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堂教学论文,实施素质教育论文,主渠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中小学基础教育崇尚应试教育,其弊端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课堂教学要体现这些特点,就必须去吸引每一位学生,去适应每一位学生的需要,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就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课堂教育素质化,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为实现这一转变,确保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在对南市区中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成功的经验和国内外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四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 一是指课堂教学要重视认知、技能、情感等各种目标的协同达成,强调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课堂教学目的要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协调等方面考虑,突出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指课堂教学要注意诸育的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过程,即不仅要重视教育,还要重视发挥德育、美育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达到各育的和谐发展。
2、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要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品德、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主要在学生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师生合作为基础。只有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才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主体性原则的主要特征是自主性,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从而逐步向高中阶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主动构建、自我完善的自主性过渡。课堂教学是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民主性原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平等友好、互相尊重、 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民主和谐的氛围。这里,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教师要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 发展性原则:是指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人格成长和学力成长,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内部系统发展上,即要研究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心理和认知结构等方面。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这四个教学原则不是一种抽象的范畴,它是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种现象所包含的客观规律。过去,根据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课堂教学中曾提出过诸如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和教学相长等教学原则,这些原则仍然是适用的。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教育的发展,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发展,提出新的教学原则是必要的。我们认为这四个教学原则体现在新形势下社会向学校教育提出的新任务,它既决定着整个教学过程,又决定着教学过程各个组成部分(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总方向。为了确保在课堂教学中贯彻这四个原则,我们还向全区中小学提出12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要求,制定了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关于课堂教学原则、要求及评价的机制,努力去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