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探讨研究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方法 将于本院呼吸内科临床见习的学生中随机抽选出80例,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学生采取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学生选择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为教学方案,比较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优;观察组对PBL结合案例教学方法的评价效果均较对照组对传统教学法的评价效果,且P<0.05。结论 针对呼吸内科临床见习学生采用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其学习自主性,值得临床教学上大力推广。
【关键词】病例讨论为中心;PBL教学模式;呼吸内科
医学本科学生见习时的临床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就包含有呼吸内科,呼吸内科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故临床上针对此类病症加大了研究力度,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支气管哮喘及慢阻肺等常见疾病也具有高效且规范的诊治方法[1]。故临床上带班医师针对呼吸内科临床见习学生是以提高其临床问题解决能力和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来作以实践教学主要目的,故由此可看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整体见习综合成绩。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无法无法满足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的教学需求,仍有见习生在实习结束时仍然存在基础知识、实践能力未得以显著性提高,且期间还有甚者出现医患纠纷事件[2]。本次研究所采取的PBL教学法主要是以经验教师带领学生以病例讨论为中心来分析实际临床问题,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是一种将问题作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价值。本文现将于本院呼吸内科进行科临床见习的8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3级于我院进行呼吸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学生以抽签模式抽选出80例,将其以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生14名,女生26名;年龄为20~25岁,平均年龄为(22.29±0.38)岁。对照组男生16名,女生24名;年龄为21~24岁,平均年龄为(22.17±0.52)岁。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且P>0.05。
1.2病例选择
教学病例需结合呼吸内科教学大纲内容来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Ⅱ型呼吸衰竭等此类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意义的病症案例来进行讨论学习。
1.3教学方法
对照组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其教学模式,带班老师事先选择典型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并结合教学中呼吸内科方面的知识以PPT播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观察组学生采取PBL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
教师首先需做好课前准备,整理好学生见习时所需的典型病例,指导本组学生根据个人意愿来进行分组,并在小组内评选出小组长,并提前一天通知小组成员利用一小时时间来熟悉病例,将并指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指导其通过书本、网络等与病理有关资料进行查找,指导其进行讨论内容多围绕患者病发机制、院内风险及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及总结。然后在进行见习课过程中,告知小组组长将自身总结的病史进行汇报总结,并采用教学查房的标准模式来引导学生针对病例为讨论中心论述一己之见,不足之处由带班医生进行重点补充,包括病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方法等,同时还需讲述病例现今发展进度,且针对患者病史显示心电图异常的病例需加以着重探讨。最后带班医生讲述完病例分析后,给予学生针对病理讲解展开探讨空间,引导其自主提问,并及时加以解惑。见习课堂进行到尾声需提出下个典型病理分析,进行第二课时、第三课时的学习。最后学生课时末尾时由医院自制的医学考卷针对其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掌握程度进行测试。
1.4评定标准
课程见习结束后,均对两组学生的呼吸内科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情况的掌握程度采取自制考卷进行考核,由带班医师来进行评分,分值在0~100分内,分值越高表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越高。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的评价,问卷内容包含有职业行为规范、问题解决能力、同伴间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 )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χ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
观察组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均较对照组对应值高,且P<0.05。详情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 ,分)
注: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历年来,各大医院针对呼吸内科临床见习学生通常给予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有大量的实践研究结果显示,新医学生对于临床实践能力、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等多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不仅降低了其工作水平质量,还将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病症诊治过程中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医患纠纷问题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不利于医院活动的顺利展开[3]。
PBL教学模式是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结合病例讨论为教学中心对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能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上的问题缺陷,是目前主张倡导的新型教学方法[4]。其中,本次研究在此教学方法基础上加以病例讨论为教学中心,带班医师通过收集呼吸内科临床上的典型病理来给予学生以分组形式进行课前病例思考和探索,课中由小组代表来进行病例研究结果汇总,然后由带班医师进行病例补充,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见习期间学习的自主性和集中性,还有助于其在临床实践中增强其问题解决能力,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考核成绩以及教学方法评价情况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优,且P<0.05。综上所述,针对呼吸内科临床见习学生采用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及教学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教学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莉,俞婷婷,马玲,等.PBL与CBL结合教学模式在肿瘤内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及意义[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34-135.
[2]金晓光,施焕中.PBL与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呼吸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病案,2014,15(03):69-71.
[3]李正兴,蒋国强.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7):277-278.
[4]高巍巍,皮秀杰,张英文,等.PBL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价值工程,2014,33(14):310-311.
[5]彭公永.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08):58-60.
论文作者:石旺,田科,肖志科,孔育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病例论文; 内科论文; 学生论文; 呼吸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