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牙托槽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

离体牙托槽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

刘新强[1]2001年在《离体牙托槽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托槽直接粘结技术的应用给口腔正畸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而托槽的粘结效果又直接决定了正畸治疗的成败。本论文就托槽的粘结强度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一:离体牙多次粘结托槽的粘结强度评价目的 研究牙面多次酸蚀粘结托槽,其粘结强度的变化。方法 选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双尖牙为实验样本,将实验分为六组,每组10颗牙齿。第一、二组为首次酸蚀粘结托槽;第叁、四组为第二次酸蚀粘结托槽;第五、六组为第叁次酸蚀粘结托槽。以材料力学实验机分别对一、叁、五组测定抗张强度,对二、四、六组测定抗剪切强度,统计每一牙面上的粘结剂残留量,并对各组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结果 抗张强度组和抗剪切强度组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 牙面的第二次、第叁次酸蚀粘结托槽仍能获得满意的粘结强度。 研究二:托槽即刻粘结强度与24小时粘结强度的对比 目的 对托槽粘结后的即刻粘结强度和24小时后的粘结强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双尖牙为实验样本,将实验分为四组,每组10颗牙齿。对每一牙面粘结方丝弓托槽。以材料力学实验机分别对四组进行即刻抗剪切强度、即刻抗张强度、24小时后抗剪切强度以及24小时后抗张强度的测定,并对每一牙面上的粘结剂残留量进行统计。结果 无论<WP=5>是剪切强度还是抗张强度,即刻粘结组与24小时后粘结组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结论 牙面托槽粘结后的即刻粘结强度远远要小于24小时后的粘结强度。 研究叁:两种底板托槽体外粘结强度的对比 目的 对目前最常用的燕尾底板托槽和网状底板托槽的粘结强度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双尖牙为实验样本,将离体牙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颗牙齿。在一、叁组牙面上粘结燕尾底板托槽,在二、四组牙面上粘结网状底板托槽。以材料力学实验机分别对一、二组进行即刻抗剪切强度的测定,对叁、四组进行即刻抗张强度的测定,并对每一牙面上的粘结剂残留量进行统计。结果 无论是剪切强度还是抗张强度,两种底板托槽之间的粘结强度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 体外研究结果提示了这两种国内最常用的国产托槽在粘结强度上差别不大。 研究四:金属托槽重复利用的抗剪切强度评价 目的 研究旧金属托槽再次粘结的抗剪切强度,并对重新粘结前的底板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选正畸需要而拔除的离体双尖牙30颗,首次粘结托槽24小时后予以去除,以此为实验标本,随机分为叁组,每组10颗牙齿。第一组粘结新托槽,第二、叁组粘结旧托槽,其中第二组托槽底板的残余粘结剂通过火烧去掉,第叁组为保留底板槽沟内的粘结剂而将底板刮平。24小时后,通过力学实验机,分别测定以上叁组的剪切强度。并对每一牙面上的粘结剂残留量进行统计。结果 以上叁组之间的平均抗剪切强度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 旧托槽的重复利用仍能达到满意的粘结强度; 新旧粘合剂之间可能存在着较强的化学结合。

王利敏[2]2016年在《复合纳米银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剂银离子释放及体外防脱矿能力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RMGI)粘结剂中添加不同含量(质量比0%,2%,5%,10%)纳米银(NAg)抗菌剂,测量并观察复合粘结剂银离子的释放浓度以及其体外防脱矿能力。方法:1测量不同质量比复合粘结剂银离子的释放浓度:将不同含量NAg/RMGI(质量比0%,2%,5%,10%)混合并充分研磨,按照厂商推荐的方法调拌,制成直径为4mm,厚度为2mm的形状,用光固化灯照射20s使其固化,制成NAg/RMGI试验样本。按照添加的NAg质量比不同分成四组,每组18个,共计72个样本。加入10ml去离子水中浸泡,分别于1天、3天、7天、14天、35天、42天时,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度法测量各组复合粘结剂在去离子水中的银离子释放情况。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2镜下观察不同质量比复合粘结剂的防脱矿能力:将75颗人离体双尖牙随机分为五组,以不同NAg/RMGI质量比调和粘接金属托槽(杭州新亚),每组15颗。五组分别为:1组:对照组,用京津釉质粘合剂粘接托槽;2组: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托槽;3组:添加2%纳米银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托槽;4组:添加5%纳米银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托槽;5组:添加10%纳米银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接托槽。京津釉质粘合剂组:用气枪冲洗吹干牙面,35%磷酸酸蚀60秒,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吹干牙面,牙面呈白垩色。涂封闭剂,用京津釉质粘结剂粘接托槽,定位后去除托槽周围多余的粘结剂;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合剂组:用气枪冲洗吹干牙面,35%磷酸酸蚀60秒,再次清水冲洗牙面,用润湿的小棉球沾干。按产品说明书推荐的粉液比调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剂粘接托槽,定位后去除托槽周围多余的粘结剂;纳米银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组:分别按2%、5%、10%的比例混合NAg及RMGI粘结剂,充分研磨,按产品说明书粘接托槽,定位后用探针将托槽周围多余的粘结剂去除。所有离体牙按组别做好标记,粘结后30分钟,用指甲油在托槽四围lmm外釉质表面开窗,指甲油完全干燥后开始体外PH循环,在人工脱矿液(PH值4.5)中脱矿1.5小时后取出,去离子水冲洗干净,然后将各组牙分别放入装有30m1人工唾液(PH值7.0)的密闭塑料容器中37℃恒温下保存。每天循环两次,共循环30天。去除托槽和牙表面的粘结剂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托槽粘结底板及周围lmm区域的釉质表面的形态。结果:1粘结剂银离子的释放: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组自始至终没有测到银离子的存在。第1天时2%NAg,5%NAg和10%NAg之间的银离子释放量没有明显的区别(P>0.05),3~7天时银离子释放出现快速的增长,尤其以第7天最多,并且随着加入NAg含量的增加,银离子的释放浓度也相应增加,与2%NAg,5%NAg相比较,10%NAg释放了大量的银离子。释放速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减缓,从第14天以后抗菌粘结剂中银离子释放量基本持平,且各组材料银释放的方式是类似的初期的大量释放和较长时间的低水平持续释放。2 SEM表面观:对照组京津釉质粘结剂组牙釉质表面可见釉间质溶解的多孔性组织改变,呈蜂窝状凹陷;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和2%NAg组间牙釉质表面较平整,可见浅表样凹坑,有少许沉积物,两组间没有明显区别。5%NAg,10%NAg组牙釉质表面光滑平整呈鱼鳞样外观,可见沉积样外观,两组间没有明显区别。结论:1银离子可以从复合纳米银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中释放到周围环境中,释放量与加入抗菌剂的量成正相关,释放速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减缓。2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中加入一定量的纳米银抗菌剂,在人工脱矿环境中抑制牙釉质脱矿作用增强。

刘梅天[3]2008年在《乳牙酸蚀与树脂粘结剂的改良研究》文中提出酸蚀是树脂充填和托槽粘结的首要步骤,酸蚀时间的长短将直接影响树脂与乳牙釉质间的结合力,从而影响到治疗的效果,而我国教科书中关于乳牙酸蚀时间的描述与国外的报道并不一致。在本研究中,实验Ⅰ以20%磷酸凝胶为酸蚀剂,通过对不同酸蚀时间下乳牙釉质表面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树脂釉质间剪切结合强度的测定、树脂与釉质结合界面的扫描电镜分析,系统研究了乳牙釉质的最佳酸蚀时间。托槽粘结是现代固定矫治技术的基础,但是粘结的托槽和多余的粘结树脂容易导致细菌堆积而形成菌斑,其代谢产物将会使托槽周围形成脱矿白斑,进而影响到患者牙齿的健康和美观。本论文的实验Ⅱ主要针对LZB-GC抗菌剂在津京釉质粘合树脂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测试了LZB-GC抗菌剂的物理性能,并探讨了LZB-GC抗菌剂对津京釉质粘合树脂理化性能的影响;用抑菌环试验和薄膜密着法抗菌试验研究了LZB-GC抗菌剂对津京釉质粘合树脂抗菌性能的影响;通过托槽与离体牙剪切结合强度的测定研究了LZB-GC抗菌剂对津京釉质粘合树脂粘结性能的影响。通过以上两部分实验,主要得到了以下的结论:(1)20%磷酸凝胶对于乳牙釉质的理想酸蚀时间为30-60s,过短的酸蚀时间会导致酸蚀不全,而过长的酸蚀时间则会造成脱矿过度。(2)LZB-GC抗菌剂是一种以磷酸锆为载体的银系抗菌剂,银含量约为6wt%,津京釉质粘合树脂中加入1-5wt%的LZB-GC抗菌剂对工作时间、固化时间、颜色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而对其表面硬度、表面接触角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3)津京釉质粘合树脂中加入2-5wt%的LZB-GC抗菌剂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变形链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在其表面的生长有着较强的抑制作用。(4)津京釉质粘结剂中加入1-5wt%的LZB-GC抗菌剂对托槽与离体牙间剪切结合强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总结上述实验结果,发现LZB-GC抗菌剂在釉质粘合树脂中的适宜添加量为2-3wt%。

付善民[4]2004年在《牙釉质表面处理仪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口腔固定正畸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门成熟的技术,特别是酸蚀粘结技术在正畸临床的应用,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各种正畸附件直接粘结在牙面上,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而且无论是从医生对牙齿的移动控制,还是从患者的舒适感来讲都大大增强了。但在粘结和去粘结的过程中,都对釉质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而且表面粗糙度增加,使得菌斑更易附着,造成釉质的脱钙,同时色素也更易沉着,影响美观。许多研究者已经认识到釉质损伤所带来的问题,特别是在改进粘结的方法上有许多研究,有学者提出,提倡用釉面晶体生成代替酸蚀牙面,还有人建议用不需酸蚀的光固化粘结剂替代传统的酸蚀粘接技术,这些技术与传统的酸蚀粘接技术相比,能减少釉质的损伤,这就有可能替代传统的酸蚀粘接技术。而在去粘接的过程中,对造成釉质的损伤的研究相对较少,传统的去粘结技术是在去除托槽后,用刮去或高速旋转的车针去除残留的粘结剂,再用橡皮杯进行抛光,有研究表明应用超声技术去除粘结剂,比传统的方法更快捷,而且几乎不损伤釉质。 本实验研究是应用超声的技术,以及该技术在研抛上的优势,自行开发出一套牙釉质表面处理仪,并结合口腔临床特点,研制出易操控的换能器及工具头。通过用牙釉质表面处理仪对离体牙以及自然牙的实验,以传统的办法为对照,利用数码显微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牙髓组织切片,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等方法,来验证牙釉质表面处理仪处理牙面的效果。结果发现:牙釉质表面处理仪在离体牙的实验中,实验组,Ra平均值从0.847降为0.741,对照组Ra平均值从0.886降为0.83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牙釉质表面的划痕较对照组少,且表面的细微残留物要少,牙面更清洁。作用时间,实验组为104.0±9.26S,对照组为118.4±14.9S,效率明显提高。从牙髓的组织切片中来看,牙髓组织中未见病理性的改变。结论:牙釉质表面处理仪在去粘结时可以达到常规方法的抛光效果,同时效率明显提高,患者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舒适感增加,而且处理后的牙面更加清洁,更有利于牙釉质的再矿化,_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去粘结办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黄晓峰, 张丁[5]2002年在《装有固定矫治器离体牙齿的刷牙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通过离体刷牙实验 ,寻找出一种适合正畸固定矫治器患者的刷牙方法。方法 使用Crest波浪型牙刷、Oral-B一般牙刷和Kissimee正畸牙刷在刷牙机上对树脂牙进行水平、垂直、倾斜 45 、旋转刷牙法以及用2 0 0克及 30 0克力模拟刷牙 ,使用染色分析系统对刷牙后的牙齿进行菌斑的检测。结果 ①正畸牙齿的刷牙效率低于普通牙齿。②每一种牙刷都在某一特定的刷牙方法中表现出相对较高的刷牙效率。Kissimee“U”形正畸牙刷未显示出优越性。③ 45 倾斜刷牙法更有利于正畸牙齿菌斑的去除。④使用轻力时 ,牙齿邻面去除菌斑的效率明显降低。结论 对于正畸患者 ,倾斜 45 、较大力量刷牙去处菌斑的效率较高。

参考文献:

[1]. 离体牙托槽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D]. 刘新强. 青岛大学. 2001

[2]. 复合纳米银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粘结剂银离子释放及体外防脱矿能力的研究[D]. 王利敏. 河北医科大学. 2016

[3]. 乳牙酸蚀与树脂粘结剂的改良研究[D]. 刘梅天. 兰州大学. 2008

[4]. 牙釉质表面处理仪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D]. 付善民. 第四军医大学. 2004

[5]. 装有固定矫治器离体牙齿的刷牙实验研究[J]. 黄晓峰, 张丁.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02

标签:;  ;  ;  ;  ;  ;  ;  

离体牙托槽粘结强度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