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研究现状(1981/1995)_情报学论文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状况(1981~1995),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图书馆学论文,中国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如同其它学科,伴随着改革而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对最能及时展现研究成果的报刊文献加以统计,是定量描述这一状况的较好途径。最近,我们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对中国社会科学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即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具体分析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学科状况。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是二个互有交叉的学科,其专业期刊与文章作者跨越二个学科的现象十分普遍。据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的统计,在28种情报学专业期刊中,有15种兼属图书馆学专业期刊。本文将这二个学科合并加以研究,以期描绘出一幅80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基本图形。

本文的主要数据取自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索引(1978~1995年)》(新北成光盘版,以下简称“索引”),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文社会科学报刊文献机读数据库,收入了1981~1995年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下面数据若未说明来源,即指取自“索引”。

1 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发展走势专业期刊数量的变化是学科发展的一个明显指征。根据对《全国中文期刊标准著录手册》中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创刊年统计,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刊仅10种,自1979年起逐年增加,尤其是1979~1981年三年,每年都新增10多种期刊,到1991年已达85种。专业刊的增长,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据“索引”统计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分年度文献量如表1-1。其中专业文献指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总文献指按国家学科代码标准中的社会科学学科所统计的文献量(军事学因文献年份不齐未计),而不是光盘中数据库文献总量(以下同)。

年份专业文献(篇)总文献(篇)专业文献占总文献比例(%)

1981 135749220.18

1982 901906400.99

1983 1130

1149440.98

1984 1544

1171511.32

1985 1646

1237381.33

1986 1402

95900 1.46

1987 2150

1162341.85

1988 1279

98541 1.30

1989 894

83753 1.07

1990 913

85770 1.06

1991 1672 111216 1.50

1992 2347 123368 1.90

1993 2458 127698 1.92

1994 2577 124382 2.07

1995 2133 108023 1.97

错57

合计 23238 16665911.39

表1-1 专业文献年度分布1

从表1-1可见,自1981年开始,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进入了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到1987年达到第一个高峰,文献量第一次超过2000篇/年,在总文献中的百分比也达到了1.85%;随后,研究进入低谷期,尤其是1989和1990两年,文献量及百分比均只相当于1982年的水平;1991年起研究开始回升,并很快达到第二个高峰,1992~1995年的文献量均超过2000篇/年,在总文献中的比例也都在1.90%以上,尤其是1994年,二者分别首次超过2500篇/年及2.0%,为历年最高点。过去理论界有一种看法,即认为90年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处于低谷,而科学学中用来说明学科繁荣的最重要指标——科学文献量则表明了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90年代是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最繁荣的时期。

从“索引”来看,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文献量在总文献中所占的比例平均为1.39%,最高在2.0%左右。国内另一重要的社会科学文献检索刊物《中国社会科学文献题录》(1986~1995年,以下简称“题录”)的统计数据如表1-2所示。两者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

年份专业文献(篇)总文献(篇)专业文献(%)

1986

1780

35943 4.95

1987

3009

36904 8.15

1988

2664

38043 7.00

1989

2647

38374 6.90

1990

2762

39059 7.07

1991

2866

39645 7.23

1992

2618

39531 6.62

1993

3070

40157 7.64

1994

1916

37576 5.10

1995

2306

38346 6.01

合计 25620 383584 6.68

表1-2 专业文献年度分布2

与表1-1对比可见,总文献量仅为“索引”1/3的“题录”,收入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文献量却高于“索引”(除1994年),这导致了其平均百分比高达6.68%。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题录”不收报纸文献;原因之二是“题录”收入不少非正式出版物;原因之三或许就是编辑者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偏爱。前者使得文献总量较小,后二者造成了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量偏大,所以用“题录”数据来评价整个学科是不恰当的。

为作对比,我们对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艺术和人文科学引文索引》作了联机检索。Socical SciSearch(1972~1996.10)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量为111741篇,年均4470篇,占总文献5.12%。这个较高的比例源于其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和宗教等人文学科未收或仅收少部分,而由Art & Humanities Search(1980~)作完整收录。如文学,前者为2620篇,后者为347441篇,由于二者收入年限不等,所以无法合并计算。大致推算的话估计为3%左右,仍高于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在社会科学中的比例。

2 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学科对比

表2-1是1983~1995年间图书馆学情报学分科文献量百分比表。由于1981~1982年“索引”未细分学科,故未列在表中。

年份图书馆学(%)情报学(%)其它(%)

1983 79.7

12.28.1

1984 73.4

20.36.3

1985 61.2

29.69.2

1986 54.2

36.98.9

1987 56.6

34.68.8

1988 51.8

34.4

13.8

1989 53.9

31.5

14.6

1990 52.4

31.8

15.8

1991 56.9

26.6

16.5

1992 53.7

27.6

18.7

1993 56.5

25.6

17.9

1994 50.5

32.3

17.2

1995 56.0

28.1

15.9

表2-1 学科文献分布百分比

从学科内部来看,可将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分成三个年段,即1985年以前,1986~1990年和1991~1995年。

情报学在第一个年段发展迅速,四年内文献量从占本学科12.2%逐级上升,到第二年段的1986年达到了最高点36.9%;第二年段是情报学研究的高峰期,占本学科的比重一直在30%以上;到了第三年段,情报学研究有所回落,除1994年较高外,其它年份保持在25~28%。与表1-1作对比,可以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在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的两个最高点(1987和1994年),以及学科的低谷期(1988~1990),情报学在学科文献中所占比例均高于30%。可以据此认为,情报学对推动与维持整个学科的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随着情报学的兴起,图书馆学研究在整个学科中所占比重明显下降,在第一年段的1983年文献量还占本学科近80%,至第二年段的1986年已降到54.2%。值得图书馆界欣慰的是,这一比重没有进一步下降,第二、第三年段图书馆学文献基本稳定在50~57%之间。目前,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文献的比值基本保持在2∶1左右,学科文献的其余15%左右由资料工作与综合研究所占据。

3 图书馆学情报学的作者群

为了解本学科作者分布情况,我们根据“索引”进行了作者年度发文统计。统计时对明显的录入错误进行了修改。“索引”同其它数据库一样,存在少量遗漏和误录入,这可能影响一个作者的发文量和排名。但一般而言,这属于统计误差,不会影响总体分析。

据统计,1981~1995年间发表文章数在20篇以上的作者共37人,排名见表3-1,这是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的高产作者。其中黄宗忠、于鸣镝超过40篇,遥遥领先于其他作者,尤其引人注目。

排名作者篇数排名作者篇数

1 黄宗忠49 18胡昌平24

2 于鸣镝45 18卿家康24

3 程 磊35 18吴伟民24

4 樊松林34 18项弋平24

5 毕 强32 18张欣毅24

5 刘东维32 24程焕文23

7 白国应30 24汪 冰23

7 陈光祚30 24周 毅23

7 王崇德30 27林申清22

10 陈 曙29 27汤兆魁22

10 何佳讯29 27田文清22

10 柯 平29 30王惠翔21

13 金 建27 30王松林21

13 罗式胜27 30张琪玉21

13 彭斐章27 33江乃武20

13 严怡民27 33卢晓宾20

17 卢泰宏25 33吴慰慈20

18 范并思24 33张德芳20

33张炎烈20

表3-1 高产作者表

另外,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所复印报道过的文章一般被认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或资料价值,所以在表3-2中列出《复印报刊资料专题目录索引(1978~1994年)》(新北成光盘版)中收文量在7篇以上的作者共28人。其中,黄宗忠以27篇独领风骚,高出第二名篇数几乎1倍。在表3-2中排名后未标*号的作者为名列二榜的作者共16人,他们可视为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的核心作者。

排名作者篇数排名作者篇数排名作者篇数

1黄宗忠27 10陈光祚9 20*葛 民7

2严怡民14 10*

黄俊贵9 20*贺克毅7

3毕 强12 10彭斐章9 20*华勋基7

3樊松林12 10吴慰慈9 20*卢绍君7

3柯 平12 14白国应8 20*乔好勤7

6*

秦铁辉11 14*

郭星寿8 20*印均平7

7范并思10 14刘东维8 20*谢元泰7

7卢晓宾10 14于鸣镝8 20 张欣毅7

7*

朱建亮10 14张德芳8 20 张琪玉7

14*

周文骏8表3-2 高收文作者表

3.1 三个年段作者分析

如上节所述,80年代以来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分期基本可以五年为期分成1981~1985,1986~1990和1991~1995三个年段。对作者按三个年段进行分析,可以对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的作者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三个年段发文量前十名的作者见表3-3。

1981~1985年1986~1990年1991~1995年

作者

篇数 作者篇数作者篇数

项弋平

17 刘东维18陈 曙29

郭星寿

16 樊松林17何佳讯28

白国应

15 胡昌平15黄宗忠24

于鸣镝

14 黄宗忠13汪 冰23

周旭洲

14 程焕文13金 建23

王崇德

13 邱均平12于鸣镝22

张欣毅

13 范并思12王松林20

黄宗忠

12 王惠翔11毕 强18

陈光祚

11 马恒通11周 毅17

程 磊

11 卢绍君11程 磊17

钱亚新

11 梁晓龙11

张厚生

11

表3-3 分年段高产作者表

从分年段数据来看:(1)第一年段的高产作者中,郭星寿、周旭洲、钱亚新及张厚生四人在第三年段已经没有或仅有一篇文章,可以认为这四位已基本离开了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领域。(2)第二年段中的梁晓龙比较特别,在前后二个年段中均无发文。(3)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三年段,出现了多个新进高产作者,即排名一、二、四和七的陈曙、何佳讯、汪冰和王松林,几乎所有文章均出自本年段。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使得第三年段前十名均进入高产作者行列,这在三个年段中是唯一的一次。同样的后起之秀在第三年段排名前50名的作者中还有多名,如第11和12的罗曼和刘廷元等,这说明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后继有人。(4)三个时期中均进入前10名的作者只有一位,即黄宗忠,并且其发文量及排名均逐步靠前;另外,三个时期中排名均进入前50名的作者(分别发文7篇及7和10篇以上)还有(按总发文量排序):于鸣镝、程磊、陈光祚、罗式胜、严怡民和卢泰宏6人,这七位作者可谓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界的长青树。

4 图书馆学情报学作者分布与合著情况

4.1 作者分布

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应为总文献量的50%。其“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为:N=0.749,其中为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本例中为49篇,N取邻近最大整数为6篇。图书馆学情报学发文6篇及以上的“核心作者”共476人,占作者数的3.9%;“核心作者”发文4988篇,占总文献量的23%,不及普赖斯提出指标的一半,说明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核心作者”发文量较低。

从1981到1995年,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共有12218人(未计团体作者和外国作者)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21653篇论文,平均1.77篇/人。有8748人发表1篇,1772人2篇,705人3篇,322人4篇……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这批数据的洛特卡定律参数值,得到C=0.79,a=2.48。经过统计检验,证明本学科作者分布不符合洛特卡定律Y=C/

从直接观察也可看到,发表1篇文章的作者所占比例达71.6%,明显大于60.79%的经典学科参数值。这一结果,与国外研究者所指出的社会科学的a值大于2[1],因而写1篇文章的作者大于60%的结论相一致。

值得指出的是,上述“核心作者”发文占总发文量的23%,以及发表1篇文章作者占全部作者71.6%二个数值,与《化工学报》1980~1994年的作者统计结果(二个数值分别为22.03%和71.68%)极为相似[2],这是否从统计上显示出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应用性?

4.2 合著情况

合著是研究界互相合作的一种表现,随着学科发展的交叉渗透,使得合著率不断提高,成为本世纪学术文献的一个显著特点。当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着明显差异。当前,自然科学学术文献的合著现象十分普遍,以致于高水平的期刊中单作者反而少见[3]。据文献[4]对1988年我国9种权威自然科学学术期刊的统计数据,合著率平均为80.6%,除数学合著率为17.8%外,其他学科合著率相当高。而社会科学的合著率与之相比要低得多。

据文献[5]—[8]对国外几种著名图书馆学期刊10年(1983~1995年不等)的合著率统计,最高的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为34.06%,其余依次是:《国际图联杂志》为11.9%、英国《文献学杂志》为8.33%、日本《现代图书馆》为6.3%(另有5.3%为团体著者)。

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1981~1995年合著率为13.2%,低于《大学与研究图书馆》,而高于其它三种外国期刊。各年度分布见表4-1。从表4-1可见,合著基本呈上升趋势,并且这种上升自1988年首次超过11%以后十分明显,1994年更是高达18.1%。这显示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中作者间合作度正日渐提高,这对学科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年份 单著(篇) 合著(篇) 合著率(%) 年份 单著(篇) 合著(篇) 合著率(%)

1981 968 7.7 198971492

11.4

1982731

8810.7 1990730

110

13.1

1983968

91 8.6 1991

1363

198

12.7

1984

1231 14310.4 1992

1861

350

15.8

1985

1273 123 8.8 1993

1965

412

17.3

1986

1190 107 8.3 1994

2065

455

18.1

1987

1812 183 9.2 1995

1724

353

17.0

1988

1042 13111.2

表4-1 合著年度分布表

5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分析

5.1 核心期刊

早期文献计量学中,核心期刊的概念严格限于发文量最高的那部分期刊。这种方法有许多不足,如对页数较少、文章篇幅较大、出版频率较低的期刊有一定的负面影响等,但在期刊管理中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尽管人们用各种方法体系测算过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核心期刊,我们仍将发文量作为核心期刊指标。

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繁荣,如第一部分所述,首先体现在专业期刊的发展。根据“索引”统计,1981~1995年总计发文300篇以上的期刊有23种,其上所发表的专业文章已占所有专业文献量的50%,可见其影响之大。

当然,由于期刊创刊时间及“索引”收录年的差异,只计绝对文献量是有失公允的。根据“索引”收录各刊的年数,对期刊收文量作年度平均,在表5-1中列出了30篇/年以上的23种期刊,可以认为这些就是中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核心期刊。

排名 刊

名总收文量总收文排名年收文量

1图书馆学研究1053 1

81.0

2情报学刊 823 2

54.9

3图书馆建设

520 11

52.0

4情报资料工作 690 3

49.3

5图书馆杂志

652 5

46.6

6中国信息导报 543 9

45.3

7情报业务研究 310 22

44.3

8图书情报工作 656 4

43.7

9情报科学 610 6

43.6

10图书馆论坛

286 27

40.9

11图书情报知识 591 7

39.4

12四川图书馆学报

461 12

38.4

13图书与情报

522 10

37.3

14大学图书馆学报

294 25

36.8

15中国图书馆学报

577 8

36.1

16情报理论与实践

284 28

35.5

17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301 23

33.4

18情报杂志 327 20

32.7

19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357 16

32.5

20图书馆

442 13

31.6

21江西图书馆学刊

410 14

31.5

21江苏图书馆学报

315 21

31.5

23湖北高校图书馆

120 42

30.0

表5-1 核心期刊表

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二版)作对比,“总览”中全部13种图书馆学核心期刊均在表5-1中;但8种情报学核心期刊中有三种未包括在表5~1中,它们分别是《情报学报》、《情报科学技术》和《现代图书情报技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1)“总览”选用的检索工具中未包括《复印报刊资料索引》;(2)“总览”筛选核心期刊时载文量权重较小(0.1);(3)“总览”筛选核心期刊时被引量权重较大(0.3),而这三种期刊均入选引文分析来源,由于受期刊自引的影响而使其分值较大。

5.2 报刊分布

根据“索引”数据作出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布拉德福分散曲线见图5-1。图5-1不但与经典布氏分散曲线相距甚远,与现代布氏曲线的S形走向也正好相反。

累积报刊数与累积专业文献百分比关系数据见表5-2。从统计数据来看,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核心区相当小,如前所述,前23种期刊即已占据50%的文献量。如果按三分法将所有专业文献加以划分的话:第1个1/3出自12种期刊,第2个1/3出自30种期刊,其余1/3出自1304种期刊;另外,如果与所谓“二八律”作对比,9.4%的期刊即集中了80%的文献,而20%的期刊则集中了88%的文献,集中程度远高于一般情况。这可能与期刊收录年份不一致有一定关系,核心区期刊多数收录10年以上,而落入第3区的许多专业期刊(部分由于创刊较晚),仅被收入5年甚至更少。

报刊数(种)报刊(%)专业文献(%)

6

0.4 19.3

12

0.9 33.2

23

1.7 50.1

42

3.1 66.8

126

9.4 80.0

300 22.3 90.0

1346100.0100.0

表5-2 累积报刊种数-文献量对照

在集中度高的同时,核心区以外的分散度也相当大。对于综合性检索刊物所显示的收入各专业文献期刊的分散性(种数较多),文献[9]—[10]已经指出。从“索引”来说,主要是其收入期刊数量较大,显示出了文献本身的分散性;另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1)“索引”中收录报纸。(2)刊名变化。本文在处理数据时对刊名形式不一致的现象加以统一,对专业刊及高校师专学报的改名作了合并,使原1900种刊名下降至1346种,但未处理其他情况。(3)刊名错误。数据处理中发现,“索引”中出错现象并非仅见,有的可据常识更正,或干脆予以删除(作无名处理),另外一些就难以判断了。以上3种情况都将增大非核心区尤其是最低频区期刊的数量,从而使整个数据偏离经典布氏分散曲线。

标签:;  ;  ;  

中国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研究现状(1981/1995)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