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成语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小学语文教材人文版为例_音节论文

小学语文教材成语遴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论文,语文教材论文,为例论文,以人论文,成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小学阶段,词汇,尤其是书面语词汇的学习和积累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而在所有汉语词汇当中,成语的书面语色彩最浓,也最能反映汉语的韵律特点,体现汉语的文化蕴涵,因此成语教学在小学书面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跟一般的书面语词汇相比,成语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意义上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因此,成语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比较难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材在选编成语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规律,按照一定的标准选词、收词,并在成语的呈现、使用等方面遵循相应的标准和规律。

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分析其中成语遴选编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提出解决建议。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成语的引入情况及特点分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由课文、练习、成语故事三个基础模块构成,成语主要出现在课文中、课后练习的日积月累部分以及成语故事板块。下面我们对成语的引入情况进行分析。

(一)成语引入的数量

借用“词汇计量学”中“词型”(type)和“词例”(token)①的统计方法,我们选择以“词例”为依据进行的统计显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成语的引入数量基本上是随着年级的增长而逐渐增多的,到六年级出现数量最多。具体而言,各个年级成语出现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二)成语来源和类型

汉语成语的来源多种多样,不同来源的成语所体现的文化蕴涵也略有差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成语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口头俗语,如众志成城、十指连心;②历史故事,如管中窥豹(《世说新语·方正》)、多多益善(《史记·淮阴侯列传》);③文人典籍,如坐井观天(《原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冠子·天则》);④诗文语句,如淡妆浓抹(《饮湖上初晴后雨》)、柳暗花明(《摩河池送李侍御之凤翔》);⑤神话寓言,如栩栩如生(《庄子·齐物论》)、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⑥佛教用语,如聚沙成塔(《妙法莲华经·方便品》)、头头是道(《续传灯录·慧力洞源禅师》)等。

选编成语的来源多样化,使得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成语都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从数量上来看,来源于口头俗语、历史故事以及诗文语句的成语比较多,而来源于神话寓言和佛教用语的成语很少,这种安排也比较合理。

汉语成语数量众多,其表现形式也丰富多样。就表层的语音形式而言,成语既有四音节的,也有其他音节形式的,如:“莫须有、杯酒释兵权、毕其功于一役、不敢越雷池一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等等,虽然形式不拘一格,但是仍以四音节为主,因此“四字格”成语是汉语成语的基本格式。就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而言,从音节数量上看,选编的一般都是四音节成语,如以上所举各例。其他音节的成语,很少选编,如有一些是成对出现的成语,虽然表面上看是八音节形式,但一般都可以拆分成两个四音节的成语,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等,教材中这种类型的成语数量很少。

(三)成语呈现的方式

所谓呈现方式,指的是成语在课本中首次出现的方式。一般而言,新的成语主要以两种方式呈现:动态呈现和静态呈现[1]。

1.动态呈现

动态呈现指成语出现于上下文语境中,也叫语境式呈现。人教版教材中,成语出现于课文、课后习作——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板块,其中课文是语境式呈现的主要环境。结合上下文语境,可以大致了解或推测出成语的含义。例如“四海为家”(一下3)、“不约而同”(一下11)、“坐井观天”(二上13)、“崇山峻岭”(四上17)、“喋喋不休”(五上20)等。

动态呈现还体现在“成语故事”板块中,该板块将成语意义形成的来龙去脉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既有充分的语境,又充满趣味性,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深化理解、记忆的效果。

2.静态呈现

静态呈现是指成语脱离语境出现于课文之外,以附录或其他方式按照一定的规律成批出现。人教版教材中,成语主要集中出现在课后练习中的“日积月累”板块。此板块出现的成语有如下特点:

(1)这类成语在课文中一般都没有出现过,而且在结构类型、音节类型上更加复杂,数量较大而且意义抽象。如四年级下册练习中出现的“悲欢离合、牵肠挂肚、千篇一律、别出心裁、大显身手、心安理得”等,这部分成语的意义在理解上都有一定的难度。

(2)按意义相近或者主题相近的原则集中出现。如五年级上册“回顾拓展四——日积月累”中将歌颂人的坚忍不拔、坚持不懈等美好品质的成语集中在一起,一同呈现,如“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艰苦卓绝、百折不挠、赤胆忠心、坚贞不屈、鞠躬尽瘁、扶危济困、赴汤蹈火”。这些成语意义相近或相关,把它们集中在一起,便于学生根据意义进行系列记忆,从而达到联想记忆的效果,便于运用时激活同类成语。在“回顾拓展七——日积月累”中又将用来描写人的外貌或行为举止的成语归纳在一起,如:“文质彬彬、仪表堂堂、虎背熊腰、身强力壮、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目瞪口呆、健步如飞、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等。这些成语表达了相关的主题,以集中的方式呈现,能够丰富学生在某个主题方面的成语储备,对于日后的写作有很大帮助。

(四)对意义层次性的处理

虽然从整体上说成语比一般的书面语词汇语义要复杂,更难理解一些,但是不同时代产生的成语在意义复杂程度上又有着一定的差别。有些成语由于产生的时间比较早,沉淀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因素,如“卧薪尝胆、管中窥豹”等,这些成语跟现代汉语的词汇差别较大,意义联系也不容易发觉。

然而,也有一些成语,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出现的一些成语,则可以从字面意义理解其整体含义,如“欢歌笑语、风和日丽”等等,这样的成语跟现代汉语词汇的意义联系更紧密一些,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大量引入这些新近出现或易于理解的成语。如二年级下册课文中出现的“四面八方、川流不息、自言自语、五光十色、光彩夺目、风和日丽”等,三年级课文中出现的“小巧玲珑、成千上万、不约而同、和颜悦色”等,四年级课文中出现的“崇山峻岭、举世无双、昂首挺胸、平安无事”等,五年级课文中出现的“震耳欲聋、忐忑不安、来日方长、奇珍异宝、全神贯注、惊天动地”等等,这些成语它们的意义一般都可以从组成成分字面义的加合推知,再加上课文语境的补充,使得这些成语较容易理解学习。

当然,在课文中也有一些意义比较复杂的成语,如“坐井观天、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等,但这类成语一般都出现在较高年级,而且以课文形式出现,介绍其来源,阐明其背后的寓意,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掌握起来也不是很困难。

其他含有深层义的成语,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则主要将其安排在课后练习中,多是在“回顾拓展”和“成语故事”部分补充出现,这些成语选排的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成语选编的个别瑕疵

(一)把某些四字格词或结构误做成语

四字格词或结构由于音节结构等原因跟成语非常接近,而使二者不容易区分,但是,如果仔细考察还是可以区分出哪些是成语,哪些是普通的四字格词或结构。教材有时候把一些成语跟四字格词或结构列在一起,显得不是很合适。例如,在五年级下册17课后的“词语盘点”中列出的词语有“雪中送炭、同归于尽、势不可挡、情谊深厚、跌跌撞撞”,显然“情谊深厚”、“跌跌撞撞”是格式比较工整的四字格结构和四字格词,而不是成语,只不过是比较常用罢了。虽然成语和四字格的边界有时候比较模糊,教材可以暂时不讲两者的区分,但是,在列成语词表的时候也尽量不要把二者放在一起,以免给教师和学生误导。

(二)个别成语的出现次序欠考虑,没有考虑到基式与变式的出现频率

例如,“生花妙笔”与“妙笔生花”在三年级课文中先后出现,出现在前的是“生花妙笔”,在后的是“妙笔生花”,这两个词语意义相同,形式有异,这涉及一个基式与变式的区分问题。“妙笔生花”是更常见的语序,更符合中国人的语感,定为基式也许更合理,“生花妙笔”则是其变式。一般来讲,基式出现的频率要高一些,认知上也较容易,因此,如果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先引入基式,然后再介绍变式,这样学习起来可能会更容易一些。

三、成语遴选及编排的相关建议

(一)静态呈现与动态呈现配合使用

上文已经谈到了成语的静态呈现和动态呈现问题。成语以静态、集中的方式出现,如果出现顺序、数量、难度控制得好的话,可以方便学生背诵记忆,从而增加其成语储备量,为将来学生运用成语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但集中出现的成语独立于课文之外,缺乏语境提示,不易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动态呈现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语境,便于学生模仿和学习,但这种呈现方式也有一些弊端,首先成语出现的语境在设计上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还要考虑到小学生对设计的语境和场景的熟悉程度,很难为所有选编的成语设计相对合适的上下文,因此能以这种方式出现的成语数量也有一定限度,不能充分满足小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需求,因此需要辅以静态方式来呈现一些其他相关成语。

因此,两种呈现方式需要配合使用,可以以课文中出现的某些成语为基础,补充一些在意义或词型上相关的成语。

(二)注重成语的再次呈现

教材在编写时应注意,无论是课文中动态出现的成语还是在课后练习里集中出现的成语都应尽可能地在后续课文或练习中得到运用,使其复现,让学生在记住其字形、语音、意义的同时,重复了解该成语出现的语言环境,以提高学生主动运用成语的意识,把学生词库中的被动词汇尽可能地转变为主动词汇②[2]。此外,应该重视那些意义比较复杂的成语,首次出现时尽可能创设合理的语境明示其意义和用法,并在同册或不同册教材中,增加其出现的次数,以加深学生对它们的理解。

(三)重视发挥习作板块的作用,提高成语学习的乐趣

人教版课后练习的“日积月累”部分补充了课文中未出现的成语,这对于扩大学生的词汇积累非常有帮助;但是积累并不是单纯的记忆,还需要适当的练习以巩固学习成果。因此,设计合适的语境,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所学成语的意义、用法,不仅给学生以自主使用成语的机会,还能减少学习的枯燥感,增加学习兴趣。

具体而言,可以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习作板块:

在低年级学习阶段,除了利用“日积月累”板块给出更多的成语外,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成语有关的游戏板块,如“图片猜成语”、“成语填字”、“成语接龙”等,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致。

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习作,如指出意义相近或相关的成语之间的区别,体会其区别造成的不同表达效果;体会成语用与不用、妙用与误用等给表达带来的影响;确定某一主题,运用相关成语进行口头表达或写作练习等。

成语是小学语文词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一定量的成语也是必要的,但是如何遴选、引进、编排、再现、使用成语都需要教材编写者遵照教育规律,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科学选择、精心安排,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①“词型”(type)是指一个语篇样本中所出现的词的“词位”,即从心理抽象的角度概括出的抽象的“类型”,同一个词或词的变体不管出现多少次,都记做一个“词位”或“词型”;“词例”(token)是指一个语篇样本中实际出现的词,同一个词每出现一次就算是一个“例”。

②主动词汇指学习者“能够使用”的词汇;被动词汇指学习者“能够理解”的词汇。

标签:;  

小学语文教材中成语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小学语文教材人文版为例_音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