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如何进入经济发达国家基础设施领域_国内宏观论文

民营资本如何进入经济发达国家基础设施领域_国内宏观论文

经济发达国家民间资本如何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达国家论文,基础设施论文,资本论文,民间论文,领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收期长,而民间资本分散、追求低风险。基础设施建设中似乎难以吸收民间资本。而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在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方面创造了很多经验,它们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日本模式

日本战后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政府预算特别是财政投融资的强有力支持。民间资本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日本政府认为,只要某一部门具备了从民间金融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就应当毫不犹豫地把该部门推向市场。政府主要提供以下扶持性措施:

1.提供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担保。为了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的风险,日本政府提供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担保。80年代,日本政府为长期信用银行对风险企业的贷款,曾提供过80%的金融担保。日本国营铁路部门发行的铁路债券中,有政府提供担保的债券。在电信业发行的债券中,也有政府担保债券。电力部门在进入民间金融市场的过程中,政策性金融为其发行债券和获取贷款提供过担保。

2.开拓特殊债券市场,即电信业的“加入者债券”。为弥补政府对电信业投资之不足和克服电信业从市场筹资的困难,1948年6月,日本制定并颁布电话债法,规定凡申请安装电话的用户必须认购一定数额的债券。此办法几经修改,一直延续到1983年。1950~1972年,“加入者债券”筹集的资金占日本电信公司外部资金来源的70%左右,1972~1982年,这一比重仍高达45%左右。

3.长期金融债。日本是高储蓄率国家,储蓄资源相当丰富。由于战后日本资本市场不发达,迫切需要进行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金融创新。于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依法向商业银行发行长期金融债券,由商业银行用吸收的居民储蓄认购。当商业银行需要现金时,可以将长期金融债券转让出去,也可以金融债券抵押向日本银行贷款。这样,就开创了居民储蓄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转化渠道。

4.NTT财源。系指将出售国营日本电报电话公司股份所获取的资金,用于某些无力自筹资金的基础设施部门。NTT资本并没有因民营化而丧失,而是转化成了公路等形式的另一种基础设施。

5.直接投资引导。日本政府主要用两种方式以自身投资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一种是“筑巢引凤式”,如在进行鹿鸟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时,日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直接投资4000亿日元,引导私人企业投资1.5万亿日元。另一种是“联合投资式”,即将民间资本和经营能力,引入政府的投资事业,如关西机场,就是由中央政府、地方公共团体和民间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

二、韩国模式

韩国政府认为,必须打破长期以来视基础设施为政府专有投资领域的传统观念,积极探索吸引民间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

1.设立国民投资基金。1973年,韩国设立国民投资基金,要求各金融机构购买,利率限制为8%(市场利率为12%),这是低成本、有效地把民间资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形式。1983年国民投资基金约1.6万亿韩元(合20.6亿美元),以后逐渐减少,1991年还有2000多亿韩元(合2.7亿美元)。

2.制定吸引民间资本的政策法规。1994年7月,韩国国会通过了《基础设施吸引民间资本促进法》,同年9月又制定了该法的实施细则。该法规定,凡符合条件的民间企业,经过政府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即可从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其中公路、铁路、港口、空港、通讯设施等10种规模较大、公共性较强的“第一种设施”竣工后其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在投资回收之前,投资者有经营管理权;而煤气、仓库、汽车站等18种规模相对较小、公共性较弱的服务性设施、投资者既拥有经营权,也拥有所有权。取消以往对投资总额附加的限制,放宽贷款限制,准许使用商业贷款,减免多种税收,提供信用担保基金,对建设征地给予支持。最近又出台了《扩充基础设施对策》,规定准许承建费用超过10兆韩元的大型项目的企业可在工程费20%的范围内进行现金贷款,并将现行贷款期限由10年延长至20~30年。同时,将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的民间企业视为“公共法人”,将其税率由28%的普通法人税率降为25%的公共法人税率。此外,还准备制定新的投资收益保障政策,使利用贷款参与项目建设的企业在偿还利息后仍能得到一定的收益。

3.财政向银行贴息。韩国的中央银行负责向国外统借外债,通过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转贷给企业。这些银行将国外借款与国内吸收的存款根据国家确定的产业政策,按低利(7—8%利率)贷给基础设施企业,由财政向银行贴息。据统计,70年代基础设施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30%以上。

三、美国模式

美国市场经济发达,市场体系完善,民间资本实力雄厚,民间资本控制的基础设施企业可以自主定价,使民间资本的投资回报率可以高于市场一般利率水平,如美国电力的投资回报率可达到16%以上,所以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的程度很高。如美国私人资本投资近80亿美元修建的阿拉斯加石油管道,被认为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项私人资本兴建的基础设施工程。

美国民间资本投资于基础设施的方式很多,除独资、合资、股份制外,基金制也是一种常见的方式。据统计,美国的各种基金目前已达到4万亿美元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投入基础设施,以获得长期稳定的收益。

四、澳英法模式

BOT方式是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国家70年代以后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发展中国家也争相效仿。70年代以后,澳大利亚已投资近20亿澳元进行隧道、公路、水厂、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其中以悉尼港海底隧道工程最为著名。该项目投资额为7.5亿澳元,由澳大利亚最大的私人建设公司GRANSFIELD和日本的大型建设公司KUMAGAI组成悉尼港隧道有限公司负责筹资、建设、运营、回收投资、偿还债务等一揽子事务,经营期满后该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该项目于1987年正式开工,1992年9月正式竣工并运营,经营期限为30年。

英国、法国在修建连通两国的海底隧道时,也采用了这种方式。由5家建筑商和5家银行组成的欧洲隧道公司中标,取得了建设的“特许权”,公司股本金15亿英镑,230家银行贷款71亿英镑。据测算,大约在隧道运营后的10年左右可收回全部投资,该公司在经营55年后将隧道的所有权全部归还英、法两国政府。

标签:;  ;  ;  ;  

民营资本如何进入经济发达国家基础设施领域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