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论文_刘辉

浅淡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论文_刘辉

(创元期货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中小企业除具有规模小、市场适应性强、市场反应快捷、富有创新精神等上风外,还存在着技术气力薄弱、治理水平落 后、竞争能力差、效益低下、资金人才缺乏等重要缺陷。面对技术迅速、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所带来 的机遇与挑战,中小企业能否立足内外环境、结合其组织特点、扬长避短地制定出适合自身长期发展的经营战略,对 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国内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提出了可供企业选择的几 种战略发展思路,如:中小企业集群化战略、以专配套的协作化经营和“小而特”的拾遗补缺、技术创新等发展战略。连锁经营是新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也被称为是“现代流通革命”的标志,20世纪中期以后,现代连锁经营在发达国家取得了普遍的成功,目前已成为全球化企业。它不仅对许多发达国家的整体经济、社会文化、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我国的整体经济、社会效益带来了极大震撼。这篇文章从阐述我国连锁经营现状,分析我国连锁行业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最后给出我国连锁经营发展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营特点;战略选择;连锁经营;经营管理;对策;信息化;流通

一、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1、“小”、“灵”、“快”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特别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视本钱,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职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至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2、“小而专”和“小而精”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精益求精产品质量,进步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上风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3、以开发新型小产品为出发点,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创新气力

科技在产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很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所的科技职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由于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很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著名于世的至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二、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与战略选择

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固然有它的自身特点和上风,但也要看到,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普遍存在着“小而全”、“小而低”和“小而散”现象,即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且生产能力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突出;加之在体制转轨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盲目攀比、争相上项目,有利可图的产品遍地开花,造成了同业间的恶性竞争,致使相当一部分国内中小企业在目前相对过剩的经营环境中更加行动艰难。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有必要首先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为此,鉴戒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应针对自身存在的题目和不足,因时、因地和因企制宜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1、以取得外部规模作为战略选择,走“小而群”的中小之路

一般以为,缺乏规模经济上风是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所具有的一大明显不足。而与大型企业产生于内部分工和专业化的规模经济相区别,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地理上的产业聚集,亦即依据外部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来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例如,在外界印象中以中小企业为主导的浙江经济发展,它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立足于一乡一品、一县一品乃至一市一品,将很多同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集中在某一地区进行,因而使这些企业的生产本钱、交易本钱随着整个地区产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降低,经济效益大大进步,有效地构成了其在国内和国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见,通过企业集群化,既能够促进其彼此之间的合作来节约交易本钱和中间用度,减少生产投进,进步经济效益,改变单个中小企业因自身规模原因而处于竞争劣势的不利地位,又可以利用集群内企业生产经营同一产品的特点,形成具有产业特色的“地区规模经济”,从而有力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依托大企业、至公司,实施“小而专”和“小而配”的协作化经营战略

一方面,与大型企业通过分工和专业化建立稳定而密切的协作关系,成为大规模、集中化生产体系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途径之一,既有利于改进专业化生产技术,保证产品质量,又可以使中小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本钱,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型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为其提供零部件生产和服务的中小企业。日本的松下、日立、东芝等公司的产品中有70%的零部件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当前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国内中小企业应当摒弃“小而全”和“小而散”的经营模式,跳出外延式扩张的窠臼,避免规模不经济,力争成为与大企业生产经营相配套的外围企业,为大企业提供相关配套服务,依托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上风,逐步走上以小补大、以专配套和专、精取胜的良性发展道路。

3、根据中小企业贴近顾客、贴近市场的有利条件,采取“小而特”的差异化经营战略来进行拾遗补缺

中小企业投进少,经营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不轻易达到大企业那样的规模经济要求而保持本钱水平的领先地位,以获得竞争的主动权。但中小企业点多面广、贴近顾客和市场,可以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特”的原则来选择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进行目标营销。通过突出特色经营和个性营销,着力满足小批量的特殊用户需求,以与众不同的服务或产品特点来吸引消费者,占有那些批量小、个性强、营销微利的市场领域,从而在优越劣汰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今国内外消费品贸易中,特色化、多样化、个性化已成为营销方式的主流,中小企业可以凭借其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和明显的经营特色,在满足多样化、小批量的市场需求中呈现上风。

三、对我国连锁企业的展望

中国连锁业经过十几年来的飞速发展之后,思考一下在发展模式、业态模式、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上的成败得失,是十分必要的。思考会使我们的进步更大一点,可持续发展会走得更长远一些。

1、从关注竞争对手 到关注消费者的转变

商业竞争告诉我们,深入地关注我们的顾客才是竞争取胜的根本之道。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国内的连锁企业没有建立常态性的顾客调查制度,不具备将顾客调查数据与企业商品和服务数据对比找出差距并据此改进的技术方法,顾客销售数据被分析运用到企业经营中的比重不超过5%,这是因为数据挖掘技术运用的滞后和“顾客是上帝”理念没有真正体现在企业经营之中,导致企业经营基础体系薄弱,造成顾客研究和顾客管理的投资收益无法在深度上扩大成果,其结果就是千店一面,以及同业的恶性竞争。关注竞争对手更要备加关注我们的顾客,这是中国连锁业最值得反思的。

2、盈利模式向主营业务盈利转型

向供货商收取通道费用已经成为中国连锁企业尤其是连锁超市企业主要的盈利模式之一,这种盈利模式有其合理的成分。但今天对这种盈利模式要反思的是,如果不对这种盈利模式进行转型,将来对连锁的零售商也就会带来损害:连锁商的采购业务能力会不断地退化,连锁企业内部“营采”矛盾的加剧,供货商最终控制了零售商,工商关系恶化,管控不严的费用导向性盈利模式会产生连锁企业人员“寻租”的腐败现象,制造未来的竞争对手,浪费社会的流通资源,阻碍连锁企业迎接消费能级和商品提升、外贸转型带来的商业机会,造成国际投资行对中国连锁商评估等级的下降。

中国的连锁商以通道费用为盈利模式之一的现象是连锁业在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现象,必须推进其转型,要设立阶段性转型目标,逐步增加主营业务收入在盈利中的比重。当今中国连锁企业盈利模式的改变实际上是整个经营思想和经营体系的转变,是带有革命性意义的转变。

4、内资连锁企业向自主创新发展

中国现今几乎所有的连锁店业态都是向外国学习的,开放式的大环境为中国连锁业向外国学习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这也是中国的连锁业能够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中国连锁业向国际学习的视野要更加宽广,在消费能级提升的形势下,下一阶段可相对地聚焦于日本和我国的台湾地区。这是因为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原因,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连锁业的转型与演变对中国连锁业的借鉴来说来得更贴切一些,因为日本和台湾地区早我们将欧美等先进连锁业态和管理经验作了本土化的改造,向他们学习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参考文献

[1]龙云.略论小企业的创新上风[J].中小企业,2005,(2).

[2]王莉.企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发展[J].企业治理,2005,(2).

[3]熊吉陵.中小企业改制转机的几个试析[J].企业经济,2001,(1).

[4]陶振民.中小企业生存题目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1).

作者简介:刘辉(1980.02-),女,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县人,2003年本科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学院,现居苏州,在职研究生专业是企业管理。

论文作者:刘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  ;  ;  ;  ;  ;  ;  ;  

浅淡连锁经营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论文_刘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