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分析论文_路江鸿,閤伟明

解放军第五三四医院外二科 471000

【摘 要】目的:探讨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3年12月到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高龄髋部手术患者中抽取40例作研究对象,指导其术后进行足踝运动,对比其运动前后下肢静脉血流峰速。结果:①最大屈伸角度下持续2s/次、3s/次的足踝运动时,患者患肢静脉血流峰速最高(P<0.05);②本组患者平均患肢静脉血流峰速是(90.0±3.6)g(cm?s-1),明显高于运动前的(75.9±4.7)g(cm?s-1)(P<0.05)。结论: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对其下肢静脉回流有正面影响,且在最大屈伸角度2、3s/次时的下肢静脉回流速度最佳。

【关键词】高龄髋部术;下肢静脉回流;足踝运动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或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因患者术后不能立刻下床活动,导致下肢活动受限,影响其下肢静脉血液流速,进而出现静脉血液淤积或堵塞[1],最终形成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高龄患者,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较高。而本研究为明确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指导40例高龄髋部手术患者进行足踝运动,评估其最佳运动角度和时间,并对比其运动前后下肢静脉血流峰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入选本组研究的40例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患者均为医院自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收治,将彩超检测,排除存在深静脉血栓、凝血功能障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以及交流障碍者,本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70~85岁,平均年龄为(79.81±2.45)岁;骨折类型:股骨粗隆骨折21例,股骨颈骨折19例。

1.2实验方法

术后第2d开始髋部足踝运动,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其患肢静脉血液流速;在患者静息状态下取一个数值,在其足踝跖屈30°、背伸20°交替进行并持续1、2、3、4、5s/次时分别取一个数值;在其足踝跖屈45°、背伸30°交替进行并持续1、2、3、4、5s/次时分别取一个数值。检测前注意让患者平躺10min。

1.3运动方法

①静息状态:患者保持仰卧位,其患侧踝关节小腿、足均垂直向前;②一般屈伸角度:足踝跖屈30°、背伸20°;③最大屈伸角度:足踝跖屈45°、背伸30°;

1.4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在不同角度、不同状态下患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比其运动前后患肢静脉血流峰速。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资料均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其组间率(%)对比则通过c2检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应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2组正态计量资料对比则通过t检验;P<0.05表示2组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评估本组患者术后足踝运动不同角度、不同持续时间的患肢静脉血流峰速

相较于静息状态,一般屈伸角度、最大屈伸角度5个持续时间的患肢静脉血流峰速均较高(P<0.05),最大屈伸角度5个持续时间的患肢静脉血流峰速均高于一般屈伸角度(P<0.05),而最大屈伸角度5个持续时间中,2s/次、3s/次时患肢静脉血流峰速较高,可见最大屈伸角度下持续2s/次、3s/次足踝运动对患肢静脉血流峰速影响最大,详细数据见表1.

2.2对比本组患者术后足踝运动前后的患肢静脉血流峰速

治疗前,本组患者平均患肢静脉血流峰速是(75.9±4.7)g(cm?s-1);治疗后,本组患者平均患肢静脉血流峰速是(90.0±3.6)g(cm?s-1);其治疗前后患肢静脉血流峰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西方国家统计,髋部手术患者卧床期间并发下肢精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是45%~82%[2],严重影响患者术后下肢运动功能,为其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不便。其中,因高龄患者血管中促凝物质明显增多,其血小板凝聚能力较强[3],更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而有学者经临床实验发现,术后足踝被动、主动行屈曲运动时,可加快其患肢静脉血液流速[4]。然而,术后足踝运动屈伸角度、持续时间不同,对于其患肢静脉血流峰速也不相同。

人体足踝关节具有一定活动度,即足踝跖屈30°~45°、背伸20°~30°,主要是足踝跖屈和背伸两种运动角度。根据本组实验结果得知,高龄髋部手术患者术后行足踝跖屈、背伸运动时,患肢静脉血流峰速明显高于静息状态,证实了术后足踝运动在增加患者患肢静脉血流峰速上的积极作用。经原理分析可知,其作用机制是比目鱼肌、腓肠肌舒张与收缩运动,将瘀滞与静脉窦、静脉血液持续泵出[5],加速血液流动。同时,足踝运动保持最大屈伸角度时,其患肢静脉血流峰速高于一般屈曲角度,可见足踝跖屈45°、背伸30°时可增加其下肢静脉血液流速,考虑其原因是足踝跖屈45°、背伸30°可增强腓肠肌、比目鱼肌舒张、收缩力度;此外,足踝运动时以最大屈伸角度、持续2s/次或3s/次时,其患肢静脉血流峰速最大,可见最大屈伸角度、持续2s/次或3s/次,是高龄患者足踝运动的最佳角度与持续时间。另外,本组患者足踝运动后下肢静脉血流峰速高于运动前,进一步证实了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司马静.69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1,9(4):1055—1056.

[2]库洪安,詹燕,崔伯艳,等.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方法对下肢静脉回流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伤.2011,24(1):75—77.

[3]于芝兰,温晓琴.足踝及膝关节功能锻炼对预防老年患者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9(13):103.

[4]张辉良,梁俊生,张洪斌,等.低分子肝素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5):129—130.

[5]朱燕虹.全麻与脊麻用于高龄患者髋部手术的比较[J].中国医师杂志.2012,2(z2):39.

论文作者:路江鸿,閤伟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高龄髋部术后足踝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分析论文_路江鸿,閤伟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