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病毒性肝炎行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入我院于2017年2月到2018年4月期间接收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6例,采用信封随机化形式,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保肝药物救治,实验组行干扰素治疗,记录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87.87%高于对照组66.67%(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21%低于对照组45.45%(P<0.05)。结论 病毒性肝炎行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总有效率;不良反应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很多种不同肝炎病毒侵袭,造成的感染性病症,因具有较为强烈的传染性质,因此发病率较高同时传播途径较为繁琐[1]。一旦感染此病症后,患者会出现胃部不适、无力、肝功能受损、高热、黄疸以及呼吸道和关节疼痛等不适反应,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正常工作,如果不及时救治,会引发生命安全。所以对病毒性肝炎治疗十分关键,目前临床多采用保肝药物治疗,虽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总体来说,治疗效率较差,同时不良反应较高,因此本文将我院于2017年2月到2018年4月期间接收的病毒性肝炎患者66例,纳入本次研究中,评定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6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信封随机化形式,均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3)。实验组中,男女比例为18:15,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37岁,年龄均值(45.3±7.2)岁,平均病程(5.2±3.8)月;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0:13,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36岁,年龄均值(45.2±7.0)岁,平均病程(5.1±3.9)月,基线资料对比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治疗前未服用其他抗病毒和免疫调节药物;②经过HBeAg、HBsAg以及HBC检验测定为阳性[2];③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糖尿病;②自身免疫性病症;③癌症;④肝硬化。
1.2 治疗方式
对照组予以保肝药物治疗,具体方式为:5%葡萄糖注射液(湖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1188)250毫升和甘草酸二铵注射液(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3271)150毫克静脉注射,每日1次,同时口服水飞蓟素(MADAUS GMBH(德国),批准文号:H20181067)105毫克,每日3次。
实验组加行干扰素,派罗欣(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55)治疗,每周1次,每次180g,连续应用6个月。两组均治疗半年。
1.3 观察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总有效率分析中,有效为临床反应全部消失,临床指标测定均为阴性;改善为症状改善,多数患者的检验转为阴性;无效为无任何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
SPSS21.0 for windows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数据,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用率(%)处理,行卡方检验,组间P<0.05证实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7.87%高于对照组66.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作为临床较为常见的传染性病症,病毒性肝炎的死亡率引起研究人员担忧,作为乙型病毒性肝炎高发区域,如果这一病症得不到有效救治,将导致染病,同时如果不及时救治将衍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害患者生命安全[3]。临床常规多予以保肝药物治疗,但是临床价值并不显著,同时出现较多不良反应,所以应研究更为有效治疗方式。
干扰素主要是一类糖蛋白,本身具有较高的种属特异度,因此动物的干扰素对人没有效果,干扰素本身就具有防御病毒,抵制细胞增殖以及调节免疫和抗肿瘤的价值。作为一种广谱抗毒制剂,干扰素主要通过细胞表面受体反应让细胞出现抗病毒蛋白,以此对乙肝病毒复制达到强效阻碍效果,同时还能够强化淋巴细胞,杀伤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活力,以此发挥免疫调节效果,提升抗病毒价值,因此干扰素应用于病毒性肝炎中,效果可行[4]。另外干扰素通过细胞膜上I型HLA表达增强,强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功能以及细胞毒反应,从而提升抗原提细胞作用。细胞因子在体内组成一种十分复杂的分子网络,能够对体内的生理反应,病理反应进行调控。辅助性T细胞也就是Th细胞,能够产生Th1细胞因子,如IL-2等用于宿主抗病毒免疫。这些细胞因子能够对上述免疫效应功能进行阻碍,从而对Th1因子产生进行抑制,在常规状态下,这两种处于十分联合的状态,从而保持机体免疫功能。
但是在临床治疗中,应严格掌握干扰素适应证,在HBV复制阶段伴随ALT上升患者可采用IFN治疗,但是血清胆红素上升,失代偿性肝硬化以及自身免疫性病症不可进行此种治疗[5]。如果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一般情况在在2-3次治疗后症状会有所改善,对症处理则需要停药,在IFN注射后120分钟,予以镇痛药物等处理。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87.87%高于对照组66.67%(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21%低于对照组45.45%(P<0.05)。
综合上述结论,病毒性肝炎行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炳予,袁星星,张雅丽.芪参二莲汤加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1b型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4,(4):217-219,238.
[2]车军勇,陆玮婷,何晶,等.加味四物汤对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常见不良反应的干预作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5):432-433,444.
[3]杜合娟,蒋亦明,杨崎恩,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脾栓塞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6):1523-1526.
[4]田立峰.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8(24):17.
[5]麦燕,麦燕婷.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3):283-284.
论文作者:卢恒剑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干扰素论文; 实验组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病毒性肝炎论文; 有效率论文; 患者论文; 细胞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