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与维护论文_郑丽红

工程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与维护论文_郑丽红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现阶段我国的产业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同类型工程机械的使用必不可少,而机械使用效率与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为保证设备操作的规范性、提升工程机械的利用质效,建设单位应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做好现场管理与设备维护工作,提升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保障机制,在合理降低施工成本的基础上,提升建设资源的配置效率。

关键词:准备工作;风险防控;保障机制

工程机械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提高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工具,通过器械操作代替人工,可以有效降低施工成本,缩短建设周期,提升项目建设整体水平。为此,在工程建设阶段,应注重机械设备的状态管理,在施工准备阶段对设备进行性能调试,保证设备操作的规范性,同时,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对故障问题进行排查,确保机械使用的效率性与稳定性,为工程建设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一、提升设备现场管理工作质效的实践对策

1、配合工程方案,做好现场准备工作

工程设备的现场管理作为建设项目的重要管理内容,应从全局统筹的角度出发,结合工程建设方案,选择设备的使用方式、进场时间、存储场地与养护技术等,协调配套管理工作。一旦现场建设情况发生变化,应结合具体的施工形式,对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做好设备存储、调用、运输、更换等环节的准备工作。对设备的进口、车辆调头位置和施工时的设备进行合理布局,避免频繁迁移,保障施工的连续性。

2、科学配置建设资源,提升工程人员专业素质

工程设备的需求标准不同,设备的型号、性能等也存在差异性,承建单位由于资源限制,通常在配件储备方面存在不足,在进行准备工作是,更偏重高损耗、易损零件的储备。发生故障问题时,部分零件需要临时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率。为此,工程单位应加强设备零件的储备管理,科学配置建设资源,在准备阶段协调好设备零件的购买渠道,控制故障问题的影响。在工程人员的管理方面,应对技术人员的设备操作能力、实践经验等进行调查,注重设备操作人员应对、分析能力的培养。同时,管理人员还应加强与技术人员的沟通,做好设计交底与工作对接,以提高语言和现场生产形势的管理效果,提升项目管理人员心理和行为分析水平。

3、制定应急预案,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建设单位应在现场勘查、分析施工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常见的机械故障风险设置对应的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全过程监管,为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在进行现场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应设置对应的防火、防爆对策,严格规范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防护演练;另一方面,应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对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排查,降低故障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提高工程机械维修养护水平的有效举措

1、规范设备的使用流程

科学安排设备维修与养护工作,是有效保证机械稳定运转的重要手段:首先,在设备维护工作的安排方面,操作人员应全面了解对设备的型号、性能、维修历史数据等信息,在异常问题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选择有效的应对方式;其次,应规范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交接流程,保证不同维修小组对设备运行的基础状况、技术参数等重要信息进行有效对接,确保设备处于全程监管状态下。在交班过程中,接班的技术小组应对设备的整体运转情况、关键部分使用状态、存储环境、能源等进行系统检查;第三,在设备的采购阶段应加强质量审核。在进行设备采购时,采购人员不能单纯的追求短期使用的高性价比,而是应当从工程施工建设全程出发来考虑,对设备的保质期、维修期、使用性能、养护成本等因素进行权衡,选择最佳采购方案。

2、选择合理的故障检测技术

当前阶段,对故障检测是设备维护的重要基础,工程机械的主要检测技术包括:一是振动诊断,该种技术是通过对工程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振动频率等技术参数进行检测,对异常问题进行诊断的方式。这种方法所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并且不需要专业的工具进行检测,在使用和进行故障判断的过程中较为方便。同时,运用振动检测技术时,设备不需要停机,对工程建设的影响较小;二是无损诊断,在应用该项技术时,对设备内部结构没有损害,通过超声波与声全息技术,以外部检测的形式对故障进行排查;利用微波与超声波等技术,对设备内部运行状态进行诊断,是工程机械状态检测、维护工作中较为常见的诊断技术;三是化学诊断。化学诊断主要是根据机械的生产中所抛洒的化学药品进行及时的检测的工作,对其进行对比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对设备的故障位置、性质与表现等进行识别、判断;四是红外线测温诊断。在工程设备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设备由于运行时间、状态、使用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有时会出现磨损、老旧、烧毁等问题,设备局部温度发生变化。红外线测温故障诊断技术通过对设备不同环节温度的测定、监控,来对设备运行的状态进行诊断,是一种预防与检测结合的诊断技术。

3、完善设备维修养护保障机制

为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确保在建设周期内完成施工任务,工程单位应建立起对应的设备管理、养护制度,完善制度基础,对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的行为进行合理指导:首先,应严格规范设备养护标准与具体的工作执行制度,通过制度保障,保证养护目标的有效落实。实行当代设备管理培训制度,使设备管理和控制人员清楚地认识到设备完好率和生命周期对设备作业效率的影响;其次,明确维护人员的责任范围,对设备的状态检测周期进行确定,保证检测、维修技术应用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与此同时,设置对应的突发故障问题检测、排查机制,控制突发问题对工程建设工作的影响范围、深度;第三,加强信息化技术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建立起实时监控体系,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监管,对监控设备反馈的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预警,全面提升设备管理的整体质效。

结语:工程建设单位为保证建设项目的高效、高质完成,提升工程机械的使用效率,应从现场管理与设备维护的角度出发,做好准备工作,合理对建设资源进行调配,制定应急预案,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性能等进行动态监管,完善保障制度。一旦设备发生异常状况,技术人员应结合故障诊断结果,选择专业的故障维修方案,在合理延长设备使用周期的基础上,保证工程的综合效益,提升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宋佳君.工程维修机械相关技术的运用重点分析[J].智能城市,2018,4(19):156-157;

[2]张勇.工程机械的故障检测与维修处置方法研究[J].南方农机,2018,49(18):68;

[3]林智.机电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及其管理分析[J].决策探索(中),2018(09):50-51.

论文作者:郑丽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工程机械设备的现场管理与维护论文_郑丽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