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近农场,快乐地成长_幼儿园论文

亲近农庄,幸福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庄论文,亲近论文,幸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教育以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提倡教育的返朴归真,重视本土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各领域教育的整合,注重形成地方性、区域性的课程特色。重视营造民主和谐的师幼互动氛围,让幼儿亲身参与自主性探究活动,产生好奇心和浓厚的求知欲,从中发现新事物、新问题,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和合作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其新颖的理念,引导我们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关注适龄儿童的培养和发展,关注周围的教育环境,主动构建有价值的园本化课程。

      长期以来,受狭隘课程观和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农村幼儿园的一部分教师总是迷信于专家,喜欢依赖于使用现成的各种版本的幼儿园课程,习惯了对活动的预设和包办,缺少对周围环境、生活和幼儿的关注。预设的课程方案更多的只是反映教师的主观意志,忽视了幼儿主体性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受制于现有课程,总是牵着幼儿的鼻子走,学什么?怎么学?完全取决于教师的兴趣和能力,幼儿全然是一个被动的接受器,幼儿的个性和快乐难以释放。平时,遇到一些活动脱离本园实际,实施起来勉为其难时,教师们常常抱怨幼儿园教学硬件设备的不足,农村幼儿及家长的知识面较窄,配合不尽如人意,却很少查找分析自身的主观原因。

      本成果主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农村幼儿园过度城市化教学倾向;二是农村孩子对大自然和家乡了解很少,爱家乡情感淡薄;三是现有的农村幼儿园课程没有体现农村教育资源,远离农村幼儿生活。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小农庄课程”建构基于丰厚的农村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紧扣“农”字做文章,从关注全班幼儿的当前生活和个体发展的合理需要出发,寻找并利用接地气的课程资源,引领教师树立开放整合的课程观,从教“书”的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在有效选择使用现有课程的同时,采用零围墙的自主学习活动,热情走近幼儿的生活视线,用平等的眼光和幼儿一起了解农村、走近农人、探究农业、学做农事,有机地把握课程方案的预设和生成,主动将幼儿和家长看作成长中的合作伙伴,与他们一起分享教育主动权,在探究性的学习氛围中,体验共同成长的幸福。

      第一阶段寻找发现问题。一是对现有课程进行分析归纳,发现课程里缺失了农村教育资源,单一使用现有课程就会存在过度城市化的教学倾向;二是在调查访谈中发现当下的农家孩子不太了解农村,同样分不清农作物和蔬菜;多数孩子从小就缺失爱农村的情感,在他们的理想里没有人愿意长大做农民的。三是从课堂教学观察中发现教师的预设包办,不能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性。

      第二阶段建构课程框架与实践。聚焦以农为本的教育资源并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建构小农庄课程框架。以知农、研农、学农、爱农为目标,采用“多主体参与”和“角色体验”的方法,打破课堂局限,开展集体教学和劳动实践活动。让幼儿走出园门,走向田野,快乐探究,平等对话,感受党的富民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变化,萌发爱家乡情感。聘请家长及社区能人以编外教师和田野示范者身份,参与到活动之中,与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学习。开展走访调查及环保宣传活动,采访本地农民状元,邀请农技师来园助教,带幼儿到田间向农民请教种田经,研究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了解农民伯伯的勤劳和智慧,从小懂得环保和节约。开展小农庄节日活动和农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学做小农技师,体验小农活,使用小农具,尝试小农贸,在玩中学,学中玩,激发探究兴趣,养成爱劳动的品质,从小真正喜欢农村,关爱农人。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推广成果。以亲近、体验、感悟小农庄课程为主题,梳理实践成果,通过园本教研,不断反思、调整再实践。建立“特色成长共同体”交流展示平台,在首席园长主持下,每月有计划地开展一次交流研讨活动,及时推广“小农庄课程”实践活动成果,积极影响和带动周边农村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三、成果主要内容

      (一)课程建构背景

      一是基于丰厚的农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支持。农村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乡土教育资源,新农村建设又赋予了这些资源新鲜的、时代的气息,这些资源只要被我们关注并开发利用,就一定会拥有独特的魅力,更好地服务教师和幼儿的快乐成长。

      二是基于农家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当下农村幼儿园留守儿童家长占比较大,他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更多的还是学知识,对孩子的关心更多的只是身体表面的健康,很少关心孩子的情绪情感和良好行为习惯地培养。

      三是基于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要。面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无编制、待遇低、专业底子薄、名师资源少等现状,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要困难得多,幼儿园要发展,教师要成长,埋怨和等待都是徒劳的,只有通过富有生命力的“小农庄课程”建构这一学研型平台,采取赏识的人文管理,师徒结对,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有效园本教研,才能培养出一支有研究热情和研究经验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四是基于幼儿园内涵发展的需要。评价一所幼儿园的发展不只是看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了多少,重要的应该是看幼儿园的教师和幼儿的幸福快乐指数提高了多少。要让教师体验职业幸福感,园长要智慧引导教师快乐地学习和尝试研究,与家长和幼儿分享班级管理权和课程决策权。

      (二)课程界定

      “小农庄课程”是依据课程的规定和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特点,从幼儿发展需要出发,针对农村幼儿园过度城市化的教学倾向,开发利用农村教育资源而形成的园本化的乡土课程。它是对现有课程的有效补充,是引导幼儿了解农村,热爱农民,快乐成长的载体。课程目标指向于引导幼儿在农村大课堂中,积极关注农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课程框架图如下:

      

      (三)课程实施

      小农庄课程实施主要体现在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五大领域,通过集体教学、田间实践、家园调查、亲子活动、区域游戏活动、小农庄节日活动等,紧扣农字,紧贴生活,家园携手,开展主题探究性学习、游戏角色体验、美工创作和才艺表演活动。

      在本课程的实施中,教师的计划是弹性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课程实施贯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充分满足农家孩子健康发展的需要。在活动实施中,幼儿自主学习是前提,师幼合作探究是灵魂。

      课程实施途径:

      1.主题探究学习活动。从对现有课程进行分析归纳,发现课程里缺失了农村教育资源,存在过度城市化的教学倾向以及通过调查访谈发现当下的农家孩子不了解农村,分不清农作物和蔬菜,孩子们从小就缺失爱农村的情感等问题出发,以知农、研农、学农、爱农为目标,积极聚焦并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以农为本的课程资源。围绕“亲近蔬菜园”、“亲近农作物”、“亲近农人”、“亲近农具”、“亲近农业”等主题展开集体探究学习活动。采用“多主体参与”的方法,聘请家长及社区能人以编外教师和田野示范者身份,与教师和幼儿一起分享学习。邀请农技师来园助教,带幼儿到田间向农民请教种田经,研究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了解农民伯伯的勤劳和智慧,从小懂得环保,爱惜粮食,尊重农人。

      2.社区考察活动。打破课堂局限,让幼儿以小镇长、小农民等身份,走出园门,走向田野和社区,开展走访调查及环保宣传等活动,采访本地农民状元,感受党的富民政策和新农村建设的变化,萌发爱家乡的情感和做幸福夏集人的责任感和光荣感。

      3.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农时农事和农具,学做小农人,在园内开展小种植和小饲养活动,在家里和家长一起进入菜园和田头,尝试干一些小农活,学会使用小农具,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品质。

      4.区域游戏活动。紧扣探究性学习活动主题,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低成本的、环保的乡土游戏材料,师幼共同创设“农大哥种子站”、“黄泥巴村”等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角色体验中,学做小农贸,体验小农活,拓展对农村、农业、农家和农人的认知经验。

      5.自然角观察发现活动。采集利用大自然和农业资源,开展自然角里的实践探究和观察发现与精彩分享活动。在“生态自然角”探究四季农作物的种植与生长,以及根的秘密、种子与叶子的秘密等。在“水上植物园”感知浮萍、荷藕、芦苇等水上植物的生命力,学习小蝌蚪、鱼虾、河蚌、小鸡等动物的科学饲养方法,从小懂得关爱呵护有生命的动植物。

      6.小农庄节日活动。开展“农俗节”、“耕种节”、“丰收节”、“农贸节”、“歌谣节”、“健康节”、“农艺节”、“农人节”等农庄节日活动,家园合作开展“小调查”、“小实践”、“小表演”、“小创作”、“小表彰”等活动,引导家长走进小农庄课程,与孩子在课程游戏化的环境中一同成长。

      7.户外体育活动。一是在园内充分利用户外环境和乡土资源研发中小型运动器械和体育游戏项目,开展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游戏活动,在《指南》精神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户外体育锻炼。二是利用幼儿园周边的树林、田埂、小沟、草垛、广场等开展捉迷藏、踩田埂、爬小沟、翻土坡、放风筝等活动。

      (四)课程评价

      小农庄课程的评价以过程性赏识评价为主,教师在各类活动的实施中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和作品收集,通过对观察记录与作品,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精彩表现及个别发展问题,及时调整活动,制定评估方案,并对幼儿的阶段性发展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开展个别性教育工作,掌握幼儿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从典型案例中分析探索教育规律,积累教育经验,以满足每一个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

      (五)课程使用中注意的问题

      1.以服务幼儿健康快乐发展为主题,将小农庄课程与现有的多元整合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使用。在主题背景下的教育环境和各类活动是一脉相承,相互融通的。

      2.课程中所预设的主题要尽量贴近当下所处的小农庄教育环境和资源,主题单元活动内容可以在使用过程中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

      3.实施小农庄课程必须做到与社区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在课程资源的收集和开发利用上达到多通道与多层次,在家长和社区能人的帮助与支持下,顺利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现场开放中有效展示课程实施的成果,从而帮助农村家长转变育儿观念,悦纳小农庄课程,主动积极地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好向导。

      四、成果创新意义

      1.“小农庄课程”建构,走出一条乡土芬芳的课程实践路子,丰富了农村幼儿园的课程形态。本成果能面对农村幼儿园存在的过度城市化教学倾向,立足农字做文章,有效建构满足农村教师和农家孩子快乐发展的园本课程,让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散发出乡土味和现代气息,形成了家园社区通力合作的教育格局。

      2.“小农庄课程”主张“儿童立场”的开放式教学,培养活泼的、现代文明的小农人。教师们充分享有课程自主权,尊重农村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智慧选择低成本的农村、农家、农人资源,开展有效学习活动,构建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在优秀家长和社区能人的帮助下,支持幼儿追随新农村、新生活,走向田野、村落和社区,通过看、听、说、画、做、演,以学习小主人和游戏小当家的角色,公平地参与学习,快乐学习,从而习得新农经,分享农文化。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坐在同一个课堂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坐冷板凳现象。在丰富多彩的农庄游戏活动中,幼儿好玩的天性得以解放。

      五、成果影响

      本成果对幼儿园发展的影响体现在:

      1.促进了办园内涵的丰富。在课程建构中注重办园文化的凝炼,形成了“我们和孩子一同成长”的办园理念和“朴实、真实、厚实”的园风。坚持“赏识管理”和“高效研究”,将“名师工程”、“优秀家长工程”和“小农庄课程”作为幼儿园特色建设的亮点,三者一脉相承,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为园务管理注入了活力,为园本研究带来了更多的生长点,让师幼互动环境有了智慧主张和有效策略。

      2.形成了乡土化的课程形态。通过多年实践,对园本课程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并确立了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关注“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的有效性成了大家的研究共识。以“小农庄课程”为主线,对现有课程进行合理的选择与修改,以幼儿的健康发展需要为基点,有效捕捉农村教育资源,开展快乐有效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与自主愉悦的乡土游戏,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工作习惯,也让教师们的工作显得更有意义。

      3.形成了和谐成长的共同体。“小农庄课程”建构,有效引导家长和社区人群关注支持幼儿教育,培养造就了一支能学善研的师资队伍和优秀家长队伍,为幼儿园的发展补足了底气。在教师和家长的合作指导中,农家孩子从小懂得尊重他人劳动创造,萌发了美好纯真的爱家乡情感。

      本成果历经十多年的实践,获得了满满的收获。教师团队中产生了1名特级教师和多名骨干教师。“小农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45篇研究论文在国、省级期刊发表,100多篇活动设计获奖,《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探索》一书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3年12月,“小农庄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荣获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特等奖,受到江苏省人民政府的表彰。2014年9月,“农村幼儿园小农庄课程”荣获国家级首届基础教育类教学成果二等奖,受到国家教育部的表彰。江苏省教育厅、教育评估院领导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来园考察时,对幼儿园新颖的办园理念和小农庄课程建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标签:;  ;  ;  ;  

靠近农场,快乐地成长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