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特别行政区的地位和作用_经济特区论文

重新认识特别行政区的地位和作用_经济特区论文

特区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特区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特区的“特”既是指它实行特殊政策,又是指它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特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是它实行特殊政策的内在根据。

○特区的政策优势已明显减弱,今后特区的“特”将主要不是优惠政策上的“特”,而是功能作用上的“特”。

○特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不会消失。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创新性质和渐进式战略,需要特区长期发挥“窗口”和“试验场”作用。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中继续先行一步,超前试验,是保持和强化特区地位和作用的关键。

○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和质量,推动经济快速高效发展,是保持和强化特区地位和作用的基础。

从特区的地位作用上看其“特”

关于特区究竟还要不要“特”以及怎样“特”下去的问题,首先是如何给特区定位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在新形势下如何认识和继续发挥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问题。众所周知,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是服从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需要的。特区存在的价值并不仅限于自身,重要地是它在全国改革开放总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一般人看待经济特区的“特”,似乎总是着眼于中央赋予它的优惠政策,其实,这主要是从表面上看问题,是不全面的。特区的“特”,一是指它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二是指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而后者则是更具本质意义的。因为中央赋予特区某些优惠政策和措施,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中的独特作用,以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现在,特区的政策优势已明显减弱,如果我们仍然着眼于从优惠政策上来考虑特区的“特”,那就无异于作茧自缚,无法适应特区面对的现实条件。所以,我们今天考虑特区到底还特不特以及怎样特下去,主要应该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是否改变以及怎样才能发挥特区的独特作用这一根本性问题上去进行深入思考。

关于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邓小平同志曾作过明确的论述。概括地说就是:第一,特区处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在对外开放中发挥着“窗口”和“基地”作用。第二,特区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场,在全国改革中起着试验、探路和示范作用。这种特殊作用是一般的国外经济性特区所不具备的,是经济特区中国特色的重要表现之一。第三,特区应成为经济尽快发展的地区,对全国走向共同富裕起促进和带动作用。要实现小平同志关于共同富裕的构想,经济特区负有重要使命。特区经济发展比其他地区要快,从而形成全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辐射源,对内地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此外,特区在实行“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中,也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15年来经济特区的发展实践和巨大贡献,充分证明了小平同志对特区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论述是极其正确和科学的。

我们考察特区的“特”,不能脱离上述特区的历史地位和特殊作用,单从优惠政策、特殊政策上去看,否则就会对特区产生一些误解,甚至对特区实行某些特殊政策提出一些幼稚的责难。

特区既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基地”、“试验场”、“排头兵”,这种历史地位就要求它在体制改革中进行超前试验和探索,在发展对外经济联系中率先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这种地位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了特区和国内其他地区不可能也不应该采取完全划一的政策。特区只有实行某些符合国际惯例但与内地有区别的特殊政策,才能超前进行市场经济的改革试验,为全国体制改革探路;才能率先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间的平等竞争,从而大大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进程。所以,我认为只有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上看其“特”,才能认识到特区实行某些特殊政策的内在根据和合理性,消除一些误解。

特区地位和作用不会消失

现在的问题是,在全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特区的历史地位和特殊作用是否会削弱和消失。一段时间以来,“特区作用消失论”确实使不少人产生过迷惘。但事实证明,这种看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进程和客观需要是不相符合的。尽管全国已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但对外开放仍然是多层次发展的。经济特区作为我国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特殊存在形式,凭借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先行优势,仍处于对外开放的较高层次。其连接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枢纽作用和桥梁作用,是内地其他地区难以代替的。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内地要再造几个“香港”的设想时,强调“要比过去更开放”。经济特区可以说是最有条件实现这一设想的。在我国按照国际惯例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过程中,经济特区仍然要发挥窗口、基地和桥梁作用。

另一方面,特区作为改革试验场的功能,也不会因为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和改革的全面推进而消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在所有地区和所有行业都同时同步建立起这种新体制,这就仍然需要某些地区、某些行业在某些改革措施上先行一步。让一些地区对某些改革先做试验,创造经验,再将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经验在全国推广,才能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加快改革进程。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创新性质和渐进式战略,需要经济特区作为试验场和先行区,长期发挥试验和探路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特区的窗口作用和试验作用将要贯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长期历史过程中。

那么,在特区政策优势已逐步减弱的情况下,特区是否还有可能继续保持其历史地位和发挥其特殊作用呢?这也是不少人担心的一个问题。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经过15年的建设,特区已经迅速发展起来了,具有了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改革开放的先发优势。虽然特区原有的政策优势正在减弱,但是,将重点转向依靠自身发展,苦练内功,提高整体素质,增创新的优势,就仍然可以使特区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使特区仍然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前列。当然,根据特区发展的特殊需要,为了更好地发挥特区的特殊功能和作用,按照“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的原则,特区所必需的而又可能实行的一些特殊政策还得要有。

保持和强化特区地位作用的关键

既然经济特区已主要由优惠政策上的“特”转为功能作用上的“特”,既然特区特殊地位和作用已不是立足于依靠原有的政策优势,而是立足于依靠特区自身素质提高和创造新优势,那么,如何通过提高整体素质、增创新优势,以保持和强化特区的地位和作用,就是我们当前所面对的主要问题,这也是特区怎样“特”下去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首先,特区要为全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超前试验,创造更多新经验。这是保持和强化特区地位和作用的一个关键。特区建立15年来,发扬敢闯精神,排除重重阻力,在经济体制和其他改革上,进行了大胆试验和探索,对全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根据中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国要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这就要求特区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首先进行试验,发挥探路作用。为此,特区要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改革试验权和改革上的更大灵活性,始终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市场体系、分配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微观基础等各个方面,都要努力从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经验,力争搞出具有自己独创性的经验来,供全国参照和推广。

企业制度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工程,其目的是要探索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我们仍然缺乏足够的经验。因此,如何进行企业制度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的道路,仍然是特区作为试验场需要重点探索的一项改革课题。

其次,特区要在按照国际惯例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方面先行一步,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有益经验。这也是保持和强化特区地位和作用的一个关键问题。15年来,经济特区在利用外资、引进国外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发展对外贸易、开展跨国经营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区率先面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对我国实行对外开放起了巨大推动作用。经济特区既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产物,又是世界各国和海外人士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晴雨表。因此,它的地位和作用与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和走向密不可分。在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将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重要成员之一,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因此,中国无疑将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而经济特区作为一种更高程度开放的模式和发展对外经济联系的特殊存在形式,在引导中国经济按照国际惯例实现与世界经济接轨中,将发挥重要的中介、桥梁和示范作用。为此,特区要在按照国际惯例实现与国际经济接轨中继续先行一步,率先参与国际间更高层次的平等竞争。要在提高开放度和强化开放质量上下功夫,把开放的目标从着眼于招商引资、发展出口贸易转向按照国际惯例实现特区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从而为真正实现经济关系国际化创造基础和条件。对于我国将要实行的符合国情的国际惯例,可以在特区先行试用,以摸索经验。如国民待遇原则、市场准入原则、离岸金融市场等等,特区都可以先试用、试办。最近,国务院决定先在深圳进行口岸改革试点,也就是要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结合中国国情和国际惯例,使口岸管理体制更加完善和科学化。做好这项改革,必将进一步完善深圳投资环境,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使深圳更好地发挥四个“窗口”作用。

再次,特区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和质量,保持经济快速高效地发展。这是发挥特区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的物质基础。15年来,特区外向型经济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水平仍然偏低,不能完全适应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特区的产业结构必须大力进行调整,才能赶上世界发展的步伐,更好地与国际市场接轨。要瞄准国际市场走势和世界新技术革命进程,尽快实现特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升级,使特区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化,狠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特区在经济结构中要更多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逐步成为特区经济的主导产业。在这方面,深圳已提出“以先进工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第三产业为支柱”的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把深圳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战略目标。同时,围绕建成区域性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大力发展资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第三产业。实现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计划,必将大大提高深圳特区经济素质和水平,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对于实现深港经济优势互补,对于带动内地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深圳的对内对外辐射作用,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无论是特区在改革开放中率先试验、大胆探索,还是保持外向型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都需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保证条件。为了保持和强化特区的地位和作用,特区必须坚持“两手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使特区不仅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而且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上也起到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只有这样,特区才能全面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试验区的任务,才能名符其实地称得上是探索有中国特区社会主义道路的“排头兵”。

标签:;  ;  ;  ;  

重新认识特别行政区的地位和作用_经济特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