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周学刚,杨海娇,王鸿博,张红玲,雷红

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周学刚,杨海娇,王鸿博,张红玲,雷红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 163319

摘要:“治未病”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其理论的精髓包含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层次。笔者就其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总结出中医“治未病”临床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理论阶段,且主要针对亚健康、慢性疾病和妇科疾病。而对于传染病和急性外感病的研究较少。故今后应该更加完善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理论;临床;研究进展

[Abstract]the word "cure the disease" originates from the Huangdi Neijing.The essence of the theory consists of three levels:"the prevention of disease first","th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the restoration and recovery".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of clinical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and concludes that most of the clinical studies of "treating the disease" remain in the theoretical stage,and mainly aim at subhealth,chronic diseases and gynecologic diseases.There are few studies on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acute exogenous diseases.Therefore,we should further improve the clinical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in TCM.

[keyword]TCM;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theory;clinical;research progress

“治未病”一词来源于《黄帝内经》。其思想价值在于倡导人们珍惜生命,注重养生,防患于未然[1]。随着现代医学从治疗模式到预防模式的转变,中国传统的“治未病”思想也日益得到重视。现就其临床的研究进展综述于下:

1.亚健康

傅氏等[2]认为亚健康患者的“治未病”当务之急是调整膳食结构,做到全面、均衡、适量营养,只有这样才能少生病、不生病,实现“治未病”的最终目的。许氏[3]同样认为调摄饮食是防病祛病、延年益寿的上策,是最高水平的“治未病”之术。而杨氏[4]认为采用调整生活方式与药物相结合的方法可调节亚健康状态。黄氏等[5]认为养精调神、合理饮食、“三因制宜”与养生、中药调治法、推拿、按摩、针灸、脐疗等方法,是调理“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手段。沈氏等[6]根据近年来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胃(脾)气滞的亚健康研究为热点,将四逆散作为治疗肝胃(脾)气滞的基本方剂,并认为四逆散具有运转枢机,宣畅真阳之气,调节阴阳水火平衡的功效。

2.传染病

贾氏[7]认为在治疗艾滋病的过程中,通过治未病,可以有效地防止艾滋病的感染、传播;感染后在治未病的思想指导下可以推迟艾滋病临床症状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胡氏[8]根据乙肝发病特点,认为在乙肝发病前的免疫耐受期和免疫稳定期采取中医药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发展到失代偿性肝病的机会。

3.慢性疾病

梁氏[9]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复方丹参滴丸能减缓心血管疾病病变的进程、有效控制该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卢氏[10]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运用膳食养生、七情调节、太极拳锻炼等中医养生方法的干预,观察其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防治作用;结果发现改变膳食结构、重视心理调节、加强必要的身体锻炼具有显著预防冠心病心绞痛发生的临床作用,并可降低死亡率。有研究[11-12]运用“冬病夏治”的方法,在夏季给予患者中药玉屏风散加减治疗,结果发现中医中药可通过改善机体肺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状态,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及减轻其症状具有良好的作用。

4.妇科疾病

韦氏[13]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采用复方中药、单味中药或通过精神调摄、调节饮食及体育锻炼等来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或既病防止出现严重症状。冯氏等[14]认为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体现在乳腺癌患者治疗的各个方面,从乳腺癌的预防到治疗,从乳腺癌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到预防中晚期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

5.其他疾病

王氏等[15]以“治未病”的理论指导来提高峰值骨量、延缓骨量的丢失,以期达到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减少患者骨痛和骨折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预防和治疗的疾病虽然很多,但不少临床研究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即使有临床研究,也样本较少,甚至个例,或是经验总结。已有研究中虽然涉及多个系统,但主要集中在亚健康、慢性疾病、妇科疾病上,而运用“治未病”理论防治有关传染病、急性外感病等的报道很少。故今后临床研究中应采用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设计合理的实验研究,从而完善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小平.论加强健康教育以实现“治未病”.医学教育探索,2008,7(8):798.

[2]傅善来,余根培,周小寒.治未病——当务之急要调整膳食结构.社区卫生保健,2009,8(3):162-166.

[3]许涛,浅谈中医“治未病’’对调治亚健康状态的指导作用.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9,5(2):127-128.

[4]杨东山.中医调整亚健康状态探讨.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6):27-28.

[5]黄险峰,王霞.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防治亚健康中的应用,中外医学研究,2009,7(10):159.

[6]沈祥峰,柴可夫.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四逆散干预亚健康探索.河南中医,2008,28(4):16-18.

[7]贾文玲.中医治未病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国医论坛,2008,23,(5):47-48.

[8]胡伟跃.“治未病”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浙江中医杂志,2009,44(7):480.

[9]梁承志.从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看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643-644.

[10]卢永屹.常规治疗结合中医养生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的临床观察.中华现代中医学杂志,2008,4(3):196-198.

[11]张民,郑承铎,杨晓云.中医“治未病”预防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63例.福建中医药,2008,39(4):9-10.

[12]潘改燕,郭明.“治未病”对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启示.2009,29(3):50-51.

[13]韦丽君.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四川中医,2008,26(9):27-28.

[14]冯艳,刘添文.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新中医,2008,40(10):104-105.

[15]王立童,詹红生.“治未病”理论指导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医文献杂志,2008,4:29-32.

论文作者:周学刚,杨海娇,王鸿博,张红玲,雷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4

标签:;  ;  ;  ;  ;  ;  ;  ;  

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_周学刚,杨海娇,王鸿博,张红玲,雷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