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长兴长青

百年老店长兴长青

一、百年老店 长兴长青(论文文献综述)

江璐[1](2020)在《中石化YZ公司聚酯瓶片业务的竞争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海鹏[2](2020)在《“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凝结而成的智慧结晶,也是一种在其演变发展之中不断地调适着自身姿态的特殊文化资源。对于非遗活态性特征的保护,是当前非遗数字化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如何去揭示非遗项目与非遗内部的知识要素之间,在非遗的时空演变及发展过程中的关联,是非遗的知识组织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GIS、空间分析与可视化、时空建模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文化、社会科学的研究中。通过GIS等技术对非遗演变过程中琐碎的时空信息进行梳理,并设计相关可视化手段,有利于向大众展示非遗的活态性特征,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关注GIS在非遗研究中可视化等方面的应用,缺少二者在概念理论上的深度结合;并且大多是面向特定项目,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其中的时空信息进行组织,通用性较差;尚缺乏软件层面的通用数据模型设计以及相关应用方法的研究。因此构建非遗演变数据模型与探索相关应用方法,能够有效填补当前研究中的空白,对于非遗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传承非遗文化,都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手段,探索非遗演变数据模型设计与应用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模型的实用性与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探索了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的应用领域及实际需求;深入分析了非遗演变的数据特征,对于文本内容以及其中信息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与总结,并对数据在时空信息的表达方式上进行了梳理,为后续进行建模打下基础。(2)分析了非遗演变中各类对象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在模型中的描述方法;在对非遗演变的过程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演变中的概念层次,分析了非遗事件在演变宏观和微观层面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建立了以事件为核心的非遗演变概念模型,从而对非遗演变进行由对象到过程,由细部到全局的描述。(3)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将概念中的类转换为数据模型中的类,定义了类及其内部结构;探索了基于模型进行宏观微观变化关联的方法,并运用“基态修正”的思想降低了空间数据在存储上的冗余;通过属性的语义划分以及横纵向表相结合的数据库表结构设计,提出了非遗的多元性特征在数据模型层面的统一描述方法。最后,本文基于模型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并以南京市为例,以GIS技术为支撑,通过软件开发的方式初步展示了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对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对来自不同非遗项目的时空信息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与扩展性;基于模型能够对非遗演变过程进行全面地展示,并有利于发现要素之间在演变过程中的内在关联;以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模型的应用场景,能够展现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为促进信息服务层面的文旅融合提供了思路。

王宇[3](2019)在《明清笺纸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笺纸是供书写与绘画的纸质艺术品,也是传统中国艺术文献的重要载体之一。尤其是明清时期的笺纸,不仅能够满足作为书画载体的功能,还能够充当艺术文化传播的媒介,即笺纸、笺谱中所呈现的图像,既反映了文人阶层的书写礼仪和审美情趣,又兼具了画谱、金石图谱的作用。因此,笺纸本身不但是艺术文献的载体,亦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文献形式。晚明的制笺活动,继承了千百年以来潢纸中染色、砑光等技巧,并开创性地运用了饾版套印和拱花等印刷方法,最终以金陵《萝轩变古笺谱》和《十竹斋笺谱》宣告了笺纸图像时代的全面开启。这两部笺谱与同时代的其它墨谱、画谱和小说戏曲的插图相比,不仅尽情地展现了多彩的图像,还包括了浅浮雕式立体的花纹。大约在乾隆时期,出现了明清制笺史中的分界点,此后各地笺肆林立,而热衷于金石考据学问的清代文儒和城市自由职业书画家,纷纷投入到制笺活动中来,用笺纸以一化千的优势,广泛对外展示和交流艺术语言。逐渐北方京津地区以北京琉璃厂为中心,南方苏松地区以上海豫园为代表,出现了数百家南纸店与笺扇庄,此时笺肆、制笺主人、书画家、刻工和印工们,常常以笺肆为中心,不断笼络聚集、联谊造势,笺肆除了刻印各种画笺、代乞时人书画,甚至还设立画会、出版刊物,成为清末南、北画坛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力量。本文旨在从明清笺纸这一看似寻常、微观的视角,去探究同时期艺术史中尚未被整合的文献材料,或可互为补征、以答阙疑。

蔡敏[4](2016)在《太行成汤信仰与民间赛社演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商成汤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挑战“君权神授”代夏朝天下的帝王,被列入祖先、圣贤崇拜及祀典礼制、极具影响力的圣君之一。他不仅建立商王朝,还在“桑林祷雨”的传说广泛流传中,开创华夏民族传承三千余年的雩祭传统;他以宽治民、广施仁德,故历代贤君臣工频频效仿。当成汤信仰作为特定的仪式一直沿袭后世,这个独具地方特色的祭祀传统就不断被神化,受到太行地区两侧百姓普遍的尊崇和信奉,并以析城山为中心形成“商汤文化圈”;尤其在农村,农作物的丰歉需要这种对雨水神灵朴素信仰支配下的乡土民俗资源,故而许多村镇、乡里或名山崇岭之间都纷纷建庙景仰;特别是宋金以后,宋徽宗敕封的“嘉润公”、“广渊庙”,确立了成汤不可撼动的正统祭祀地位;民间大量创建的汤帝庙,亦丰富了一系列以取水求雨为主旨的形影相附的赛社演剧活动。时至如今,晋豫两省仍有不少汤庙古建筑、碑刻实物及金石资料保存下来,它们更多地承载了民间原始雩祭仪式的遗风余韵,以及北方民间神庙剧场的演变轨迹。本文将以成汤信仰为切入点,把相关的舞楼形制和赛社演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探寻成汤信仰及其祭祀仪式的交互影响,揭示民间戏剧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因,以期对具有上古巫术印迹并受宗教影响且颇有太行特色的汤王崇拜,及与此密切相关的赛社民俗和戏曲演出,做一个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呈现。

曹春婷[5](2015)在《民国上海国药业研究(1927年-1949年)》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依据上海市档案馆的有关档案、上海地方志史料和部分民国报刊,以民国上海的国药行业及其群体为考察对象,通过国药业与西药业的对比研究,探索民国时期传统行业在新兴行业冲击下的应变与转型,分析国药业的发展轨迹、经营模式、贸易网络和行业群体的地缘特征等,探讨这些因素在行业发展乃至上海的行业经济中的作用。本文尤其详细剖析了国药业这一传统行业在遭受西药业等新兴行业剧烈冲击后持续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认为其中既包括战时药品需求旺盛、国药业有利可图的特殊历史背景,又包括国药业及时转型,采取各种新型销售策略和经营方式,还包括国药业同业公会对本行业的全力维护与支持,更包括资方群体在获利丰厚的情况下让利劳方,使得行业内部呈现相对稳定和睦的劳资关系。通过对国药行业及其群体的研究,能够以小见大,一方面能够填补目前对国药行业研究不足的空白,另一方面也能够对民国上海经济史和社会史的研究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郗万富[6](2014)在《民国时期河南医疗状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民众医疗卫生状况是民生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民众的身体状况在近代中国更是被赋予了“强种强国”的政治寓意。民国时期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变化的重要阶段,北洋政府在晚清“新政”框架下,初步建立了中央卫生行政体系,南京国民政府进一步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医疗卫生体制,并一度在它的统治范围内推行了所谓的公医制度。但是,这些医疗改革措施在各地的实际运作效果如何,在疫灾丛生的近代社会,能否真正缓解了民众就医难的局面,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运用自下而上看历史的方法,通过对民国时期地处内陆、人口众多的河南省的医疗机构运作状况、民众生存与求医问药情况的具体考察,力图揭示基层民众在政府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的现实就医处境,揭示他们在医疗体制变化中的无奈。本文首先从百姓的经济收入、受灾情况、卫生环境等方面考察近代河南民众的生存状况,指出民国时期河南民众经济困顿、疫灾频发、生存艰难的现实处境,然后阐述河南中医生的主要来源,分析晚清以来河南医者与患者之间、医生与药铺之间既相互依存又有竞争的多重关系,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分析河南中医在传染病肆虐、卫生行政组织化面前的得与失。其次,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研究外国传教士借医传教活动带动河南地区西医传播与发展的情况,指出教会医院集聚和培养了河南最早的一批西医人才,带动一些人士开办了西医院和诊所,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百姓看病难的局面。再次,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追溯清末民初及国民政府时期,各界政府所进行的中央与地方卫生行政体系建设活动,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历史的反思,揭示政策制定者无视国情、民情而造成的卫生系统结构性失衡现象。此外,笔者依据地方文献资料,具体考察国民政府时期河南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建立和运作状况,揭示绝大多数公办医院运作混乱、运行不畅,私立医院和诊所发展参差不齐的事实,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最后,文章考察了穷困无助的河南民众面对教会医院、中医药店铺、公私立西医院和诊所等医疗机构,却不得不做出的选择,揭示了民众求医路上充满的太多辛酸与无奈。总之,由于民国政府无视民众具体生存实际和就医可能性,缺乏具体的国情关照,或一味仿日,或追欧揖美,以致于尽管政府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因经济支撑乏力、西医医务人才奇缺、中医发展受阻、管理混乱等原因,再加上社会动荡不安,真正惠民效果甚微,面对各种医疗机构,民众的就医可能性与可及性并未真正提高。

朱明清[7](2014)在《木版水印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以上海朵云轩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已经取得了广泛而深入的成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的立项,使中国传统文化化为一个个具体、鲜活、立体的民族文化形象,走入社会大众的视野和文化保护研究的领域,而在当今文化同质化的信息时代,这场文化工程的长远意义,更是为了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基因。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久以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四大发明闻名世界。作为传统印刷文化的活化石,木版水印技艺是传统木刻版画发展到20世纪这一个时代转折点的产物,它的顺时而变不仅仅在功能转换上有所体现,还反映于时代赋予的新内容。只是,如果说中国传统木版画的价值体现于手工时代审美与实用功能的兼备,而且从当今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它从视觉图像的层面亦补充了文本的历史叙述,那么,木版水印技艺,基于人们对它的认识普遍停留在绘画复制品的概念上,这项古老的手工技艺,除了继承了不为正统的艺术评价体系所重视的历史问题,它所面对的时代质疑,还包括功能意义抽离以后形成的价值否定。2008年,木版水印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引起了不少社会文化人士的关注,而对于大众的文化影响力,却见效甚微。于此,有感将木版水印技艺作为个案来探讨研究的必要性,借此来思考传统手工技艺未来的生存模式和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于从木版水印技艺的历史渊源出发,力图运用历史文献的相关记载和传世实物梳理出木版水印技艺发生发展的时代脉络,一并探究影响木版水印技艺品质形成的文化因素:隋唐以前,碑拓、印章以及佛像捺印的技术实践可以视为雕版印刷技术与书籍联姻的准备;隋唐时期,佛教主题的印刷品开启了纸本墨色印刷图像的先声;宋元时期,图像的图说功能被普遍应用于农业、科技、医药、天文、地理等专业领域,画谱等题材则开发了木刻版画的艺术表现力,并且出现了套版套色的技艺创新;明清两代,木刻版画进入全面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出版家、画家和文人刻工组成的新型出版集团推动了饾版套色的技术创新,以《十竹斋书画谱》、《十竹斋笺谱》、《萝轩变古笺谱》为代表的这类版画精品成为文斋清玩,而图书业至此也获得巨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清代末期到民国以后,机械印刷冲击了传统的手工印刷行业,郑振铎和鲁迅大力提倡保护传统木刻艺术,木版水印逢此契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本文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上海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进行考察,试图从机构设置、传承主体、工艺流程以及市场运作这几个方面来读取这项手工艺的传承现状。在上述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木版水印技艺保护策略的重点应该是针对技艺的传承和技艺的运作来制定切实的保护措施:一方面以巩固技艺传承人社会地位的方式来稳定传承体系,同时提高传承人自身的文化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利用消费群体定位建立社交关系链,并且发展跨领域的市场合作带动创作和生产的有效互动。

朱为斤[8](2013)在《H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医药行业政策的频繁出台,医药流通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药企业利润呈下降趋势。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慢性病患者数量日益增加,将促使药品需求量快速增长。医药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出台后,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规模型医药流通企业将迎来“黄金十年”的大好机遇。H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医药流通上市公司,近年来在公司高层努力经营下,已经发展成为在浙江省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的医药流通企业。但是H公司目前盈利能力较弱,缺乏核心竞争力,发展速度与行业中医药巨头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迫切需要重新制定新战略,使H公司在新医药经济形势下保持快速发展。本文在提出行业背景及研究意义后,论述了战略理论,运用SWOT分析法和PEST分析法,根据分析结果,提出H公司发展战略,选择了差异化战略作为竞争战略,从而使H公司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本文认为H公司实施差异化战略可有效抵御外部环境的竞争压力,在竞争中获得主动权和核心竞争力,使H公司保持竞争优势。本文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了H公司的外部环境,得出国内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人口老龄化趋势等因素将促使药品需求量增长结论。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H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剖析了医药流通行业的整体竞争环境,帮助H公司辨别自身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PEST分析法和SWOT分析法分析得出的结果,H公司选择差异化战略作为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将有效改变H公司经营现状,并帮助H公司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在H公司具体实施差异化战略的过程中,具体通过产品差异化、渠道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品牌差异化和发展中药全产业链差异化等战略来获取竞争优势。在选择H公司战略后,为确保战略有效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H公司采取了调整组织架构、建设人力资源体系等保障措施,使H公司战略得以顺利实施。

刘敏[9](2012)在《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遗产“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同时,公众的民主意识、权益意识不断提高、市民社会持续进步,建筑遗产保护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和呼声逐渐加强。这既顺应了国际社会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趋势,也响应了国家政策的号召,是社会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但是,由于我国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不健全,一边是建筑遗产不断受到蚕食、消失在城市开发改造中;一边是公众参与阻力重重,政府自利化趋势明显,导致缺乏公众参与保障机制、非政府组织和非赢利组织发展缓慢、公众参与无序、专家“御用化”趋势、企业趋利现象明显等诸多不良现象。面对如此局面,笔者在研究西方国家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从公共政策和市民社会的角度,对我国公众参与现状及困境加以解析,找出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的不足,采用跨学科、走访、现场考察等方法,从法治机制、回应机制和教育机制三个方面对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公众参与机制加以研究与分析。其次,以天津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运动为例,通过对公众参与主体的采访、现场考察调研以及媒体报道分析等,对天津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历程加以分析研究,建立天津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一手档案。尤其重点分析研究了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可行性,结合天津市专门负责历史风貌建筑修缮的国有企业——“整理公司”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实例,对专门性国有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优势和社会责任加以重点研究。同时结合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的案例,采用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方法。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是一门专业性强、深层次、复杂的社会问题,仅凭单一学科很难解决全部问题。本文拟从社会学、文化经济学、城市管理学、历史学、法学、遗产保护等角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加以分析研究,从公众参与法治机制、回应机制和教育机制三个方面展开系统性全面的研究,探索“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建筑遗产保护制度化之路。

王静[10](2012)在《南京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被引入我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出台了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使得校本课程的发展步入了新的台阶。南京本土文化史承久远,内涵丰富。积极的探索和进行较深层次的思考,将南京本土文化开发出来,作为校本课程资源,既充实了课程资源,又能让这些宝贵的本土文化生生不息,发扬光大。本文将南京本土文化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文化自身价值和课程价值的考察与分析,在调查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情况及对其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南京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尝试。南京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过程,包括对南京本土文化可利用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进行筛选和分类以及南京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课程化。南京本土文化是语文课程“人文精神”的合理内核,也是全面涵养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确立南京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一方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本土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在课程资源筛选机制上,首先要树立以学习者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目的,经过教育哲学、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筛选,并且受到课程资源开发原则的制约。对南京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厘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根据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厘定课程内容;一是根据南京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类型厘定课程化方式。南京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体现在南京本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文化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南京本土文化丰富多彩,笔者主要以南京民风民俗、名胜古迹、方言俚语、诗词歌赋、人文荟萃等九个方面进行探究,对其校本教材进行了编写设计,并且阐述了课程实施的主要原则,教学方法和实例,以及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

二、百年老店 长兴长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百年老店 长兴长青(论文提纲范文)

(2)“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遗的数字化保护及时空演变研究
        1.2.2 时空数据模型研究
        1.2.3 历史、文化领域的时空建模研究
        1.2.4 小结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第2章 非遗演变的时空建模基础
    2.1 非遗的内容及其“活态性”特征
    2.2 非遗演变时空建模的应用需求分析
        2.2.1 非遗知识组织的需求
        2.2.2 非遗数字化展示的需求
        2.2.3 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需求
    2.3 非遗演变的数据特征分析
        2.3.1 数据来源及内容分解
        2.3.2 文本内容的分类
        2.3.3 数据中的时空信息表达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遗演变的概念模型设计
    3.1 理论与技术基础
        3.1.1 建模角度下的地理对象
        3.1.2 建模角度下的时空语义
    3.2 非遗演变中对象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3.2.1 非遗项目的时空变化特征
        3.2.2 文化载体的时空变化特征
        3.2.3 时空变化特征在模型中的抽象和描述
    3.3 非遗演变的过程解析
    3.4 非遗演变过程的概念抽象
        3.4.1 非遗对象、非遗状态与非遗事件
        3.4.2 文化载体与非遗事件
        3.4.3 非遗演变过程的概念模型框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的构建
    4.1 模型构建时的关键问题
    4.2 非遗演变的逻辑模型设计
        4.2.1 数据模型类及其关系抽象
        4.2.2 类的具体定义与结构
    4.3 基于模型的宏观微观变化关联
        4.3.1 属性变化上的关联
        4.3.2 空间变化上的关联
    4.4 模型的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4.1 横纵向表相结合的设计方式
        4.4.2 关键对象的数据库表结构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型的实现及应用
    5.1 模型的应用方法分析
        5.1.1 基于模型的非遗关联性发现
        5.1.2 基于模型的非遗信息可视化
        5.1.3 对旅游资源自动添加非遗标签
    5.2 实验设计:以模型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为例
        5.2.1 实验区域概况
        5.2.2 系统框架
        5.2.3 开发技术简介
        5.2.4 系统页面介绍
    5.3 实验效果展示
        5.3.1 展示旅游资源背后的非遗的演变及发展过程
        5.3.2 发现关联的非遗文化内容
        5.3.3 通过非遗中的文化载体推送旅游资源信息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参与项目
致谢

(3)明清笺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明清笺纸图像的文献叙事结构
    二、明清笺纸的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
    三、明清笺纸的研究价值及文献综述
第一章 明清制笺史发展概略
    第一节 明代砑光笺的转变
        一、宋元砑光笺至晚明的转变
        二、传自宣德宫笺的松江谈笺
    第二节 晚明江南制笺业的繁荣
        一、苏笺与吴门张氏
        二、金陵萝轩变古与十竹斋穷工极变
    第三节 清代笺纸的适时性与多样化
        一、李渔的芥子园名笺
        二、清宗室怡亲王府制角花笺
        三、嘉兴“山静居图皆金阁造”笺纸
    第四节 清末南、北两大制笺中心的形成
        一、京津地区的南纸店
        二、苏松地区的笺扇庄
        三、其它地区的制笺业发展
第二章 明清制笺主体及笺纸的谱系
    第一节 制笺主人及其制笺室名、堂号
        一、制笺主人的创作意图
        二、笺纸的行市和价格
        三、明清制笺的室名、堂号
    第二节 笺纸的类目及其图像系统
        一、制笺的选题与分类
        二、制笺选题的图像来源
        三、屠隆《笺纸铭》与方于鲁《方氏墨谱》
    第三节 画稿、刻印技艺对笺纸图像的表达
        一、画稿优劣决定了笺纸的品第高下
        二、刻印的巧拙关系着制笺的成败
    第四节 传教士与明末丘比特之笺
        一、西方图像的传播与融入
        二、笺纸传播天主图像的契机
    第五节 文人士大夫私家制笺的流行
        一、文士私家笺纸别于笺肆
        二、闺阁、女史、侍婢制笺
第三章 明清文士用笺的审美趣味
    第一节 明清文士书仪注重用笺
        一、明代拜帖盛行副启为要
        二、明末徽州人创制的题头画
        三、文人用笺的审美要求
    第二节 金石博古笺的赏玩与考据
        一、朴学影响下的清代金石考据学
        二、名物训诂、博而好古的金石派制笺
        三、清代金石博古笺题材的多样性
        四、金石博古笺与金石学研究
    第三节 从笺纸风尚看明清文士的经世思想
        一、晚明笺纸图像中呈现的“道德经世”
        二、清代“经世致用”思想下制笺的发展
    第四节 明清名人用笺与尺牍、手札的鉴定
        一、笺纸的翻版与仿造
        二、笺纸的署年与纪年
        三、笺纸与名人尺牍、手札的鉴定
第四章 明清画笺与绘画艺术
    第一节 明清画笺与笺谱、画谱
        一、画谱出类者可以入笺
        二、辑笺成谱亦可视作画谱
    第二节 苏杭嘉地区“诗画笺”的兴起
        一、源于笺谱画诗的诗画笺
        二、诗画谱对诗画笺的影响
        三、画笺比画谱更加广为流传
    第三节 技艺相交的拱花与?画
    第四节 画笺促进文人画的传播与发展
        一、制笺主人临写的名家笔意
        二、从历代画作中寻找制笺选题
        三、嘱托当世名家为制笺画稿
第五章 制笺中心与南、北方画坛
    第一节 清末京津地区南纸店与京津画派
        一、秉承传统、兼通海西的京津南纸店
        二、北方南纸店与京津画派的发展
    第二节 清末苏松地区的笺扇庄与海上画派
        一、开埠后商业文化中的笺扇庄
        二、南方笺扇庄与海上画派的崛起
    第三节 南纸店、笺扇庄与早期美术社团
        一、以笺肆为中心的书画家群体
        二、由笺肆向现代商业画会的转变
结语
附表:明清(民国)时期制笺之室名、堂号一览表及图录刊载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太行成汤信仰与民间赛社演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三、意义与创新
第一章 成汤信仰之渊源考略
    第一节 商朝的政治疆域与古史遗存
        一、商都八迁:以其遵成汤之德也
        二、四土之内:七十里为政天下者
    第二节 商汤的德政事功与恤民情怀
        一、汤王圣德
        二、辅相贤臣
        三、民众景仰
    第三节 桑林祷雨的相关传说及考证
        一、民间传说
        二、史料考证
第二章 成汤信仰与太行雩祭传统的形成
    第一节 帝王崇拜到祈雨传统的演变
        一、慎终追远
        二、雨神演变
    第二节 成汤信仰形成的地理环境
        一、与天为党
        二、靠天吃饭
    第三节 成汤信仰形成的人文环境
        一、皇帝敕封:权威性
        二、地方效仿:纪念性与宗教性
        三、民间拜祭:功利性
第三章 汤帝庙的普遍建立与地域流布
    第一节 太行汤王庙的现存情况概述
    第二节 汤王崇拜文化圈的传播特色
第四章 成汤祭赛与民间礼乐
    第一节 汤祀与上古巫觋之关系
        一、祭雨卜辞:敬天思想与自然崇拜
        二、汤乐大濩:祭祀乐舞与帝王崇拜
        三、身为牺牲:人祭仪式与巫觋文化
    第二节 汤祀与雩祭礼乐的发展和规范
        一、先秦两汉时期
        二、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
        三、宋元明清时期
第五章 成汤祭赛与地方社会
    第一节 太行雩祭传统的民间化进程
        一、蜡祭与汤祀:相互依附
        二、社祀与汤祀:合而为一
    第二节 祭祀与崇拜:民间村社的经济运作模式
        一、商号与汤庙筹资
        二、世家大族与剧场建设
        三、维首发起请会、摇会及水官会、火神会
    第三节 宗教信仰影响下的成汤祭赛
第六章 宋金元汤帝庙剧场的建立及其定型
    第一节 宋代汤庙“舞楼”碑刻的发现与宋代舞楼的创立
        一、在汤王庙发现的第一通宋建“舞楼”碑
        二、宋代舞楼、舞宇的横向考察
    第二节 金代汤庙舞楼的实物遗存及其建筑形制
        一、汤王庙金代舞楼的实物考察
        二、金代汤庙舞楼的建筑特征及其创造性探索
        三、元代汤庙舞楼定型与元代剧场的成熟
第七章 明清时期汤庙剧场的延展及其多样化探索
    第一节 明代汤帝庙剧场:继承与延展
    第二节 清代汤帝庙剧场之一:单层舞楼
    第三节 清代汤帝庙剧场之二:山门舞楼
    第四节 看楼:清代汤庙剧场的标准化配置
第八章 汤帝庙剧场的建筑装饰
    第一节 彩绘艺术
    第二节 雕刻艺术
    第三节 剧场楹联
第九章 汤帝庙演艺:庆典与狂欢
    第一节 祈雨仪式中的祭祀音乐
    第二节 舞台题记中的戏班与剧目单
    第三节 迎神赛社与当代演出遗绪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太行汤王庙情况一览表
附录B 太行汤王庙碑刻官员名录
附录C 太行汤王庙碑刻辑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5)民国上海国药业研究(1927年-1949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1 概念界定
    2 选题意义
    3 学术史回顾
    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第一章 国药业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国药业的缘起与分工
        一、从“医药一家”到“医药分家”
        二、中药业的业内分工
    第二节 国药业的发展概况
        一、国药业的经营情况
        二、国药业的店铺格局
第二章 国药业的变化与转型
    第一节 西药业冲击下的国药业
        一、国药、西药孰强孰弱
        二、国药业的营销方式与危机处理
    第二节 国药业抗战前后的变化
        一、抗战前后空间布局的对比
        (一)抗战前国药号的分布区域
        (二)抗战后国药号的分布区域
        (三)抗战后国药业的分布地段
        二、资本组织方式的转型
        (一)抗战前后国药号资本组织方式的转型
        (二)不同资本组织方式国药号的实力比较
第三章 国药业的资方群体及其同业公会
    第一节 地缘因素主导的业内关系
        一、资方群体的籍贯构成
        (一)资方群体籍贯构成情况
        (二)江浙客商的籍贯构成特点
        二、各籍商帮的实力分析
        (一)各籍商帮实力对比
        (二)商帮背后的地域文化影响
    第二节 利义因素主导的社会关系
        一、同业公会及其职能
        (一)国药业同业公会的历史与沿革
        (二)同业公会的组织体系
        (三)同业公会的职能
        二、国药业的圈里与圈外
        (一)权与利的纠葛
        (二)情与义的援助
第四章 国药业职工运动从“轰轰烈烈”到“偃旗息鼓”
    第一节 国药业职工运动转型的原因
        一、国药业职工运动“轰轰烈烈”的原因
        (一)1932年前国药业职工的“苦日子”
        (二)中共对国药业职工运动领导权的“掌控”与“失控”
        二、南京国民政府对国药业职工组织领导权的强化
        (一)对工会的改组与严控
        (二)“十三条”的订定与履行
    第二节 民国国药业职工的真实状况
        一、职工的类别和职责
        (一)四类国药号的职工类别和人数
        (二)前店和后场的职责与分工
        二、职工的等级与收入
        (一)从学徒开始的进阶之路
        (二)低薪背后的高福利
        三、地缘羁绊下的劳资关系
        (一)职工的年龄、教育程度与失业率
        (二)职工的籍贯构成
        (二)劳资双方籍贯对比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档案(按档案卷宗号排序)
    二、期刊和报纸(按照出版年代排序)
    三、地方志(按照出版年代排序)
    四、专着(按照出版年代排序)
    五、论文(按照出版年代排序)
后记

(6)民国时期河南医疗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
    二、学术史的回顾
    三、本文的思路及结构
第一章 民国时期河南百姓生存状况考察
    第一节 河南百姓的经济状况考察
        一、河南农民的生活情况
        二、河南工商业工人的工资状况
        三、沉重的捐税负担与河南百姓的经济生活
    第二节 各种灾害面前人民生活的艰难
        一、民国时期河南省频繁的自然灾害
        二、战乱给河南人民带来的灾难
        三、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给河南人民带来的灾难
    第三节 河南百姓的卫生状况考察
        一、民国时期河南各地疫灾状况及医疗卫生机构的无奈
        二、河南瘟疫流行的原因分析
第二章 民国时期河南的中医与百姓医疗状况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地方医事制度与民间医学力量的变化
        一、中国古代地方医事制度
        二、中国古代民间医学力量的生成与变化
    第二节 近代河南的医者与患者
        一、河南民间中医生的来源
        二、乡村社会中医者与患者的乡邻情结
        三、现实竞存面前的医者与患者
    第三节 传染病肆虐下河南中医界的得与失
        一、河南中医界人士对抗传染病之得
        二、河南中医界对抗传染病之失
第三章 外国传教士与河南的西医传播及医疗
    第一节 外国传教士与西医在华早期传播
    第二节 外国传教士在河南的借医传教活动
        一、基督教传教士在河南的借医传教活动
        二、河南天主教传教士的医疗活动
    第三节 教会医疗活动与西医在河南的传播
        一、教会医院与近代河南的西医人才
        二、教会医院带动下的河南早期西医院和诊所
        三、教会医疗宣传活动与地方卫生运动
第四章 近代中国卫生行政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清末民初中央卫生行政组织的建立
        一、晚清“新政”初设的卫生机关
        二、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医疗卫生组织
    第二节 国民政府中央卫生行政系统的构建
        一、中央卫生行政组织框架建构
        二、国民政府地方医疗卫生系统的创建与设计
    第三节 近代中国医疗卫生行政系统构建的反思
        一、中医价值贬损导致卫生系统结构性失衡
        二、盲目照搬而缺少国情关照
        三、卫生组织建制不稳
        四、系统构建中派系现象严重
第五章 国民政府时期河南医疗卫生机构的运作状况
    第一节 河南省卫生行政机构的建立
        一、河南省地方行政建制的变化
        二、河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的建立
    第二节 河南省医疗机构运作状况考察
        一、省立医院的运作状况
        二、各地方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转状况
        三、公立医院发展艰难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河南省私立西医院的建立与发展
        一、河南省私立医院群体的来源
        二、河南省政府对私立医院的利用与管理
        三、私立医院的发展特征分析
第六章 河南百姓的就医选择与无奈
    第一节 教会医疗场景下百姓的选择与无奈
        一、初期免费医疗下河南百姓的选择
        二、收费医疗环境下百姓的无助
    第二节 中医面前河南百姓的选择与无奈
        一、民国年间河南中医的发展
        二、百姓面对中医的选择与无奈
    第三节 西医面前河南百姓的选择与无奈
        一、政府所办医疗机构面前百姓的无奈
        二、私立医院的“贵族化”与百姓的距离
        三、西医人才严重不足面前百姓的求医艰难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木版水印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以上海朵云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对木版水印概念的厘定
        二、朵云轩木版水印
    第三节 研究起点和空间
第一章 木版水印的历史文化渊源
    第一节 隋唐以前:雕版印刷的铺垫
    第二节 隋唐:墨版印刷的先行
    第三节 宋元:套版套色的创新
    第四节 明清:饾版拱花的发明应用
第二章 工业时代木版水印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传统印刷业的衰落
    第二 节木版水印的时代机遇
        一、国家重视和文艺界保护
        二、朵云轩的文化平台
        三、艺术指导和技术梯队的结合
    第三节 木版水印的时代危机和新的质疑
        一、时代危机
        二、对木版水印新的质疑
第三章 非物质遗产保护背景下上海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的现状
    第一节 上海朵云轩的概况
        一、机构设置和职能分配
        二、有秩序的工艺——对木版水印工艺流程的实践认识
    第二节 技艺传承存在的问题
        一、传承人的资格
        二、传承体系的稳定
    第三节 市场产品与平台
        一、市场产品
        二、市场平台
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朵云轩木版水印保护对策
    第一节 技艺传承
        一、身体技术
        二、传承人保护
    第二节 技艺运作
        一、朵云轩木版水印的保护措施
        二、市场拓展的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H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战略理论概述
    2.1 战略的定义
    2.2 战略理论概述
    2.3 差异化战略理论概述
第3章 H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政策与法律环境分析
    3.2 经济环境分析
    3.3 社会与人口环境分析
    3.4 技术环境分析
    3.5 H公司与竞争对手物流情况对比分析
第4章 H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4.1 H公司基本情况分析
    4.2 H公司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4.2.1 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4.2.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析
        4.2.3 经营现金流分析
    4.3 H公司人力资源情况分析
第5章 H公司战略设计
    5.1 H公司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
        5.1.1 H公司优势分析
        5.1.2 H公司劣势分析
        5.1.3 H公司面临的机会分析
        5.1.4 H公司面临的威胁分析
    5.2 H公司SWOT组合分析
    5.3 H公司的使命与愿景
    5.4 H公司战略目标设计
        5.4.1 H公司发展战略的近期目标
        5.4.2 H公司发展战略的长期目标
    5.5 H公司发展战略的选择
第6章 H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与实施路径
    6.1 差异化竞争战略的选择
    6.2 差异化竞争战略实施路径
        6.2.1 产品差异化战略
        6.2.2 渠道差异化战略
        6.2.3 服务差异化战略
        6.2.4 品牌差异化战略
        6.2.5 发展中药全产业链差异化战略
        6.2.6 差异化战略实施风险及总结
第7章 H公司战略实施保障措施
    7.1 调整组织架构
    7.2 建立有效人力资源体系
    7.3 建设企业文化
    7.4 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7.5 完善制度建设
    7.6 加强药品质量安全管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9)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上篇——基础理论篇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缘起
        1.1.2 研究对象和范围
        1.1.3 为什么以天津为例
        1.1.4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1.5 研究结构
    第二章 概念释义及西方国家公众参与概述
        2.1 概念释义
        2.1.1 公众参与
        2.1.2 建筑遗产
        2.2 西方国家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概述
        2.2.1 英国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概述
        2.2.2 法国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概述
        2.2.3 美国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概述
        2.2.4 日本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概述
        2.3 小结
    第三章 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现状解析
        3.1 市民参与阶梯理论
        3.2 公众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现状概述
        3.3 公众参与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3.3.1 存在问题
        3.3.2 应对策略
        3.3.3 小结
        3.4 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法律法规支持体系研究
        3.4.1 法律法规释义
        3.4.2 建筑遗产保护立法研究
        3.4.3 公众参与立法研究
        3.4.4 小结
        3.5 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研究
        3.5.1 非政府组织(NGO)定义
        3.5.2 西方国家非政府组织分析
        3.5.3 我国非政府组织研究
        3.5.3.1 管理规定
        3.5.3.2 已注册登记建筑遗产保护组织
        3.5.3.3 未注册登记NGO组织
        3.5.4 小结
    第四章 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4.1 概念释义
        4.2 公众参与法治机制
        4.2.1 知情权
        4.2.2 参与权
        4.2.3 监督权
        4.2.4 公益诉讼权
        4.2.5 小结
        4.3 公众参与回应机制
        4.3.1 定义
        4.3.2 相关规定
        4.3.3 存在问题
        4.3.4 应对策略
        4.3.5 小结
        4.4 公众参与教育机制
        4.4.1 定义
        4.4.2 相关规定
        4.4.3 建筑遗产保护公众教育
        4.4.3.1 大众教育
        4.4.3.2 专业教育
        4.4.3.3 职业教育
        4.4.4 小结
下篇——天津篇
    第五章 天津建筑遗产概述及现状研究
        5.1 天津建筑遗产简介
        5.2 天津建筑遗产现状概述
        5.3 建筑遗产保护情况
        5.3.1 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5.3.2 建筑遗产保护情况
        5.3.3 保护规划制定
        5.4 建筑遗产破坏情况
        5.5 小结
    第六章 天津建筑遗产保护过程中公众参与发展历程解析
        6.1 觉醒期(1980S——2003 年)
        6.2 发展期(2004 年——2009 年)
        6.3 瓶颈期(2010——今)
        6.4 小结
    第七章 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实践解析
        7.1 个人参与——天津市民张强先生
        7.1.1 张强先生简介
        7.1.2 呼吁保护历史街区的漫漫长路
        7.1.3 参与建筑遗产保护方式介绍
        7.2 社团组织——天津市建筑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
        7.2.1 穆森简介
        7.2.2 团队简介
        7.2.3 主要参与保护事件
        7.2.4 主要参与保护方式
        7.2.5 参与保护典型案例分析
        7.2.5.1 天津盛锡福旧址保护事件
        7.2.5.2 和平区五大道保护事件
        7.2.5.3 解放北路“原中国农工银行旧址”保护事件
        7.3 精英参与——专家学者
        7.3.1 旧城文化采风和抢救估衣街运动
        7.3.1.1 冯骥才先生简介
        7.3.1.2 旧城文化采风运动
        7.3.1.3 抢救估衣街运动
        7.3.1.4 比较分析
        7.3.2 天津浙江兴业银行旧址保护事件
        7.3.3 天津原盐业银行保护事件
        7.4 非政府组织空缺下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研究
        7.4.1 企业分类及其特征
        7.4.1.1 企业社会责任
        7.4.1.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研究
        7.4.2 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可行性分析
        7.4.2.1 必然性分析
        7.4.2.2 问题分析
        7.4.3 企业参与建筑遗产保护研究
        7.4.3.1 企业家参与——王可有先生
        7.4.3.2 非国有企业参与——天津老城厢改造
        7.4.3.3 非专门性国有企业
        7.4.3.4 专门性国有企业
        7.4.4 比较分析
        7.4.4.1 非专门性国有企业参与保护形势分析
        7.4.4.2 专门性国有企业参与保护优势分析
        7.4.4.3 建筑遗产保护专门性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7.5 小结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南京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 研究方法和手段
第一章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概述
    一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二章 南京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内容确定
    第一节 南京本土文化的内涵
        一 本土文化及南京本土文化
        二 本土文化资源及南京本土文化资源
    第二节 对南京本土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筛选
        一 一个中心
        二 三把标尺
        三 五项原则
    第三节 南京本土文化作为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分析
        一 保护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 有益补充语文教育“人文性”
        三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四节 南京本土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的分类
        一 历史文化
        二 民风民俗
        三 方言俚语
        四 人文荟萃
        五 诗词歌赋
        六 名胜古迹
        七 地名文化
        八 特色工艺
        九 美食文化
第三章 南京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
    一 南京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性质
    二 南京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目标
    三 南京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设置
    四 南京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教材内容组织
    五 南京本土文化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第四章 南京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 南京本土文化校本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
    二 南京本土文化校本课程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
    三 南京本土文化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标准
附录
参考文献

四、百年老店 长兴长青(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石化YZ公司聚酯瓶片业务的竞争策略研究[D]. 江璐. 东南大学, 2020
  • [2]“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D]. 刘海鹏.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3]明清笺纸研究[D]. 王宇.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4]太行成汤信仰与民间赛社演剧研究[D]. 蔡敏. 山西师范大学, 2016(08)
  • [5]民国上海国药业研究(1927年-1949年)[D]. 曹春婷. 上海师范大学, 2015(08)
  • [6]民国时期河南医疗状况研究[D]. 郗万富. 天津师范大学, 2014(06)
  • [7]木版水印技艺的保护和传承 ——以上海朵云轩为例[D]. 朱明清.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08)
  • [8]H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朱为斤.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9]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D]. 刘敏. 天津大学, 2012(05)
  • [10]南京本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D]. 王静.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百年老店长兴长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