的科学性、合理性。

4.3 政府投入专项资金鼓励农机维修工作

国家提高农业发展重视程度,制定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发展。目前国家只能统筹整体农业,难以真正做好农业扶持工作。国家难以深入了解农业发展状况,无法掌握农民的真正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相关部门要深入农民实际,做好农机维修专项扶持工作。我国的农机维修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显著差距,缺乏专业维修人员。国家要大力培养农机维修人员。乡镇政府缺乏专项资金难以开展农业工作。政府部门有必要投入专项资金,实现农机维修行业的技术指导和资金扶持。

结束语

市面上大型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农机故障类型不断发生变化。维修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拓宽自身的维修知识面。政府要制定合理科学的机制,规范市场维修行为,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农机维修工作。农机维修实用技能有效提高可以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满足国家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李军学.浅谈农机修理技术的推广及应用[J].祖国:建设版,2013,(12):220-221.

[2]张 慧.实用的农机修理技术[J].吉林农业,2014,(4):57-59.

论文作者:汤庆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浅谈实用修理技术在农机修理上的应用论文_汤庆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