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626-02【摘要】目的:探讨“7点”血糖监测法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方法及效果。方法: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临床确诊并保有完整病例资料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75例患者于每次复诊或来院时在院内进行血糖测量,记录血糖值[研究组75例患者要求在来院前3d自行于家中进行每日的血糖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带来医院就诊,医生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用药调整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再调整性指导。结果:两组在干预前各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好转,但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较干预前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体质量(BMI)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干预前减少量比对照组更多,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7点”监测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动态的血糖监测并指导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案的调整,更具有适用性和个体性,有助于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使血糖、BMI和HbAlc改善水平更好,在患者出院初期该方法具有十分有效的作用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糖监测;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糖尿病已经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性慢性疾病,现阶段尚无根治方法,因而糖尿病患者需持续与疾病对抗,痛苦大、生活质量差,也同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精神和经济上的负担。糖尿病的治疗旨在延缓病情进展,预防各类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这就需要有效控制血糖的稳定性。目前我国临床的相关研究中,针对于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护理方法文献报道很多,但针对于血糖监测方面的论著关注度仍有限,需要更多的研究报道来深化该类问题。血糖的监测是明确患者血糖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也是指导合理用药、及时就医、病情进展情况、并发症发生的预防等具体措施的关键信号,故血糖监测不容忽视,而血糖监测的方法也应获得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探讨了“7点”血糖监测法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方法及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临床确诊并保有完整病例资料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糖尿病诊断均参照WHO1999年提出的相关规范。患者采用随机表法分组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两组间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研究具有可行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指导、饮食与运动指导等处理,于患者出院后自行或由家属监督进行血糖控制。对照组患者于每次复诊或来院时在院内进行血糖测量,记录血糖值。研究组患者要求在来院前3d自行于家中进行每日的血糖监测,并做好详细记录,带来医院就诊,医生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用药调整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再调整性指导,具体监测方法采用“7点”法:晨起空腹、午餐前空腹、晚餐前空腹、早中晚餐后2h、及睡前分别应用家用血糖仪进行血糖测量,并标记各餐进食的菜谱和进食量、日常运动情况、情绪变化等,记录可由患者或家属帮助完成。两组均自出院时起连续随访6个月后观察效果。
1.3观察指标:分别于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体质量(BMI)、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检测,均于院内采用相同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和记录。1.4统计学处理:数据均以SAS12.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数据间比较当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结果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经不同血糖监测方法干预前后的血糖、BMI及HbAlc指标变化情况比较,可见两组在干预前各指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各指标均出现明显的好转,但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较干预前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明显,BMI和HbAlc较干预前减少量比对照组更多,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尽管众所周知,血糖监测有利于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具体变化情况的了解,并有利于指导用药措施,帮助患者建立有效和适用的饮食及运动方案等,但血糖监测的具体方式方法目前并无定论,很多患者是单纯采用间隔几日实施一次自我监测的方法,甚至部分患者日常并不进行自我监测,仅在至医院就诊或复查时才进行血糖测量。也就是说,患者对自身血糖变化情况并不熟知,只是在无明显不良反应或糖尿病进展变化的情况下正常生活。但这种情况不利于指导患者日常饮食、用药、运动等的动态调整,具有血糖监控性差的弊端。“7点”监测法主要是针对于患者一次内就餐前后以及睡前共7个时间点的血糖情况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由于人在一天当中不同时段活动、进食等情况不同,其血糖也呈现着不同的波动,而这种波动将直接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7点”检测法具有可视化特征,可真实的反映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变化日内连续性变化情况以及日常饮食、运动、用药的效果变化情况,以指导临床通过不良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用药等的微调来降低血糖波动的幅度及明显波动的潜在性,提高患者安全性,延缓糖尿病病情进展,有效防治并发症。
在本研究中,笔者以日常就医时至院实施不定期一次性血糖检测患者作为对照,详细指导研究组患者进行“7点”检测法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要求患者在每次就诊前预约,并于就诊前3d开始,连续进行每日的“7点”血糖监测,详细记录个人饮食食谱、热量摄入、运动、情绪变化情况等,并将相关记录带至医院,由医生参照记录情况评价患者血糖控制具体情况,并针对性的进行日常血糖控制方法的调整。这样更有利于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的血糖控制管理,并使指导方案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化。
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BMI和HbAlc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且较对照组干预前后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说明应用“7点”监测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动态的血糖监测并指导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案的调整,更具有适用性和个体性,有助于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使血糖、BMI和HbAlc改善水平更好。“7点”监测法较好的干预效果可能与以上几方面因素有关:①“7点”监测法以日内血糖变化为单位,有效监测患者单日内不同时间段进食前后及睡前血糖情况,有利于使患者了解其每日各餐膳食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并进行对应性调整,同时也有利于帮助患者选择适合于自身条件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可以根据身体承受力及血糖监测结果进行适当调整。②可帮助医生在用药方面给予患者更好的指导与调整,比如睡前是否需加大用药量以降低夜间血糖升高的危险性等。③有利于通过初期的医生指导与方案调整来使患者逐步认识到血糖控制的重要性和对自身变化的亲身感受,并逐渐学会自我在饮食和运动方面的关注和调节。④将心理情绪变化也引入到血糖监测当中,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不良情绪对血糖变化的影响,积极乐观的看待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促进疾病的好转。
参考文献[1]宁静.动态血糖监测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 2011,8(17):151~152.[2]马龙飞.动态血糖监测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 2011,4(8):122~123.[3]梁慧,张萍,蓝海云,等.动态血糖监测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3,8(4):434~435.
论文作者:王 刚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
标签:血糖论文; 患者论文; 方法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情况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必读》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