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心理辅导的误区与矫正_心理健康论文

班主任工作中心理辅导的误区与矫正_心理健康论文

班主任工作心理辅导的误区及其矫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班主任工作论文,误区论文,心理辅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W.B科勒斯涅克曾说过:“任何人都没有完美的心理健康,任何人也不可能完全没有个人的、社会的或感情情绪的问题”。职业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初中部的中下等生源中,他们由于学业成绩较差,受到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冷落,甚至同学的歧视,心理上更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障碍和问题,从而产生了行为上诸多偏差和过失,这就导致了职中的班主任难做,要做好就更难,尤其是那些不得要领的班主任。尽管他们几乎全身心地扑在班级上,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但班风、学风却始终是正气不能抬头,邪气嚣张,究其原因是班主任本身的工作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没有能够很好地分析学生的心理缺陷是什么,不能正确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而总是用班主任的权力因素对学生进行命令式的教育,从而产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尽管也有些班主任能够正确剖析学生的心理,并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心理辅导,但取得的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其原因是心理辅导的方法不当。

一、班主任工作心理辅导的误区

误区之一:“抓两头,带中间”。所谓“两头”,一头是好学生,被树为典型榜样,它们的缺点被成绩掩盖着;另一头则是有问题的学生——差生,被批评的对象,常常被老师当成坏典型,被用来“杀一儆百”。这样,好学生容易形成狭隘、嫉妒心理,一有不顺心的事,就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良举动,使得班主任要严厉地批评,又觉得不忍;稍微点拨一下学生自己又不收敛,产生的负面影响却很大。“差生”则往往对失败体验过多,外界评价太低,易导致怯懦、自卑、抑郁、对立等缺陷;而中间的学生潜伏的问题在外界条件成熟时,就暴露出来了。这样发展下去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误区之二:个体心理等于思想品质。苏霍姆林斯基说:“精神生活的这样一些方面的生理素养与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以及政治积极性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他把个体心理和思想品质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的相同之处:两者都以客观现实作为产生的源泉;都以人脑作为产生的器官;都以实践活动作为产生的基础;都属于个体精神世界的范畴。他认为个体心理结构和道德结构有很大一部分相同的,甚至重合的,但两者又有严格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1.性质和内容的区别 从人的总体素质发展看,最初是身体,然后是心理,最后才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真善美观念——道德观念。因此,个体心理是低层次的,思想品质则是高层次的。

2.反映内容和范围的区别 个体心理反映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思想品质反映的是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方面的准则。

3.表现方面的区别 个体心理表现形式为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意志、兴趣、态度、能力、气质、性格等;思想品质则表现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价值观及义务感等。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个体心理的形成先于思想品质,它是形成真善美观念及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我们绝大部分班主任往往不注意个体心理和思想品质的区别,错误地将情绪、态度、气质、性格等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一概斥之为思想品质问题,不是常常听到有些班主任的口头禅:思想品质真差!这种笼统的说法,只会使师生之间隔阂越来越大,阻滞感情的交流,加上青春期心理敏感、心理承受力低等弱点,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样,加剧了学生的心理不健全。

误区之三:心理辅导,就是德育。两者的联系:心理辅导是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健全成长和发展,以达到良好个性的形成。德育是教师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以培养学生政治立场、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活动。两者的工作对象相同,都是青年学生,其基本职能都是育人,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心理辅导的根本在于优化学生心理品质、健全个性,而《中小学德育大纲》则规定了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要求。两者的内容亦有共同之处,又有交叉。

两者的区别:一是,理论基础不同,但也有交叉。心理辅导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德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但并不意味着心理辅导工作者不学习马克思主义,德育工作者不学习心理学。恰恰相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有关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论述,而德育的理论也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他们的目标不同,德育重视按照社会利益的要求去规范个人行为,而心理辅导关注、维持和增进个体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机能和心理潜能的提高和发挥。两者并不对立,因为一个人越是自觉地认识到社会发展对自身的要求,他的潜能和优越之处越是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二、班主任工作心理辅导误区的矫正方法

班主任队伍建设包括知识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业务建设等诸多方面。通过对班主任的聘任、使用、培训、评价等环节达到优化班主任队伍结构,坚定正确的育人方向,提高业务水平,避免进入班主任工作心理辅导的误区,关系到学校教育工作质量。

1.聘任 坚持按班主任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聘任,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它符合班主任队伍建设的自然过程,有了基本素质,才有履行职责的能力,才有取得成效的可能。班主任不是一般任课教师,这决定了他(她)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良好的政治思想素养、健康的心理素养、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素养、热爱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业务素养。作为学校领导在选拔班主任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

(1)学校教学优秀者与胜任班主任工作不存在对等关系。教学优秀者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有利条件,能增强学生的信任感、责任感,增强吸引力,但不是聘任班主任的主要条件。班主任工作的性质、任务决定了合格班主任在学识、觉悟、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远胜于单纯从事学科教学的教师。因此,学科教学优秀的教师,不一定具备班主任的基本素质,不一定胜任班主任工作;反之,具备了班主任的基本素质,即使学科教学能力稍弱点,只要加强班主任业务能力培养,讲究育人艺术,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照样能取得学生信任,能增强工作效果,能促进学生包括学习在内的全面进步。这点在实际工作中多次得到证明。

(2)主要学科教师与非主要学科教师的区别,不是选拔班主任的基本条件。实践证明,有些非主要学科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后更能集中精力做好班主任工作,更能全面地了解学生,使班主任工作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选择具有班主任潜在素质的年轻教师(新分配的教师)担任一些班级的副班主任,使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方面提高学科教学水平,一方面在优秀班主任的指导下,学习班主任业务,达到教育教学共同提高,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供新生力量。

2.使用 ①创设良好的班主任工作心理环境,加强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班主任才能胜任班主任心理辅导。②班主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制定实施班主任基本任务、基本职责的目标岗位责任制,将心理辅导的有关内容纳入其中。岗位目标责任制要对班主任工作起正确的导向作用,应具备以下特点: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过程管理;常规管理与深层次的心理辅导相统一,重在深层次的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实践与心理辅导研究并重;规范化管理与创造性工作并重。③用物质和精神的力量强化班主任岗位目标责任制,保证班主任心理辅导工作的正常开展。

3.培训 班主任工作既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是科学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科学,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是任何学科教学都无法比拟的,班主任工作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时代、新任务,就必须加强班主任培训,如选择与班主任工作密切相关的心理辅导材料作为培训内容,将有力地推动学校班主任培训工作的科学化。但我们现在的班主任工作培训常常是重经验、轻理论、轻班主任工作的研究。

4.评价 班主任工作性质决定了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既有学校评价(老师、学生),还有社会评价(家长)、自我评价。所以,要制定正确的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不能以升学率的高低、偶发事件的发生率的高低为标准。也不能以考核分数来评价班主任的工作。

总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注重学生整体人格修养的陶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才能是班主任开展学校心理辅导的迫切要求。

标签:;  ;  

班主任工作中心理辅导的误区与矫正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